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果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家长招招手;孩子打瞌睡,老师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6种情景暗示能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帮助。

1、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醒”了过来,双手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2、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瓜瓜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

解析: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等,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作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一种最好的激励。

3、言语暗示

浩浩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浩浩,今天遇到楼下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真乖,每天总是自己把床被打理的整整齐齐。浩好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

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当要表扬或批评时,而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4、动作暗示

周末,晚上9点多了,小飞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一言不发,却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工作,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孩子,小飞马上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解析: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号,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小孩子需要大人的爱和注意,特别是父母常常口头上赞许他的好行为,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这些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建立他的自信。

站长推荐文章:[教育孩子最忌讳的10句话] [教育孩子的20条忠告]

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一直印象深刻: 多驾车者由于车速太快而丧命于此。交通部门于是在路旁树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道:事故多发地段请缓行!但事故并未由此而减少,后来当地的交通部门在警示牌上换上了另一句话,事故一下子减少许多,以至后来很少再有交通事故发生。人们不禁要问:什么话有如此的魔力?原来警示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慢慢走,请欣赏啊!这便是对生命个体积极心理暗示的魅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人人是心育的环境,时时可营造学生积极心理暗示的氛围。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暗示的软环境,大力挖掘和发挥老师的示范导向作用。育人者当育己,心育者应自勉,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辐射作用,进而带动其他老师,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有什么样的老师便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身上折射的是老师的影子,应不断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协助、服务和导向。老师要通过对受教育对象的观察、了解和把握,在熟悉教育对象的前提下,协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和归因,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该环境和氛围中去不断地认知自己,制定系列的激励措施和目标,激发学生心理平衡的内驱力,进而唤醒学生个体心理自我维护的潜质,进行正确地导向,让学生形成自我肯定的良好心理态势,进而给自己定位,扬长避短,在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过程体验中,去调整心态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达

到心理平衡的目的,也形成了和谐、亲善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要用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人,用进取的精神去激励人,用精湛的技艺服务人,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人,用求真的精神去打动人,用良好的氛围去塑造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学会严以律己、诚信待人,一句话老师应成为学生心理积极暗示楷模。 同时,让家长成为朋友,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座谈、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作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身体力行作孩子的榜样,发挥家庭对学生的育人功效,形成社区、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暗示心理自我维护的氛围。 其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暗示教学法也是对学生实施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途径。暗示教学法(cueing teaching),又称洛扎诺夫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创立于60年代中期,洛扎诺夫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创造了这种轻松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宗旨是:创造高度的学习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角度出发,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力。 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并各有分工。左半球进行逻辑、理性和分析思维,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即左半球长于抽象思维,右半球长于形象思维。人们在学习时如果外界的材料比较单一,则只能引起某一半球的活动,学习效率

打开孩子的“创新之门”

