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3
一、(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呕.歌牛腩.(nán)笔杆.子尝鼎一脔.(luán)B.疑窦.洗涮.(shuàn)瘙.痒(sào)韦.编三绝(wěi)C.不啻.(chì)绾.结(wǎn)三脚.猫沙碛.(qì)D.蹿.红(cuàn)馄饨.(dun)打烊.(yàng)积羽沉舟.【答案】C【解析】【技巧点拨】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如韦(Wéi )姓的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
有多种来源。
韦氏属三皇五帝之首包羲风姓后裔黄帝子孙彭祖孙元哲嫡系。
馄饨,汉语拼音: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轻声。
多音字应该根据不同字音的意思区分。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③义辨法。
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如讴歌(歌颂,歌唱的意思。
表示称赞,赞扬)。
④联想法。
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2.依次填入下面三副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庆新春,欢容满面________;歌盛世,爱意盈心_________。
②________桃花扇,万古奇文论语篇。
③粉墨辨忠奸,轻歌曼舞皆世态;琴琶________,急弦缓管尽人情。
A.邻里和人情美千秋绝唱诉悲欢B.人情美邻里和千秋绝唱弹喜怒C.人情美邻里和百年难见弹喜怒D.人情美邻里和百年难见诉悲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对联一般是仄起平收,所以上联末尾仄声字“美”对下联末尾的平声字“和”;②“桃花扇”是喜文学作品,用来演唱的,所以“千古绝唱”对“万古奇文”;③“辩”对“弹”,“忠奸”对“喜怒”。
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1-14题每小题2分,15-18题每小题3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炮.烙(páo)蹿.红(cuàn) 压轴.戏(zhòu) 拾.级而上(shè)B、诨.名(hùn) 巷.道(hàng) 丧.门星(sàng) 顺蔓.摸瓜(wàn)C、角.斗(jué) 打烊.(yàng) 软.着陆(zhuó) 瑕瑜.互见(jiàn)D、瘙.痒(sāo) 锃.亮(zèng) 拧.毛巾(níng) 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驰回溯卫戍皇天后土B、辨认影牒荣膺残羹冷灸C、豆蔻聘礼修葺金壁辉煌D、城阙编纂恻隐亭亭玉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①客亦地知夫水与.月乎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②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同6、“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夫晋,何厌之有 C宋何罪之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选出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例:若.毒之乎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D、曾不若.孀妻弱子8、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为.击破沛公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同,③④不同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壮士听而.下泪矣 B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C呕者.百千,声若聚蚊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D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10、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哈.达(hǎ)砧.板(zhān)不胫.而走(jìnɡ)B.坎坷.(kě)勖.勉(xù)棘.手(jí)拾.级而上(shè)C.着.重(zháo)巷.道(hànɡ)混.沌(hùn)中规中矩.(jǔ)D.畸.形(jī)慰藉.(jiè)骁.勇(xiāo)扺.掌而谈(dǐ)2、(2011·天津高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落松弛协奏曲融会贯通B.扫描恢谐天然气振耳欲聋C.搏弈巨擘殊不知毋庸质疑D.竟标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媒体人由于曝光腐败、鞭挞丑恶而背后中枪,这使他们心灰意懒....,不愿意再继续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责。
B.我打算给孩子们普及一下壁虎的知识,虽苦心孤诣....,但想到的内容却少得可怜,不禁生出一些遗憾来。
C.游览时,因为不愿错过美好的瞬间,人们用自拍神器不停地拍照,最终在烟波浩渺....的照片中又难以取舍。
D.节日的农贸市场水果种类繁多,色泽鲜艳,而质量良莠不齐....,要想选出质优价廉的商品,需要花些功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6年江西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招考490名人民警察,本次招考的对象是,全部面向公安类专业毕业生(含2016年应届毕业生),不面向在职公务员。
B.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C.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创客一族的政策支持,减免税收或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为创立初期的中小微企业“输血”。
D.今年5月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增强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等九项战略重点。
宝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银川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画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2020届天津市一中2017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它的土地奔...。
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泻..成什么模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在船舷友,你们(终究/究竟)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起航)。
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文化苦旅·三峡》再列举下去有点“吊书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
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很可....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
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
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
——《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选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词语选择,均无误的一项是()A. 渊薮.(sǒu)承载.(zài)奔泻B. 模.样(mó)船舷.(xián)终究C. 起航吊书袋崇山峻岭D. 赢得气氛.(fēn)古刹.(sh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和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考生应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已经学过的课文选出答案,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误读的字形、词语,书写时注意标号音调,标准位置。
一些易出错的形近字,结合词语含义确定字形结构,注意结合词语含义区分部首,做到正确规范书写。
近义词语应结合语境分析。
一、选择题(每题1。
5分,共48分)1。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
由此可见A。
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B。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C。
《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 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2。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3.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4。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
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D。
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5。
“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
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A。
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B。
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D。
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6。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A。
试卷第1页,共9页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7届天津宝坻区一中高三暑期学习质检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5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1)不拘于时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 .(1)卮酒安足辞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1)是寡人之过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1)蚓无爪牙之利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下列各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因击沛公于坐。
A .蒙故业,因遗策 B .或因寄所托C .因人之力而敝之D .不如因而善遇之。
3、选出加横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试卷第2页,共9页A .(1)今闻秦王购将军之首(重金征求)(2)沛公则置(置办)车骑B .(1)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C .(1)追亡逐北(北方) (2)是故无(不要)贵无贱D .(1)郯子之徒(门徒) (2)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B .率疲敝之卒 C .或师焉,或不焉 D .无失其时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郑以为东道主 B .列坐其次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蹑足行伍之间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等。
