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文章中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冰心短篇散文精选 篇一:冰心的散文特点 冰心的文章特点 冰心的文章有散文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与小 朋友谈访印之行》 《我参加了一次动人的会见》 《我们的祖先所唱的歌谣》 《中野绿子和小慧》 《老舍和孩子们》 《腊八粥》 《我的童年》 《童年杂记》 《灯光》 《我的中学时代》等等;诗: 《可爱的》《纪事》《一条红领巾》《六一节在拉萨》《献给我们挚爱的宋庆龄奶奶》等等; 小说:《一个兵丁》《离家的一年》《冬儿姑娘》《好妈妈》《小桔灯》《回过以前》《记一 件最难忘的事情》等等。
冰心, 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省长乐县。
从小喜欢读书识字, 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小说, 这为她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18 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
“五四”运动爆发 后,积极参加这一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为主题的“问题小说” 创作。
1919 年 9 月发表第一篇小说 早期的冰心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及基督教义和泰戈尔 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在“爱”的思想指导下,其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 然、 人类爱。
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烈。
建国后,冰心散 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 激情,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
在风格上既保持了过去委婉含蓄,清新优美的特点又 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 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 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 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 并非文白相加, 而是经过精心提炼、 加工, 使之相互融合, 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 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冰心我的老师批注赏析冰心《我的老师》批注赏析。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而著称。
其中,她的散文《我的老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老师的缅怀和敬仰,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本文将对这篇散文进行批注和赏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冰心的文字之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散文的整体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对老师的回忆、对老师的赞美和对老师的思考。
在第一部分中,冰心回忆了自己在学校时的老师,描述了老师的风采和教诲,展现了对老师的深切怀念。
在第二部分中,冰心对老师进行了赞美,称颂了老师的高尚品德和教育理念,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在第三部分中,冰心对教育事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呼吁人们要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关爱学生,以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的语言特点。
冰心的散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在文章的开头,冰心用“飒飒秋风,悄悄送走了我的学生时代”来描绘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留恋之情。
又如在文章的结尾,冰心用“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感谢她为我点燃的心灯,照亮我走向未来的道路”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
冰心的《我的老师》主要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她通过对老师的回忆和赞美,展现了对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呼吁人们要尊重教师,关爱学生,重视教育事业。
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刻而感人,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冰心的《我的老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对老师的缅怀和敬仰,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师生情感的呼唤。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刻而感人,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冰心的简介20字
范文一:
冰心,20世纪女作家,代表作《雨巷》。
她文笔清新脱俗,
作品感人至深,堪称文学界的一朵奇葩。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冰心的代表作和文学特点,重点突出了她的文笔和感人至深的作品。
用词简洁明了,突出了冰心独特的艺术魅力。
范文二:
冰心,20世纪女作家,曾获“斯大林文学奖”。
她的作品表现
对生命的崇高慷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真情挚爱,意蕴深远。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冰心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荣誉和她作品的文化内涵,突出了她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表现,用词高屋建瓴,富有哲理性和文学感染力。
总体分析:
两篇文章在介绍冰心方面涉及到了她的代表作、文学特色、荣誉、文化内涵等方面,突出了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刻的一面。
用词简洁明了、富有哲理,突出文学感染力,是两篇表达清晰、语言优美的文章。
冰心散文的特点范文冰心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真挚的言辞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冰心的散文作品是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表达,充满着情感和人性的关怀。
以下是冰心散文的几个特点:1.温情感人:冰心的散文作品常常带有一种温情感人的风格,她以真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其中蕴含的感动和美好。
她用包容和关怀之情表达着对生命的赞美和珍视。
2.简洁凝练:冰心的散文风格简洁而凝练,她善于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
她的句子有时只有几个字,但却能传递出强烈的感情和意义。
冰心的文字流畅自然,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示出生活的真实面貌和精彩细节。
3.精神追求:冰心的散文作品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她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性的渴望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冰心的散文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4.真实感受:冰心的散文作品真实而鲜活,她以亲身经历和深入思考的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
冰心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她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文字中,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5.叙述生活:冰心以平实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她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描写,展示出生活的点滴和生命的真谛。
