地区宏观数据:太原: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至2016年)
- 格式:xlsx
- 大小:14.39 KB
- 文档页数:13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
定期统计报表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统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并政办发[2006]94号
【发布部门】太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11.30
【实施日期】2006.11.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定期统计报表工作的通知
(并政办发〔2006〕94号)
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各委、局、办,驻地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06年统计年报和2007年定期统计报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年报工作的组织领导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2006年统计年报工作对于正确反映“十一五”规划实施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全市各级政府要把统计年报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解决统计年报工作中的人员、经费、交通工具、计算手段等困难和问题。
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及时充实统计岗位人员,在年报期间确保持统计人员、特别是乡(镇)、街办统
计人员相对稳定。
二、配合统计部门做好全市年报工作
驻地各有关部门在完成本部门、本系统年报任务和定期报表任务的同时,要按照统计部门的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积极配合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并确保提供给统计部门的数据与报上级对口部门数据一致。
市、县两级各部门主要年报、决算、定期报表定稿后,要依法及时抄报同级统计。
太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太原市统计局2007年4月3日2006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出速度平稳、质量提高、物价较低、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3.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1亿元,下降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第二产业增加值475.56亿元,增长10.5%,贡献率为42.8%;第三产业增加值518.41亿元,增长13.2%,贡献率为58.0%。
人均生产总值29497元,增长11.1%,按200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782美元。
图1: 2000-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三次产业比例为 1.9 :46.9 :51.2。
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图2: 2005年、2006年一、二、三产业结构市场价格温和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5年上涨 1.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5%。
从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看,呈现“五涨三降”的趋势。
上涨的五类是:食品类上涨4.5%(其中粮食类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1%。
下降的三类是:衣着类下降0.1%,交通及通讯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
2014年1-4月山西省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太原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前4个月,全市经济在呈现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速度回落的走势,“稳增长”的难度有所加大。
一、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4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27.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增速比1季度(25.5%)减缓2.5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0.91亿元,下降56.5%;第二产业投资71.08亿元,下降7.1%,其中,工业投资70.79亿元,下降7.2%,速度比1季度(4.1%)回落1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55.20亿元,增长46.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7.93亿元,增长11.6%,增速比1季度(18.9%)减缓7.3个百分点。
从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20.29亿元,增长83.4%;省属项目投资45.08亿元,下降22.5%;市属及以下项目投资161.82亿元,增长40.2%。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10.88亿元,增长10.5%;非国有投资116.31亿元,增长37.9%。
主要运行特点:1、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前4个月,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两负一高”,即一产、二产投资负增长,第三产业投资高增长的局面。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6.3%,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20.4%)、上年全年(28.4%)加快25.9和17.9个百分点,及时弥补了第一、第二产业投资下滑造成的增长缺口,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6.6个百分点。
2、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突出前4个月,民间投资113.66亿元,增长46.1%,增速比上年同期(23.3%)加快22.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0.0%,比上年同期(42.1%)提高7.9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4.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4个百分点。
太原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太原市统计局(2007年4月3日)2006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出速度平稳、质量提高、物价较低、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推进,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3.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1亿元,下降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第二产业增加值475.56亿元,增长10.5%,贡献率为42.8%;第三产业增加值518.41亿元,增长13.2%,贡献率为58.0%。
人均生产总值29497元,增长11.1%,按200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3782美元。
图1:2000-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三次产业比例为1.9 :46.9 :51.2。
与2005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图2:2005年、2006年一、二、三产业结构市场价格温和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5年上涨 1.6%。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5%。
从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看,呈现“五涨三降”的趋势。
上涨的五类是:食品类上涨4.5%(其中粮食类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1%。
下降的三类是:衣着类下降0.1%,交通及通讯类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
2013年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一、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3年,太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比上年(10.5%)减缓2.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同向驱动经济增长。
2013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亿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5.2%)减缓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52.08亿元,增长10.6%,增速比上年(9.7%)加快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22.06亿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11.3%)减缓5.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59.3%和40.1%,分别拉动GDP增长0.1、4.8和3.2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201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由上年的1.6:44.8:53.6演变为1.6:43.6:54.8。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4.8%,由于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1%)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8.4%)一涨一跌、反向运行、差距扩大,使得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初步测算,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比上年(6.3%)减缓3.2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产值43.39亿元,增长1.9%;林业产值7.27亿元,增长16.5%;畜牧业产值18.24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0.33亿元,下降23.4%。
粮食产量实现增产。
全年粮食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增加0.84万吨,增长2.6%。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48.47公顷,夏粮产量0.21万吨,下降56.0%;秋粮播种面积80133.04公顷,秋粮产量32.57万吨,增长3.5%。
全年肉类总产量5.02万吨,禽蛋产量2.73万吨,牛奶产量9.54万吨。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7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增速比上年(28.9%)减缓2.4个百分点。
太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太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太原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2012年3月18日)2011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目标,对标赶超、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特别是市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中博会”成功举办、以长风商务区为标志的一批城建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民生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转型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49.19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7.05亿元,增长8.7%。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6.87亿元,增长6.5%;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66.94亿元,增长14.1%;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06.93亿元,增长5.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92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7632美元。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为1.6%、45.6%、52.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2和4.6个百分点。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图1 2007-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