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校联考历史卷
- 格式:doc
- 大小:282.00 KB
- 文档页数:9
本试卷共7页,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周初进行了大分封,诸侯国中比较重要的有晋、燕、齐、宋、鲁、卫等国。
观察右图,图中A 、B 、C 三国分别是A .燕、鲁、宋B .燕、宋、鲁C .鲁、燕、宋D .宋、燕、鲁2.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具有多重关系,对这些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天子与诸侯属于君臣关系B .比较强调血缘关系C .天子与诸侯之间都是父子关系D .在天子与诸侯之间,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3.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某某商报》、《中国人口论》记载的数量不尽相同。
观察下表,对该表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该表为第二手史料,属于对历史的解释B .《中国古代史》是专业史书,对人口数量的记载最可信C .三者的记载都不一样,体现了历史学的主观性D .可能是三者依据的史料不同,反映了重现历史真相的困难性4.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人口(万)200030004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人口(万)某某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郡县制的出现A.完成了国家的统一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5.秦朝虽然短暂,但其采取的众多举措对后来影响深远。
以下对秦朝叙述正确的是①为了平某某南,开凿了灵渠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③促使贵族政治取代了官僚政治④第一次将云贵高原等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A.②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6.史载:“丞相旧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帝本欲依之,迫于太尉、司空,但为东西门耳。
2014学年第一学期校第一次阶段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亲爱的同学们,时间飞逝,开学以来,一个多月悄然而过,你们想必很想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家人也在拭目以待吧!那行,挥起手中的笔,展示你们的风采,报答你的恩师和父母的机会到了,好好表现,老师相信你肯定行!温馨提示:①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②请将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卷Ⅱ上。
卷Ⅰ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尼罗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A. 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2.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学上的重大贡献是()A.建造金字塔B.发明象形文字C.发明太阳历D.制造木乃伊3.“新月沃地”位于()A.非洲北部B.亚洲南部C.亚洲西部D.地中海西岸4.生活在新月沃地的居民有()①腓尼基人②希伯来人③苏美尔人④埃及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①②③④5.古巴比伦王国中,严格规定了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的历史见证是()A.修建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发明太阳历D.划“九州”,铸“九鼎”6.征服印度原始居民并建立国家的是()A.苏美尔人B.希伯来人C.犹太人D.雅利安人7.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主张忍耐服从,刻苦修行C.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D.公元前6世纪传入中国8.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9.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A.是商代文字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C.是字母文字的起源D.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使我国历史开始有文字可考10.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制度的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1.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了西周时期,可以看到的情景有()①分封出去的诸侯承担镇守疆土的义务②分封出去的诸侯要保卫周王室③分封出去的诸侯要向周天子交纳贡品④分封出去的诸侯要管理地方事务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2.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推动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的需要C.分封制的衰落D.人民的愿望13.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称霸中原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策略是()A.退避三舍B.尊王攘夷C.卧薪尝胆D.一鸣惊人14.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2.B3.C4.C5.C6.D7.C8.B9.C 10.B 11.D 12.D 13.A 14.D 15.D 16.D 17.B 18.D 19.B 20.B 21.A 22.C 23.C 24.A 25.C26.(1)态度:不准备认真履行条约。
(1分)原因: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不强;统治集团的天朝上国思想。
(4分)(2)变化:由坚决抵制外夷到尊重并崇拜外夷,并采取合作政策。
(1分)影响: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逐步加强;洋务运动兴起。
(4分)(3)原因:借十月革命俄国局势混乱,停止支付俄国赔款;苏俄处于内战,为摆脱国际孤立,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主动示好表示放弃旧俄在华一切特权。
(4分)认识:近代中国外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能逐步与国际法接轨,抓住国际形势的变动,积极外交。
(4分,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7.(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或辛亥革命)(4分,答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不高,原因是以抗日为重。
(2分)1945~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原因是抗日的胜利使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政协会议的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4分)1947年“民主频率下降,是因为内战爆发,专制统治的压制。
(2分)(3)变化:民主从少数人才享有的权利变成多数人都能享受的权利;贫苦民众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到当家作主人。
原因: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
(4分)28.(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强;政府、国会的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大量流入。
(6分)(2)背景: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后,军事工业面临能源运输的困难。
