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俞利 药学九班 中药材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973.00 KB
- 文档页数:52
第十五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简介第一节 概述中药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达其性味、功效和使用规律,并且按中医药学理论指导其临床应用的传统药物,中药是祖国医药伟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繁多,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名族宝贵的医药遗产。
中药制剂是根据药典、制剂规和其它规定的处方,将中药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故中药制剂一般又称为中成药。
千百年来,通过历代医药学家的共同努力,中药制剂的品种日益增多,各种传统剂型日趋完善,我国现有35大类、43种剂型共5000余种中成药。
为保证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必须对中药制剂进行合理的质量分析。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将现代科研技术和手段,应用到传统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制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使得中药制剂在品种、产量、生产规模、新产品的研制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中药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含有众多的化学成分,作用十分复杂,分析难度较大,因此,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相比,具有下列几个特点:1、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有效成分的难确定性 中药药效的发挥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从整体上来控制中药的质量。
中医临床用药一般由几味或几十味组成的复方,单味药材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复方制剂所含的化学成分就更复杂,中药制剂中产生的疗效是多种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有产生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有目前认为无生物活性的无效成分;有有机成分,也有无机成分,而且,中药材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某一化学成分在一种药材中为有效成分,在另一种药材中就也可能是无效成分。
所以,对于中药制剂的研究,很难用1~2中成分作为疗效指标成分,因此,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当综合考虑。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是药物分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中药的成分和质量,以及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目的是确保中药的有效成分,并对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活性成分是中药的药效成分,它决定了中药的药理作用。
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
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中药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辅助成分是中药中的非活性成分,它们对中药的药效并无直接作用,但可以增强活性成分的吸收和稳定性。
常见的中药辅助成分包括黏性物质、增稠剂、溶剂等。
分析中药辅助成分的方法主要有水分析、重金属分析、残留溶剂分析等。
中药制剂是将中药饮片或提取物等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口服液、丸剂、胶囊等剂型的药品。
制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效的稳定性和临床疗效。
中药制剂的分析重点包括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研究。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中药制剂进行检验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药典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检查、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评估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和杂质。
生产工艺研究是指对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和优化,以确保中药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生产工艺研究包括提取工艺、制粒工艺、包衣工艺等优化研究。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总之,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是对中药成分和制剂质量进行研究和控制的重要分支。
通过对中药的成分和质量的研究,可以确保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