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融资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融资的难题,直接影响着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速度和规模。
本文将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希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 信用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初始阶段,可能缺乏信用记录和资产,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要求。
获得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传统融资渠道受到限制。
2. 风险高: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与季节性,使得农业项目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
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业项目的融资需要更高的利率和更多的担保措施,这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压力。
3. 缺乏专业化管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管理和财务运作上存在欠缺,缺乏专业人才,导致融资难度增加。
4. 资金链条长: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投入产出周期长,现金流紧张,如果融资渠道不畅通,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5. 政策支持不够:目前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政策还不够完善,政府对于农业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二、对策探讨1. 建立信用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通过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用记录的积累,提高信用评级,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2. 拓宽融资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如发行债券、吸引社会资本、申请信贷担保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3. 加强风险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农业生产的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融资的风险成本。
4. 强化组织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体系和监管机制,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管理,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
5. 缩短资金链条:通过与合作社成员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资金的流动和使用,缩短资金的周转周期。
6. 寻求政策支持:合作社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争取更多的融资扶持和优惠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路径分析【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融资路径却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融资渠道、政府支持、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发现,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起到了积极作用,银行信贷也在融资路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资本的参与方式也愈发多样化。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路径的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路径、发展现状、融资渠道、政府支持、政策倾斜、银行信贷、社会资本、建议、展望1. 引言1.1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路径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难题等问题。
深入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路径,探索合适的融资模式和渠道,对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路径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研究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分析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影响,探讨银行信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中的作用,以及社会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方式。
通过深入剖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展望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其健康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地区组织起来的生产经营性、服务性、经济性组织形式,是新型农民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成千上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涉及领域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多个方面。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稳步增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发展模式,在农民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带动了农村的经济结构的转变,扩大农民市场的规模,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不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采取民间借贷的方式、融资主体资格法律瑕疵及定位模糊、运营能力有限内部融资金额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融资困难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提升农民合作社盈利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对策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体,其主要的特殊性质表现在管理过程富有民主性、模式相对集中以及资源具有共享性等。
而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政府为了三农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加快了我国农村的经济转型,促进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融资困难的问题,导致农村专业合作社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需要相关政府根据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提出解决融资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面临的困难(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存在资金不足问题。
资金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其主要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较好,其相关条件对于第三方提出的要求足以满足,对于银行提出的抵押物要求均能达到,从而得到一部分的银行贷款[1]。
另一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整体发展状况较差、满足不了银行提出的相关贷款要求,因此只能选择安全系数并不高的民间借贷,维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当前发展。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影响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1. 引言1.1 农民合作社融资的重要性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农民集体经营、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而农民合作社融资则是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融资可以帮助合作社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拓展市场,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融资也可以促进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全面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农民合作社融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融资,合作社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 农民合作社融资面临的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难度大、资金利用效率不高、风险管理不足、缺乏可靠的担保机制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等方面。
由于合作社规模小、信用记录不完善,以及缺乏稳定的资产抵押,导致融资难度大,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部分合作社在融资后并未合理利用资金,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
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容易面临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加了融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部分合作社缺乏可靠的担保机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或担保,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放贷。
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也限制了合作社融资的发展。
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提高合作社融资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融资难度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融资过程中常常面临融资难度大的问题。
由于合作社规模相对较小,信用记录不够完善,很多金融机构对其融资需求持保守态度,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额度。
由于合作社成员多为农民,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和资产抵押,很难提供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条件,导致融资难度加大。
