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观察蚂蚁》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34.37 KB
- 文档页数:3
主题:幼儿园中班探究蚂蚁的生活教案一、教学背景1.1 幼儿园中班学生年龄集中在3-4岁,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1.2 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经常看到蚂蚁在地上奔走,对蚂蚁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能够观察蚂蚁的生活行为,了解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
2.1.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蚂蚁的生活特点。
2.1.3 能够用各种材料制作蚂蚁的生活环境,培养动手能力。
2.2 情感目标2.2.1 培养对动物生活的关心和爱护意识。
2.2.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互助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3.1 教学内容3.1.1 蚂蚁的生活环境与行为特点3.1.2 观察蚂蚁,描述蚂蚁的生活习性3.1.3 制作蚂蚁生活环境的手工活动3.2 设计活动3.2.1 活动一:观察蚂蚁在室内或操场放置蚂蚁,让学生观察蚂蚁的行为,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蚂蚁的生活特点。
3.2.2 活动二:制作蚂蚁生活环境让学生用泥巴、树叶等材料制作蚂蚁生活的小世界,了解蚂蚁生活环境。
3.2.3 活动三: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分小组,展开小组合作游戏,模拟蚂蚁的协作行为。
四、教学过程4.1 活动一:观察蚂蚁4.1.1 老师向学生介绍蚂蚁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
4.1.2 在教室或操场上放置蚂蚁并观察蚂蚁的行为。
4.1.3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蚂蚁行为。
4.2 活动二:制作蚂蚁生活环境4.2.1 学生动手制作蚂蚁生活环境,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生活环境。
4.2.2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蚂蚁生活环境,并与同学们分享。
4.3 活动三:小组合作游戏4.3.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模拟蚂蚁的协作行为,完成一项小组任务。
4.3.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游戏,体会蚂蚁的协作行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5.1.1 观察学生对蚂蚁生活的观察和描述是否准确。
5.1.2 学生的蚂蚁生活环境制作是否符合要求。
中班科学教案蚂蚁教案反思一、引言在中班科学教学中,蚂蚁教案是一节非常有趣和生动的教学活动。
蚂蚁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新奇和吸引人的。
通过蚂蚁教案,幼儿可以观察蚂蚁的行为、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本文将对中班科学教案蚂蚁教案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教案内容概述中班科学教案蚂蚁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蚂蚁的特点、观察蚂蚁的行为、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等。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蚂蚁的活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三、教学过程反思1.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教学准备方面,我发现自己在蚂蚁教案中有一些欠缺。
首先,我没有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材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去寻找或准备,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其次,我也没有提前对蚂蚁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导致在回答幼儿的问题时有些应付和含糊。
2.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观察的方式,而忽视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幼儿们在观察蚂蚁行为时的兴趣高涨,但他们的积极参与度并不高。
我的讲解过程显得有些冗长,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自主观察和思考。
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观察力。
3.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蚂蚁教案的内容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只是简单地观察蚂蚁的活动并了解一些基本的习性。
对于一些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幼儿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显得有些单调和无趣。
他们需要更加深入和有挑战性的探索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改进措施1.教学准备充分在进行科学教学活动时,我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材料和问题,并对蚂蚁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能够回答幼儿的问题。
同时,我还可以提前设置好观察蚂蚁的场景,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讲解和观察外,我可以引入更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蚂蚁小实验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昆虫》第三节《认识蚂蚁》。
详细内容包括:蚂蚁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蚂蚁的分工合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蚂蚁。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蚂蚁的分工合作、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蚂蚁的基本特征、观察和实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图片、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蚂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蚂蚁模型和图片,讲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蚂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特征和习性,填写观察记录表。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蚂蚁特征和习性,分享观察成果。
5. 实验环节(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蚂蚁分工合作的实验,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分工合作。
7. 情感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蚂蚁的团结协作、勤劳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蚂蚁2. 内容:蚂蚁的基本特征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分工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蚂蚁的特征和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蚂蚁的分工合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亲近自然,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教案观察蚂蚁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蚂蚁的外形特征。
2. 蚂蚁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1. 蚂蚁的细小特征观察。
2. 蚂蚁生活习性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蚂蚁图片、实物蚂蚁、观察蚂蚁的容器等。
2. 材料:记录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蚂蚁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蚂蚁的名字,并提问蚂蚁的外形特征。
2. 观察蚂蚁: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观察容器,容器内有蚂蚁,让幼儿亲自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大小、颜色、触角等。
