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基本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水平仪测标高的使用方法水平仪(在水准测量中通常称为水准仪)测标高的使用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一、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确保水平仪完好无损,三脚架稳固可靠。
2. 安置仪器:在需要测量的两点间(通常称为后视点和前视点)中间位置,撑开三脚架,并调整其高度适中,确保三脚架稳固不晃动。
3. 安装水平仪:将水平仪用连接螺旋固定在三脚架上,并调整仪器至水平状态。
二、粗平调节仪器脚螺旋:通过调节三脚架上的脚螺旋,使水平仪的圆水准气泡居中,即位于圆水准器的圆圈内。
这一步骤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
三、瞄准与精平1. 瞄准目标:利用水平仪上的望远镜,对准后视点(已知高程点)上的标尺,并调整焦距使十字丝清晰。
2. 精平:通过微倾螺旋或微调手轮,进一步调整水平仪,使管水准器的气泡两端相吻合,即气泡居中。
此时,望远镜的视线即为精确水平。
四、读数1. 读取后视读数:在后视点标尺上读取读数,这个读数是后视读数。
2. 旋转望远镜:将望远镜旋转至前视点(待测高程点)的标尺上,并重新调整管水准器至气泡居中。
3. 读取前视读数:在前视点标尺上读取读数,这个读数是前视读数。
五、计算标高1. 计算高差:利用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以及后视点的高程,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公式为:高差 = 后视读数 + 后视点高程 - 前视读数。
2. 确定标高:如果前视点是需要测量的点,则前视点的高程 = 后视点高程 + 高差。
六、注意事项1. 仪器保护:水平仪是精密的光学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剧烈震动,调试时应轻轻转动微调手轮,避免用力过大。
2. 读数准确:在读取标尺读数时,应从小数向大数读,并注意估读毫米数,以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3. 反复检查:在测量过程中,应反复检查水平仪的气泡是否居中,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4. 防潮防尘:标高水平仪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或积尘影响精度。
5. 定期校准:标高水平仪应定期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简述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一、水准仪简介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测绘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水平线与地面的夹角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的特点。
二、水准仪的组成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平仪、支架和测量尺等部分组成。
望远镜用于观测目标点,水平仪用于判断水平状态,支架用于固定水准仪,测量尺用于测量高差。
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1. 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前,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通常选择地面上的一个固定点作为基准点,可以是一个钉子或标志物。
确保基准点的高程已知或已测量。
2. 安装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附近的平稳地面上,使用支架将其固定。
确保水准仪的望远镜与基准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3. 校准水平仪:通过调整水平仪,使其气泡位于中央位置。
这样可以确保水准仪的水平度达到最佳状态。
4. 观测目标点:通过望远镜观测目标点,目标点可以是地面上的标志物或其他测量点。
确保望远镜准确对准目标点。
5. 读取测量结果:在观测目标点后,通过水准仪上的测量尺读取高差数值。
高差是指目标点与基准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差异。
6. 移动水准仪:根据需要,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目标点的位置。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完成所有目标点的测量。
7. 计算高程差:将每个目标点的高差数值与基准点的高程相加或相减,即可得到各目标点的高程差。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8. 检查和记录:在完成测量后,应仔细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包括目标点的编号和对应的高程差数值。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水准仪前,应检查仪器的状态和精度,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在观测目标点时,要保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震动和干扰。
3. 在移动水准仪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仪器。
4.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力、温度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清晰、准确地标注每个目标点的编号和高程差数值。
总结: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重要工具,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步骤一、水准仪的工作步骤1. 确定基准点: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通常选择地面平整、稳固的位置作为基准点。
2. 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上,并调整仪器的水平度,确保仪器准确无误地垂直于地面。
3. 定位目标点:使用水准仪测量时,需要选择目标点,通常是需要测量高度或者水平线的地方。
4. 观测测量结果:通过水准仪的望远镜观测目标点,记录下相应的测量结果。
5. 计算高度或水平线: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得出所需的高度或水平线数据。
6. 验证测量结果:完成测量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结束测量:完成所有测量工作后,及时清洁和保养水准仪,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经纬仪的工作步骤1. 设置仪器:将经纬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并根据需要进行调平和调方向。
2. 对准目标点:使用望远镜对准需要测量的目标点,确保准确的视线。
3. 记录观测结果:通过经纬仪望远镜观测目标点,记录下相应的经度、纬度等测量结果。
4. 计算测量数据: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得出所需的经纬度等数据。
