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38例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35.89 KB
- 文档页数:2
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李爱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1(006)033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0例.结果患者经二期手术创面愈合无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有效的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及材料消耗,抗生素用量和费用大为降低,病程可缩短1/3~1/2,细致及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229-230)
【作者】李爱
【作者单位】475002,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小腿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J], 林民贵
2.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切开减压术中的临床研究 [J], 吴文杰;刘树江;李志强
3.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李俊豪;张帅;陈定启;梁麦添
4.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 [J], 罗景胜
5.一期钢板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 [J], 吴旅;辛庆峰;郑国海;程迅生;赵克义;马武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张亚军;樊梅【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切开减压封闭负压引流术,同时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未梢血运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3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全部得到有效治疗,无1例发生创面感染.游离植皮表面再次使用负压治疗吸附垫覆盖后,植皮存活率100%,存活面积95%~100%之间.结论: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末梢血运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有助于保护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后的创面,避免感染.%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method for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with 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 Method: Thirty patients were decompressed with VSD and given with nursing. 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no infection occurred. Survival rate of grafting skin was 100%, survival area was from 95% to 100%. Conclusion: Nursing measures contain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drainage tube nursing, aching nursing, nursing for blood circulation of limb extremities and dietary nursing are helpful in protecting of wound surface after VSD and avoiding pollution.【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2(025)009【总页数】2页(P115-116)【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封闭负压引流术;护理【作者】张亚军;樊梅【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8.2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1卷第4期2020年2月Vol. 11Feb. 2020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胫腓骨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护理满意度评价刘檬',刘丹S 郑爽-毕彦聪I(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长春130022; 2.白城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吉林白城137000)摘要:选择2018年1月— 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胫腓骨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4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后施行封闭式 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对其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
所有患者经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及其综合性护理后,创□处 与骨折处愈合,护理满意度为94%。
说明对胫腓骨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术后施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技术,可促进患者术 后恢复,提咼患者生活质量O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胫腓骨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 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0)04 -0080 -02Evaluati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after operation of tibiofibularfracture with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by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echnologyLIU Meng 1 , LIU Dan 2, ZHENG Shuang 1 , Bi Yan-cong 1(1. Orthopedic Medical Center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 Nursing Department of Baicheng Central Hospital , Baicheng 137000, China)Abstract :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34 patients with tibiofibular fracture and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syndrome were selected to b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The application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technology in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and the nurs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were analyzed ・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wounds and fractures healed ,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4% ・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can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tibiofibular fracture and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Key words : Closed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 Tibiofibular fracture ;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 Nursing sat isfaction人体小腿部位包括胫骨与腓骨,骨骼之间存在骨间膜,而筋膜与骨间膜、双骨、肌间隔之间所构成的间隔区具备韧性较强的特点。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护理及常见问题与对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 是设计独特、对外科引流做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1],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对感染和污染较重的创面,一般无法行Ⅰ期皮瓣和植皮修复。
应用VSD治疗可减少创面大量渗液、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着积极作用。
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对38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的患者护理,现将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 年龄12~63岁,平均年龄41.6岁。
开放性创面1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3例,感染性创面(血肿、脓肿、创面感染、压疮)17例。
部位在上肢、下肢、骶尾部。
创面使用VSD的时间为5~8 d。
1.2 方法医生按技术操作流程行创面清创、覆盖手术。
覆盖创面泡沫敷料使用的是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专用敷料(商品名维斯第),根据创面大小选择不同规格、质地的泡沫敷料。