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和完善的财务报表,也让金融机构对其贷款风险产生疑虑,增加了融资的困难度。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结论•参考文献01发展现状近年来,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不断增长,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较大,覆盖面广,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成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与规模成员类型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以农民为主体,还包括一些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家和其他相关人员。
成员比例农民成员占比较大,但随着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其他人员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结构资产总额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合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业务拓展提供了保障。
资产构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投资等,其中固定资产占比最大。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产规模山东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收入持续增长,为成员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经营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支出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人员工资等方面的支出。
经营支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状况02存在的问题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23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规范的章程和制度,导致组织结构松散,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
组织结构不健全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利益受损。
决策不科学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信息不透明,成员对组织的财务状况缺乏了解。
财务管理不透明文化水平低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影响了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由于成员缺乏专业技能,导致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能力受限,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2.10中旬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于2012年2月至3月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425份,回收问卷405份,有效问卷399份,被调查企业涵盖山东省17个地市,调查内容主要为企业规模、注册类型、信用等级、融资需求满足度、融资渠道和融资环境等。
本文在归纳总结山东省涉农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影响融资需求满足度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融资需求满足度的相应政策性建议。
一、样本企业特征1.企业规模。
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涉农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
399家样本企业中,小型企业144家(比重36.1%)、中型企业114家(28.6%)、大型企业75家(18.6%)、微型企业66家(16.5%)。
2.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针对给出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合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其他”十二项选择,在399家企业中,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个体经营”的企业分别为126家、93家和65家,比重为31.6%、23.3%和16.3%,三种类型企业共284家,比重高达71.2%。
随后是“股份有限公司38家(9.5%)、国有企业19家(4.8%)、合资企业14家(3.5%)、股份合作企业12家(3%)、集体企业11家(2.8%)、联营企业8家(2%)、其他6家(1.5%)、外商投资企业4家(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家(0.8%)”,以上类型企业共115家,比重仅为28.8%。
比较发现,66家微型企业的注册类型主要为“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两者共50家,比重为75.7%;144家小型企业注册类型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三者共119家,比重达到82.6%;114家中型企业注册类型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三种类型企业共85家,比重达到74.6%;75家大型企业注册类型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四种类型企业共57家,比重达到76%。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研究在中国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我组织的一种形式,他们通过合作社的运作,共同经营农业、养殖等农村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这些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融资问题,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资金来源有限: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规模较小,且成员多为农民,他们的资金储备有限。
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需求常常持保守态度,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2. 抗风险能力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规模小,单个合作社的经营风险较大,难以获得大额贷款。
当农产品价格波动或出现灾害时,合作社难以应对,导致财务困境。
3. 融资成本高:由于缺乏信誉,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利息、担保费用等,为其融资成本增加了负担。
4. 资本市场缺失: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政府与企业合作等方式,而缺乏直接融资的途径。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在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制约了其发展的可能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拓宽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开拓其他融资渠道,如引入第三方投资、与大企业合作等。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贷款和担保等政策支持。
2.建立信用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和合作关系,提高自身信用,从而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
3.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提高内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程度,完善会计制度、财务报告等,向金融机构展示合作社的良好运营和规范经营模式,提高融资的可信度。
4.培训与技术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合作社成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王天琪;王传东【期刊名称】《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43)004【摘要】为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文章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受访主体设计了调查问卷,抽取山东省东、中、西部5个代表城市得到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情况的调查问卷数据,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到相应结论,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总页数】7页(P25-31)【作者】王天琪;王传东【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71018,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71018,山东省泰安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43【相关文献】1.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分析 [J], 王天琪;王传东2.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与信贷配给 [J], 张静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方案和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J], ;4.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林业厅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银监局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评定及监测 [J], 山东省农业厅;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水利厅;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山东省林业厅;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银监局;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5.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特征和金融制约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J], 刘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及其满足程度分析作者:王天琪王传东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7期[摘要]在中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成长,农村金融服务日趋完善。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资金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现实是仍有大量合作社存在借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基于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了合作社融资需求的特点、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解决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满足度[中图分类号]F321.42;F832.4 [文献标识码]A在国家支农政策大力扶持和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强劲需求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其生产经营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主要作用,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农户作为个体的分散生产经营,另一个是合作社的统一生产经营。
