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议论文(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7
上海市长宁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3.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4.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5.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默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1)洪波涌起(2)淡妆浓抹总相宜(重点字:抹)(3)山光悦鸟性;(4)人约黄昏后;(5)醉翁之意不在酒。
(重点字:醉)【点评】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在括号内打“×”。
(2分)(1)“少年不识愁滋味”中的“少年”,指“年轻时”,与今语“少年儿童”中的“少年”不同。
()(2)“欲说还休”中的“还”是多音字:huán和hái。
古代一般读huán,现今一般读hái。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上层楼”、“强说愁”,写出了“少年”的纯真无知。
B.“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历经沧桑的艰难辛酸。
C.“欲说还休”,传递出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矛盾。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 ,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沙场”的意思是。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2分)A.上片一、二句表现了词人念念不忘杀敌报国的情怀。
B.上片三、四句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C.下片三、四句实写词人战斗获胜时意气昂扬的神情。
D.下片末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中游而乐,而不知太中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醉翁”“六-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19年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XXX《望岳》)2.草枯鹰眼疾。
(XXX《观猎》)3.狼不敢前。
(XXX《狼》)4.竭其庐之入……(XXX《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XXX《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黄鹤楼白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是离愁别绪。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XXX,XXX。
XXX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XXX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XXX谒于邑人,不使学。
XXX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XXX通悟,XXX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本文作者是王子。
(2分)9.稍稍宾客其父的现代汉翻译是父亲接待了一些客人。
(3分)10.本文记叙了XXX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被人们遗忘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实战训练(名师精选全国中考真题+详细答案,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读书宜循序渐进刘忠全①青年人学习欲望很强,学习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有时也容易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人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学习方法贪多求快,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在空中起跳”,违背了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因而收效甚微。
②古今中外学者,都懂得学习要循序渐进。
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杂乱地读书就—1—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虽然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
这种贪多嚼不烂的学习方法,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求学问也好比盖高楼,必须先打好基础,而且要一层一层往上盖,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好高骛远,去学习自己暂时还不能”般摇摇欲坠。
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就会如打造“空中楼阁....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的确,如果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贪多求快,跳过某些必要的阶段,到运用时才发现并不能活学活用,不得不回过头来返工重学,速度反而慢了。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读书也是这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如果违背这个规—2—律,其结果必然是走马观花,快而不精,知识难以掌握。
而且,读书求速者往往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劲头大时急不可耐,劲头下去时则松懈疲沓。
⑤任何学问都有各自的基础知识,我们学习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这是攀登高峰的起点。
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最初的基础课是练简单的素描。
不从起点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则难以进一步提高,更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因此,学习须从基础知识学起,狠下功夫,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①当今社会是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然而颜值并不能决定一切。
马云,一个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的男人,他并没有很高的颜值。
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
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
②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算穿的多么华丽,一说话一个举动就能暴露自己。
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即使穿着朴素,和他相处也会觉得清风拂面。
③修心使人睿智。
钱穆,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学,成了一代儒宗。
他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通过修心,有了一番成就。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让人周密,学科学使人深刻,学伦理让人变得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修心是有好处的。
⑤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
现在,有很多好看的人只凭自己的高颜值就能得到很多的喜欢与关注。
可是,当有一天颜值不在,自己又没有内在,怕苦又怕累的时候就会明白,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
⑥吕布是三国时一位大将,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曾修心,每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就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他不盖识人,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死干曹孟德之手。
若吕布可以修心,重用手下贤才,爱兵如子,未必不能问鼎天下。
可惜,吕布只是将才,成就不了更高的事业。
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今社会,空有颜值目中无人不予修心是万万不可的。
我认为人们没必要去整容,你的相貌再怎么长久也不过几十年,而你的内在若出名,还可以留名青史,被传颂千年。
⑧再者,如果人人都长的一模一样,还不是靠气质区分吗?(选自《意林》2019年合订本,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为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1)水何澹澹,______ 。
(《观沧海》)(2)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饯塘湖春行》)(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 。
(《蝶恋花》)(4)当年万里觅封侯,______ 。
(《诉衷情》)(5)______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上海地铁“11号”线将联通于上海迪斯尼乐园与江苏花桥,是上海目前运营里程最长、站点最多,速度最快的单一地铁线路,也是一条独具特色旅游观光线,仅嘉定段就精彩纷呈。
材料二:上海地铁“11号”线采用英语、普通话报站,也许将来还要用上海话报站呢,班里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慧慧: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国际友人频繁光顾,用英语报站确很有必要。
林林:我觉得没有必要。
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只有自己国家的母语报站哦。
莺莺:上海话蛮土的,外地人又听不懂。
与其用上海话报站,不如用普通话报两遍。
材料三:地铁“11号”线沿途风景线根据“材料一”,最适合地铁11号线作“导游词”的开场白的两项是:______ 、______ 。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乘客们,欢迎乘坐11号地铁线!本车采用的是低噪声、低振动的车型,绿色环保。
C、乘客们,欢迎乘坐11号地铁线!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江南风情,感受上海城市精神。
D、乘客们,地铁11号线是大陆最长的单一地铁线路,也是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
E、乘客们,地铁11号线从浦发出发,沿途经过南翔古镇、嘉定古城,直达江苏花桥。
F、乘客们,欢迎乘坐11号线地铁线!这是一条行车时间最长,沿途风光最好的地铁线。
(2)栏目二:发表你自己的见解请你针对“材料二”中同学的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______(3)栏目三:介绍嘉定一个景点“十一”长假,外地游客宁祥乘上地铁11号线。
