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智能设计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4
书馆的读者导向与服务创新实践案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书馆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许多图书馆开始致力于打造读者导向的服务,通过创新实践提高读者体验和满意度。
本文将以几个书馆的案例来说明读者导向与服务创新的实践。
案例一:深圳市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是一个充分体现读者导向的图书馆。
该图书馆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为读者提供了多种便利的服务。
首先,他们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
读者可以通过馆内的电脑或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浏览和借阅图书馆的藏书。
其次,深圳市图书馆还注重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他们设立了咨询台和学习空间,并且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满足读者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此外,深圳市图书馆还与其他公共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服务,进一步提升读者的体验。
案例二: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芝加哥公共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他们通过服务创新提升了读者的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一直在积极收集并利用读者的反馈和建议。
他们定期进行读者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改进和创新。
例如,他们推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读者可以通过VR设备参观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
此外,芝加哥公共图书馆还建立了一个创客空间,读者可以在这里学习和尝试各种手工艺和创作活动。
这些服务的创新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和参与,提升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案例三: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
他们关注读者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首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图书和阅读材料。
他们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记录和阅读行为,为每个读者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
其次,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还建立了一个创新空间,鼓励读者进行创作和分享。
在这个空间里,读者可以参加各种创意工作坊,学习和交流各种技能。
这些个性化和创新的服务,使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成为了读者们心目中的理想图书馆。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以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为例申 悦(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智慧化的重要手段, 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逐步规模化。
文章以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为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体验区的应用,阐述国家图书馆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开发设计思路及人脸识别、引导讲解、书籍检索、读者信息查询、智能问答等功能的实现,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体验区 国家图书馆 人工智能 图书馆机器人 智能咨询〔中图法分类号〕G250.7〔引用本文格式〕申悦.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以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为例[J].图书馆,2020(6):037—041.1 引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R、VR、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蔓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机器人开始具有能够依托云服务和大数据挖掘自主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智能交互能力和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在图书馆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有了很大的应用空间,上海图书馆前台咨询机器人“图小灵”,沈阳市图书馆智能机器人“伴读”,南京大学图书馆交互机器人“图宝”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例[1]。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探索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承担部分体验参观的引导讲解,辅助办理图书馆日常业务等工作,不仅可以吸引读者,增强体验区智能科技感及互动感,同时也能提高参观率,优化体验区参观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图”(以下简称体验区机器人)是国家图书馆引入的首个机器人,在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的应用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相信在未来几年会有很大的发展。
