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长城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肉筑长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 意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山东台儿庄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中国军队指挥者意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八路军彭德怀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 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

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时间地点意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当堂完成83页“练一练”:选A(8月15日)。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四.巩固小结

1.根据84页“活动与探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C.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内战烽火》。

中生本课结合中国近代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本课通过“唱国歌”等活动,利用教学图片、教师有感染性的语言等教学情景,时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结合现代初中生的弱点进行“团结”、“合作”的教育,体现历史教学的教育性。

一直以为初中生处于感性向理性的过度阶段,特别是初中低年级阶段,课堂教学要从感性出发,在感性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理性的挖掘。本课教学也是这种观点的集中体现。但课后,笔者却一直在思考: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是不是该对教材进行深度的理性挖掘?初中历史课对教材深度挖掘到底应该处在什么位置?

另外,本课也存在着一些细节上不足之处:如在台湾问题上,学生用了“回归”一词,教师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在复述学生答案是也范了同样的错误。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多次出现了有争议的回答,个别错误答案也没有引导学生探讨,让学生及时纠正。以后,一定要注意课堂细节,注意多多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

的反响比较好,尤其用地图讲解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充分展示了历史的学科特色,易生接受,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教材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如把这节课分成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中共七大、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二课时学习对抗战有利的形势、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样教学内容就不会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