3. 记录观察结果:引导幼儿用画笔和记录纸记录下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4. 分享观察成果: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
5. 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过实物蚂蚁和图片,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蚂蚁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建造巢穴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说出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蚂蚁,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注意事项:1. 在观察蚂蚁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在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时,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
3. 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家长参与,增加亲子互动。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实验:蚂蚁的感官实验。
准备糖水、盐水、酒精等,观察蚂蚁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2. 手工活动:制作蚂蚁手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蚂蚁,模拟蚂蚁的生活场景,增进幼儿对蚂蚁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对蚂蚁的兴趣和参与度,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八、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蚂蚁的专注度、分享观察成果的积极性等,评价幼儿对蚂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蚂蚁》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小动物的世界》中的第三节《蚂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和绘画,培养幼儿对蚂蚁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提高他们对自然生物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爱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蚂蚁的外形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蚂蚁。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图片、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蜡笔、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蚂蚁的特征,让幼儿对蚂蚁产生兴趣。
2. 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作用(10分钟)教师播放蚂蚁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方式,并讲解蚂蚁在生活中的作用。
3. 课堂示范(5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蚂蚁,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4. 幼儿绘画实践(10分钟)幼儿在画纸上用铅笔描绘蚂蚁,然后用水彩笔或蜡笔上色。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蚂蚁轮廓图,让幼儿在轮廓图内填充颜色,巩固绘画技巧。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蚂蚁2. 内容: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作用、绘画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蚂蚁的生活场景。
答案:幼儿完成的作品,要求表现出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绘画等环节,让幼儿对蚂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对幼儿绘画技巧的指导是否到位,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场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蚂蚁观察日记中班数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引导幼儿感知数学世界。
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将以观察蚂蚁为主题,通过让幼儿观察、记录、比较和归类蚂蚁的行为,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数学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
2. 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记录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蚂蚁行为进行比较和归类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5.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准备1. 蚂蚁观察日记本:提供给每位幼儿,用于记录观察到的蚂蚁行为。
2. 蚂蚁标本:准备一些蚂蚁标本,供幼儿观察。
3. 放大镜:用于幼儿观察标本上的细节。
4.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引导幼儿对蚂蚁行为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约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蚂蚁的话题,唤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蚂蚁的行为,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观察。
2. 观察和记录(约25分钟)教师将分发蚂蚁观察日记本,并向幼儿解释如何观察和记录蚂蚁的行为。
教师可以将观察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蚂蚁的外观、蚂蚁的行动和蚂蚁所在的环境。
鼓励幼儿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情况,并可以绘制简单的图画来帮助他们表达。
3. 设计观察任务(约1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蚂蚁行为的问题,帮助幼儿思考和观察。
例如,幼儿可以观察蚂蚁在不同材料上行走的速度是否有差异,或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是否不同。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设计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4. 分享观察结果(约15分钟)鼓励幼儿互相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观察结果进行归类,例如,将蚂蚁根据体型分为大蚂蚁和小蚂蚁,或根据颜色分为黑蚂蚁和红蚂蚁等。
通过比较和分类,帮助幼儿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幼儿园中班教案《蚂蚁》含反思中班教案《蚂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亲近大自然,让幼儿认识蚂蚁,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蚂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一、引入课题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二、寻找小蚂蚁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寻找小蚂蚁洞穴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人,启发小朋友认真观察,小蚂蚁有没有跟自己一样的头、上身、手、腿等,头上有没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远处放一些馒头渣,看看小蚂蚁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蚂蚁用小树枝往小玻璃瓶中赶小蚂蚁,看看能不能赶进去,把自己带的水果糖放一点到小玻璃瓶中,打开瓶盖,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蚂蚁。
把捉到的小蚂蚁带回家里,给家里人说说通过你今天的观察,知道的小蚂蚁的知识,并让家长把小朋友说的写下来,拿给老师看。
六、游戏“我是小蚂蚁”让小朋友扮演小蚂蚁表演,加深对小蚂蚁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依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喜欢多动,喜爱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观察事物的能力。
中班科学认识蚂蚁教案反思蚂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之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通过观察蚂蚁学习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在中班的科学课堂上,老师通过一堂关于蚂蚁的教案,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并认识了这些小昆虫。