(2分)因素:传统观念和守旧力量的阻碍;清政府顽固派的迂腐守旧和政局动荡;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九年级历史2014八校联考卷22、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A.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B.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C.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D.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23、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排练历史剧《哥伦布》,请你判断“哥伦布”的台词应是( )A.我经过70多天航行,终于到达了印度B.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D.我的船队穿过了大西洋和印度洋24、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过:“伏尔泰战胜了敌人。
他孤军作战,打了响当当的一战,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这“敌人”指的是( )A.拿破仑B.资本家C.路易十六D.天主教会25、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B.新体制的创立2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 )A.推翻了殖民统治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8、假如你是一战期间的一位战地记者,每天要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C.使用移动电话报道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29、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了社会性质变化的是()①法国大革命②中国戊戌变法③俄国十月革命④美国南北战争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30、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A.推行了农奴制改革B.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了新经济政策D.形成了斯大林模式①巴黎和会②雅尔塔会议③慕尼黑会议④华盛顿会议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3、列宁曾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SOEC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清楚地填写相关考生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某位学者比较人类四大古文明时,提及其中两个文明:这两个文明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地自行发展出来的,也都有自然天险屏障或地理上的偏安,让他们自成一个世界,为统一政权的出现提供有利养分。
学者所指称的两大文明最可能是:A.印度、埃及古文明B.两河、中国古文明C.埃及、中国古文明D.印度、两河古文明2. 曾经在蒙古的凌辱下背井离乡,又在崛起中改变了欧亚非交汇地区的历史进程;曾经是雄霸世界的穆斯林帝国,却在20世纪的大厮杀中成为单一民族的国家。
它是A.土耳其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意志帝国3.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4. 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提尼到伯利克里时代不断发展。
此时是古代中国和罗马A.西周‖共和时代B.东周‖共和时代C.秦朝‖帝国时代D.汉朝‖帝国时代5.古代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的贡献在于A.“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B.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为人类勾画“理性王国”的蓝图6.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湖北省湖州市八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8页两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
”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彻底打破了宗法分封制B.中国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C.儒学成为统治思想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杜麦斯的呼吁时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4.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5. 下列四幅历史图片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枣宜会战③平型关大捷④百团大战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6.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他在回忆和评议“五四”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播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种因,应负绝大责任。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八周教研联盟活动测试
八年级历史科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二、材料分析题:(31题9分,32题11分,33题20分,共40分)
17、答案:(1)鸦片战争(或A处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或C处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D处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每条1分,战争名称、影响两个要素缺一项该条不得分。
共3分)
(2)俄国(1分)
(3)清政府软弱无能讨好外国人对内镇压只肯妥协来维护自己的飘摇的统治(1分)
(4)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全体官兵抵抗日本,最后与其同归于尽.(3分)落后的封建制度,统治者的腐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国家强大起来。
(答到其中两点满分)
18、(1)洋务派(1分)掀起了洋务运动(1分)
(2)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创办新式海军、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2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3)维新变法运动(1分)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而康有为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1分)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
闵行区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英文中的“paper”一词是从papyrus(纸草)演变而来。
纸草是一种沼泽中的植物,在历史上曾被某一文明地区制作成书写材料,这个地区是(右图)( )A ①B ②C ③D ④2、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以下台词不准确的是…( )A我的工作是子承父业的B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结婚。
C我是国王,所以我属于婆罗门等级D我必须遵守本等级的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4、古代希腊被称为“史学之父”的是 ( )A 荷马 B阿里斯托芬 C 索福克勒斯 D 希罗多德5、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
