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长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通过“从哪里开始筑长城”“长城建设的目的”“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和“神话与长城”四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长城的建设历程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长城建设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对长城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产生浓厚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城建设的历史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2.分组阅读法将学生分进不同的小组,在教师安排的时间内,让他们结合课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在指定时间内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地考察长城遗址、观看长城建设的多媒体资料以及长城建设的工艺制作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城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强其对长城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从哪里开始筑长城第二课时:长城建设的目的第三课时: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第四课时:神话与长城第五课时: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第六课时:文献阅读和实践活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或PPT等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长城建设的研究热情。
(二)渗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开始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知识。
(三)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增强其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2)全课总体上创设“战地小记者采访中国军民抗战”的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教学实录:导入新课教师:上课。
(出示“长城”图片)教师:屏幕上这幅图片所显示的是什么?学生齐声:万里长城。
教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同学们知道长城在古代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吗?学生: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防御作用。
教师:提起长城,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曲,就是我们每周一在国旗下聆听的……学生齐声:《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对了,就是这首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今天的《国歌》。
(出示《国歌》图片)教师:在国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一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这里也有一座长城,但这座长城是用什么筑成的?学生齐声:血肉筑成的。
教师: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抵御日本侵略者。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教师: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军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此时,改编后的八路军各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下,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平型关大捷就是抗战初期,八路军为阻击日军西进而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历史教案-第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意义及民族英雄。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1)教师讲述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战争过程的理解。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的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等。
4.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1)教师介绍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张学良、杨虎城、左权、赵一曼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英雄,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本课所学,绘制抗日战争时间线,标注重要事件。
3.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是否得到培养?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血肉筑长城》。
2.视频资料: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视频。
3.网络资源: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图片等。
4.教学工具:PPT、投影仪等。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正确。
那么这场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学生:“8年。
”学生:“1937年。
”教师:“非常准确。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学习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三、课堂导入: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血肉筑长城》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
2. 重要战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3. 民族英雄的事迹:如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等。
4.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民族英雄的事迹、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战役及英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抗日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和英雄人物。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血肉筑长城》及相关资料。
2. 课件: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及中国军队的抗战准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我国人民的抗争决心。
3. 分析重要战役,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英雄事迹。
4. 讲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5. 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和平、奋发图强的信念。
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战役、英雄事迹和抗日战争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
《血肉筑长城》教案《血肉筑长城》教案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
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1、完成83页“练一练”:选A(8月15日)。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
第三册历史教案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三册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识图列表复述战役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重现情景体验情感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导入新课:
每当这首庄严的国歌在耳畔想起,我们不仅想起千万个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抗日长城。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而在这血与肉的搏斗战中,又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最为典型。
(板书)
1.平型关大捷
师: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向山西进犯的日军,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然后与从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想要攻占太原。
为了不让日军的阴谋得逞,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协同作战。
1937年9月一一五师集中隐蔽在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一举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进的步伐加快了;继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占领济南后,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2.台儿庄战役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请看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啊?生:略
师: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哪里呢?学生回答:略
师: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视频,书79页小字)。
正是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填知识点)
3、百团大战
师:同学们,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也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图:地道战、地雷战)不断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面对
这种新的形势,同学们想想,日本侵略者会感到什么呢?
生:恐惧,惊慌,……
师:没错,敌人感到十分的惊惧,他们感到中共已成为中国抵抗日军侵略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此,对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实行了新的政策,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第二段小字,然后说一下日军对敌后根据地采取了什么政策?生:略。
师:对,他们实行了“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两种政策呢?生:略
师:这两种政策是非常野蛮残暴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主动出击,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这就是百团大战。
请看视频。
师:同学们,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破坏和截断了华北敌人的交通线,日军所依赖的燃料基地井陉煤矿在遭破坏后长期无法恢复生产,消灭了在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我根据地的敌人据点,在敌后根据地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战役取得了重大的成功,重创了日军,提高了我军的威望。
可以说,百团大战的战绩是非常显著的,关于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看一下我们课本上81页的那张小图表。
学生看书
师:它的战绩如此显著,那它对抗战的胜利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生:略
师: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师:在全国军民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推动下,我们的斗争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板书)
4、中共七大
在大会中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大会的主要议题?制定的政治路线?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所以它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重大历史意义呢?
生:略。
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师: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学习世界史,但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明白的,那就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反抗日本侵略的同时世界各国同样进行着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而这些都有利的推动着中国抗战的胜利。
问:哪些事件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视频)
生: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
欧洲败局已定,①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给日本以很大震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的关东军予以歼灭性打击;同时,中国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图)日本投降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9月9 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等人向中国代表何应钦等人递交投降书,至此在中华民族神圣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横行了14年的日本侵略军终于以失败者的身份放下了武器。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遭受过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侵略)荷兰在1624年侵占了台湾,之后于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1895年,通过《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直至1945年,被日本统治50年的台湾回到中国怀抱。
(图)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历史上多次遭受侵略,但海峡两岸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迎来了1945年的回归,现在台独势力活动仍很猖獗,但中国人民决不放弃两岸统一,台湾回归是历史的必然。
让我们共同期盼台湾回归的那一天。
师:请大家想一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
师: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共领导中流砥柱;广大官兵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师:根据所给图片思考: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处于什么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反法西斯的胜利起了战略配合的作用。
4、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和华侨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
(柯利华、白求恩)
请同学小结,出示小结歌谣。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请同
学介绍几例。
(赵登禹、赵尚志、杨靖宇、左权、图、学案)——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的抗日长城抵御了日本侵略者,他们英勇献身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65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高亢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奋斗的豪情;65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由我们的先辈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面对今天这样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对待?下面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近期中日之间发生的事件(钓鱼岛幢船事件、东海石油纷争)学生讨论“中日关系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