冰心的散文常常以一种肯定人性的态度来叙述人们的生活,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思考,让读者对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冰心的散文作品充满真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她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出温情和关怀。
她以真实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冰心的散文作品如同一扇窗户,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美好和真实的生活。
从散文语言运用和文体制造方面比较评析冰心与朱自清的创作风格异同——汉语言三班:丁玲在“五四“美文创作中,冰心和朱自清是其中的典范。
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
第一,他们在文学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上作出了突出奉献。
“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而朱自清那么是完全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准观看,对声音、色彩的灵敏感觉,巧妙的运用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情感,组成细密幽远的意境,维持一种温柔敦厚的风格。
第二,他们的散文都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
通过对特定环境,细节描述抒发真挚情感。
冰心在《旧事》七中,即景抒情,透过院子里两盆莲花在大雨中,白莲凋落,红莲因荷叶遮蔽完好的画面,想到母爱之伟大,自然吟出“母亲呵,你是莲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遮蔽”的母爱之颂歌。
一样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把父亲如何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如何手脚并用攀登那里月台,和买桔子如何艰巨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的勾画出来,描述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露的是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而,“我的泪也专门快流了下来”,融情于事,委婉的赞美了父爱之伟大。
语言清新,文字隽丽,典雅,充满诗情画意。
冰心在《笑》中写了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屋内,“转过身来,突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三言两语即是一幅凄清优美的图画,背景朦胧,安琪儿凸现,形象感超级强;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为有韵味。
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这组合起来的画面,像电影一样一一闪现,,像诗语一样琅琅上口。
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以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不由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如此的诗句。
冰心的文章首要特征是感情真挚。
冰心散文是她那纯真的内心世界流淌出来的心泉,包含着感悟人生的真味,她的散文就是展示其独特人格风貌的心史。
冰心散文大都以纯真的爱心作为灵魂,冰心散文的感情真挚,不但是坦率的写出自我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出主观的爱憎好恶,而且还表示为情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美在纯真,妙在自然。
冰心散文的情真,还融合着理真。
她的散文富有哲理,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从某一生活局面和自然景色的变更中受到启发,道尽人世睿智哲理。
冰心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文采清丽,华美优雅。
冰心的散文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选用广言词汇又略含西文句法的口语文;遣词用字,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清新洗练,流利自然,含蓄隽秀,极富韵致。
有一种大家闺秀气派,堪称东方才女的典范。
冰心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意象鲜明,清新新颖。
所谓意象清新,表示在作品里则是画面清新,色彩妍丽,生气蓬勃,情趣盎然。
冰心散文的意象鲜明,还表示在作家能以高超的艺术技巧给所表示的意象着色敷彩,达到和美协调,并在色彩的调谐中暗示作家的主观情感。
总而言之,冰心散文的创作,在美学特性上,呈现出柔美的品格特征。
我们说,这是一种女性的腻美。
冰心的散文真诚的抒写自己的见闻感受,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愫,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意愿。
以广博慈蔼的爱心、温馨柔婉的情致、鲜明清隽的意象,清新明丽的语言建造了一个柔美的艺术境界。
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清丽典雅的语言冰心的散文语言清丽典雅,富有韵味。
她的散文语言既有口语文的流利,又有文言文的凝练,又具有清新明丽、典雅细腻的风格。
二、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的语言。
冰心还追求散文语言节奏感和音律美。
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抑扬顿挫,富于节奏感,散文也要讲求节奏,因此,冰心在散文创作中注意追求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她通过巧妙地安插平仄,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对称的句式,恰当地选用了双声、叠韵、儿化、叠音词等方式,使语言抑扬顿挫、委婉曲折,从而形成文章行云流水般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和音律美。
(一)、语言精炼冰心散文的诗美特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成熟上,在最小的空间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遥寄诗人太戈尔〉》全文短小精悍,含蓄地把作者的感情倾注在纸上。
字数有限,却韵籍深远。
感情至真、至诚的在诗化语言中流露出来。
着是语言诗美的表现之一。
(二)、文化诗性“真正具备文化诗性的散文,它一定具有诗一般的生命激情和难以拒绝的美感。
她不仅以一种美学的眼光进入文化迷宫,用诗性的智慧去探测历史的真相,而且饱含着作家的真情实感,洋溢着作家心灵的跃动;同时,安的意象“语言和表达必然也是优美的”“冰心散文中许多文章引用了古诗词,这不仅体现了冰心深湛的古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更在语言上美化了文章,韵味更浓,体现了散文的文化诗性特征。
如:《山中杂记》中写道:“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细细咀嚼,这两名形容乱山,显然地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
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作者借两句古诗描写了海上和山上看月出的意境:一是乱石观月,何等的“臃肿、崎岖、僵冷”,一是海上观月,何等的“妩媚、遥远、璀璨”。
文章富有想象力,展示了宏大壮丽的画面。
这两句诗的对比下表现了自己爱海的心理。
这比直接表达更高雅,更有文化底蕴。
以古典诗词抒怀,其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散文的诗情蕴意。
(三)、诗化结构冰心散文还有诗化的结构特点。
不管是描述上还是抒情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诗化的现象。
层次分明,一个内容写完就分段,但总体上连贯,形式上,诗的跳跃性较强。
如《宇宙的爱》,《往事之一(七)》中写道: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冰心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散文家和语言学家,其作品以纪实性强的散文闻名于世。
她的文章有着独特的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真实而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冰心的文章写实,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社会、人生、人性的深刻观察。
她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微观角度展现出普通人的情感和心灵。
她善于通过对细节的触动和描述,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冰心笔触细腻而质朴,借助生动的事例和形象,展示出深厚的写实主义风格。
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绪冰心的文章往往包含积极向上的意义和乐观情绪。