课内文言文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上海市金山区含答案) 金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9年1月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满目萧然,__________。
(《岳阳楼记》) 4. __________,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题中“酬”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本诗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口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3.狼不敢前,。
(蒲松龄《狼》)4.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5.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黄鹤楼李白崔颢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愁情。
(2分)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本文作者是(人名)。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议论文阅读长宁区杨浦区徐汇区松江区静安区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
对于传统文化,“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
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
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
在传统文化的保存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⑥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选文有删改15、第⑤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
(2分)16、(1)第②段一第⑤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传”的实质、、等内容。
(4分)(2)联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17、请简述第③段、第④段两段不能互换的理由。
(4分)18、对下列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比如日本,某项传统文化项目一旦被列为保护对象,其传承人就会像“国宝”一样,完全由政府供养,不需要他(她)想办法养活自己,他(她)的任务就是“传”----带徒弟,把掌握的东西教给徒弟,教会了,任务就完成了。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传”,就应该这样。
A.第⑤段结尾举例说明哪些国家做得很不错。
B.第⑥段结尾举例说明可以向哪些国家学习。
C.第⑤段结尾举例论证保存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有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D.第⑤段结尾举例论证有些国家可以通过非功利性的方式保存传统文化。
19、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有问题。
请说说你的观点,并且简述理由。
(4分)15、(2分)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者拿到市场上换钱的非遗(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16、(1)(4分,每空2分)“传”的重要原因“传”的主要问题(2)(2分)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17、(4分)第③段主要讲了“传”的重要原因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第④段讲“传“是因为有些传统文化包含了我们目前无法解释的古人的智慧。
(2分)根据第④段首句“进一步思考”(或者末段首句“不仅……而且……”)可见,后者以前者为前提,两者是递进关系。
(2分)18、(4分)D19、(4分)(观点1分,理由3分=题目意思分析2分+本文内容概括1分)本文题目要求文章既从传统文化的“传”的角度展开,也要从“承”的角度展开,并且要适当关注两者的关系。
本文只讲“传统文化的‘传’”,文题并不准确。
普陀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学会与自己相处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
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
他说:“另一个自我。
”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②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gōng chóu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思考关于工作或人生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
长此以往,只会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
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
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
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
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与自己相处,前提是。
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高尚的价值追求,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
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
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思辨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⑤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
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14、看拼音写汉字:gōng chóu 交错(2分)15、“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文中的意思是。
(3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9分)(1)为什么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学会与自己相处前提是(2)如何与自己相处关键在于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贵在(3)17、以下这段文字在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3分)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
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
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需要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18、有人认为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适合作为论据,你认为是否适合?说说你的看法。
(3分)14、觥筹(2分)15、安静地独处,独立地学习思考(3分)16、(1)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3分)(2)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3分)(3)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3分)17、C(3分)18、不适合。
这些事例共同点是他们的成功花费了很长时间,并不一定证明他们是在独处中成就自己。
事例与观点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不适合作为事实论据。
(3分)适合。
这些人能如此长时间地坚持写作就是有定力的表现,正凭着这份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才取得了成就,与论述的观点一致:在独处中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
(3分)浦东新区闵行区金山区嘉定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工匠精神”从哪儿来吴敏文①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②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仔细领悟,“工匠精神”的认识论特征非常鲜明。
工匠要做工、出活,即通过改造客观世界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工匠在一定的精神指导下工作,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取新的认识,如此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在制造上不断精进,在认识上不断升华,以致达于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③缺乏“工匠精神”,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浪费的是社会资源,恶化的是生活品质。
那么,怎样培育“工匠精神”呢?④一是创造生长“工匠精神”的心灵环境。
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公元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记载说:埃及金字塔是由30万奴隶所建造。
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在游览石破天惊....地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天表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
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很长的时间,这一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
然而,400年之后的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
由此证明了塔.布克的推断。
自由的心灵环境可以充分激发个体潜能,调动个体积极性。
⑤二是提供生长“工匠精神”的制度设计。
旅游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表现。
但最近,国内连续爆出多起旅游业的惊人“宰客”事件。
对此,有人说起在台湾旅游消费的经历。
在某小店,他看中了一套折合人民币200多元的茶具。
店主自豪地介绍这茶具是他的团队设计,获得了台湾最高设计金奖。
但是他又说:这只茶杯,设计感很强,用来喝茶却很烫,请客人再考虑一下。
客人又相中了另一套。
可是小老板摇头说:这套不是台湾设计,你们来台湾,是要买台湾本地产品。
游客怒了:你到底想不想做生意?小老板正色道:“正因为我认真做生意,才会跟你仔细说。
我是做百年老店的,卖了你不想买的货,会砸了我的牌子的。
”不大点的小店面,还琢磨做百年老店?游客乐了。
再仔细挑逸,结果挑选了一套价值千元的精品。
买完后出门来,游客感叹道:这真是会做生意啊,他真诚替顾客着想,非但没吃亏,反而赚爆了。
优秀的制度设计就是要创造“活的游戏规则”,达到行业管理“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