打开孩子的“创新之门” 发表时间:2017-11-30T09:18:05.26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作者:郭淑彬 [导读] 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游戏的价值,还具有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 ——寻在民间游戏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新路子 郭淑彬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培文丽馨实验幼儿园362400 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倍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呢?《纲要》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而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游戏的价值,还具有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幼教改革的深入,人们在不断探索课程模式的同时,却忽略了民间游戏在培养幼儿创新中的教育价值。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既能够寓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于其中,又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创新性游戏。毋庸置疑,把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引进幼儿的课程,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提供感觉与体验民族文化的机会,激发幼儿创新的火花,为幼儿架起创新的桥梁。 一、在民间游戏中融进赏识教育能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赏识是指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干起事来有劲。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激发与鼓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其根本内涵是激发与鼓励,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当然它同时还包含发现缺点,指导纠正。有了赏识才有利于教师去研究,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有了赏识,学生才可能在游戏中去创新。 1.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中,教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幼儿,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允许孩子们“说错”、“做错”,不大声喝斥,说话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充满自信。想要利用民间游戏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在孩子有创新玩法时你就要赞扬他,这样他才能找到好的感觉,要做孩子朋友式的老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2.要善于分享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喜悦。教师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要多关心他们,爱他们,鼓励他们,要把“大成功”化为若干个“小成功”,从而不断地让他们看到成功。给孩子提一个自由发表意见,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的机会。从他们能提出玩民间游戏的点子和想法开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大加赞赏孩子们在鼓舞下,就会在玩游戏中想出更多的办法,就会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多向思考,因此,赏识游戏过程,能让孩子在乐于探索、思考的春风中心情享受着创新学习的快乐。 二、在民间游戏中激发幼儿想象力是进行创新教育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要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旧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家长和教师尽可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范围,增加表象储备。只有在对事物的知识积累比较具体丰富时,他们才能产生想象的基础。 1.教师可带领孩子走向自然、大社会,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们的见识。孩子们认识的事物越多,想象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宽广,就越能激发孩子们的灵感,产生新的创造。 2.将民间游戏灵活运用一日活动中,引领幼儿的创新发展,保证幼儿的创新空间,引发幼儿的创新思路。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玩动手,动脑的民间游戏:“东南西北中”、“翻绳”、“弹豆豆”等。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借助于材料的暗示,幼儿不断地进行发散性操作,从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户外活动中,可利用“跳房子”、“丢手绢”、“跳橡皮筋”等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在生活活动中利用过渡环节零散时可玩短小的民间游戏。 三、引导幼儿在民间游戏中主动探索,为幼儿搭建创新平台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为幼儿创设“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活动中,尽量做到凡是要动手操作,亲身接触来获得的知识都让他们去操作、去经历、去体验;凡是让幼儿通过与物体与他人的交往来形成认识,发展能力的都尽可能的采用。探索性活动是指幼儿带着一定的意向或根据一定的任务指向,通过操作,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种方式中,教师只是给幼儿下达一个任务,幼儿则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尝试、思考、探索,产生顿悟,有所发现。 四、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保证 儿童不是消极等待别人灌输的容器,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在与他人和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的。当在民间游戏中幼儿的创新能力发展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先静下心来,先问问自己:“我的教学方法出了什么问题”,对孩子的错误要多多宽容。当然,这里的宽容不等于放任,因为教师有时对孩子的反应把握不准,有时虽然捕捉到了信息却因一时缺乏材料而无法实施,有时教师假设与孩子的反应完全相左等,教师要善于反思,从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并将其中的成功与不足都作为经验,想办法将面临的问题处理好,把它升华,从而诱发幼儿游戏的需要,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充分把民间游戏与创新能力培养两者结合在一起,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

《中国孩子成功法》之心理暗示法

《中国孩子成功法》之心理暗示法 用良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 “心理暗示法”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操作技术,如怎样通过良性暗示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怎样使孩子变得开朗大方:怎样使孩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了解了“心理暗示法”,希望您永远用良性的语言和暗示来引导孩子。 祝愿您的孩子成功! 中国孩子成功法的第二个基本方法叫“心理暗示法”。在“新形象确立法”中我们已经用到了心理暗示法。 对于心理暗示,有的家长比较熟悉,有的可能比较陌生。 这里略举两个例子说明。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被关在冷冻库里,出不来,第二天被冻死了。 可实际上,这个冷冻库在他进入的那个晚上并没有开冷气,是个常温的地方。但是他认为这是冷冻库,是超低温,出不去肯定要冻死。这个观念的自我暗示就把他暗示死了,而且是以“冻死”的症状表现出来。 可见自我暗示是非常厉害的。 两个人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去医院检查。但是医院把两个人的检查取样颠倒了:那个没

有患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有癌症,而那个有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没有癌症。 几个月后,两个人去医院复查,有癌症的人癌症消失了,本来没有癌症的人真的长出了肿瘤。医生这才发现,在上次检查中取样颠倒了。 原来有癌症的人因为检查结果没有,心里特别高兴,该玩就玩,该吃就吃,该锻炼就锻炼,该工作就工作,情绪特别好,这样过了几个月,把癌症消化了。 另外一个人本来没有癌症,但检查结果使他心理负担加重,吃不下,睡不好,终日愁眉苦脸,这样过了几个月,真的长出肿瘤了。 可见,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本来一个人并不困,但是身边有一个人不停地对他说:“你困了吧?看你的样子觉也睡得不够,脸色也不好,看你的精神也不大,你该休息啦!” 说着说着,这个人就真的无精打彩了。他困了。 这是语言的暗示作用。