引流负压采用医院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2 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2.1 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术后回病房首先要连接中心负压引流装置,负压在0.02~0.06 Mpa,合适的负压可以起到充分引流防止皮下积血积液,迅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负压接通后,检查封闭负压引流是否有效。
如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内管形态明显凸现则引流有效,在无引流液引出的情况下,可通过负压值判断负压泵的运转情况、引流管管型、VSD敷料密封严密无塌陷来作出判断[2]。
2.2 妥善固定引流管,既要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又要防止引流管过长致折叠不通畅。
活动时保持引流管不受压、牵拉、并处于低位,搬动病人时要用止血钳夹住。
2.3 每天更换引流瓶倾倒引瓶液,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并做好记录[3]。
为医生提供参考。
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止血钳夹引流管,关闭负压源,防止创面分泌物的逆流,导致创面污染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13例的护理总结1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患儿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护理。
护理重点是保持引流通畅,维持有效的负压,加强引流液及创面的观察,及时处理引流管堵管及漏气等异常情况,重视健康宣教。
13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标签: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负压引流;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e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
是骨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 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在创面处于一个全封闭的负压持续引流状态下,以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液化的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隔绝外环境对创面的污染,以促进创面愈合。
其在成人骨科中使用已较成熟,〔1〕但在儿童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术应用治疗中报道目前很少,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患儿13例,采用VSD技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8.1岁,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1例,手掌碾压伤3例。
1.2 VSD治疗方法将患儿送手术室,患肢切开减压后,放置引流管,并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选择V S D材料,将整个创面覆盖,再将VSD透明薄膜封闭式粘贴。
返回病房后连接负压引流装置。
1.3 结果1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引流时间平均(6.43+0.75)d,引流量平均(35.4+3.2)ml;发生堵管2例,漏气3例。
2 护理2.1 维持有效负压引流有效负压作用下小血管后负荷降低能使创面、腔隙内的渗液和液化坏死组织及时吸引出体外,组织肿胀消退。
保持有效的负压引流是VSD 治疗成功的关键。
〔2〕术后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关于小儿的负压大小,文献报道应控制在50mmHg一75mmHg (小于2岁)和75一125 mmHg (大于2岁),低于成人的125mmHg—450 mmHg,〔2〕本组控制在75一150 mmHg(1 mmHg=0.133 kPa)。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术的观察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9-06-05T13:29:05.7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李宇1 王丹妮通讯作者[导读] 结论通过对患者全过程的护理,使之恢复肢体正常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摘要:目的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5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结论通过对患者全过程的护理,使之恢复肢体正常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症;临床观察;护理对策四肢的肌肉被其周围的肌间隔、骨间膜及骨骼所包绕和分离,形成筋膜室,当肢体受压,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到足以损害室内肌肉到神经的血液供应,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时,即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的后果[2]。
现选取我科5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行切开减压术后观察护理要点及探讨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我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5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口减压术患者,男性41例,女性17例,其中57例患者保全了肢体,1例患者进行了截肢术。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54 例,功能部分丧失2例,功能全部丧失1例。
2.护理 2.1护理观察 2.1.1疼痛局部疼痛常是此病的最早或唯一的主诉[3]。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异样感、麻木和疼痛,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范围广泛、且有深部胀痛感觉、逐渐成刀割、针刺样或进行性灼痛,多数患者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至无法忍受程度而不断呻吟。
即使使用麻醉性止痛剂也很难缓解,疼痛程度常因发病部位或时间不同而异。
晚期缺血严重以致功能完全丧失、感觉消失、再无疼痛,提示有病情加重的可能,应准确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
2.1.2肿胀和压痛早期时肿胀不明显,由于筋膜所包绕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张力增高、肿胀局部呈现紧张、无弹性,张力可增高,有硬韧感,缺乏弹性,当肢体出现失去弹性呈圆高状僵硬体时,是发生肌肉变性和坏死的体征,晚期时压痛减轻,麻木、压痛消失,为受累筋膜间室内肌肉和神经纤维严重坏死功能丧失的表现。
⾻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筋膜间隔区肌⾁、神经、⾎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造成的⼀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
1.术前动态监护 (1)⾻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多以局部明显的间隔区肿胀和不同程度的被动牵拉痛为主要表现。
在护理监护过程中,有71例病⼈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性加重。
尤其当指(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拉指(趾)时,可引起不可忍受的疼痛。
护理中要会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缺⾎引起的疼痛。
前者可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后者则表现为受累肌⾁被动牵拉痛或肢体远端痛,多表现为静⽌时仍存在疼痛。
当本征晚期缺⾎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消失,⽆疼痛感时,提⽰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更应加强监护。
护⼠准确及时记录疼痛发⽣的时间和程度,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资料的重要依据。
(2)观察和监测远端脉搏及⽑细⾎管充盈时间。
受累间隔内肌⼒减弱、组织肿胀,都会使动脉与⽪肤距离增⼤,脉搏相对减弱。
若脉搏真正消失,则可能是⾎管损伤或晚期⾻筋膜室综合征致动脉闭塞。
根据本征患者的不同表现,其中感觉两点分辨⼒障碍的有54例(占76.05%),动脉搏动较健侧减弱的有42例(占59.15%)。
其中24例患者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指(趾)⽑细⾎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肌⾁已发⽣缺⾎坏死,体温有上升趋势,报告医师后⽴即⾏切开清创、减压术。
故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虽然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观察,综合分析。
护⼠此时的临床经验尤为重要,因为病情的细微变化若不能及时发现,就会延误病情。
由于我院护⼠对⾻筋膜室综合征长期保持敏感,尚未发⽣危及⽣命的严重后果。
(3)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
⼊院后常规记录各项⾎、尿标本的检验时间和结果,以备随时与病情发展情况进⾏对⽐。
因本征除肢体损伤严重外,亦可引起全⾝的创伤反映,其中12例因缺⾎时间超过12~36h,出现肌⾁⼴泛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
9例⾎中可见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草转氨酶均上升,尿中出现肌球蛋⽩、尿隐⾎阳性。
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38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5-10-20T15:05:32.71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作者:王伦兰王海军(通讯作者)
[导读] 郧西县人民医院湖北郧西 442600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的愈合.
