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出品】高昌故城历史沿革终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高昌古国探秘:追溯曲氏的族源,曾经的显赫,如今的千里残垣在丝绸之路上曾经有一个佛教国家——高昌,是丝路北道上至关重要的要冲,也是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而这个古国在公园5世纪中叶至7世纪中叶,先后经历了四个家族的统治,分别是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曲氏高昌。
高昌古城直至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被大唐所灭,设置高昌县,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后来又被回鹘侵占。
今天,就从一些出土的文物和现存史籍记载来追溯最后统治高昌的曲氏的族源。
一、关于曲氏的文物1973年8月,在甘肃省榆中县城向西四公里的朱家湾村旁边,发现了一处唐代的石棺墓。
石棺保存完好,四周雕刻着四大神兽中三个的浮雕。
前为朱雀,雀首向左、左翅前展、右翅贴身;右为矫龙,一足前扑、三足踏云、龙口喷水、背鳍如齿,形象生动;左为巨虎,耳贴于后,四足奔走、挺拔有力,后面这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兽头,巨口排牙、突目大耳,并不像玄武的形象。
发现的时候,这个古墓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墓主人尸骨被抛在一旁,除了发现马骨、马鞍饰品、龙纹金牌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破碎成数块的墓志铭,这就为揭开墓主人的身份。
《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是用端庄凝重的规范唐人楷书书写的,写道:「”夫人讳仪(碑上是双人旁义,是仪的异体字),字辅贤,昌黎人也。
”说明,墓主人是被封为交河郡夫人的慕容仪。
再究其墓志的内容,会发现墓主人跟唐代吐谷浑王国和曲氏高昌有着必然的联系。
「”其先□汗青海国□□□超”可能就是「”可汗青海国慕容宣超”,据《新唐书·西域传》中的《吐谷浑传》记载,这个慕容宣超是唐朝所封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的孙子,武则天久视元年宣超被封为乌地也拨勤忠可汗,而墓主人慕容仪应该就是慕容宣超的女儿。
墓主人的娘家算是显赫的,但是她的夫家又是谁?又有着这样的背景呢?根据「”交河郡夫人”这个封号以及死后葬于进程郡这样的地望来看,她的夫家应该就是西域曲氏高昌的后裔曲崇裕。
交河故城《资治通鉴》里记载:「”九月,丙辰,命左豹韬大将军曲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将兵十万以讨之”,这描述的是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宗室越王贞割据蔡州谋反,大将曲崇裕率领大军前往平叛。
高昌故城:高昌故城座落在吐鲁番东南40 公里的火焰山脚下,驱车需要一小时。
高昌故城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公元5 世纪中叶成为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9 世纪后,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首府,是西域最大的国际商会、宗教中心以及亚洲巨大的印刷中心之一。
元代以前,在近1400 年的漫长岁月中,西域大地上发生的很多政治和军事事件,都和高昌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19世纪末进入高昌故城的俄国人雷格尔曾经惊呼:“那里有一个如同罗马城市一样的废墟”。
门票:20元特别提示:高昌故城面积很大,容易迷路,可乘“驴的”进城游览,20元/人。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
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上唯一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雅儿乃孜沟30米高的悬崖平台上。
故城状如柳叶形半岛,长约165O 米,最宽处约300米。
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
门票:40元特别提示:请不要攀爬建筑遗址,要知道这样的行为既不文明又是对古迹的破坏。
胶卷盒、矿泉水瓶请勿乱扔,中央大道两侧设有垃圾桶。
厕所在入口处(南门)左侧,进城前最好先方便一下。
坎儿井:贯通吐鲁番地下水的坎儿井有1237条,目前实际使用的有853条。
坎儿井长度一般为3公里,也有的长达20至30公里,这样加起来,总长度将超过5000公里,相当于黄河的长度,比京杭大运河还长3000多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二十八倍,是巴拿马运河的六十倍。
吐鲁番人民凭着智慧和勤奋,一不小心,创造了一项全国之最——我国最长的地下水道。
门票:20元柏孜克里克:维语“山腰”之意,突厥语为“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又叫宁戎窟寺,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上,南距高昌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高昌故城简介高昌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代西域遗址之一。
高昌故城是唐代时期的一个重要城镇,因其城墙高大雄伟、城门巍峨壮观、宫殿华丽富丽而被誉为“东方营造之冠”。
高昌故城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汉书》记载,古代汉族王朝就曾在吐鲁番地区设置郡县,而高昌故城正是其中之一。