孩子分为四种类型

1、凡事以自己发现,自己领悟为主,主观意识比较强。 2、较有自己的想法,决断力强。 3、行为有主见,较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4、学习需要有整体概念和充分理由。 5、喜欢问“为什么”?认为合理后才会去实行。 就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给如下建议: 以朋友方式对待认知型孩子 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他在平时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这类孩子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不要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当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用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比如,‘宝贝儿,妈妈觉得这件事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或者,‘妈妈觉得这衣服比较适合你,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得到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另外,认知型的孩子大多内省智能比较强,简单地说,就是做事比较有规划,能够制定人生目标和计划,并能掌握计划的进度。所以,在这类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先诉情,比如对孩子说“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之类的话。孩子在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样子却没有责怪他时,就会自我反省,而且犯错后抗拒的心理情绪也会相应下降。接下来的说理就会很顺利,孩子一般不会再狡辩了,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冲突。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这么不听话……”之类的“负面信息”。经常说一些“你这样做,我怎样……”之类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嘲讽,多说“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及时的鼓励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容易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在英语教育方面,儿童英语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可以利用课堂英语故事中的人物,引导孩子在情感上喜欢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产生情感共鸣。 认知型引导模式: 1、适合以“启发性学习”引导,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给予不同的解释与引导; 2、不可强迫,宜用“沟通”方式做引导。 3、教导学习了解他人的想法及感受,可采用“约定”的方式规范其行为,达到目标就给予奖励。 4、教育愈挫愈勇的精神,养成自我设定目标的习惯。 5、必须用说道理、柔性诉求、强化动机、给予目标的方式引导。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 人是很容易被暗示的,我相信这点大家都是十分认同。教育心理学上也有一种叫做“暗示教学法”,说的就是如何通过暗示来对课程进行指导的做法。今天,我要说的暗示教学法,并不是适用于课堂的,而是适用于日常生活。 有家长跟我说自己觉得孩子虽然考试成绩还行,但是学的很慢,而且总感觉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不行,一直很烦恼,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孩子的问题倒不大,有问题的是家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考试成绩在我看来已经属于不错了的,学的很慢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算大。而家长呢?家长却感觉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不行,试问这种感觉仅仅只是从学的很慢来得出的吗?当然,家长不可能这么武断,但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做什么都不行,这种想法是十分可怕的。 任何人都很敏感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感受,特别是孩子,他们十分在意家长怎么看自己。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很笨。孩子就会在这种暗示下不断的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逐渐会丧失自信,而且还可能在品行上出现偏差。有些家长可能觉得我危言耸听的,其实这是有很多实例可以证实的。试问,如果爱因斯坦的父母从他出生开始就一直认为他的大头是一种畸形的表现,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行,他还有可能成为一代科学家吗? 孩子的能力到底如何,不是随便一两件事能够得出结论的,当然也不是父母觉得他们是那样的人就是那样的,但是父母前期的教育将

对孩子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首先需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去做事,并用这种肯定去感染孩子,并暗示自己的孩子父母给予的是100%的信任。孩子在这些肯定和暗示之下,也会不断的肯定自己,并朝着父母想要的方向去发展。这其实就是暗示的力量。为什么家长们挤破了头也想进名校,就是因为名校的学习氛围好,孩子在好的氛围下也能够努力的学习。家长不应该只是把教育好孩子寄托在学校,在家庭氛围中,也需要不断的暗示自己的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VIP专享]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9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 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 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 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 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 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 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 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 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 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 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 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 语言暗示 设喻法 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 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 教育目的。 对比法

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孩子快乐成长的研究

《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孩子快乐成长的研究》 课题方案 宁乡一中何长新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造就一代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千方百计让学生快乐成长。

我们认为,教子成功的秘诀就握在父母手中,取决于父母掌握好科学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而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当的教育方式:一、包办过多,弱化了孩子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二、事事为孩子做主,缺乏对孩子参与权的尊重;三、父母只重视孩子学习,履行职责偏颇;四、打骂催化了孩子不良心理行为等。在学校教育中同样存在一些误区:一、学生被告知“犯错误”是坏事,会受惩罚的;二、重空洞地说教与灌输,轻指导操作与观摩;三、重分数或基础知识,轻能力与优良气质的培养;四、迎合学生天性赏识放弃原则教育;五、尊重学生自由无视课堂纪律教育等。 我们针对当今教师和父母忽视自身修养和教育观念,方法不当的焦点问题提出《实施激励教育,促进孩子快乐成长的研究》课题拟申报为省级家庭教育科研的立项课题。 这项课题含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层面,一是父母针对激励教育的学习与实践,树立激励教育的意识,优化自身的教育能力,激励孩子快乐成长;二是学校教育工作者以家长学校为阵地,重视教育全力的形成,切实加强对父母学习与实践激励教育的指导,让他们不断体验到教学成功的乐趣。 二、含义阐释: 激励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探索。激励教育就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