(郧西县人民医院湖北郧西 442600)
【摘要】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术(V 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肢切开减压创面行V SD技术治疗。
结果:28例创面延期缝合愈合,10例经二期游离植皮治疗后,创面愈合。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的愈合;围手术期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提高其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症;负压引流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37-0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
年龄25~67(平均46)岁,其中发生在小腿32例,前臂掌侧6例,将患肢切开减压后,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选择VSD材料,将整个创面覆盖,再将透明膜平整地覆盖住VSD材料、引流管,同时将引流管外口引出透明膜外,用于术后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调节最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300---400mmHg),持续负压吸引7~10天,观察创面有大量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行延期缝合或游离植皮术。
均愈合良好,疗效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大多数以青壮年居多,因意外遭受事故,大多表现为恐惧、焦虑。
加之病情复杂,患肢剧烈疼痛,往往担心会不会致残,还有住院费用等问题,使患者更加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同情、安慰和鼓励患者。
向其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耐心介绍 VSD的相关知识,列举成功病例,使其消除顾虑,增强信心。
2.1.2 引流装置的准备
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即开始连接负压引流,因此术前应备好负压引流装置,选择性能良好的压力表,负压微调要灵敏,引流瓶和引流管应选择透光度较好的,便于计算引流量。
2.2术后护理
2.2.1 维持有效负压吸引【2】
术后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妥善固定管道,保持引流管持续通畅有效。
并维持负压在 -300—400mmHg,将引流管固定在床旁,观察VSD敷料是否塌陷,管型是否存在。
经常用双手交替挤压距伤口10cm处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在引流过程中,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敷料负压源,甚至使负压鼓起,不见管型,这时可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
VSD敷料鼓起,不见管形,常见的原因除了引流管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
如压力不足或表头损坏,引流管受压迫,打折等。
应根据具体情况立即处理。
2.2.2 创面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半透膜完好无损,无漏气现象,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曾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发出臭味,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死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
2.2.3 引流液的观察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相对较多,为较稀薄的暗红色血性液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引流液逐渐减少,颜色变为淡黄。
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并正确处理。
2.2.4 患肢护理
将患肢适当抬高并制动,处于功能位置,定时观察动脉搏动和指(趾)血液循环、感觉、活动度和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2.5 预防并发症
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颜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6 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患者创面大,渗液较多,且每天吸出液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
应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预防便秘,必要时可输注血浆、白蛋白、脂肪乳等静脉营养药物。
2.2.7 功能锻炼
在使用负压引流时,一方面指导患者保持患肢功能位,不能过多活动,以免影响负压应流效果,造成负压引流管被压、透明粘贴膜覆盖不严等。
另一方面还要指导患者积极正确地行患肢功能锻炼。
以免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而影响功能。
应根据不同的创面情况做好患者的功能锻炼计划,如可鼓励患者做上肢的肘、腕关节屈伸活动,以及握拳功能锻炼,下肢的患者可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踝关节的背伸跖屈锻炼和足趾活动等。
开始每日3-4次,每次20-30组,并逐渐增加次数。
3 护理体会
VSD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是我科最近开展的一种创伤新治疗法。
该方法是利用半透生物膜阻止外界细菌入侵,持续的负压状态可改变细菌生长的环境,刺激组织新生良好的肉芽创面,减少毒素的吸收,降低组织的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
性、能耐受负压吸引、材料不降解、无纤维脱落,不进入血液循环、多空海绵状结构、有很好的透水性、不妨碍液体和小颗粒通过等。
【3】,两年来,我科采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效果显著。
由此可见,该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治疗时间,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及综合医疗费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且操作简单,护理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创面处理的理想选择。
围手术期通过密切观察病情、保持负压封闭引流通畅、加强营养、早期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对防治并发症、提高其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1版.长沙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4.
[2]李莹,崔玉洁,段玉莲.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2):47-48.
[3]谢鑑辉,谭炯,董林,等.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儿童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