表1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展项列表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展示区数图工程整体介绍数图工程建设历程数图工程建设成果国家数字图书馆动态数据实时展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展示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概述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发展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展示墙互动体验展示区移动新媒体服务文津搜索系统读者云门户系统国图公开课学习强国国图版未来知识服务系统VR互动体验AR互动体验光影流书墙数字资源展示2020年第6期(No. 6. 2020)0372020年第6期(No. 6. 2020)0382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概况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成果展示和宣介的重要窗口,利用新颖的展示技术及创新科技向公众进行数图宣传及推介,自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来访嘉宾和读者参观体验。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实现智慧图书馆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它通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等相互连接的网络,实现了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智慧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着重探讨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以及应用案例。
一、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智慧图书馆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物联网端、云平台和终端三个层次。
物联网端负责数据采集和传输,云平台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终端包括读者终端和管理员终端,提供图书查询、借阅、归还等功能。
2. 功能模块(1)图书管理模块:包括图书信息录入、分类管理、库存管理、借阅还书管理等功能,通过RFID技术实现图书标签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2)读者管理模块:包括读者信息管理、借阅记录查询、预约、信用评价等功能,通过智能卡或二维码实现读者身份识别。
(3)自助借还模块:提供自助借还设备,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图书和身份识别码自助办理借阅和归还手续。
(4)智能导航模块:通过定位技术,帮助读者快速找到需要的图书馆资源,并提供导航路径。
(5)智能安防模块: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检测等技术,保障图书馆的安全。
(6)数据分析模块:对图书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图书馆管理员进行决策和服务优化。
二、系统实现1. 物联网设备的部署在图书馆中布置RFID阅读器、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确保图书馆内的图书和读者信息能够实时被读取和传输到云平台。
2. 云平台的搭建建立云服务器,负责存储和处理大量的图书和读者信息。
云平台需要具备高可用性和扩展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3. 应用开发与集成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并与物联网设备、云平台进行集成。
应用程序需要支持多平台,包括PC端、移动端和自助机端。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取数据加密、身份验证、权限管理等措施,保障图书和读者信息的安全,并确保合规处理用户隐私。
三、应用案例1. 自助借还机读者通过自助借还机进行借阅和归还书籍,无需排队等候,大大提高了办理借阅手续的效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我们设计了一款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智能展厅——未来教育体验中心。
该展厅集科技、教育、互动于一体,旨在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全新的教育体验。
二、设计理念1.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2. 科技融合:将现代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3. 互动体验:通过互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展厅布局未来教育体验中心分为六大区域:入口区、展示区、互动体验区、教学区、交流区、休息区。
1. 入口区:设置迎宾机器人,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迎宾服务,同时展示展厅的整体布局。
2. 展示区:分为历史区、现状区、未来区,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形式展示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3. 互动体验区: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互动项目,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4. 教学区:设置智能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5. 交流区:设置咖啡厅、休息区,供师生、家长交流互动,分享教育心得。
6. 休息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身心放松。
四、设计亮点1. 智能迎宾系统:采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无人化迎宾服务。
2. 虚拟现实教室:通过VR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拓宽知识视野。
3. 互动式教学:运用AR技术,将知识点与实物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5. 智能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互动教学等功能,提高教学质量。
6. 智能家居: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五、实施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互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图书馆建筑中的设计应用发布时间:2023-02-17T08:20:48.623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0月19期作者:张文涛[导读] 本文首先列举了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图书馆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张文涛(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邮编:215005摘要:本文首先列举了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图书馆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其次分析图书馆建筑中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最后阐述图书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情况。
希望通过研究具体的智能化措施,为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建设提供思路,促进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图书馆建筑领域中发展。
关键词:弱电智能化系统;图书馆建筑;设计引言:图书馆建筑项目中应用弱电智能技术,促进建筑本身的智能化和综合性的发展,利用智能化技术打造主题化和体验式图书馆建筑风格,通过弱电智能系统提高图书馆建筑的安全性和特色化,结合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智能化系统的有效应用。