5. 验证测量结果:完成测量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束测量:完成所有测量工作后,及时清洁和保养经纬仪,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全站仪的工作步骤1. 设置仪器:将全站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并进行水平校准和方向校准。
2. 对准目标点:使用全站仪的望远镜对准需要测量的目标点,确保准确的视线。
3. 记录观测结果:通过全站仪观测目标点,记录下相应的水平角、垂直角、斜距等测量结果。
4. 计算测量数据:根据观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得出所需的数据如坐标、高程等。
5. 数据传输:将测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6. 验证测量结果:完成测量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准仪使用的五个步骤水准仪如何操作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坚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
实在方法:用仪器练习。
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精准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光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楚。
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楚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准明确水平。
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察看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
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
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供应一条水平视线,以充分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
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
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
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确定要按上面次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确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水准仪基本步骤安置仪器在测站安置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
调整水准仪三个脚螺旋大致等高,用连接螺旋将其安装在架头上。
粗平调节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
调整步骤如图2.3-1所示,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的移运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
瞄准首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因人而异);然后进行物镜对光,使水准尺清晰,并消除视差。
精平调整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个半边影像符合,以使视准轴精密水平。
左侧影像移动方向与右手大拇指转动的方向相同。
读数在视准轴精密水平时,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水准测量中往返测量是什么意思?水准测量中的往返测的意思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水准测量是往测,再从终点测回到起点叫返测.往返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而进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全站仪坐标放步骤】1)选取两个已知点,一个作为测站点,另外一个为后视点,并明确标注。
2)取出全站仪,已知点将仪器架于测站点,进行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3 )将棱镜置于后视点,转动全站仪,使全站仪十字丝中心对准棱镜中心;4)开启全站仪,选择“程序”进入程序界面,选择“坐标放样”,进入坐标放样界面,选择“设置方向角”,进入后设置测站点点名,输入测站点坐标及高程,确定后进入设置后视点界面,设置后视点点名,确认全站仪对准棱镜中心后输入后视点坐标及高程,点确定后弹出设置方向值界面并选择“是”,设置完毕。
5)然后进入设置放样点界面,首先输入仪器高,点确定,接着输入放样点点名,确定后输入放样点坐标及高程,完成确定后输入棱镜高,此时放样点参数设置结束,开始进行放样。
6)在放样界面选择“角度”进行角度调整,转动全站仪将dHR项参数调至零,并固定全站仪水平制动螺旋,然后指挥持棱镜者将棱镜立于全站仪正对的地方,调节全站仪垂直制动螺旋及垂直微动螺旋使全站仪十字丝居于棱镜中心,此时棱镜位于全站仪与放样点的连线上,接着进入距离调整模式,若dHD 值为负,则棱镜需向远离全站仪的方向走,反之向靠近全站仪的方向走,直至dHD的值为零时棱镜所处的位置即为放样点,将该点标记,第一个放样点放样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设置并进行放样,直至所有放样点放样结束。
水准仪使用教程演示文稿一、前言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
本教程将介绍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正确、高效地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工作。
二、水准仪的构造1.水平仪:用于判断水准仪是否水平。
2.目镜:用于观测水尺上的刻度。
3.水尺:用于测量高差。
4.三脚架:用于支撑水准仪。
三、水准仪的使用步骤1.设置三脚架:确保三脚架支撑稳定,腿部张开均匀。
2.安装水准仪:将水准仪底部的座盘与三脚架顶部的座盘对应连接。
3.调整水准仪:打开水准仪的底部调节螺丝,使水准仪上的气泡调至中央位置,即表示水准仪水平。
4.校准水平仪:使用调节螺丝调整水平仪,使其指示气泡在两条中线间移动。
5.视线测量:通过目镜观测水尺上的刻度值,以获取目标测量点的高差。
6.记录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测量表格中。
四、水准测量实例1.设置测量起点:确定起点位置,并在该位置上放置水准仪。
2.观测高差:通过目镜观测水尺上的刻度,将刻度读数记录下来。
3.移动测量仪器:将水准仪搬移到下一个测量点位置,并进行观测。
4.计算高差:根据记录的刻度值计算相邻测量点之间的高差。
5.绘制高程图:根据测量结果,绘制高程图,以展示测量区域的地势变化情况。
五、使用注意事项1.在使用水准仪之前,应确保其各部件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2.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水准仪稳定,避免外界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在目镜观测时,要注意正确对准目标,避免误差的产生。
4.水准仪的水准调节应在水平台上进行,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5.使用水准仪时,应避免在高温、潮湿或恶劣的环境中使用,以免影响仪器的性能和寿命。