唐朝时期,高昌故城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交通要塞,先后有西突厥、吐蕃、回纥、葛逻禄、辽、西夏、金等多个民族、政权先后治理过这座城市。
特别是在唐朝时期,高昌故城成为了西域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跨度了700年。
高昌故城的遗址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墙高达12米,墙体厚度达3-4米。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宫殿、民居、寺庙遗迹、储粮室和维吾尔族农家等文化遗址密集分布其中。
城内还保留了大量的砖雕、浮雕和壁画等文化艺术精品,尤以明代的“天山西域游记”壁画、唐代的高昌王墓、钟楼、水车、农家小院等历史文化遗址最为著名。
高昌故城的建筑工艺和艺术设计具有鲜明的特色,造型丰富,色彩绚丽。
城内的雕塑、壁画、建筑艺术等均为新疆文化艺术的代表作品。
同时,高昌故城还是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交流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014年,高昌故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高昌故城已成为新疆甚至整个西部地区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高昌故城景区内建有纪念碑、解说牌、悬挂牌等标识性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高昌故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同时,也可以在城内参观各种文化展览和演出,感受古代城市的贸易繁荣、文艺繁荣和生活风貌。
总之,高昌故城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价值的城市遗址,也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人文博物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推进丝绸之路文化共同体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高昌城怀古】怀古伤今车到新疆自治区吐鲁番东45公里处的高昌时,灼热的正午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在辽阔的蓝天白云之下,高昌那一片苍茫无际的黄色占领了整个视野,这里没有一株草、没有一棵树、更没有一朵花,只有漫无边际的、剥蚀得奇形怪状的黄土堆、黄土墙、黄土台……我心中直怀疑:这就是高昌吗?这就是那个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西域最大的国际商会、宗教中心和丝绸之路重镇高昌么?然而这确实是高昌,它那古城呈长方形,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外城、内城和宫城布局,类似于唐代长安,全城有九个城门,其中南面有三个城门,东、西、北面各有两个城门。
内城周长约3600米,主要是宫城和寺院建造等。
宫城在全城最北部,它在人们眼前呈现的一片片断壁残垣叫人迷惑,这些断壁残垣中,哪里是当年的民居、哪里是当年的寺院、哪里是当年的王宫、哪里是当年的街道、哪里是当年的集市、哪里是当年的作坊呢?……岁月模糊了历史的面目,它只剩下一些隐隐约约的轮廓。
不过眼下的大佛寺和讲经堂,还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这大佛寺呈庭院式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全寺由山门、大殿、配殿、讲经堂和僧房等组成。
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大殿建在土台上呈中心塔形制,殿中央是土坯砌筑的高大方塔。
塔柱侧面开有一层层拱形佛龛。
佛龛中原有塑像,但它早被外国探险考古者盗走,正面的大佛佛像亦已缺失,仔细看,才若隐若现地分辨出佛像当年的形状。
大殿前部还有一个穹窿顶的土坯建筑,据说这就是讲经堂,相传当年玄奘大师就在这里讲过经:那是唐太宗初年,为了取得真经,年轻的玄奘离开长安西行印度,行至伊吾(今哈密),高昌王�文泰即派使者把玄奘接到了高昌国。
每次讲经,高昌王都亲自执香入帐,跪地当凳子让法师踩着他的背登上讲坛讲经。
听者云集讲堂,每场皆达300之众。
过了十几天,唐玄奘执意西行,高昌王苦苦挽留不成,便要求法师取经归来之时在高昌古城住上一年,继续讲经传道。
临行那天上至君主、下至士庶都出城相送,可是当唐玄奘历经艰辛西去取经归来之时,高昌王�文泰已于640年在唐军攻击下忧惧而亡。
中国高昌故城历史文化之旅攻略中国高昌故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是古代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
这座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壁画、雕塑、建筑和文物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中国高昌故城历史文化之旅攻略,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第一章:了解中国高昌故城的历史背景中国高昌故城建于公元1世纪,是前汉时期高昌国的首府。
它是西域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高昌故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的政权更替,至十三世纪被废弃。
这座古城保存至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西域文化的珍贵资料。
第二章:游览中国高昌故城的景点推荐1. 高昌故城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高昌故城内,陈列着大量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