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也分为两个层次,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和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来说,生产经营过程资金的必不可少的所,种养设施、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资金支持,还有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的购买问题也需多多关注。
在对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中发现,合作社成员贷款一项主要用途就是解决周转性资金短缺问题,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涉及较少,但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信贷资金难以得到满足这一现象始终存在。
国内不少学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大部分围绕合作社融资现状与融资困境展开论述,但对合作社融资能否得到满足并受哪些因素影响等领域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调查分析合作社融资需求的特点、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分析1.1 样本特征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国家在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新进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育,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升级,201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7.3万家,新认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19家。
本文从经营范围、经营年限和社长情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样本合作社的基本经营状况,此次调查涉及山东省包括青岛、潍坊、泰安和济宁在内的多个城市共1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被调查的合作社中,从样本合作社经营类型来看,一半以上合作社主要以作物种植为主,占所有合作社的57.89%;其次是牲畜家禽类,占到21.05%;此外还有农机服务,占到14.48%;最少的是树木种植只有6.58%。
从样本合作社经营年限来看,最长的为2003年成立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最短则是2016年成立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合作社经营年限为6~7年,占到总体的43.42%,经营年限是1~5年的合作社占31.58%,最多是2012年与2013年成立的合作社,占到83.33%;经营年限是6~10年的合作社占64.47%;10年以上的合作社只占3.95%。
从资产总额来看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有118家,占到合作社总数的77.63%;101~150万元之间的有18家,占到11.84%;151~200万元及300万元以上的都只有四家,固定资产总额最低只有5万元,最高达到1000万元,两极化严重。
从样本合作社社长的文化程度来看,最多的是高中及中专,占总数的近二分之一;最少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10.52%;学历是大专的占到26.32%;初中学历占到17.11%。
在对样本合作社社长工作经历调查发现,一半合作社社长曾任职于村委会或政府工作部门,15%的社长任职于企业,还有30%的社长在其他行业或没在这些行业任职。
1.2 被调查合作社融资需求特点1.2.1 合作社融资渠道多样化。
在对样本合作社调查发现,合作社出现资金需求主要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方面获得资金。
内部融资主要是合作社内源融资,股东大会出资;外部融资有民间借贷、金融机构贷款和政府支持。
所有被调查合作社中,有62家合作社发生过内部融资,占到合作社总数的40.79%,并且在这62家发生内部融资的合作社中有22家没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应该是内部融资足以满足其需求,还有18家向银行申请过贷款,8家成功10家失败,失败的原因多是盈利能力不足以及没有较好的抵押物,而且在62家有过内部融资的合作社中只有10家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看来发生内部融资的合作社和政府关系较好或者政府对其比较关注。
对于被调查合作社的外部融资情况,有104家合作社向银行申请过贷款,102家合作社寻求过民间借贷,60家合作社有政府资金支持;78家合作社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也寻求过民间借贷;18家合作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也有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20家合作社寻求过民间借贷,政府也有资金支持;12家合作社三种外部融资渠道都有涉及;有6家合作社从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四种融资渠道都申请过贷款;被调查的所有152家合作社中,还没有没从这四种渠道获得资金的合作社,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现在合作社寻求资金帮助的渠道也多样化,在内部融资无法解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向外部寻求帮助,也会想到政府资金支持、民间借贷、金融机构贷款等多种渠道,实现自己的长远发展。
而且寻求资金帮助时不单单局限于一种融资方式,很多合作社从多种渠道获取资金,这也反映出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自身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比较严重。
1.2.2 合作社资金需求旺盛,呈现大额、长期化特点。
在对样本合作社调查融资需求和融资规模调查中发现,合作社资金需求旺盛,呈现大额、长期化特点。
我们将被调查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周期分成四类,需求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合作社只有8家,占到被调查合作社总数的5.26%;大部分合作社资金需求周期在半年以上,周期在6~12个月的合作社有64家,12个月以上的有66家,各占总数的42.11%和43.42%;14家合作社资金需求周期在3~6个月,占到总数的9.21%,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可以看到合作社资金需求周期普遍较长,这和合作社经营业务有关,不同业务会导致合作社自身资金需求周期的不同。
我们把没有融资需求的合作社融资需求规模记为0万元,从样本合作社融资需求规模来看,被调查合作社中有48家没有申请银行贷款,最后只有12家合作社不需要筹集资金,剩下36家合作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民间借贷或者合作社内源融资。
在对有资金需求的合作社分析中,资金需求从没有到最高200万元,但是多数集中在50~100万元。
融资需求在3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有26家,占到被调查合作社总数的17.11%;其次是需求在30~50万之间,有56家合作社,占到了总数的37.11%。
对被调查合作社融资需求是否满足的调查中发现,只有34家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基本被满足,剩下的合作社要么贷款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要么申请不到贷款。
可以看到现在合作社资金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大额化特征,说明现在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还不够,需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信贷产品创新。
1.2.3 合作社对正规信贷资金有较大需求。
被调查的152家样本合作社中,104家合作社有融资需求,占到被调查合作社总数的68.42%。
有需求的合作社主要从三个方面取得贷款,其中就以金融机构为主,占到总体的78.59%,当向金融机构贷款失败时合作社才会选择内源融资和民间借贷,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调查中发现合作社的融资需求多分为生产需求、服务需求和发展需求,几乎所有合作社都存在生产需求,占到被调查总数的91.38%,说明几乎所有合作社还是注重生产,只有生产搞上去,服务和发展才能继续;服务需求占到58.62%,有68家合作社有服务需求;有发展需求的合作社只有6家,占到合作社总数的5.17%,另外很多合作社不仅仅把资金用于某一方面,而是两方面或者三方面都有涉及,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我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意愿进行统计,发现有104家合作社存在资金需求。
在调查中看到合作社对于资金需求有自己的考量和把握,我们通过合作社资金缺口来反应合作社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没有资金缺口的合作社我们视为融资得到满足,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我们对104家有融资需求的样本合作社融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合作社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的有56家,占到53.85%,没有得到满足的有48家,占到46.15%,资金缺口规模在表2.1中都有体现。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满足度不到60%,说明样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较为困难,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想获得长远发展在资金方面受限。
2.2 模型构建本文从融资满足度的特点出发,结合前人对于融资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样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满足度的因素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社长工作经历和社长受教育水平两个指标;第二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耕地面积、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规模、利润率、银社关系以及是否参加过组织培训这五个指标;第三类是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是否获得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情况以及合作社所处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规模三个指标。
本研究运用 Logistic 模型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因变量取值类别的不同,Logistic 回归可以分为 Binary Logistic 和 Multinomial Logistic 两种。
前者因变量只能取两个值1和 0(虚拟因变量),而后者因变量可以取多个值。
根据本研究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融资需求能得到满足或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两种取值情况,所以本文采用二分类逻辑回归(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满足度影响因素的模型如下:Y=β1X1+β2X2+β3X3+……+β9X9+β10X10+ε (1)式中,Y 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是否得到满足(融资得到满足取值1,反之取值0),β1到β10代表未知参数;X1代表社长工作经历;X2代表社长受教育水平;X3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耕地面积;X4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规模;X5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利润率;X6代表银社关系;X7代表是否参加过组织培训;X8代表合作社是否获得过银行贷款;X9代表民间借贷情况;X10代表合作社所处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规模;ε是误差项,并假设它与其他解释变量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