六、总结通过本教程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水准仪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各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使用安全和保养维护,以保证水准仪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教程对您的水准仪使用有所帮助!。
使用水准仪进行工程测量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在工程测量中,使用水准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和校正地表的水平面。
在工程建设中,使用水准仪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平整度和水平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本文将介绍使用水准仪进行工程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水准仪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水准仪的状态,确认仪器完好无损。
其次,准备必要的配件,如三脚架、测量棒和测量标尺等。
最后,选择一个适合的测量地点,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并尽量远离干扰源。
二、安装仪器安装水准仪是使用水准仪的第一步。
首先,将三脚架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并调整脚架的高度,使其稳固。
然后,将水准仪安装在三脚架上,通过调节螺丝将仪器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三、校准水准仪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校准。
校准水准仪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首先,调整水准仪的气泡到准确的中央位置,以保证仪器水平。
然后,找到一根水平的参考线,将测量准线水平放置于其上,并进行调整,使准线水平。
最后,用测量棒在准线上进行标尺,记录测量结果。
四、进行测量进行测量是使用水准仪的核心步骤。
首先,确定测量的起始点和终点,并在地面上标记出来,以便进行测量。
然后,将水准仪安放在起始点,并进行调整,使仪器水平。
在此基础上,将仪器移动到终点,并再次进行调整,以确保仪器保持水平。
最后,用测量棒在起始点和终点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五、注意事项在使用水准仪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测量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噪音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其次,防止水准仪的震动,尽量避免仪器与人或物体的碰撞。
再次,保持水准仪的清洁,防止灰尘和污渍对仪器的影响。
最后,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如风雨、大雾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数据处理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核,如果存在误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其次,通过测量结果计算出土建工程中需要的各项参数,如高程、水平度等。
水准仪的详细使用方法
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或水平面的仪器,常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
下面是水准仪的详细使用方法:
1. 设置基准点: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作为参照点,可以选择地面上的一个固定物体或经过测量的标高点作为基准点。
2. 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确保它与基准点垂直。
3. 调整水平:使用调节螺丝或气泡管等工具,将水准仪调整水平。
可以通过调节底座的高度或调节仪器上的调节螺丝来达到水平状态。
4. 观测目标点:将测杆或其他目标放置在需要观测的点上,例如另一个固定物体的顶部或特定测点的位置。
5. 读取测量数值:通过目镜或其他测量视窗观察测杆上的刻度值,并记录下来。
确保读取测量值时垂直视线与测杆垂直,以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6. 移动水准仪:根据需要,可以移动水准仪到其他测量点上进行测量,重复步骤3至5,获取不同点的测量数值。
7. 处理测量数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测量数值进行计算、绘图或其他相应的处理,以得出所需的测量结果。
8. 结束使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仪器表面的灰尘和污垢,并妥善存放水准仪,以防受损或丢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应尽量避免强风、晃动或其他外界干扰,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准仪,避免发生碰撞或摔落等意外情况。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水平高度的仪器,在建筑、土木工程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使用水准仪的基本操作如下:
1.准备工作:在使用水准仪之前,需要准备好水准仪本身、水准仪的配件(如吸盘、水平
仪杆等)、测量场地的平整度、观测站的位置等。
2.水平调整:将水准仪放置在测量场地的水平位置上,调节水准仪的水平轮,使水准仪保
持水平状态。
3.定位测量站点:使用水平仪杆或吸盘将水准仪定位在测量站点上。
4.调整水准仪的视角:调节水准仪的瞄准器,使得水准仪的视线正对测量站点。
5.观测测量值:看水准仪的指针,记录测量值。
6.重复测量:在不同的测量站点重复以上步骤,记录测量值。
7.计算平均值:将多次测量的值进行平均,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8.记录数据: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规定的记录表中。
9.清洁水准仪:使用清水将水准仪的操作面和配件清洗干净,保证水准仪的操作质量。
10.储存水准仪:将水准仪和配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水准仪受潮、生锈。
注意:使用水准仪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在使用水准仪之前,应熟练掌握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方法,以确保测量精度。
简述水准仪使用的简单步骤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测绘工程等领域。
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需要经过以下简单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使用水准仪之前,首先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准备。
确认水准仪各部件完好无损,特别是准直器、水平圆筒、支脚等部分。
检查仪器是否清洁,并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测量杆、三脚架、测量垫等辅助工具。
步骤二:安装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确保其能够稳定地支撑和旋转。
使用三脚架将水准仪固定在地面上,并调整支脚使其保持水平。