您可以在这里了解高昌故城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考古发现。
博物馆内的展品包括丝绸、玉器、铜器、壁画等,展示了高昌故城的繁荣和辉煌。
2. 宫殿群:中国高昌故城的宫殿群建筑庞大而壮观,反映了当时高昌国的贵族阶层的生活状态。
您可以游览皇宫、玉堂、大殿等建筑,领略古代皇室的奢华与富丽。
3. 佛寺遗址:高昌故城内还有一些古代佛寺遗址,例如千佛洞、大佛寺等。
这些佛寺融合了汉地文化和南亚佛教艺术,给游客展示了高昌国的宗教多元与交融。
4. 壁画壁饰:高昌故城的壁画壁饰是其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您可以在城内的多处壁画遗址中欣赏到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壁画,其内容既有历史故事,又有宗教信仰和民俗传统,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5. 城墙和城楼:高昌故城的城墙和城楼是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代表。
您可以登上城楼,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观,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艰辛。
同时,城墙上也有一些观景台和休息区,供游客放松身心。
第三章:品味中国高昌故城的地方美食来到中国高昌故城,您还可以品味一些当地特色美食。
这里的食物荤素搭配,口味独特,值得一试。
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范文【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中国新疆吐鲁番市,参观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吐鲁番高昌故城。
在接下来的导游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昌故城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沿革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盆地南部的火焰山麓,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中心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高昌故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其始建于西汉末年,随后历经多个王朝的兴衰变迁,直至唐朝时期得到巩固发展。
高昌故城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城墙长达5.4公里,城内宫殿、城楼、寺庙、官署等建筑复杂多样,是中国西部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之一。
二、建筑特色高昌故城建筑风格独特、精美,表现了回族民族艺术的魅力。
其建筑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明清木雕高昌故城的宫殿、殿堂及雅座,爬梯等都采用上遒飞腾无异的明清木雕工艺,具有高昂向上的审美气概,令人赞叹。
(二)彩画高昌故城的内部壁画采用彩画技法,其中以第二进大殿壁画最为著名。
整个壁画通体为彩色,色泽鲜艳,形象逼真。
它是我国乃至于世界上保存最好、保存时间最久的壁画之一,具有珍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雕刻高昌故城的墙上除彩画外,还有大量的雕刻。
这里的雕刻,既有人物浮雕、也有飞禽走兽的图案,都独具一格,栩栩如生。
其中尤以塑造人物的表情、神态最为出色,堪称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三、文化内涵高昌故城不仅是一座独特的古代建筑群,还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历史文化高昌故城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里的历史文化资料包括建筑、壁画、器具、墓葬等,涵盖了吐鲁番、西域各民族之间的商贸、文化等领域。
这些都能够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西部的多元文化。
(二)艺术文化高昌故城的建筑艺术、彩画、雕刻等,集中展现了回族的民间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高昌故城讲解高昌故城,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之一。
它是西域文化的重要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高昌故城坐落在吐鲁番盆地东南部的山丘上,地势险要,环境幽美。
城墙周长近十五公里,城墙高约十米,厚约两米,由黄土和砖石构建而成。
城墙上建有众多城楼和瞭望台,用以观察敌情和发射箭矢。
城墙内有大小不同的街道、巷道和房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体系。
高昌故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高昌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和交通枢纽,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行者。
城内有繁华的市场和繁忙的街道,商贾云集,人声鼎沸。
同时,高昌故城也是文化艺术的中心,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之作。
然而,高昌故城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十三世纪的蒙古帝国入侵后,高昌故城逐渐荒废。