她以阳光、积极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她以积极的态度鞭策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论遇到多少的挫折与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三、自由和独立的思维方式冰心的文章独具思辨性和创造性,她努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主张个性的独立与自由。
在文章中,她常常从与众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用独特的思维方式构建出精巧的文章结构和观点。
她善于用辩证的思维观察和描述世界,从而展示其独立的思考和坚定的立场。
四、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冰心的文章中经常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针对妇女、儿童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她关注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并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吐露对这些现象的不满和思考。
通过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出了她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同时对社会的不公持有批评的立场。
五、追求语言的修辞与美感冰心的文章非常注重语言的修辞和美感,她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她的文字优美、流畅,节奏感强,以及丰富的用词表达都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语言的美感。
总之,冰心的文章以真实、深刻的写实主义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绪、自由独立的思维方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语言的修辞与美感的追求而闻名。
她的文字展现了她对社会、人生和语言的独到见解,引导着读者思考和感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独特的奇葩。
冰心的文章特点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
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
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
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
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
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
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
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
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
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
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冰心文章特点分析冰心文章的特点从4个方面分析,如下:一、小说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
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
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
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
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
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
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
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
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
冰心《小桔灯》的美学分析《小橘灯》是作家冰心创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
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冰心《小桔灯》的美学分析,希望大家喜欢!《小桔灯》是冰心后期散文创作的代表之作,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挚含蓄,风格细腻温婉,主旨蕴藉隽永,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对《小桔灯》的审美特点做具体解读。
冰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许多散文作品成为了现当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小桔灯》是冰心后期散文的代表作,半个多世纪以来被选人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打动了一代又代读者。
《小桔灯》创作于1957年。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记叙了十二年前即1945年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去重庆郊外寻访朋友时偶遇的一件往事。
访友不遇,“我”便留在乡公所楼上等她。
不久,来了一位八九岁的小姑娘,要用乡公所的电话为生病的母亲叫医生。
“我”热心的帮助她打通了电话,并关切的询问到小姑娘的家就住在山下那颗大黄果树下。
朋友久等未回,“我”从窗外看见山下浓雾迷蒙中小姑娘的家,便决定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亲,临走时在楼下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带上。
到了小姑娘家,映入眼帘的是小姑娘家窘困的家境和重病在床的母亲。
小姑娘的父亲出门不在家,后文交代是因为常替医学院几个有共产党嫌疑的学生送信遭到当局的抓捕而下落不明。
面对这一切,小姑娘没有灰心,没有畏惧,悉心的照顾着病重的母亲,还懂事的安慰“我”,叫我不要担心。
临别时,小姑娘用大红桔皮为“我”麻利的制作了一盏灵巧的小桔灯,照亮“我”上山的路。
这样的从容镇定和勇敢乐观感染了“我”,更鼓舞了“我”,“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全文仅1600多字,却焕发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语言朴素洗练,情感深挚含蓄,风格细腻温婉,主旨蕴藉隽永,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冰心《笑》及赏析《笑》是冰心的一篇小品文。
文章以幽默诙谐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有趣滑稽的事物的欣赏。
文章的主题是“笑”,旨在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可以带来欢乐,为读者带来轻松和愉悦。
文章开头即道出了作者对“笑”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笑’这个字,也喜欢笑这种声音和表情。
我过去爱笑,现在仍然爱笑。
”冰心作为文学大家,往往笔墨中沉郁沉重,这篇轻松而快乐的文章不禁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她在文章中通过把生活中有趣滑稽的事物与“笑”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喜悦。
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多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有些让人“笑出声”,有些则让人对其深加思考。
比如,作者提到了小狗的幽默行为:“狗儿一跑起来,我总觉得它在笑!”,这种以动物的行为引起人们的笑声和愉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中的快乐和美好的追求。
作者还引用了笑话,加强了文章的幽默感,让读者不由得哈哈大笑。
她在文章中分享了一则笑话:“一只鹿问另一只鹿:‘你在哪儿?’另一只鹿回答:‘我在林中。
’‘哦,’第一只鹿说,‘那太好了!我也在啊,你告诉我你在哪儿,我看见你了!’”这样可笑无厘头的笑话,让读者在文学中寻找解脱。
整篇文章如同一个轻松的会话,通过喜笑颜开的方式,在引导读者寻找生活的乐趣,让读者体验真正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笑”的力量,它能够疗愈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欢笑和平静。
在冰心的笔下,这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结尤为鲜明。
她让读者从小事情中寻找生活的美好,并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文章的结尾十分巧妙:作者说,“如果我们常常停下来看看,常常听听,常常重温那些点滴细节,那么我们将会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欢笑的事物。