1、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图书馆建筑中应用优势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在运营过程中满足内部通讯、公共安全防护、停车场系统、音乐和设备管理等诸多环节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而且面向工作人员提供智慧经营理念,面向读者提供智慧服务系统。
智能化系统能做到业务管理针对图书馆内部,在图书馆信息、文献编目和馆藏盘点中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同于传统技术的繁琐,新的智能系统充分结合物联网、数据库、网络平台等现代技术,形成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
为读者打造个性化图书推荐,还有图书馆内部环境感知能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和阅读体验。
2、图书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结构分析在图书馆中建设智能化系统,具体的建设结构属于上下平等关系,每一层的结构可以独立完成内部功能,综合为下一层提供保障,并且下一层的建设为上一层遗留问题进行解决,综合下来建设出完善、稳定和紧密关系的智能化系统。
2.1第一层物理连接域第一层主要为图书馆打造智能化系统的基础设施,不涉及任何控制信号,检查传输和执行的能力。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也需要适应新的技术变革,从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向智能化图书馆转变。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将传感器、网络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实现物品间的互联互通。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设计的出现,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更高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一、智能图书馆系统的概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是一种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终端设备实现图书馆资源管理、图书借阅和服务的系统。
通过将馆内的图书、设备等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提供智能借阅、还书、查找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图书馆服务水平。
二、智能图书馆系统的关键技术1.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智能图书馆系统需要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图书馆内各种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情况,实现智能化的借阅和还书过程。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采集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存储和分析。
这样可以帮助图书馆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图书馆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 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图书馆系统需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传感器与服务器、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实时传递,提高图书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智能图书馆系统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图书馆的资源秘密,需要采取相应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比如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
三、智能图书馆系统的功能设计1. 图书资源管理智能图书馆系统可以实现对图书馆内各种资源的管理和监控。
通过传感器监测图书的位置和状态,实现图书的智能定位和管理。
同时可以对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人流量监测与安全管理智能图书馆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现对图书馆内人流量的监测和统计。
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方案三篇篇一: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方案一、公司简介目前,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推出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24小时还书机、室内自助还书机、充消检一体机、RFID自助借还、智能盘点、定位等智能自助设备,该类设备由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其中自助借还书设备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并已通过国家CCC认证及欧洲CE技术认证。
感创电子的智能化图书馆设备除基于条码磁条技术、单纯RFID技术外,还创新地实现条码和RFID智能识别的双标签智能化产品,使得用户既享受RFID的便利性又享受磁条条码的安全性。
自助设备的使用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使工作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其它高层次服务,符合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潮流。
二、方案概述1.引言1.1目前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图书流通管理采用磁条和条码系统,磁条为安全防盗功能,条码为馆藏标识功能。
磁条(EM)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动化程度低,借阅或归还均需人工处理●图书查找、顺架、排架困难●馆藏清点繁琐耗时,劳动强度高服务时间受限,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1.2 RFID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的应用RFI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数据的速度,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而且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这些特性决定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表是RFID与条码的比较:图书馆在应用RFID后,跟条形码比具有如下一些优势:(1)简化借还书流程,提高流通效率条码的借还书流程仍然需要人工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后才能扫描条码。
这样的操作流程繁琐,效率很低。
