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产物
- 格式:doc
- 大小:914.00 KB
- 文档页数:10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种类之一,而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与存活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产生的重要产物。
一、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过程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依赖期和暗反应期。
在光依赖期,植物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位于植物叶子的叶绿体中,并通过光合色素分子中的色素分子来捕捉太阳能。
在叶绿体中,光能促使水分子在光系统II中发生光解作用,产生氧气和一对带正电荷的电子。
这对电子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传递到光系统I中,并用于生成能量富集的载体分子ATP和NADPH。
在暗反应期,植物使用光依赖期产生的ATP和NADPH,以及CO2分子,通过卡尔文循环将其转化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发生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基质中,利用了多种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总体来说,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总结为光输入、光能转换、化学反应和有机物质合成。
二、光合产物的种类和用途光合作用产生的主要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质。
下面将对这两种产物进行介绍。
1. 氧气通过光系统II的光解作用,植物释放出氧气。
氧气是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呼吸过程中所需的气体。
除了供给植物自身呼吸外,氧气还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呼吸条件。
2. 有机物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包括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
其中,葡萄糖是最为重要的产物之一。
葡萄糖是植物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其他有机物质的合成原料。
植物将葡萄糖储存为淀粉,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植物还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作为长期能量储备。
蛋白质和核酸则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重要的能量和营养来源。
三、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光合作用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利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通过这一过程,植物能够将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产物的利用则是植物将光合作用所得到的有机物用于生长、代谢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产物的利用。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它发生在叶绿体中,主要包括光能捕获、光能转化以及有机物合成三个基本步骤。
1. 光能捕获:植物叶片表面的叶绿素可以捕获阳光中的能量,并将能量转化为电子激发态。
这些电子激发态的能量将传递给叶绿素作用中心,进一步促使光合作用的进行。
2. 光能转化:光合作用的核心步骤是光合色素分子的电子传递过程。
电子被激发后,在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中,最终将被NADP+接收并还原为NADPH。
同时,在光化学反应中,水分子被光能分解为氧气和电子供给电子传递链的继续进行。
3. 有机物合成:在光合作用的最后一步中,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电子激发态和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碳同化,是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
二、光合产物的利用光合产物(葡萄糖等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以下将从生长、代谢以及繁殖三个方面探讨光合产物的利用。
1. 生长:葡萄糖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能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通过氧化代谢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些能量被细胞利用来合成细胞组分,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进而实现植物的生长。
2. 代谢:除了作为细胞内的能源外,光合产物还可以用于合成其他有机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
这些有机物质是植物生理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植物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3. 繁殖:光合产物还扮演着植物繁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在植物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光合产物为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原料。
同时,在植物的有性繁殖中,光合产物也参与了花的形成和授粉过程。
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生理过程,它能够将阳光能转化为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有机物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风景,还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植物能够实现这些重要功能的关键,就在于光合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光合产物。
光合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叶绿体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加工厂”,里面充满了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原料”。
为了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我们先来看看它所需要的原料。
首先是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气孔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门”,可以根据植物的需要打开或关闭,以调节二氧化碳的进入量。
其次是水,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将其运输到叶片中参与光合作用。
有了原料,还需要能量才能让光合作用顺利进行。
这个能量的来源就是太阳的光能。
光能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这些色素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太阳能收集器”,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后续的反应提供动力。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依次发生。
首先,光能被用于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电子。
氧气会通过气孔释放到空气中,这就是我们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后,氢离子和电子与二氧化碳结合,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形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等。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之一,它是一种简单的糖类,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了能量和物质基础。
植物会将一部分葡萄糖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产生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则会被转化为其他有机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
淀粉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植物的叶片中,当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超过了植物当时的需求时,多余的葡萄糖就会被合成为淀粉,并储存起来。
当植物需要能量时,淀粉又可以被分解为葡萄糖,为植物提供能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土豆、红薯等,就是富含淀粉的植物。
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光合作用中的光合机构与光合产物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植物世界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为植物提供了能量与营养。
而在光合作用中,包括光合机构和光合产物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一、光合机构光合机构是指参与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官。
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叶绿体是一种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所组成的细胞器。
它们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叶片中,并且可以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质相分离。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体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绿体内包含了许多光合色素分子,主要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等。
这些光合色素能够吸收阳光中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同时,叶绿体内还含有光合酶和电子传递链等重要蛋白质,它们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
除了叶绿体外,光合作用还需要其他细胞器官的参与,比如质体。
质体是叶绿体附近的一个细胞器,它主要负责储存和转运光合产物。
在质体中,植物将光合产生的有机物质进行储存,以备日后使用。
二、光合产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是有机物质和氧气。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在植物中起着重要的营养和能量储存的作用。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
它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可以用于维持植物生长和代谢。
植物会将葡萄糖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