”这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生活的态度,正是冰心一贯倡导的“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信条。
总之,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的乐观、豁达和亲和力。
她的笑容和笑声,和她的文字、观点一样,都让人觉得暖心和快乐。
这篇文章是她文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我们在欣赏中品味到冰心妙语的另一种魅力。
冰心的作品读后感范文共5篇冰心散文以抒情为主。
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她散文的主要特色。
笔自然清新,隽丽优美,用词精当准确也是散文的显著特点。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冰心的作品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冰心的作品读后感1冰心是一位古今中外的作家,她真实的名字是谢婉莹,完成过许多部作品,最著名的是《冰心儿童文学》和《冰心散文》中的小桔灯。
小桔灯这篇文章很感人,那位小女孩,妈妈生病了,爸爸失踪了,完全是靠自己养活自己,当然,还有那位妈妈。
从小女孩编桔子灯的那段描述看出小女孩非常独立,能够那么熟练的编好桔子灯。
其实,每个孩子完全可以像小女孩那样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但是因为有父母在,就会完全的依赖他们,心里会有一种既然父母可以完成,那就不用自己完成的一种想法,你仔细想想,如果有一天你的遭遇和小女孩一样,那你怎么养活自己。
父母也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自主。
冰心最喜欢的教师是T老师,在她心目中,T老师是女老师中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的一位,可以用“螓首蛾眉,齿如编贝”这八个字来形容。
冰心小时候是T老师认为神速聪明,长大以后更是出众。
但冰心说,其实有一大半是T老师的功劳,要不是她给自己补算学这一课,自己又怎么能继续在这个由比她大的同学组成的班级中学习呢?虽然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成长的路上并不能缺少老师,就算父母是什么研究生、博士,也不能取代老师给予孩子的帮助和教育。
冰心认为在她见过的女孩子中,最出挑,最漂亮的是C女士,她很有气质,而且在学校中也担任大官,每次都能听见她在台上演讲,她的声音清晰、响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冰心曾说过,她去过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罗马、柏林、莫斯科……但从来没有见过比C 女士更漂亮,更有气质的人了。
冰心散文里的吸引人的内容还有很多,讲述了冰心的伙伴、家人,讲述了她经历的各种事情,冰心就是这样出众。
其实,只要我们能坚持、努力,也能像冰心这样,成为一位大作家冰心的作品读后感2今天,我看了《小学生冰心读本》里的《我的妈妈冰心》深有感受。
冰心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冰心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
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言精练雅致的长处,形成了冰心散文与众不同的特点。
(她是宜散文而不宜诗)她的作品有的倒是对祖国、故乡、家人的怀念。
也是集母爱,童真,自然为一体。
清新,隽丽,富含哲理性。
其中母爱、童真之类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但色调有了一些改变:增多了幻想破灭后的失望,探索人生意义得不到解答的苦恼,以及追忆童年生活时带有的怅惘和哀愁,间或还流露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赞叹。
这种情况预示了作者在较多地接触社会人生实际、破除空想、经历长期曲折道路之后可能会有的某种转变(后来写下的《姑姑》集里的《分》,《关于女人》集里的《张嫂》等小说,就多少露出了这种端倪)。
从艺术上说,冰心的笔调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既发挥了白话文流利晓畅的特点,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炼简洁的长处;它们显露了作者较高的文学修养,也表现了一个有才华的女作家独有的风格。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冰心《繁星春水》赏析冰心《繁星春水》赏析1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你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
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
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星》和《春水》。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这种母爱的颂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在诗人的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冰心似乎是比较“洋”的。
这也难怪。
她少女时代读书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是教会学校,她青年时代就读的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1923年至1926年,她还曾留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她写作《繁星》和《春水》,主要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散文集《往事》则“就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它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和《吉檀迦利》某些影响的痕迹。
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大部分篇幅又是叙写她留学美国的生活的。
凡此种种,都可能在读者心目中造成冰心比较“洋”的印象。
但是,我们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认定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离开了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完全“洋化”的作品呢?不能这样看。
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下的现象:为什么她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这样历久而不衰,在半个多世纪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的喜爱。
冰心自己说过:“我在中学和大学以及留学时期都学过外文,不会没有一点‘洋’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偏爱过哪一位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原文也是英文,我只喜欢他哲理性的文字),我自己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
1所以,尽管冰心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不少外国的影响,但是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社会生活有甚深的了解;而她的作品的根须又始终深深地伸进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因而焕发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正是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同时,如果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冰心从事创作的艺术准备,也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的。
这位女作家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哺育与熏陶。
她七岁就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曾一度使她着迷;从十岁起她先后接触到唐诗和宋词,并能大量背诵,诗人们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使她无限陶醉;古代散文中诸如《秋声赋》、《岳阳楼记》、《陈情表》、《吊古战场文》等名篇佳作都是她从小就熟读和喜爱的;而冰心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元代的戏曲》,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它对元代戏曲作了系统的研究。
浅话冰心文章的特点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世纪文化老人。
“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这九子箴言一直激励着多少人啊!