如今,高昌故城的石墙残垣和废墟依然可见,但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繁华和光彩。
游览高昌故城,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战争年代。
站在城墙上,远眺群山连绵的景色,可以感受到当年守城士兵的孤独和坚守。
走进城内的街巷,可以想象当时商贾们的喧嚣和热闹。
在废墟中漫步,可以品味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
高昌故城的存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参观高昌故城,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辉煌,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勇气的伟大。
同时,高昌故城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和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高昌故城是一座令人震撼的古代军事城堡,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块砖石、每一段遗迹都在诉说着古代的故事。
走进高昌故城,我们仿佛与历史相遇,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了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的情感。
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这片历史的瑰宝,让高昌故城永远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芒。
[丝路文化之旅]系列之八怀古高昌城如皋蒋文祥高昌故城,曾是高昌古国的都城,位于吐鲁番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
故城历史悠久,公元前一世纪始建高昌壁,公元十三世纪末毁于战火。
虽然经过两千多年的风吹日晒,故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于火焰山下。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的历史文献,在《新唐书·高昌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汉唐以来,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
那时,高昌王国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
高昌故城,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往东经哈密与河西相通,往西北沿天山北侧可直达伊犁,向西南沿天山南麓可直达轮台、阿克苏。
另外,往南穿过沙漠可到楼兰古国,与古丝绸之路之南道相通直达和田、喀什。
另一方面,它又处在天山北部游牧民族通往塔里木盆地的必经之地,是连接中原和中亚、欧洲的枢纽,亦为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之一。
一路上当地导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记忆力惊人,显示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了良好的导游素质。
她说,高昌古国是个高度集权的君主制王国,军国大事几乎全由国王专断,甚至民间土地的转让也由国王决定。
高昌古国的建制,如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脱胎汉晋又自具特色。
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古国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佛教一直受到极大尊崇。
佛教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传入高昌。
当时高昌著名的高僧有法盛、法朗、法绪等,他们或在本地修行佛道,或到内地传法译经,极大地推动了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快速发展。
据《名僧传抄》记载,南北朝齐时高昌僧人法惠曾去龟兹出家,返回高昌后,住在仙窟寺,宣传教化民众。
高昌故城可汗堡的东南角出土了一块北凉的佛教造寺功德碑,证明那时此处为北凉流亡政权的王家寺院。
吐峪沟石窟曾发现第七代高昌国王麴乾固抄写的《佛说仁王般若波罗密经》残卷。
这些都说明,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在高昌地区已有很大的发展。
吐鲁番高昌故城导游词范文【导游词】吐鲁番高昌故城游览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城市——吐鲁番,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今天我们将带您游览吐鲁番著名的景点——高昌故城。
一、高昌故城简介高昌故城,是古代西域南北交通要道的重要关卡,位于吐鲁番市东南部,距离市区约45公里。
它是西域古代城池遗址中规模最大、建筑最完整的一座。
高昌故城是精美的回文建筑群,建筑高大宏伟,雕刻精美,是新疆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沿革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1世纪,原称"康居故城",自公元3世纪末汉武帝平匈奴以来,吐鲁番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也是与中原地区互通有无、世界联通的交通要冲。