此外,葡萄糖还可以被转化为其他有机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除了葡萄糖,光合作用还会产生其他有机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
这些有机物质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副产物。
氧气的释放对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产物的生成与光合机构的协同作用密不可分。
光合机构中的叶绿体和其他细胞器官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利用这种能量合成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光合作用与植物的光合产物分配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能并利用其进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中进行,由光合色素颗粒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生命运转的重要过程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不可或缺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分布在植物体内不同的器官中,以满足植物生理和生长发育的需求。
这些产物主要包括光合有机物、氧气和水溶性无机盐等。
首先,光合有机物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为代表。
葡萄糖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能量储备物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能量供应作用。
光合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是由光合产物的转运系统来实现的。
光合有机物在叶绿体内合成后,通过细胞间鞘带的连结运输到其他组织和器官。
其中,光照较强的部位,如叶片、嫩枝等,是光合有机物的主要积累地。
这一分配方式保证了植物体内的能量供应能够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其次,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品,通过气孔从叶片释放到大气中。
氧气是动物呼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气体,同时也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巨大的生存条件。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起到了维持大气中氧气含量的重要作用,并且也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密切相关。
最后,水溶性无机盐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另一重要物质,主要包括钾、磷、镁、铁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参与调节光合作用以及其他代谢过程的进行。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并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水溶性无机盐的分布在植物体内呈现较为均匀的特点,以适应植物全面发育的需要。
总结起来,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个关键过程,其产物的分配为植物的正常生理和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光合作用产物的分布是由植物体内的转运系统实现的,其中光合有机物在光照较强的部位积累,氧气通过气孔释放到大气中,水溶性无机盐在植物体内呈均匀分布。
这种分配方式保证了植物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利用光合产物,从而实现生长和发育的平衡。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产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的重要过程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了丰富的化学物质,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能转化和化学能合成两个阶段。
在光能转化阶段,植物叶绿素中的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
而在化学能合成阶段,则是利用这种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
在光能转化阶段,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中,通过光照的作用,叶绿素分子中的电子被激发,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吸收并传递给反应中心的叶绿素分子。
这些叶绿素分子通过叶绿体内的电子传递链将能量转移给反应中心中的一对特殊的叶绿素分子——光化学反应中心。
在光化学反应中心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能量传递给附近的载体分子。
在化学能合成阶段,通过光化学反应中心释放出的能量,植物开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碳固定和光合糖的合成。
在碳固定过程中,植物利用酶催化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酸,然后再转化为光合糖。
这样,植物就能够将二氧化碳中的碳固定下来,并利用光合糖来进行能量储备和生物合成。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产生了丰富的化学物质。
其中最重要的产物就是氧气和光合糖。
首先,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这些氧气进入大气层,与其他生物一起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进行能量的产生和生命活动。
可以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维持生物圈中生命活动的基石。
其次,光合糖是光合作用的另一个重要产物。
光合糖主要指的是葡萄糖,是植物进行能量储备和生物合成的重要物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光合糖,并在光合糖的分解中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不仅满足了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需求,也成为其他生物如人类的食物来源,维系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光合作用是什么光合作用是一种发生在植物和一些单细胞生物体中的生理过程。
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能量流动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其内部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
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当光线照射到叶绿体时,叶绿素吸收光子,激发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光合色素激发态。
这些激发态电子会通过叶绿体内的一系列分子传递,最终被用于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膜上。
光合膜含有一些复杂的蛋白质复合物,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光系统II能将光能转化为电子能,并使用这些电子能将水分解为氢离子和氧气。
光系统I接收这些电子,继续将其能量转化为更高的能量,并最终将其转移到氢离子和二氧化碳上。
暗反应发生在光合膜中的气孔室内。
它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氢离子和能量载体ATP,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最常见的是葡萄糖。
这个过程称为卡尔文循环,它需要酶的参与和能量的供应。
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被固定为一个稳定的化合物,然后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葡萄糖和其他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的能量来源,通过这种方式植物可以生长、发育和进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
而氧气则被释放到大气中,提供给其他生物的呼吸过程。
光合作用还有助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平衡,因为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它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总的来说,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是地球上能量流动的基础,也是绿色植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过程。
它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光合作用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植物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植物光合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动力过程,它是光能捕获和利用CO2合成糖分的一种过程,也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有机电子活动。
光合作用在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植物开花、结果的关键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光吸收阶段、磷酸化作用阶段以及糖分分解阶段。
在光吸收阶段,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和位于叶片上和叶子里的孔隙中的共振体吸收太阳光,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以及一种叫做激素的物质。
在光吸收阶段,主要发生的作用就是将光转化为化学能量积聚在植物体内,并将激素转变为磷酸腺苷,成为第二阶段的磷酸化作用的初始条件。
在磷酸化作用阶段,磷酸腺苷和CO2就会形成一种叫做Ribulose-1,5-bisphosphare(RuBP)的化合物,RuBP会受到激素和共振体的作用而分解,同时产生三片ATP和一片 NADPH,这是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质最重要的步骤。
在糖分分解阶段,RuBP便会结合两个CO2而形成另一种叫做三糖的物质,这种物质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来,也可以进一步被酶转化为有机物,例如糖、脂肪和蛋白质来进行有机合成。
总的来说,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些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而我们以这些有机物质来进行13种氨基酸组合,从而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例如植物细胞和蛋白质等。
如此,植物光合作用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以及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产物》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生物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教案背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力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同时注重对学生技能和情感的培养。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是探究型新授课,我在备课过程中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除参考了不同版本的生物学课本、教参外,还利用百度搜索从互联网上查阅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曾在石家庄市生物学科探究教学优质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学习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必备的知识基础。