鼓励孩子进步的句子

鼓励孩子进步的句子 鼓励孩子进步的句子 1. 付出就要赢得回报,这是永恒的真理,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突破它。然而,如果有人能够超越它的限制,付出而不求回报,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得更多。 2. 我们要多设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强壮富裕和幸福,将那些贫困疾病恐惧和焦虑驱赶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一样。抛弃它们吧!尽量避开和远离那些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 3. 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4. 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5.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6.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7.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8.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9. 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10.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1.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12.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3.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4. 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5.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18.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9.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20.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受坏习惯的诱惑。 激励人努力进步的话 1. 最常见的勇气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和正直,能够抵制诱惑,敢于讲真话,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虚伪造作。 2.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 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完整版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 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现今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 家庭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母都未接受正式训练,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形成在家庭教育方面不同的态度和理念。多数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传统的父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讨好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开心,不希望孩子有负面情绪,认为满足孩子是正常的、孩子长大自然懂事,因此容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生气时,家长会试图逗孩子开心,结果导致孩子的需求越来越高,孩子没有界限的概念,会越来越任性,认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 子女提出需求,母亲也会问:“考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奖励?”可当子女有更强烈的愿望表达时,她也会满足孩子,没有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 二是“说教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希望孩子成功,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他们有严格的行为规条,当孩子的行为与之不符时,就会讲他们认为对的道理,他们往往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和愤怒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有时,妻子的丈夫倾向于这种类型。他认为子女“读书用功是应该的”,当子女做得不对,就会严厉

地批评,他也没有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关注孩子的情绪,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三是“冷漠型”。这类父母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他们虽然心里也爱孩子,但觉得知道他安全就足够了,他们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略性,或者出现自闭 的症状。 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 暴力倾向。 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创造出 一个温馨、平衡的环境。 实例:(由于未得到本人同意,故不提姓名) PS:欢迎转载,切勿剽窃 某家庭的子女今年6周岁,刚刚上1年级。可开学不久,夫妻二人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妻子对孩子比较宽容,而丈夫却对孩子特别严

暗示教学法

第二章保加利亚:卢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思想 格奥尔基(乔治)·卢扎诺夫(Georgi Lozanov)是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所创。他根据心理学的无意识原理,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技能原理,哲学的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受印度瑜伽功的影响而提出暗示教学思想并开始暗示教学实验。 一、发展阶段 (一)成人教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暗示教学小组,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初步实验,并进行理论研究。 (二)普通教育阶段 70年代,在普通教育(小学)中推广实验阶段,扩大到全国。 (三)国际影响阶段 1971年,国际会议召开(保加利亚瓦尔那);1976,国际学术会议(美国洛杉矶);80年代引入中国:暗示教学;情境教学。 二、含义 (一)暗示 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隐喻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 (二)暗示教学 所谓“暗示教学”,就是对环(情)境作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想象、联系和音乐、戏剧等各种方法,营造充满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氛围),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以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简单说,就是: 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习进程,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教学方法。” 三、原理(依据) (一)心理学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向统一原理、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统一原理。 (二)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分工协调活动原理。 (三)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 (四)哲学的整体性原理 (五)精神治疗学理论。 四、原则 (一)愉快而不紧张原则(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 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暗示教学法要求教学不应带有任何紧张气氛,要使学生在愉快、自然、轻松的情境中学习。在暗示教学中,愉快情绪不是来自要求学生掌