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高昌多次被罗布泊沙漠中蜿蜒的黄河、黑河冲毁,现在的高昌故城为元代所建。
三、地图示意高昌故城分为两个部分,南城和北城,两个城区之间有城门相通。
整个城市呈南北走向,东西宽约600米。
[示意图]四、南城景点介绍1、南门南门又叫金牌门,城门古老有气势。
金牌门上有吐鲁番文和汉文对联。
对联的意思是,南来贡献重重,环卫高昌不倒。
2、长春宫长春宫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宫殿,由多个院落组成,中心建筑是大殿、东殿、西殿、前殿,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德意志建筑的庞大天井。
长春宫是吐鲁番历史上的重要宫殿之一,至今保存完好。
3、官衙官衙是古代高昌城的行政中心,建筑坚固而雄伟。
它由前、后、左、右四座官署及平川堂、亭驿所、赏罚司等组成。
官署是高昌城民政、法政、财政等行政机构的办事场所。
4、东城东城与长城阴阳呈半月形,是古城里为数不多的繁华地区之一。
它除了汉人的商业活动场所外,还有众多商业活动的非汉人民,买卖沿街摆地。
现在东城里还有一些商铺营业,售卖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五、北城景点介绍1、北门北门同南门一样,又叫金牌门。
正墙上有吐鲁番文和汉文对联,意思是:北来降交广,友邦令秦胡服。
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历史沿革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南40公里处,全城遗址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这块地方当地人也叫它"哈拉和卓",所以高昌故城又叫"哈拉和卓"古城。
•高昌故城现存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墙的遗址。
周长约5440米(北墙1320米、西墙1370米、南墙1420米、东墙1320米),围合面积198公顷(200万平方米,以城墙外缘计)
•曾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还成为我国古代与西方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高昌故城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西汉始,经历高昌壁、高昌郡、高昌王国、唐朝西州、高昌回鹘国都五个历史时期。
至明初城址废弃,历经1400余年。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为求大宛汗血马,派贰师将军李广利越过葱岭西击大宛。
出敦煌进入莫贺廷碛后,遇到气候、缺水的难题,军人病、伤不少,进入吐鲁番盆地后,见此地势高敞,遂安排体弱有病,困乏难行的将士筑垒屯守,人庶渐渐昌盛,因此起名"高昌"。
•公元前48年,西汉政府始于吐鲁番“置戊己校尉,使屯田车师故地”,于高昌设据点,称“高昌壁”。
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改名为“高昌垒”,隶属凉州敦煌郡。
•公元316年西晋亡后,高昌为前凉领地。
建兴十五年(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在该地设高昌郡。
•公元376年之后,高昌先后隶属于十六国的前秦、后凉、段氏北凉、西凉、沮渠氏北凉政权。
公元442年9月,沮渠氏北凉政权统一了高昌地区,据高昌为政治中心。
•公元460年,高昌独立建国,高昌城正式成为国都。
•鞠文泰书信与中央政府决绝,玄奘来访
•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国,以其地置西州,高昌为西州治所,同时亦为高昌县治所。
•公元792年,西州陷于吐蕃。
•公元866年,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攻占西州并在其地立国建都,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
•公元十二世纪时,高昌回鹘一度处在西辽统治定;
•十三世纪初又成为元朝附庸国。
公元1283年前后,高昌回鹘王室被元朝东迁至甘肃永昌,亦都护高昌王名义上仍保持对高昌地区的统领权,但高昌城从此逐渐失去了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公元1383年,黑的儿火者即位为别失八里察合台汗,率军对吐鲁番地区进行“圣战”,强迫当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392年,黑的儿火者攻破高昌,高昌城因此毁于战火。
据史书记载,高昌城当年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
高昌的商品在唐代十分有名,如干葡萄、刺蜜、名马、玉盘、珠象、宝刀、杂丝,反映了高昌作为丝路重缜的地位。
当时居民逾三万,僧侣三千。
全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长安城。
现在城内建筑遗址星罗棋布,西南方向有一处寺庙遗址,寺门、广场、殿堂、佛龛及高塔均保存尚好。
•外城城墙:各面城墙保存状况不一,约有一半以上的墙体残损严重,墙体普遍存在裂隙。
墙体大多残缺,可见多次修补贴筑痕迹,上部多处以土坯补砌。
残存的墙基厚9~12米,墙体最高约达10余米。
墙体以夯土筑成,夯层厚8~12厘米,留有上下数层絍木孔,孔内衬土坯,呈方孔状。
墙体外附墩台、马面,做法与城墙相同。
•内城城墙:东墙缺失;西墙北段仅存数段残墙;南段有墩台状遗址,残高约8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墙体掏挖、穿行现象严重;南墙西段残缺,中段与东段仅余缺损严重的墙体残段;北墙残存西端及中段,周长约3420米,围合面积约80公顷;残存的墙基厚10~11米,高度不等。
墙体夯土筑成,可见上下数层絍木孔痕迹。
墙体残损严重,表面普遍存在裂隙。
•宫城城墙:现状仅存南、北、西三面,东墙缺失,规模不详。
墙体均为夯土,可见絍木孔痕迹,残高6~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