此外,还需注意避免水准仪与其他物体碰撞或受到外力干扰。
步骤三:调平仪器水准仪的准确性与其是否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仪器的调平。
通过调整水准仪的支脚或使用调平螺丝,使水准仪的气泡位于准星上,达到水平状态。
调平时要细心观察气泡位置,并进行适当调整,直到准星与气泡保持在一个水平平面上。
步骤四:测量高差在水准仪准备就绪后,即可开始进行高差测量。
首先,在测量点A 处放置测量杆,并确保其稳定垂直,测量杆上的刻度朝向水准仪。
然后,通过旋转水准仪,使准星对准测量杆上的目标点A,记录下水准仪所示的读数。
接着,将测量杆移至测量点B处,同样保持垂直并对准水准仪。
旋转水准仪,使准星对准目标点B,并记录下读数。
此时,水准仪所示的读数之差即为点A与点B之间的高差。
步骤五:数据处理完成高差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准确的高差结果。
将点A与点B之间的高差读数与测量点的标高进行比较,可以得到相对高差。
若需要得到绝对高差,还需要参考已知点的高程数据进行修正。
步骤六:记录和分析结果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绘制高程差异图或制作高程表格,以直观地展示测量结果。
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计算出平均高差、最大高差等指标,以评估工程的水平度和平整度。
通过以上简单步骤,我们可以很好地使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
水准仪基本步骤安置仪器在测站安置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
调整水准仪三个脚螺旋大致等高,用连接螺旋将其安装在架头上。
粗平调节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
调整步骤如图2.3-1所示,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的移运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
瞄准首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因人而异);然后进行物镜对光,使水准尺清晰,并消除视差。
精平调整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个半边影像符合,以使视准轴精密水平。
左侧影像移动方向与右手大拇指转动的方向相同。
读数在视准轴精密水平时,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水准测量中往返测量是什么意思?水准测量中的往返测的意思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水准测量是往测,再从终点测回到起点叫返测.往返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而进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全站仪坐标放步骤】1)?选取两个已知点,一个作为测站点,另外一个为后视点,并明确标注。
2)?取出全站仪,已知点将仪器架于测站点,进行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3?)?将棱镜置于后视点,转动全站仪,使全站仪十字丝中心对准棱镜中心;4)?开启全站仪,?选择“程序”进入程序界面,选择“坐标放样”,进入坐标放样界面,选择?“设置方向角”,进入后设置测站点点名,输入测站点坐标及高程,确定后进入?????设置后视点界面,设置后视点点名,确认全站仪对准棱镜中心后输入后视点坐标及高程,点确定后弹出设置方向值界面并选择“是”,设置完毕。
????????????????5)?然后进入设置放样点界面,首先输入仪器高,点确定,接着输入放样点点名,确定后输入?放样点坐标及高程,完成确定后输入棱镜高,此时放样点参数设置结束,开始进行放样。
?????????????? ??6)?在放样界面选择“角度”进行角度调整,转动全站仪将dHR项参数调至零,并固定全站?仪水平制动螺旋,然后指挥持棱镜者将棱镜立于全站仪正对的地方,调节全站仪垂直制??????动螺旋及垂直微动螺旋使全站仪十字丝居于棱镜中心,此时棱镜位于全站仪与放样点的??????连线上,接着进入距离调整模式,若dHD值为负,则棱镜需向远离全站仪的方向走,反?之向靠近全站仪的方向走,直至dHD的值为零时棱镜所处的位置即为放样点,将该点标??记,第一个放样点放样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设置并进行放样,直至所有放样点放样结束。
???????????????????7?)?退出程序后关机,收好仪器装箱,放样工作结束。
???????【全站仪坐标放样原理】???(1)?打开电源开关转动望远镜??(2)?按(MENU)主菜单键??(3)?按?F1?放样??(4)?按?F4?确认??(5)?按?F1?测站点设置?(6)?按?F3(NZE)?(7)?按?F1?先输入?X?坐标(站点)然后按?F4?确认再按?F1?输入?Y?坐标?(8)?按?3?次?F4?确认键?(9)?按?F2?后视点设置??(10)?按?F3(NE)?(11)?按?F1?先输入后视?X?坐标然后按?F4?确认再按?F1?输入?Y?点坐标?(12)?按?2?次?F4?确认?(13)?(对准棱镜对点)按?F3(是)?(14)?按?F3?放样?(15)?按?F3(NEZ)??(16)?按?F1?先输入需放点?X?坐标按?F4?确认再按?F1?输入?Y?坐标?(17)?按?3?次?F4?确认?(18)?按?F1?极差键?1.?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特征点的测量数据,或将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
?2.测设: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将设计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臵,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3.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线垂直的连续曲面。
?4.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5.??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以一个静止不动的海水面延伸穿越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包围了整个地球称为大地水准面,即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6.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8.相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9.高差法:直接利用高差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10.高差:地面两点间的高程之差。
?11.视线高法(仪高法):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i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12.视线高:大地水准面至水准仪水平视线的垂直距离。
?13.水准管轴:通过水准管零点与其圆弧相切的切线。
?14.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15.视差: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有时可看见十字丝的中丝与水准尺影像之间相对移动的现象。
?16.后视点:在同一测站中与前进方向相反的已知水准点。
?17.前视点:在同一测站中与前进方向相同的未知水准点。
?18.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高程传递作用的点。
