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 KB
- 文档页数:1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 教学目标•了解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掌握苏联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教学内容2.1 苏联的改革2.1.1 背景•对苏联经济的困境和政治压力的反应;•戈尔巴乔夫上台和改革的推动。
2.1.2 过程•市场化改革和私有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改革;•缩减中央集权并推行联邦制;•对外开放和与美国的合作。
2.1.3 影响•改革的成功和失败;•对苏联各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2.2 苏联的解体2.2.1 原因•经济疲软和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和分离主义;•苏联的世界角色和外交失误。
2.2.2 过程•加盟共和国的独立和苏联解体的宣布;•独联体的成立和俄罗斯联邦的建立。
2.2.3 影响•对苏联各方面的影响;•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的影响。
2.3 苏联的近现代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普京时期。
3.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苏联的近现代史重要事件和人物。
4.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苏联改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理解苏联解体的不可避免性和多元性;•如何理解苏联近现代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5.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相结合;•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展示相结合。
6. 教学过程6.1 导入通过展示苏联国旗和苏联领导人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苏联”的概念,以及苏联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6.2 学习内容•分组阅读苏联改革和苏联解体的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个案分析苏联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苏联的改革和解体过程。
6.3 拓展•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影响和意义;•组织学生参观苏联历史博物馆和相关的纪念馆,加深对苏联的认识和了解。
一、教案主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 苏联改革的背景和原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2. 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
3. 苏联改革的影响:经济停滞、政治体制僵化、民族问题突出。
4. 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苏联总统辞职、苏联解体。
5. 苏联解体的影响:俄罗斯等原苏联国家的独立、国际格局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联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苏联解体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苏联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和测验:学生考试成绩和测验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 图片和视频:苏联改革和解体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
八、教学时间:1. 第一课时:苏联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课时:苏联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第三课时:苏联改革的影响。
4. 第四课时:苏联解体的过程。
5. 第五课时:苏联解体的影响。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苏联改革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在讨论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深入理解苏联改革和解体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初三下册历史教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并掌握主要内容;2.了解苏联加速解体的历程,分析其中的原因;3.掌握苏联解体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目的、措施、成效;2.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具体内容(1)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处于经济不景气、生活水平下降的困境之中;•俄罗斯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推出“改革开放”政策。
(2)苏联的改革目的•解决苏联经济困境,提高生活水平;•推动苏联政治制度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3)苏联改革的措施•推出“摆脱危机”计划,削减军费,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推出“珍宝之舟”政策,鼓励私有企业和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出“全面顾客满意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4)苏联改革的成效•经济得到一定的改善,投资和消费增加,一些企业开始盈利;•一些自由市场企业开始兴起,私营企业的地位逐渐提高。
(5)苏联解体的原因•民族问题:苏联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政治分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等新老领导人之间的政治分歧不断加剧;•经济制度问题:计划经济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经济减速和经济萎缩日益显现。
(6)苏联解体的过程•1991年8月19日,政变失败,戈尔巴乔夫失去支持,苏联正式解散;•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成立,形成独立国家。
(7)苏联解体的影响•对当时的东欧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等新独立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独立和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爆发。
2.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首先,以“最想要改变的事情是什么?”为题,调查几位同学的想法,引出苏联的改革背景。
(2)主体环节设计学生讨论的几个问题:•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被认为是一位改革家?•苏联的改革是如何实现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与当时的东欧和世界格局有何联系?(3)总结环节在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苏联改革和解体的主要内容,并培养学生意识到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初中历史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认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运用时间线索,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评价能力;(2)引导学生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格局变化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通过时间线索,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苏联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改革的过程及成果;(2)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分析解体原因及影响;(3)讲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格局变化的历史责任感。
5.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知识点;2. 查阅资料,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苏联的改革与国内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苏联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2)掌握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3)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2)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的历史启示。
2. 教学难点:(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内在联系;(2)苏联改革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苏联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苏联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2)分析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3)阐述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其原因。
4. 案例分析:(1)出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经验教训。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的历史启示。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苏联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2. 请学生思考:苏联改革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异同,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6.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全球的影响(1)苏联解体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2)苏联解体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3)苏联解体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7. 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中国的影响(1)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2)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8.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意义(2)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教训(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后世的影响9. 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启示(1)国家发展的道路选择(2)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10. 总结与展望(1)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回顾(2)面向未来的思考(3)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七、教学方法6.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对全球的影响的相关资料;7.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中国的影响;8.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评价进行思考;9.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启示;10. 采用总结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展望。
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学习目标: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三)、拓展延伸: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B、国际形式的影响C、苏联忙于同美国争霸D、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疆域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生活的变化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
以此为标志,苏联上存在了()A、60年B、69年C、73年D、74年5、关内容用直线起来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解体赫鲁晓夫下台斯大林逝世6、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哪些?对我国有何启示?(六)、当堂反思:成功收获:知识缺陷:学法反思;激励计划:。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是新课改后加入的历史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中叶的历史变迁。
本课将向学生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苏联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苏联改革与解体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认识苏联解体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苏联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3.苏联改革与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改革与解体的过程,让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苏联改革与解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②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②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②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自信、自强、奋发创新的动力。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
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
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一)赫鲁晓夫改革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PPT播放斯大林遗体和赫鲁晓夫头像)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2.二十大(PPT播放赫鲁晓夫二十大发言图片)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
学习目标:
识记: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
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重点:
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的解体。
学习难点:苏联的解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二)、合作探究:
我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改革?
有的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也有的认为,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
(四)、系统总结:
赫氏高举改革旗,改革政治和经济。
斯大林模式受冲击,各种矛盾因之激。
1985戈上台,经政改革高起来。
政治体制变化大,国家权利分散啦。
“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不幸终解体。
(五)、巩固训练:
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改革只限于经过领域
b、国际形式的影响
2、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疆域的变化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4、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