以下不属于罗马人确立地中海霸主战争的是 ( )A布匿战争 B马其顿战争 C叙利亚战争 D 高卢战争6、为现代欧洲大陆法系奠定了基础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思想 B罗马法 C 人文思想 D 启蒙思想7、以下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 )A 496年和8世纪上半叶B 6世纪下半叶和8世纪上半叶C 6世纪下半叶和11世纪前后D 11世纪和12世纪后8、“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描述的是 ( )A英格兰庄园的组织形式 B 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度C法兰克王国等级君主制 D 意大利城市的自治管理权9、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分别归属于国王和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是A军事权、司法权 B 赋税批准权、行政权和司法权C司法权、军事权 D 司法和军事权、赋税批准权10、以下关于中世纪大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学教师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 B大学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语言C大学的建立受到教会坚决反对 D 中世纪大学一般排斥神学教育11、我国原始农业“南稻北粟、南北并立”种植格局的形成客观上取决于( )A风俗习惯 B生产力水平 C 地理环境 D植物构成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 秦朝13、商人在青铜器上铸刻浅浮雕的动物纹饰是为了( )A沟通天地、神灵 B 显示等级、地位 C美化青铜器物 D 丰富精神生活14、西周的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201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第1卷(选择题共50分)1.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相权不断膨胀2.《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C.礼治是核心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3.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4.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5.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6.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这说明当时中共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7.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2014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联考试题(含答案)板桥学区初2014届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1、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
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A、与世无争、麻木不仁、神权至上、及时行乐B、压抑人性、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自私自利C、禁欲苦行、人人平等、知行合一、和谐共生D、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解放2、18世纪50年代的欧洲人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A、坐船到美洲去旅游B、坐火车周游欧洲大陆C、买卖黑奴D、在烛光下看《神曲》3、14—16世纪,西欧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封建神学的统治D、文人学者的推动4、名画《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主要表现在()A.达•芬奇成功地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充分体现了神权的力量5、“哥伦布前后进行了四次前往美洲的航行,但都没有找到黄金.珠宝,或者香料.丝绸。
结果令资助他的西班牙国王深感失望。
”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A.当时的美洲没有黄金.珠宝B.哥伦布历经千辛万苦才航行到美洲C.哥伦布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D.掠夺财富是哥伦布航行的直接驱动力6、“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视为天赋人权,并以法律形式写入《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A、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B、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7、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大陆会议”、“三权分立”、“联邦制”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1787年宪法8、标志着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历史事件是()A、查理一世上断头台B、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C、1688年宫廷政变的成功D、通过《权利法案》9、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民都会载歌载舞,欢度国庆。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SOEC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清楚地填写相关考生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某位学者比较人类四大古文明时,提及其中两个文明:这两个文明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地自行发展出来的,也都有自然天险屏障或地理上的偏安,让他们自成一个世界,为统一政权的出现提供有利养分。
学者所指称的两大文明最可能是:A.印度、埃及古文明B.两河、中国古文明C.埃及、中国古文明D.印度、两河古文明2. 曾经在蒙古的凌辱下背井离乡,又在崛起中改变了欧亚非交汇地区的历史进程;曾经是雄霸世界的穆斯林帝国,却在20世纪的大厮杀中成为单一民族的国家。
它是A.土耳其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意志帝国3.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4. 雅典民主政治从梭伦、克里斯提尼到伯利克里时代不断发展。
此时是古代中国和罗马A.西周‖共和时代B.东周‖共和时代C.秦朝‖帝国时代D.汉朝‖帝国时代5.古代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的贡献在于A.“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B.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为人类勾画“理性王国”的蓝图6.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
阅读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③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成熟阶段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8.开元盛世尽显大唐气象,却滋生了割据隐患;几乎同时的西欧,也曾出现有过貌似强势,但却潜伏后来危机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A.克洛维接受基督教 B.城市自治斗争C.查理·马特采邑改革 D.等级君主制确立9.一位学者评论某一政权,认为:这个政权中,君主不能直接控制地方,犹如全身瘫痪,中枢神经不能直接控制四肢,身体各部位只能有限的互相牵动。
这个政权最可能是指:A.二世纪的罗马帝国B.十五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C.九世纪的法兰克王国D.十六世纪的法国10.孔子针对东周时期国家分崩离析、社会动荡不安的现象,对西周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对周公建制的突出发展体现在A.提出“仁”的观念 B.丰富“礼”的内容C.扩大“乐”的范畴 D.强化“德”的内涵11.有人评述战国的政治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贵族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该观点肯定改革的积极意义,认为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宗法等级制向实力竞争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2.“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锅百沸汤。