同时,由于条码容易磨损或脱落,更影响借还书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
RFID可以将多本书随意放置在读写器读写范围一次性实现借阅或归还操作,是条码操作效率的几倍,效率大大提高。
(2)兼容复合磁条和永久磁条无论原先是复合磁条还是永久磁条,RFID均可与之兼容工作,直接将RFID电子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即可,无须去除书中的磁条,可以大幅降低更换工作量,减少对图书的损坏。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设计鹿玉红;刘颖;段丽;薛韡【摘要】Since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the current accurate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books and has low efficiency of library book borrowing and returning,an intelligent library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is designed,in which the RFID read-write device is used to read the name,reader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the book on the book-shelf,the multi-car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is adopted to query and write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ing information of the book in its database to realize the self-help borrowing and returning operations of the book,the ultrahigh frequency label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of books on bookshelf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backend database of library,the hand-pushing cart and hand-held RFID read-write device are employed to match the information in backend database,the book is 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re-minder of the host computer program,and the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is combined to detect the library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real-time and intelligent library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improve the information automation of intelligent library,and has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for books.%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难以准确提供图书当前位置信息,存在馆内图书借还效率低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利用RFID无线射频读写设备读取书架上图书书名、读者等信息,通过多卡识别技术查询图书借阅归还信息并写入数据库中完成书籍的自助借还操作,利用超高频标签信息以及架上图书信息建立图书馆后台数据库,采用手推盘点车和手持RFID读写器设备与后台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根据上位机程序的提示进行图书定位,结合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对图书馆环境的实时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图书馆管理与监控的实时化和智能化,具有较高的图书定位精度,充分提高了智能图书馆的信息自动化性能.【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7(040)021【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图书馆;图书馆系统;信息自动化【作者】鹿玉红;刘颖;段丽;薛韡【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 065201;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 065201;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065201;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河北三河 065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34;TP391.44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化和社会网络化的重要基地,作为高校文献信息管理中心,从某种角度来说,它的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整体水平[1⁃2]。
中国现代文学馆智能设计实例
设计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馆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它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于一体。
从收藏、展示方面来讲,因为收藏的差不多上巴金、冰心、老舍、朱自清等名人的手稿,十分宝贵,因此对收藏环境要求较高。
不仅仅要求防火、防盗,而且要求温湿度适宜,防紫外线照耀,使手稿永久保存下去,传给我们的子孙。
从研究、交流方面来看,我们不仅要让中国的文学走向世界,而且要对国外现代文学最新动态有所了解,这就需要给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数据信息传输系统。
为便于交流,我们设计了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系统。
我们从接这项工程开始,就与业主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有关人员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参观了上海博物馆、西安博物馆等,对文学馆的风格、功能、治理。
维护等问题多次商讨,我们共同的目的是把文学馆建成一座中华民族风格。
现代化智能型建筑。
系统介绍:
1.变配电系统
中国现代文学馆为国家级文学馆,按一级负荷供电。
本工程由北京市供电局从太阳宫变电站及芍药居开闭站各引来一路10kV高压电缆进本建筑高压分界室。
高压系统采纳真空断路器分段运行方式,选用ABB开关及综合爱护装置,操作电源为直流220V。
低压系统选用抽屉式配电柜、两台变压器采纳单母线分段
运行,互为备用。
低压侧主断路器设有自投自复、自投手复、手动三种运行方式。
母联断路器设有两种运行方式,当变压器负荷率低于60%时,采纳自投自复方式,采纳手动母联方式。
低压母联断路器自投时,设有延时关合电路,并与低压主断路器间设有电气互锁。
当一路电源主进断路器10和另一路电源主进20F 同时合上时,母联断路器30F不能合上,10F、20F任一断路器断开时(停电、检修)30F方可合上。
低压侧主进断路器及母联断路器选用4极开关。
本工程采纳双路高供高计方式,动力用电在低压侧加装子表。
