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压强的因素
- 格式:wps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9
课题第9章:液体的压强2013 使用人:课标与教材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难点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建立了压强的概念,并研究了固体的压强之后,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研究液体的压强,课本中只提供了一个学生实验,运用压强计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这当然很好,但是,由于初二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生活经验,更没有实际感受,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因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感到茫然,在某种程度上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可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再增加一组探究型的实验,以便让学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初步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连通器以及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应用。
发展性目标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液体压强特点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学素养。
[来教学方法与媒体创新支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由于本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生活经验少,因此本节的难点是实验探究过程中假设的建立及检验假设方案的设计,只要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就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液体的压强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
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根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根底,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拟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
学生学习这局部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局部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局部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
主要表现为:〔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具水、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盐水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互相交流感受。
二、导入新课思考问题: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三、实验探究(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探究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设计大柳九年制学校八年级杨小军课题:液体的压强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体验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2、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会选择适当得测量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树立善于参与讨论与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的意识。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以及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难点:如何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三、教学准备微小压强计、刻度尺、透明塑料桶、颜料、不同密度的液体(水、浓盐水、酒精等)、底部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管四、温故而知新:(这些问题由各组的组长安排学生回答,请其他组评论员评议)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3、固体压强的公式、单位,如何控制压强的大小?4、什么叫流体?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通过预习为什么深海潜水器要用12cm厚的特种钢板加工而成的呢?各组同学思考一下,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看哪个小组先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
(二)、进行新课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侵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2.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可能与在液体中的方向有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讨论后回答,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来探究。
4、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1)、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
小组讨论写出实验骤:。
(a ) (b ) (c ) (d )小组讨论写出实验骤:小组讨论写出实验骤:5.分析与论证:各小组通过实验得出液体的压强特点是怎样的,进行展示。
6.评估:各小组之间交流评估。
7.交流与合作:各小组把本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和过程注意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三)、课堂巩固:1、(1)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老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1所示的(a )、(b )、(c )三次实验。
微专题9-7 压强相关实验知识· 解读实验一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地因素【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海绵,沙子或橡皮泥等容易发生形变地物体(不用木板:因为受力时不容易发生形变,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2.实验方式:①转换法(通过海绵地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地作用效果)。
②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地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地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通常采用叠加法)。
【实验结论】3.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压力地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关。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接触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地作用效果越明显。
突破二 研究液体内部地压强【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主要器材:U形管压强计(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用手指压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有高度差。
若有,说明良好;若高度差几乎不变,说明装置漏气,要重新组装)。
2.实验方式:转换法(由U形管两侧液面地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地大小),控制变量法(①保持探头在液体中深度不变,改变探头方向,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地关系;②改变探头在液体中深度,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地关系;③同一深度,换用不同地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地关系)。
【数据处理和思路】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表格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地特点: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液体内部地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地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地大小还跟液体地密度相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地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地计算式:p=ρgh)典例· 解读例1,在探究压力地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关地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地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地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思路回答下面问题:(1)压力地作用效果地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地 程度来确定地。
(2)思路比较图乙和图丙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新课标对压强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压强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压强的定义,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正
压力,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2.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能够运用该公式
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学生需要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包括压力的大小和受力
面积的大小,知道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压强。
4.掌握压强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应用,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
应用,如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压力计等。
5.培养实验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培养实验能力
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新课标对压强教学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还要求学生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探究压强的影响因素原理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它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力的大小:压强与受到的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较小的面积上会产生较大的压强,而作用在较大的面积上会产生较小的压强。
2. 面积的大小: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较小的面积上会产生较大的压强,而作用在较大的面积上会产生较小的压强。
3. 压力的分布:当受到的力作用在一个面上时,如果力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该面上的压力不均匀分布,从而影响压强的大小。
4. 介质的性质:不同的介质对压强的传递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液体和气体在受力时有不同的传递方式,导致液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方法不同。
总结起来,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受到的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力的分布和介质的性质。
实验十一、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实验器材】压强计;相同的大烧杯2个;食盐;水;刻度尺。
【实验设计】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可能与液体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重力,方向等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实验步骤】①将水倒入烧杯,如图a,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②如图b,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③如图c,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记录】:实验内容液体物质探头浸入水下深度橡皮膜朝向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cm)a 水相同(5cm)向下相同(5cm)向前相同(5cm)向上b 水不同(3cm) 向下不同(5cm)不同(7cm)向下向下c水相同(5cm)向下盐水相同(5cm)向下【实验结论】:实验剖析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考点方向】1、由图1、图2可以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
(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通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答“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问题。
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小强保持丙图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______,观察中发现U形管两边的高度差没有改变,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结论。
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小宇认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
原因是:______。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形管压强计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______ 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 的关系.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 两个图进行对比.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______ ,发现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方向的压强______ 填相等或不等.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
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考点集训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1.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和具有,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当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发生形变时,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 影响因素:①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③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为。
式中p表示液体的压强,ρ液表示,h表示。
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 ,注意:这里的h是液体中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必须是,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________,下端互相______ __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只装入同种液体且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_ _____。
(3)连通器的应用举例:、、等。
二、中考链接5.利用废弃饮料瓶可以研究液体压强的一些特点。
小刚在饮料瓶周边不同高度,打了几个对称且相同的小孔,当瓶里装满着色的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
这表明在液体内部( ) A.只在水平方向有压强B.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C.同一深度朝不同方向压强大小相等D.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6.使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很差B.用手按橡皮膜用的力越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小C.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橡皮膜伸入液体越深,两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越大7.在研究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时,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面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
如图所示,设“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能求出该处的压强。
若减小所选“平面”的面积S,该处的液体压强将如何变化(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实验08 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BY LEX01、如图01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
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图 01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 P c(选填“小于”、“等于”、“大于”);(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02、如图02所示,为了探究压强可能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小刚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海面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棉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一本字典平放在桌面上。
图 02(1)通过实验图a和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小刚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强的;(2)通过实验图b和图c,可以得出:在一定时,越大,压强越大;(3)通过观察图和图后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 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 e,比较p b p e(选填“小于”、“等于”、“大于”)。
0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03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03(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