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 漫画欣赏 | 人教新课标(2014秋)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漫画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已经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它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夸张、变形、比喻、象征、影射等多种方法,以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合,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漫画可以将各种绘画的形式和技法拿来为己所用,所以它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不受任何约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漫画作品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的原因之一。
本课收集了中外优秀的漫画作品十余幅,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并对其中一些知名漫画家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漫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欣赏评述能力;通过对漫画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的能力,增强其是非观念。
二、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欣赏优秀漫画作品—总结其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挖掘作品的深层次意义—学生交流与评述自己收集的漫画作品。
教师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如“白色污染”,展示与之相关的漫画,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
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初步明白了漫画与生活的联系。
再请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优秀漫画作品,寻找漫画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漫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其中学生对漫画作品的含义也应该有所了解,教师可用其中两三幅作品为例,循循诱导,带领学生分析和感受作品的深层次意义。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学生自己评述时,可以随意畅谈自己的感受,但教师应提示学生分析要点:1. 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作者是谁?2. 作品的画面内容是什么?3. 说说作品给你的启示?(深层次含义)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分析,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理解漫画作品的深层含义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简单评述自己喜爱的漫画作品。
三、教学过程【教案一】(一)引导阶段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引出当今社会的白色污染问题。
四年级美术上册《漫画欣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漫画欣赏》。
本课内容包括了解漫画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欣赏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学习漫画的表现手法,以及尝试自己创作漫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定义、特点,掌握漫画的分类。
2. 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让学生学会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漫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漫画的表现手法及创作技巧。
教学重点:漫画的分类、特点及欣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漫画作品PPT、漫画书籍、画纸、画笔等。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漫画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
a. 漫画的定义:以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表现生活、人物、事件的一种绘画艺术。
b. 漫画的特点:幽默、讽刺、夸张、简洁、生动等。
c. 漫画的分类:儿童漫画、讽刺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表现手法及创作特点。
4. 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自己创作漫画。
a. 构思: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构思漫画的主题和内容。
b. 画草图:让学生用铅笔画出漫画的草图,注意人物表情、动作、场景等。
c. 上色:指导学生用彩色铅笔为漫画上色,使作品更加生动。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漫画的定义2. 漫画的特点3. 漫画的分类4. 漫画作品欣赏5. 漫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人”为主题,创作一幅漫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人物、场景,运用夸张、幽默等手法表现家人之间的趣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多欣赏漫画作品,了解不同风格的漫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漫画欣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漫画欣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漫画作品。
教材内容包括:漫画的定义、漫画的分类、漫画的特点、漫画欣赏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漫画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创作漫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漫画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2. 教学重点:漫画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漫画作品图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板擦等。
2. 学具:绘画用品(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漫画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漫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a. 漫画的定义:以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表现生活、人物、事件的一种绘画形式。
b. 漫画的分类:单幅漫画、四格漫画、连环漫画等。
c. 漫画的特点:幽默、讽刺、夸张、简洁、生动等。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a. 观察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理解作者的创意。
b.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c. 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心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自己创作漫画。
a.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漫画欣赏a. 定义:以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表现生活、人物、事件的一种绘画形式。
b. 分类:单幅漫画、四格漫画、连环漫画等。
c. 特点:幽默、讽刺、夸张、简洁、生动等。
四年级美术上册《漫画欣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美术上册《漫画欣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漫画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欣赏;漫画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漫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2. 使学生熟悉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拓宽艺术视野。
3.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漫画技巧进行创作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漫画创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漫画的分类、特点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漫画书籍、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漫画的定义:以幽默、讽刺、寓意等手法,运用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段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绘画艺术。