积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 但有时你听到的一些话又使你郁闷不安,苦恼万分。我们称之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如一些“咒语”。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恶劣影响很可怕。因为暗示往往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也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对孩子更是如此。现实生活中一张张不负责任的乌鸦嘴,在不经意间影响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轨迹,许多可亲可敬而又可爱的人恰恰长着一张可怕的乌鸦嘴。有的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就在别人面前这样评论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太淘气,无法无天,谁也拿他没办法。”这其实是在暗示孩子无恶不作,横行霸道。结果是她的孩子越来越无法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然后,他告诉A组的饲养员A组的老鼠特别聪明,同时告诉B组的饲养员B组的老鼠是智力一般的。几个月后,对这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老鼠确实比B组老鼠聪明,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一个启示,他把这个启示用在了人的身上。在一个班级的花名册上,他随机划出几个同学的名字,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同学经过他的观察和测试,是智商特别高的学生,事实上他根本不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受到这番话的影响,老师真觉得这几个孩子特别聪明,所以总用对待聪明孩子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年以后,这几个孩子在班里的成绩遥遥领先。“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孩子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孩子的现实。罗森塔尔效应值得每个家长重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怎样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打造幸福成功的孩子呢?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的背后是多很多人在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试想一下,一个孩子若在“父母表扬、老师称赞、客人夸奖、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环境中成长,这种全方位的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上进心,增强孩子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信豁达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几种较有效的能促使孩子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的 积极暗示法 (来自《中国孩子成功法》一书) 一、“新形象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为孩子设计的理想形象包括六方面内容:智者形象、强者形象、健康形象、道德形象、自在形象、优秀的现代意识。智者形象具体表现为:聪明、想象力丰富、爱动脑筋、学习能力强、有创造力。强者形象具体表现为:自强、自立、自信、不怕困难、敢说敢做、对人不卑不亢。健康形象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少生病。道德形象具体表现为:善于关心和理解他人、懂是非、懂善恶、有社会适应能力。自在形象具体表现为:热爱学习、奋发向上、

品德活动引领孩子快乐成长

品德活动引领孩子快乐成长 发表时间:2012-03-27T10:28:38.8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3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王美娟 [导读] 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王美娟山东省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256216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因此,在本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创新。 一、尊重学生自身价值,引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例如,《认识工具》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准备好一套工具,有剪刀、锤子、回形针、胶带、毛线、牙签、夹子等。然后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五个问题情景:{乐乐——地下这么多散乱的文件,这可怎么办呀?强强——这么漂亮的彩纸,如何才能做出美丽的窗花呢?健健——木头上冒出一个钉子,这可怎么办呀?康康——我想把两根小木棍很结实地和在一起,你能帮帮我吗?玲玲——陀螺转起来可真漂亮,你们能帮我做一个吗?}学生一看到这五个问题,就会迫不及待地选用工具来解决,此时教师因势利导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去研究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互相讨论交流的过程当中,学生能正确认识简单的工具,并知道工具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工具的用途也知道了很多,学生并能在活动中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让学生自己在活动中自觉地认识、使用了工具。这要比传统的教师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在黑板前教给学生“这是什么工具?它有什么用途?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效果要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乐于探究 品德与生活课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1、广泛搜集资料,获取学习资源。如一位教师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整理搜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或图片。增加这一课前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感性材料,通过搜集这些资料,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的感性认识。课上,学生交流材料时,显得格外投入。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中的道理,又激发了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从而产生强烈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通过调查访问,从中体验感悟。如教学《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时,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爸爸妈妈的一天》,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及要完成的各项事情。通过这张调查表,学生会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每天是这样的辛苦啊!从而激发起学生孝敬父母、热爱父母的情感。 3、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获取更多知识。例如,《认识工具》一课,我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工具,并能正确地使用这些工具。需要孩子们动手操作,他们对此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去尝试、去探索、去研究。比如两根小木棒的合并,可以用铁丝拧紧,可以用胶带粘起来,可以用绳子捆起来,可以用502胶粘住等等。通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想出很多方法来解决。 4、通过展示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和风在一起》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拿着彩条、泡泡、风车、小飞机、雨伞等到校园内跟风一起玩耍。学生兴高彩烈地玩了10分钟后,马上回到教室,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跟风玩的?同样是拿着雨伞跟风一起玩,有的小组是拿着伞顺着风跑的,感到非常轻松;而有的小组是拿着伞顶着风跑的,感觉有点吃力。还有的同学发现四个轮子的风车转得比三个轮子的风车要快等等。通过这种展示交流,会使其他没有新发现的同学同样接收到新的知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三、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认识工具》一课,学生由认识普通的工具联想到许多带给人们方便的现代化工具时,我引导学生问:“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观察周围的现象,看哪些工具对于人们来说还不算方便,你能想出改进的措施吗?”话音刚落,一名男孩子跃跃欲试,站起来说:“在家妈妈刚涮完拖把就出来拖地,每当我出来时总是踩脏了地板,妈妈还很烦,可我又不是故意。如果有拖把自动甩干机,把涮完的拖把放进去甩个半干,再拿出来拖地,我想就不会再那么脏了。”这位同学刚说完,另一个男孩子又站了起来说:“老师,如果能发明一种鞋子,鞋底带有吸尘器那该多方便啊!走到哪里都可以把捡不起来小纸屑和尘土吸起来,满了以后自动提示把尘土倒掉。”听了两名学生的发言,我为之一振,连忙带领全班学生为其鼓掌,并夸他们是小小发明家,鼓励他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发明出带有吸尘器的鞋子,而且还能创造出更多带给人们方便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树立了创造发明意识,充分实现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具有无限魅力的课程,只要我们用心、用情来教学,相信必能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勾画出我们品德课堂的五彩画面。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