然而,这堂教案也引发了我对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些反思。
首先,这堂蚂蚁教案的亮点在于孩子们的亲身体验。
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蚂蚁的生活,了解它们生活的环境和习性。
这种经验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体验和理解。
通过观察蚂蚁的活动,孩子们能够自主地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然而,仅仅观察是不够的。
在教案中,我觉得还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参与其中。
比如,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蚂蚁观察箱,通过搭建观察箱的过程,让他们对蚂蚁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这样的互动过程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另外,对于幼儿科学教育,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探究精神。
在教案中,虽然有观察蚂蚁和制作观察箱的环节,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活动只是表面上的互动,没有真正触及到科学的本质。
我认为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探究蚂蚁的食物选取规律、社会结构和沟通方式等。
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并从中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除了培养探究精神,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蚂蚁教案中,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观察和探索,并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观察结果。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幼儿园中班教案《观察蚂蚁》含反思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蚂蚁的基本生态习性和特征;2.通过观察、描述、比较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带着幼儿猜测器材名称的方法导入本节课。
例如,“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很神奇的小生物,它们会在地上爬来爬去,猜猜它们是什么?”2.通过幼儿的猜测,引入今天的主题——观察蚂蚁。
学习(15分钟)1.教师把放置在瓶盖中的蚂蚁放置在放大镜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蚂蚁的形态、生长发育及不同品种的异同之处。
2.教师向幼儿提问“蚂蚁是怎么生活的?”引导幼儿回答、讨论蚂蚁的生存环境、行为相互作用。
3.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给蚂蚁吃些糖果,看看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4.教师通过播放短片或使用别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野外蚂蚁的企图心与智慧。
实践(10分钟)1.让幼儿们自由分组或以个人为单位观察蚂蚁,并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细节。
2.经讨论,将观察到的现象不断加以概括和总结,由教师向幼儿科普蚂蚁的相关知识。
3.可以引导幼儿们亲自尝试使用用显微镜等较高级仪器,对极小的蚂蚁进行观察。
总结(5分钟)1.教师提出本课的主旨“去发现,去观察区别,然后总结共性”。
2.要求幼儿把本次观察到的蚂蚁的特征、行为、习性等总结一下:•蚂蚁主要依靠触觉与化学感觉器官来感知环境并与同类沟通;•不同品种的蚂蚁在组织分工和社交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异;•蚂蚁会积攒能量储备,也会携带一些家什寻找食物。
反思本节课的互动方式相对比较活跃,幼儿的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的地方:首先,有些幼儿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有些迷茫,因为视野比较小,不容易调节,需要再教孩子们使用时加强指导。
其次,在引导孩子们发现蚂蚁的共性和区别时,我个人认为可以加强幼儿们之间的互动,让他们相互探讨、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最后,由于时间紧迫,我完整呈现了本节课预定的三个环节,但有些环节有些仓促,有些幼儿未能做到全面的实践参与。
教案观察蚂蚁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是指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实地观察、实物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和观察,以此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蚂蚁是幼儿园自然观察活动中常见的一个主题,观察蚂蚁可以让幼儿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以及蚂蚁与人类的关系,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热爱自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中,观察蚂蚁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对象的选择是幼儿园自然观察教案的第一步。
在观察蚂蚁时,可以选择蚂蚁活动频繁的地方,如花园、草坪、树林等。
也可以在室内写字台上放置一个小玻璃盒,里面放置一些土壤和蚂蚁,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蚂蚁的活动,提高观察的效果。
二、观察时间的选择观察时间的选择也尤为重要。
蚂蚁大多数是在清晨或傍晚活动,因此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
在室内观察时,也可以在幼儿入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或午睡前进行观察。
三、观察方法观察蚂蚁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直接观察是指幼儿在户外或室内近距离地观察蚂蚁的活动,通过观察蚂蚁的形态、颜色、大小、行走方式等特征来了解蚂蚁的习性。
间接观察是指通过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蚂蚁,以获得更加细致的信息。
四、观察内容在观察蚂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观察内容。
观察蚂蚁的活动规律,了解蚂蚁的日常生活习性;观察蚂蚁的裙居现象,了解蚂蚁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再次,观察蚂蚁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了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观察蚂蚁的生殖方式和生命周期,了解蚂蚁的繁衍过程。
五、观察记录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用手绘或文字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
如通过绘画记录蚂蚁的形态,通过文字记录蚂蚁的行为特征等。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蚂蚁的印象,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六、教学反思观察蚂蚁结束后,可以让幼儿就观察的过程、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
师生可以共同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
(封面)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观察蚂蚁》及教学
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蚂蚁。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
3、让幼儿感知蚂蚁的身体组织和生活习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6、对蚂蚁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准备一只小玻璃瓶,一块水果糖,少量馒头渣,一根小树枝。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认识小蚂蚁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幼儿园外面的田里找这位动物小朋友吧!
二、寻找小蚂蚁
小朋友们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儿园有漂亮的教室,小蚂蚁住在哪呢?他们有漂亮的教室吗?老师告诉小朋友,小蚂蚁穿着黑色的衣服,我们边走边找,看看谁先发现小蚂蚁。
三、寻找小蚂蚁洞穴
当发现第一只小蚂蚁时,告诉小朋友小蚂蚁喜欢湿湿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启发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蚂蚁的洞穴。
四、分组观察小蚂蚁的身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