(2)漫画的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幽默漫画、讽刺漫画、肖像漫画、故事漫画等。
(3)漫画的特点:夸张、变形、幽默、寓意等。
(4)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
3. 技巧讲解:(1)线条的运用:简洁、流畅、富有表现力。
(2)色彩搭配:明快、对比、和谐。
(3)构图:饱满、层次分明、视觉冲击力强。
4.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创作一幅漫画作品。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尝试进行漫画创作。
5. 随堂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漫画创作。
(2)互相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漫画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代表作品。
3. 漫画创作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创作一幅漫画作品。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形象夸张有趣,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漫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国内外著名漫画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四年级美术《漫画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漫画作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漫画的定义和分类2. 漫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漫画作品4. 引导学生进行漫画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漫画创作实践,如何将构思转化为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漫画作品,包括经典漫画家和当代漫画家的作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画笔,以便于记录和创作。
3.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漫画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漫画的定义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和分析漫画作品:教师展示经典和当代漫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并简要介绍喜欢的原因。
5. 创作实践: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进行漫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九、课后作业1. 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积累创作素材。
2.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创作实践,完成一篇关于漫画的作文。
十、教学进度本节课预计用时40分钟,后续章节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兴趣的提升情况。
3. 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漫画展览,加深对漫画艺术的认识。
2. 邀请漫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漫画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3. 开展漫画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漫画作品,包括经典漫画家和当代漫画家的作品。
人教版漫画欣赏美术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漫画欣赏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分析漫画中的造型、线条、色彩和表情等要素;3.培养学生对漫画的欣赏和创作能力;4.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人教版漫画教材;3.素描纸、彩色纸、铅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讨论一下他们喜欢的漫画角色,并简单介绍漫画的定义和特点。
2.展示一些著名的漫画作品,让学生感受漫画的多样性。
Step 2.学习漫画的造型要素(15分钟)1.介绍漫画中的人物、场景、道具的造型特点。
2.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造型要素。
Step 3.学习漫画的线条要素(20分钟)1.介绍漫画中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2.组织学生进行线条练习,要求他们练习画出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曲线、粗细不一的线条等。
Step 4.学习漫画的色彩要素(20分钟)1.介绍漫画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2.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漫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
3.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实践,让他们使用彩色铅笔或彩色纸绘制自己喜欢的漫画场景或角色。
Step 5.学习漫画的表情要素(15分钟)1.介绍漫画中角色表情的重要性和表现手法。
2.观看一些漫画角色表情丰富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角色表情的绘制方法和效果。
Step 6.创作漫画作品(30分钟)1.根据学生对漫画的了解和技巧练习,布置一个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漫画角色并完成一幅插图。
2.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合理运用之前学到的漫画要素。
Step 7.展示和欣赏(15分钟)1.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设计理念。
2.全班同学欣赏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Step 8.总结和评价(10分钟)1.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漫画的知识和技巧。
2.进行教学成果评价,要求学生就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完成一个反思小结。
四年级美术《漫画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漫画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漫画的定义及基本特点2. 漫画的表现手法及技巧3. 欣赏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4. 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表情、构图等要素5. 学生实践创作漫画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漫画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漫画的表现手法及技巧,学生实践创作漫画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漫画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及技巧。
2. 演示法:展示漫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表情、构图等要素。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漫画作品。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制作PPT。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等),绘画纸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漫画欣赏》。
2. 讲解漫画基本特点:介绍漫画的定义、特点,如夸张、幽默、生动等。
3. 分析漫画表现手法:讲解漫画的表现手法及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 欣赏漫画作品:展示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情、构图等要素。
5. 学生实践创作:让学生动手绘制漫画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漫画形象。
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互相欣赏、评价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教学设计1.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课2.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解漫画基本特点→分析漫画表现手法→欣赏漫画作品→学生实践创作→分组讨论→总结评价3.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4. 教学资源:漫画作品、PPT、绘画工具、绘画纸张九、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漫画作品,要求具有个性和创意。
四年级美术《漫画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漫画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对漫画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评价美。