”(宋周密《齐东野语·诗用史论》)诗中的“清凉水”喻指汉初的A.休养生息政策 B.汉承秦制策略 C.布衣将相格局 D.郡国并行之举13.在汉代,读经入仕成为学子正途。
但真正能够“学而优则仕”还必须具备(或经历)A. 门第资质和治国韬略等前提B. 世官世禄和血族宗亲等条件C. 三级考试和择优录用等选拔D. 地方举荐和策试贤良等程序1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
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商方国联盟②秦郡县制③汉刺史制④唐三省六部制⑤元行省制A.②④ B.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16.强盛的王朝往往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唐朝时,增设的相应机构的管理范围大致在图中A.①B.②C.③D.④17.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A.唐之中书省 B.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18.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1)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2)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3)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4)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A.(1)(2)(3)(4) B.(1)(2)(3) C.(2)(3)(4) D.(2)(4)19.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内阁B.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C.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D.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南书房20. 15、16世纪的种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英国这个大西洋边缘岛国,将注定成为未来几个世纪的文明中心。
而加速这一进程的制度性保障因素是A.新航路最终开辟 B.君主专制的形成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圈地运动的出现21.16世纪,有威尼斯人说“除了失去自由以外,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国所听到的最坏的消息。
”“最坏的消息”应该是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22.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
以下言论最有可能出自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是()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C.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D.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3.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①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②的权威。
他把僧侣③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④变成了僧侣。
”以下注释正确的是()A. 权威①指教皇B. 信仰②指君主C. 僧侣③指上帝D. 俗人④指马丁·路德24.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B.提倡进步和理性C.实行开明君主制D.主张天赋人权25.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词说:“诸位先生们,你们要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些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变混为一谈……”文中“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A.特权等级、增加财政税收 B.第三等级代表、实行宪政C.资产阶级、建立共和政体 D.雅各宾派领导、恐怖政策26.1785年,约翰·亚当斯被任命为第一任驻英大使。
当他抵达伦敦赴任时,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问道:“怎么只有你一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说明A.英国不承认美的独立地位 B.当时美国还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C.美国宪法规定各州有独立的外交权 D.美国驻外使节由各州选派27.“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28.导致右图1中B-C段数量激增的历史因素包括①农村的“圈地运动”②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③新兴城市涌现④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图129.19世纪上半期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这样赞扬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这位人物是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尼古拉二世D、斯大林30.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垄断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企业间竞争的结果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④加快了列强侵略扩张的步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3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
”材料所展示的信息是:A.分封制遭到破坏 B.诸侯国相互厮杀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33.1735年,法国有位学者说,在中国“一位学者,尽管是农夫之子,也很有希望达到高位,并且还会成为国家的宰相,因为孩子都是平等的。
”这表明A.中国当时的官员选拔农学、经学并重,强调人才的素质培养B.他看到中国官员产生方式的公平性,但夸大了它的作用C.平等的思想开始影响人才选拔D.反映了当时“东学”、“西学”相互有影响34.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这是因为蒸汽机A、它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B、它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空间制约C、它促进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变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35、1860年代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这么说:“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造就了拿破仑的权势。
但是,拿破仑的权势却也扼杀了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A 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评价,前后不一,相互矛盾,不足采信。
B 托尔斯泰的论点充满了天意支配人事的著名文学家的浪漫情怀。
C 托尔斯泰针对拿破仑所做不同之事,给予不同的评价,并不矛盾。
D 托尔斯泰说拿破仑的权势是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时代造就权势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政治制度与时代(15分)材料一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
”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
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