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技术特点分析

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的技术特点分析 廖 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暗示教学法是暗示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多适用于外语教学,并以超常的教学效果著称。洛扎诺夫针对长期以来教学中忽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现象,提出教学的整体 性原则,并且在实践中总结出六种有利于学生产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技术。这六种技术共同 体现了指向无意识、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关键词]暗示;暗示教学法;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03)06-0065-69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教育家、医学家格奥尔吉?洛扎诺夫(G eorgi Lozanov)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这种教学法对东西方国家的学校教学都产生过一定影响,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优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成果。洛扎诺夫认为,传统教学法过于强调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作用,导致无意识功能被压制,不但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且导致学生疲劳,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洛扎诺夫遵循大脑两半球协调统一、有意识无意识协调统一和潜能层次的暗示联结原则,采用树立权威、稚化、双重交流、语调变换、节奏契合和假消极等技术,充分发掘个体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达到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介绍暗示教学法的实施技术,并对反映该技术特点的指向无意识、整体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探讨暗示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暗示教学法的六种技术 洛扎诺夫认为教学中最难克服的是学生的记忆问题。暗示教学法的理论源于无意识心理活动,即一个或一组刺激指向无意识,并被无意识接受。通过无意识接受的信息是长时记忆的基础。这需要学生处于可暗示状态,教师发出适当的暗示。洛扎诺夫在课堂上主要使用六种暗示技术来促进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从而实现高效记忆。 (一)树立权威 暗示学中使用的权威(authority)是指非直接的威望(Prestige)通过非直接的途径产生信任的氛围和服从的直接愿望。权威的观点来自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教育哲学和洛扎诺夫的心理治疗实践。马卡连科肯定真正的权威,即树立在学科知识、责任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及对人类普遍理解基础上的权威,而不是伪装的、强加的权威。马卡连科认为集体的权威非常重要,集体是社会组织的雏形,个体应使自己的愿望服从集体的意志。 洛扎诺夫肯定并接受马卡连科的权威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从暗示学的角度论述了权威。他在其保加利亚文原著《暗示学和暗示教学法大纲》中提出,几乎所有暗示方法都以权威为基础———无论是领导 作者简介:廖坤(1978-),女,四川绵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影响重大

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影响重大 经典实验回放: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实验。他们从1~6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级,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名单中选出的“最有前途”学生是罗森塔尔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中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他们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促使老师会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而老师的肯定让这些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自强,使他们各方面有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个实验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积极的心理暗示VS消极的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同温暖的阳光和丰腴的土壤,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消极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风,吹得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 心理暗示的教育效应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人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妈妈教了孩子很多次加法,可孩子还是一再犯错,家长很烦躁:“怎么这么笨的啦!” 看见比较麻烦的事,或者孩子不擅长的活动,家长就说:“这个我们囡囡不会的!” 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家长就会皱眉头或摇头。 孩子喝牛奶时打翻了杯子,把牛奶弄得一地都是,给已经非常忙碌的家长忙中添乱,于是家长就说:“这孩子真是麻烦,老是添乱!” 实际上,爸爸妈妈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不止一次地这么对孩子说,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麻烦,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甚至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产生不健康或是不准确的自我认识。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与此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健康乐观的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 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自己,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能够积极应对艰难挫折的人。 让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