B .《荆轲刺秦王》中“箕踞以骂”,“箕踞”是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在古代的礼俗中,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宝坻区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春节,历经数千年的绵延嬗变,已经成为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皈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道出了中国人对春节的特殊情感。
B . 《欢笑歌》歌唱的就是天真的“欢笑”,自然之间是和谐融洽的,到处笼罩着“祥和之气”,就连人和自然也成了心心相映的挚友:粼粼水波和着人们的甜美的歌声。
C . 从2012年年底开始的电影贺岁档硝烟未尽,春季档已经战云密布,数部好莱坞大片将飘洋过海接踵而至,冷暖杂糅,光彩夺目。
D . 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开发商拆除了。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中国的古建筑已到了生死忧关的时刻。
2. (4分) (2019高二上·慈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人所理解的价值本源是一种人格化的“天帝”,作为至上神主宰着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但是“天帝”并没有保证殷人治运长久。
(甲)周人在殷亡教训的强烈震撼下,萌动忧患意识,见成而思败,在观念中升腾出较为抽象的天命观,取代了对天帝的信仰。
周公把遵从天命具体化为“敬德保民”,要求治人者“以德配位”。
后来又经过“天命无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太誓》)一类观念的过度,使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求逐步向贵于内求转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象》),初步形成了重德的文化特色。
(乙)孔子赞扬“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重德正是他接受周文化的基点。
(丙)孔子思想中虽保留了天命的主宰地位,但其具体内容,总是同“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废等精神联系在一起。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萌动B . 把C . 过度D . 逐步(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恪.守(kè)强劲.(jìn)一蹶.不振(jué)炙.(zhì)手可热B.琐.碎(suǒ)熟稔.(rěn)囫.(hún)囵吞枣弄巧成拙.(zhuō)C.拗.(ǎo)断坍圮.(pǐ)引吭.(hánɡ)高歌翘.(qiáo)首以待D.逾.(yú)越粗犷.(kuàng)瞠.(chēnɡ)目结舌瑕瑜互见.(x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精萃脉搏瘙痒病滥竽充数B.证券元凶坐标系食不裹腹C.松弛针灸主旋律声名鹊起D.脏款宣泄大拇指改弦更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华民族是最讲诚信的民族,不但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君子无二诺的格言,更有、说一不二的季布和侯赢。
(2)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3)高致病性禽流感没有吓倒人们,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A.一言九鼎鉴赏非但/反而B. 一诺千金鉴别非但/反而C. 一诺千金鉴赏不但/而且D. 一言九鼎鉴别不但/而且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D .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有些学校本着走出去引进来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新大纲的要求。
B.在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大批地铁员工首次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
宝坻区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2017·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
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
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
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
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
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
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
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
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
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
一、(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呕.歌牛腩.(nán)笔杆.子尝鼎一脔.(luán)B.疑窦.洗涮.(shuàn)瘙.痒(sào)韦.编三绝(wěi)C.不啻.(chì)绾.结(wǎn)三脚.猫沙碛.(qì)D.蹿.红(cuàn)馄饨.(dun)打烊.(yàng)积羽沉舟.2.依次填入下面三副对联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庆新春,欢容满面________;歌盛世,爱意盈心_________。
②________桃花扇,万古奇文论语篇。
③粉墨辨忠奸,轻歌曼舞皆世态;琴琶________,急弦缓管尽人情。
A.邻里和人情美千秋绝唱诉悲欢B.人情美邻里和千秋绝唱弹喜怒C.人情美邻里和百年难见弹喜怒D.人情美邻里和百年难见诉悲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
B.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C.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
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D.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4.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
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A.自然风物人生智慧人间百态B.钟灵毓秀他山之石人间百态C.钟灵毓秀人生智慧百家争鸣D.自然风物他山之石百家争鸣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5--7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词“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
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
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
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
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
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
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
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
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月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
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
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
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5.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
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
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三、(1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
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使獐疾走,马弗及至,已而得者,其时顾.也。
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任重也。
贤者之举事也,不闻无功,然而名不大立、利不及世者,愚不肖为之任也。
冬与夏不能两刑,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无遂功,天之数也。
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先王知物之不可两大,故择务,当而处之。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
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
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__!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__。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不宜哉?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
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
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①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②于其师。
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
今日将教子以秋驾。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
”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已。
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③后世已。
【注】①括:箭的末端②秋驾:古代一种御马的技术。
③观:显示,扬名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而得者,其时顾.也顾:回头看B.冬与夏不能两刑.刑:通“形”,形成C.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厌:满足D.恐子之未可与.也与:结交9.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①此所以无能成②学三十岁__可以达矣③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__④其为诸侯师,不宜哉A.也岂乎则B.焉则也岂C.也则乎岂D.焉岂也则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通过日夜学习,最后分别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和谋士的代表人物。
B.“射”“御”均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习掌握的基本才能,和书、礼、诗、乐统称为“六艺”。
C.战国时期,武器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除了宝剑以外,还有弓箭、战车、钩、长矛等等。
这些兵器虽然也有铁制作的,但主要材质是青铜。
D.“布衣”,麻葛制成的粗布衣服。
因古代平民穿麻葛之类的织物,不能衣锦绣,所以“布衣”一词借指平民百姓。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B.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D.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