选用二台1000kVA(带风冷)环氧树脂浇注三相干式变压器,变配电室集中设在一期工程日段的地下室。
在我国供配电属于行业治理,供电部门要对建筑物的供电方案、计量、爱护、安装逐一审查、检验。
针对文学馆工程,除了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外,还要做一些其他工作,首先要做的是与消防的联动。
把空调系统集中起来供电,当发生火灾时,从消防操纵中心发出信号至配电室,由计算机编程实现切除非消防电源。
为便于治理,通过BAS网络对高压进、出线柜、计量柜进行监测;对低压进线柜、母联柜、空调系统专用柜进行状态显示,对两台变压器高低侧的电压、电流,低压侧的有功功率、功率因数进行测量及显示,同时当变压器超负荷运行温度超限时报警。
2.通讯电话与计算机网络综合系统
现代文学馆与其他智能建筑一样需要与外界进行语音、数据、影像的传输和交流。
这些语音、数据、影像信号均有不同的接口或协议,对它们按标准要求集成是特不重要的,采纳较好的
方法是宽带集成,使用光纤与同轴混合网络技术。
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期工程的电脑机房、配线架、综合布线设备间子系统设备安置在日段的二层,与外部连接线从弱电井引人机房,预留二、三相工程的接口。
工作区选用全五类带防尘盖板的信息出口,水平缆线选用五类四对双绞线,能够支持155Mbps 速率数据传输,并可满足语音传输要求。
主干线采纳光纤,提高传输效率。
3.保安监视系统
文学馆为国家重点工程,应采纳两种以上的安防设施。
既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又要做到节约资源,便于治理。
为文学馆安设的第一套防护系统是电视监控系统,在所有进出口、通道、电梯间均安置了摄像头,在展厅、文稿库等重要部门也装上了摄像头,第二防护设施是在通道、图书库、办公室、研究室等均安置了红外探头、双感探头。
另外在首层图书库安放玻璃破裂报警探头,在手稿库、特藏库设监听器、磁卡门,层层设防,达到安防目的。
监控系统值班室设在首层,二层馆长办公室安置一监视屏,可对全馆的安防情况随时了解。
为确保系统能在夜间正常启用,保证治理人员夜间行动方便,同时结合文学馆的装修要求、艺术效果,将日常照明同安防、消防照明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首先从外形及布局上满足建筑装修的要求,从照度及敷设上满足消防要求,从操纵上满足安防及消防要求,现以日段一层平面为例,正常情况下通道照明由配电箱1日LTlwE4~WE7供电,WE8~WEI2由1日T1箱集中操纵,WE4~WE7由灯边的扳把开关操纵,治理人员可依照人流情况或需要操
纵通道灯。
当发生火灾或夜间有人行盗时,消防探头及安防探头均会发生动作向消防操纵室及安防监控室(相邻)发出信号,操纵室接到信号确认后,给相应的通道配电箱发出指令,配电箱收到指令后即动作,安防、消防照明灯就会通亮,摄像系统即可记录下实况。
因为WE8~WEI2同时是消防系统的疏散照明,因此在管线选择及敷设时一定要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本工程的通道照明是安装在吊顶上,导线选用阻燃型聚氯乙烯铜芯线2.5mm2,爱护管选用镀锌钢管,外涂防火涂料。
信号线选用聚氯乙烯铜芯线1.5mm2,操纵电源低于50V。
4.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文学馆采纳两总线带地址码集中自动报警系统,操纵中心设在一期工程日段首层,预留二、三期工程接口,报警系统的主电源采纳交流220V消防电源,备用24V直流电源。
消防管埋人员在消防操纵中心能接收、检测到每一个带地址码智能型探测点的信号,并能观看到其所在楼层的具体位置。
依照规范要求在办公室库房、阅览、展厅、通道等地安装感烟探测器,小会议室、厨房等地安装感温探测器,重要库房(手稿库、特藏库)、直燃机房、变配电室等加气体灭火装置。
每个防火分区安装手动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m。
在手动报警按钮安装处设置对讲电话插孔,并在消防操纵中心、水泵房、变配电室、调机房操纵室、电梯机房。
值班室设置固定的对讲电话。
按照规范要求文学馆安装了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扬声器的功率为3W,扬声器的安
装位置为从每层楼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5m。
以上介绍的是文学馆消防报警部分的功能,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灭火装置。
报警是消防的第一步,发生火灾时首先是报警,让消防治理人员了解火灾点,通知火灾区人员撤离现场。
消火栓灭火系统:消火栓设置为任一点到最近消火栓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m。
当发生火灾时,击破消火栓破裂按钮能向消防操纵中心发送消火栓工作信号并能起动消火栓加压泵。
消防操纵中心能操纵消火栓加压泵的起、停,能观看到消火栓加压泵运行、故障状态。
消火栓破裂按钮操纵回路采纳24V安全电压。
每个消火栓配一个地址码,能准确推断消火栓按钮的工作部位。
自动喷洒灭火系统:自动喷洒灭火喷头安装在吊顶上,间距小于等于3.6m。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设置水流指示器,不作自动起动消防水泵的操纵装置。
报答阀压力开关、气压罐压力开关可操纵自动喷洒加压泵,在消防操纵中心可操纵喷洒加压泵的起停,监视水流指示器、操纵阀开启状态、报警阀的动作状态。
气体灭火系统:在文学馆一期工程的A段二、三层手稿库、特藏库设有管网气体灭火装置,操纵室设在二层。
依照规范要求管网灭火系统应有自动操纵、手动操纵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起动方式,自动操纵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起动。
消防操纵室能操纵气体灭火系统的紧急起动和切断,显示系统手动、自动状态,气体灭火系统在报答或释放灭火剂时,在操纵中心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
在手稿库、特藏库设感烟室温探测器,与灭火操纵设备的联动应有30s可调的
延时功能,在延时时期,应能自动关闭手稿库、特藏库的防火门,停止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切断电源。
除了以上灭火系统,火灾时还需切断火灾区域及相邻区域内的非消防电源,停止集中空调,打开应急照明及疏散诱导灯,开始火警广播,疏散人流,把火灾损失降低到最少。
5.楼字自控系统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BAS系统由三级组成,第一级为现场检测单元(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和执行单元(如水阀执行机构、风阀执行机构等)这些元器件与BAS系统需要有一个匹配接口协议。
第二级为就地操纵和数据采集单元(DDC),DDC包括CPU处理器和通讯网络接口,通过网络接口把信息传送到计算机集中操纵操作台。
DDC安装在被控设备的附近便于操作。
第三级为计算机集中操纵,集中操纵包括一台或数台(依照需要)计算机外围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显示、记录下级系统中各被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状态参数,并可对下级进行操纵参数的修改和设定,必要时对下级发出指令直接参与操纵,达到整体优化设备治理及节能的效果。
文学馆BAS系统监控内容包括:冷冻站,空调,新风、通风系统,电梯系统,变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及庭院照明系统,对消防操纵系统及安防系统进行监视。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安装部位及高度要求以实际需要为准,新风机的风道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送风口风道平直段,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为距地1.5m以上,需做防水装置,且安装在无阳光直射、无雨淋、通风的地点,必要时装在百页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