?19.水准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
?20.水准路线:在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
?21.闭合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各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的环形路线。
?22.附合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所构成的水准路线。
?23.支水准路线: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待定高程的水准点进行水准测量,是既不闭合又不附合的水准路线。
?24.高差闭合差:各测段高差代数和与其理论值的差值。
?25.水平测量测站校核:用变动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进行校核。
?26.水平测量计算校核:后视读数总和减前视读数总和、高差总和、终点高程与始点高程之差进行检核,这三个数字应相等。
?27.水平测量成果校核:高差闭合差改正数、改正后高差、推算高程与已知高程的校核。
?28.水平角: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29.盘左: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左侧。
?30.盘右: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右侧。
31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一点到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32.竖盘指标差:由于竖盘水准管与竖盘读数指标关系不正确,视线水平时读数与应有读数有一小角度差。
?33.水平距离:地面上两点垂直投影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直线长度。
?34.直线定线:在地面上标定出直线丈量的方向线的工作。
?35.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
36.磁子午线方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角度关系。
37.真子午线方向: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38.方位角: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水平夹角。
39.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常简称方位角。
40.坐标象限角:由坐标纵轴的北端或南端起,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量至直线的锐角,并注出象限名称。
41.真误差:某未知量的观测值与其真值(理论值)之差。
42.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
43.非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
?44.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45.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观测误差的符号和大小都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倾向,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46.中误差:各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平方根。
?47.容许误差: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的限值。
?48.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并化为分子为1的分数。
49.误差传播定律:?50.控制测量:在整个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通过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获得控制点的平面位臵和高程的工作。
51.图根控制测量:在首级控制下,用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方法等加密满足测图需要的控制。
?52.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53.坐标正算: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54.坐标反算: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可根据两端点的已知坐标反算出,这种计算称为坐标反算。
?55.坐标增量:两点之间的坐标值之差。
?56.地形图:表示地物和地貌平面位臵和高程的图。
?57.地物:测量中地球表面上天然和人工形成的各种固定物。
?58.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59.地物符号: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类别,形状,大小及位臵的符号。
?60.地貌符号: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符号。
?61.碎部测量: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臵和高程。
62.对向观测:先在已知高程的点安臵经纬仪,在另一点立觇标,测得高差。
然后再在另一点安臵经纬仪,已知点立觇标,测得高差。
?63.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64.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65.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差。
66.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67.施工控制测量: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上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以此为基础测设各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臵。
68. 建筑基线:当建筑场地比较狭小,平面布臵又相对简单时,常在场地内布臵一条或几条基准线,作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
69.建筑方格网:在大中型建筑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平面网。
70. 中心桩:建筑物其它各轴线的交点桩。
71. 轴线控制桩:设臵在基槽外基础轴线的延长线上,作为开槽后各施工阶段恢复轴线的依据的桩。
72. 水平桩: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在基槽开挖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在基槽壁上自拐角开始,每隔3~5m测设一比槽底设计标高高0.3-0.5m的桩。
73. 中心钉:各轴线引测到龙门板上,所钉作为标志的小钉。
74. 坡度钉:在坡度板中心线的一侧钉一块高程板,在高程板上测设一点,钉上铁钉。
75竣工测量:工程竣工后,为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对实际完成的各项工程进行的一次全面量测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