因此,“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这一章是全书的重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节主要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而且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才能得出光合作用产物的结论,并能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条件。
通过设计、实施、分析实验,不仅能完成本节的知识性目标,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及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界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界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珍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五、教学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2、光合作用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七、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法结合。
八、课前准备:材料:盆栽天竺葵(教师在课前1-2天组织学生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然后在课前2-3小时,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仪器药品:酒精、碘液、清水、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火柴、镊子、培养皿、滴管。
资料:师生查阅相关书籍和通过互联网搜集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九、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资料(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
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
”这位学者的担心有无道理?(/),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题。
2、探究新知:学生讨论分析上述资料,提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引导其思考: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氧气还有什么?如何检验光合作用产生了这些物质?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和课前收集的资料提出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等。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常识,设计检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2)分析课本中实验装置及原理。
(该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在课下完成,关键是对实验设计的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及分析实验装置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严谨、周密的科学素养,并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设计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尝试其他方案。
)●探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教师提示学生考虑设计实验的依据、先后顺序等,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本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补充,然后在全班讨论、交流。
使学生初步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另外,此实验设计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精彩发言一定要充分肯定,并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体验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乐趣。
)(3)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出示表格,由学生分析完成,教师适时点拨。
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也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归纳总结:(1)总结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
(2)讨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2、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基础上,举出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实例。
展示并分析一组图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反思提高: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激发学生珍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十、教学反思: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
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获得性过程。
学生课前、课上的参与、探究学习与教师的引导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地位。
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引导质疑,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节探究型新课。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施、分析有关实验,从而认识到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和氧气,同时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
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光合作用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一、教学目标制定合理,并且能通过教学各个环节逐步完成;二、课前的材料、用具准备比较充分,为教学做了铺垫;三、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组织、促进的作用,特别是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合作中提高,在探究中求知;四、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存在的不足和缺憾: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光照、气温),造成天竺葵的光合作用不是很充分,导致个别小组实验现象不明显,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老师能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未成功的原因,恰好对学生进行了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培养。
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营造乐学的课堂气氛仍然需要教师用心去思考。
附:教案涉及到的资源(来自百度搜索):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2010-10-13 11:54:00来源: 北方新报(呼和浩特)跟贴0 条手机看新闻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
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
”这位学者的担心不无道理。
看看地球上的生物圈,无论是60亿的人口,还是无以计数的动物,甚至包括不进行光合作用的非绿色植物无时无刻不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从19世纪至今,大气成分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上升。
这样下去,是不是会有那么一天,地球人的氧气需要实行配额供应呢?从长远的角度看,地球上的氧气浓度并非一成不变。
地球目前已存在了45亿年,而在地球存在的前半期并没有氧气存在,氧只是以元素的状态存在于水或岩石中。
之后,氧气才开始出现在大气和海洋中,但在大气中的含量仍不足1%。
大约24亿年前,地球中的氧气突然开始聚集,这就是所谓的“大氧化事件”。
从大约5.4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15%~30%之间徘徊,到了大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氧气含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35%。
在那个时代,恐龙曾经与其他一些体型庞大的昆虫共同统治着地球。
2.5亿年前,稀薄的空气可能迫使动物从高纬度地区撤离,聚集到低地,对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起到了推动作用。
6500万年前是地球大气含氧量显著降低的阶段,正好也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这证明,从长期看,地球上氧气的浓度是有波动的,并且对地球生物圈造成重大影响。
有文献记载,在意大利的一个城市里曾挖掘出一个密闭的大坛子。
据考证,这个坛子是在1000多年前被维苏威火山爆发的灰尘埋没的。
化学家从坛中抽出空气进行分析,发现1000多年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和现在相同。
为什么1000年来氧气的浓度没有变化呢?那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光合作用。
据计算,3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1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
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
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这就是石头。
岩石受着风吹雨打,日子久了,会风化、分解,石灰石中所含的碳酸钙在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变成可溶解的酸式碳酸钙,这种物质每年可消耗掉大约40~70亿吨的二氧化碳。
科学家们的研究十分清楚地指出,地球的氧资源是巨大的。
除了大气中的氧外,大量的氧存在于海洋中。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燃烧化石燃料、自然界中的岩石风化、金属氧化等消耗的氧在输入、输出上大致平衡,即使光合作用马上停止,仅大气中的氧也够地球上的生物消耗2000年以上。
自然界就是这样保持着它自身的平衡。
(据《百科知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图片):塑料大棚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立体种植立体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