冰心的文章:诗歌、小说、散文和儿童文学都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
诗
她的小诗被誉为“繁星体”“春水格”,因为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在艺术上,它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
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小说
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冰心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
她们大多心地善良,温柔美丽,活泼大方,稳健端庄。
她们青春焕发,充满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女性的尊严;以自身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获得男人的敬重。
此外还有一系列热爱祖国的青年,慈怜温柔的伟大母亲,通情达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学风趣的老教授等众多形象,透出了温情。
在艺术表现上,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
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
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
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
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
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
一种哲理的追求。
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
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
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
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散文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
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在冰心的散文里可以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压迫蹂躏中国人民的惨景,以及英雄人民、爱国青年奋起反抗,英勇斗争的画面。
同时,冰心的散文题材还扩展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以及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国际知识,诸如埃及、印度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日关系;意大利的今昔;苏格兰的民间艺术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
深厚友谊等,给人以新的启迪。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
冰心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凭借着敏锐的眼力和细密的情思,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溶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冰心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
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
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
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和生活环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冰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特别注意感情的文字表达。
冰心往往将自身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自然景物的点染表现出来。
冰心散文不仅清词丽句随处可摘,而且全文都写得非常精粹。
冰心善于采撷文学语言中的精华,将那些精练、生动、准确、新鲜的语言,编织到作品中,使冰心的散文具有诗一样美的语言。
而且兼及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像《往事(其二)》的第三篇和第十篇,从情绪的高低抑扬,到节奏的快慢,句式的长短,都很讲究。
冰心的散文,不只是能看,而且能诵,读来音韵自然,让读者在吟味中,感受到音乐美。
儿童文学
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和希望。
冰心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以情感人。
冰心从不以少年儿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现,不以空泛的说教,生硬的训诫来教育儿童,而是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并且叙述得那样有趣,那样娓娓动听,就像
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小读者。
冰心在倾吐自己的感受时又是那样情感淳厚,意绪绵绵,幽幽地牵动了少年儿童的心,促使他们在激动、快乐、振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
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少年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冰心的作品并不是直接论述我们的祖国是如何伟大,怎样可爱,为什么应该爱国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构思和生动的情景,抒发对祖国的爱。
[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得更为浓烈。
作者对祖国由衷的赞颂,不是抽象的,凌空的,而是通过冰心亲身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的。
这感受是以耳闻目睹,新旧对比为基础;加上作者细密的观察,艺术的组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
冰心在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往往根据少年儿童求知欲强的特点,艺术地穿插一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诸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小读者。
但冰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既不像教科书那样系统,也不雷同于科普读物,而是在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可以说是寓知识于形象之中,以艺术的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形象的描绘,使少年儿童在趣味横生的阅读中,扩大了知识面,增添着新的智慧。
冰心以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美的教育,但它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而是同特定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青翠的树木,整齐得像绿毯一样的麦田,夕阳下放着金光的人工湖,这
伟丽的鱼米花果之乡,是勤劳、勇敢、聪明的人民,把沙漠泥积的大地,改建起来的。
这里有花木山川的美,城市农村的美。
在自然美之中,融进了社会生活的美。
这样的美育,能够启迪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事业,激励他们去为改造世界而斗争,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儿童文学和其他艺术一样,“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动”。
另附:
冰心体
冰心体也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练明快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