二、教学内容1. 漫画的定义和分类2. 漫画的表现手法和技巧3. 欣赏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4. 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表情、构图等要素5. 学生自主创作漫画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表情、构图等要素,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制作PPT或展板。
2. 学生准备: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漫画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国内外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表情、构图等要素。
3. 学生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漫画书籍,介绍自己喜欢的漫画家和作品,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4. 创作实践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一幅漫画作品。
学生可以参考欣赏过的作品,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漫画展览或相关活动,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2. 邀请漫画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漫画艺术。
3. 开展漫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漫画作品、课堂表现、参与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漫画欣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主要围绕《漫画欣赏》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漫画的魅力》,详细内容为漫画的特点、分类和欣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漫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对漫画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漫画,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漫画欣赏,激发创作灵感,尝试创作简单的漫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漫画的特点、分类和欣赏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漫画,激发创作灵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漫画书籍、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漫画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有趣的画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介绍漫画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漫画艺术。
3. 欣赏:展示不同类型的漫画作品,让学生从画面、故事、创意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
4.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并说明原因。
5. 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简单的漫画作品。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漫画欣赏》2. 内容:(1)漫画的定义(2)漫画的特点(3)漫画的分类(4)漫画欣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一篇简短的欣赏文章。
2. 答案示例:作品名称:《X》漫画类型:X欣赏分析:(1)画面表现手法:X(2)故事情节:X(3)创意亮点:X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漫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创作漫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漫画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学习漫画的艺术特点,认识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掌握漫画的常用手法,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方法试画一幅或一组漫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讨论和创作实践、作业交流、评价等途径学习和掌握初步的漫画欣赏和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漫画特有的幽默感,解读在滑稽背后隐含的深刻教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
【难点:】
结合漫画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漫画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体验感悟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铅笔、橡皮及勾线笔等。
五、教学流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拿出一些名人漫画形象图片并设问:同学们能猜出这些人物是谁吗?能说出这是哪一种艺术形式吗?
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发言,师揭示人物形象名称(答对的同学可以把图片奖励给学生),并提示艺术形式是漫画。
环节二、直观欣赏
(一)展示图片、初步感知
播放课前准备好的漫画作品,让学生初步观察并思考。
提问:漫画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教师小结: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品种,是通过不同手法描述图画来叙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常会给我们留下“有趣”“好笑”的印象。
那么作者是如何让漫画变得“有意思呢”?
环节三、具体分析
(一)观察讨论、总结交流
1.师展示名人漫画头像和《钟馗老矣》漫画作品,同时播放名人真实头像,让学生对比观察。
讨论:以上几幅漫画有什么特点?与真实人物相比漫画人物在哪些地方“做了手脚”呢?
师小结:以上漫画作品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将人物的五官进行“放大”或“缩小”。
2.播放《美育》、《上行下效》、《无题》几幅漫画作品。
讨论:这几张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从这几张作品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美育》告诉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上行下效》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无题》警示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以上漫画都是采用了寓意的手法。
3.学生观看书本和自己搜集的漫画作品,分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纷繁多样的漫画怎么来给他们分分家呢?
(二)总结分类、加深印象。
1.师展示《上行下效》和《上下左右》,
学生讨论:这两幅作品传达什么内容,有什么目的?
师小结:按照不同用途可将漫画分为讽刺漫画、教育漫画。
《上行下效》是教育类漫画,《上下左右》是讽刺类漫画。
2.播放《鲁智深》、《三毛流浪记》、《阿衰》漫画作品。
学生同桌进行讨论,这三部作品类型有什么特征。
小结:漫画按照形式可分为:单独漫画、多幅漫画和连环画。
3、老师在黑板上设置分类区域,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漫画资料,将自己分类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小结:漫画是通过夸张、变形、寓意或象征等不同表现手法来达到讽刺、歌颂、传播或娱乐目的一种艺术形式。
环节四、创作实践
(二)交流讨论、激发创作欲望
通过上述对漫画与动漫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创作一幅或一组漫画。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画什么题材?用什么形式表现?选择什么样的类型?
师小结:1.以身边发生的事情为素材,经过艺术构思和夸张,添加幽默色彩,用漫画来表现。
2.要想让漫画趣味更浓一些可以大胆地使用夸张变形手法,让形象富有趣味感性。
(二)学生创作
创作:学生自由构思,自选技法。
巡视:对创作出现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指导。
1.学生主动展示作业,
2.同学之间相互评价,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谈谈想法。
3.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点评,课后将学生作品制作成画册。
环节五、课堂延伸
1、学生讨论并说出我国和国外著名动漫形象
2、不同漫画形象跟一个国家的关系。
师读画并小结: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等卡通形象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
唐老鸭、米老鼠、蜡笔小新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
大家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漫画形象,可以收藏起来。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