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兴力量的崛起》word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欧洲议会”;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不结盟运动兴起、表现和阻碍。
②、明白得:欧共体的阻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缘故;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
③、能力: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把握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差不多技能;通过阅读和明白得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把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差不多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差不多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以史为鉴,从其他国家(如欧洲、日本)进展体会探寻中国进展的措施;通过横向比较,把握各国进展的道路及走向联合的缘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恰当的经济政策能够补偿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不结盟运动的进展符合历史进展趋势。
教学课时:1、5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阻碍。
教学建议(1)、可采取提问:苏美两极相持格局是如何样形成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指出,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步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差不多显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导入新课。
(2)、关于“欧洲人的欧洲”①、欧洲走向联合的条件。
阅读教材第一段,从经济、政治两方面明白得欧洲共同体形成的缘故。
②、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及目标。
利用课文资料及图片,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过程的三时期。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新兴力量崛起的表现、特点及影响(尤以欧洲为重点)。
三、教学难点: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形成竞争、尊重与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思路:按照为何崛起、怎样崛起及崛起表现、崛起影响和崛起之思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避免知识的零碎现象。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3分钟)师: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演讲中说道:“凯撒、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杜鲁门有一种怎样的心理?生:自负、骄傲师:是的,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咄咄逼人的架势。
26年之后,尼克松总统同样就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师:与杜鲁门的这句话相比,明显少了几分霸气,多了几分担忧。
而这种担忧,除了老牌对手苏联之外,还有来自西欧、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
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怎样崛起的,他们的崛起又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板书】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人的欧洲”(板书西欧)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欧洲。
这是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地的情景,我们可以用断壁残垣或一片狼藉来形容它。
迫于生活压力,社会上偷窃成风,以致科隆的红衣主教宣布,偷窃对维持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不算犯罪。
面对如此局面,他们开始思考: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他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合,基本上成为那个时代所有欧洲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的共同愿望。
但是具体该怎样联合,他们却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
师:1949年,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十个国家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精品教学设计(9页)《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一、总体设计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根据课文标题“新兴力量的崛起”把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探寻崛起之路;二、感受崛起;三、感悟崛起”,试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知识框架。
另外,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贯穿整个基础知识学习过程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引,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然后,在分析和利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通过阅读图片、表格,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图片、历史表格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和理解所搜集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分析总结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多重原因。
2、运用课本资源引导分析日本崛起的因素。
3、结合历史史实,统观历史,总结出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西欧的联合历程,使学生明确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
并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西欧通过怎样的方式崛起的?”[学生活动]联合谋发展[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来概括西欧崛起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读教材、有效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历史归纳能力。
高中历史新兴力量的兴起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1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复兴以及不缔盟运动的盛行,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向在波折中发展。
教课目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感情态度价内容识记理解运用与方法值观简述欧洲共同经过本课学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体的形成、日本习认识人类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经过学习和对社会发展的大国和中国的这一期间中国问题研究一致性和多复兴以及不结与西方发达国样性,理解和日本迅速兴起的原盟运动的盛行,家的比较 , 加深综合比较尊敬世界各认识世界多极学生对我国国地域、各国、快速盛行的日本因;日本谋求政治大化趋向在波折情的认识 , 培育各民族的文国归纳归纳中发展。
进一步学生系统掌握化传统,吸取认识历史发展历史知识和掌释疑阐释人类创建的进度中的重要握历史规律的优异文明成东方巨龙的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问题历史能力 .果,进一步形飞、不缔盟运动波折与发展;不缔盟发展的基本脉成开放的世的盛行运动络。
界意识。
要点难点要点:欧洲共同体;东方巨龙的腾跃;不缔盟运动;难点:认识多种力量的兴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教课方法关于本课学习的方法可采纳讲话法,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丰富的录像资料,用事实说话,增强了教课的针对性,还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料增补,运用典型史料关于要点问题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解读史料能力,切合新课改的精神。
同时配合发问、史料阅读、讲堂议论等方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归纳和阐释,培育学生思虑、剖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想能力。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标记吗?(欧洲缔盟的旌旗)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以前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全部的欧洲国家,不必扔掉你们各自的特色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牢牢地交融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修建欧洲的友善关系┅┅”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领袖会议经过《欧洲缔盟合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合约》(简称《马约》)。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9陕西省紫阳中学龙廷忠【教材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固性,但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受到逐步强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本课内容要紧分为四目:“欧洲人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东方巨龙的腾飞和进展中国家的呼声。
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充分表达了在两极格局下世界格局显现多极化趋势。
这一课是对前一课内容的深入,又对后一课内容做了铺垫,在专题九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教授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尽管在初中学过相关知识,但没有深入的学习,知识储备相对缺乏,然而对美苏两极格局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关于多极化趋势发生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通过将近半年的培养,高一学生差不多上差不多跨入了理性认识的领域,而且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全面分析材料的能力,具备较高水平的材料分析能力、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然而还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地提升。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明白两极格局下的新兴力量,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2)了解欧共体形成的通过,日本崛起的表现;列举中国振兴的表现;简述进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情境回忆总结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多重缘故。
(2)运用课本资源和教师引导分析日本崛起的主客观因素。
(3)结合历史史实,统观历史,总结出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进展的必定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进展。
(2)要选择符和本国国情的进展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西欧联合的缘故、通过和阻碍2.第三世界的崛起难点:1.第三世界的不结盟与中国新时期不结盟的区别2.新兴势力的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阻碍【教学方法】本课课型为新授课。
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阅读归纳法、问题讨论法等,教法有讲授法,提问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9.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影响,日本崛起的因素,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宗旨及作用。
难点:新兴力量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材整理1“欧洲人的欧洲”1.背景(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
(2)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④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一体化①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②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③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欧共体的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共同体内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深度点拨] 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协同利益,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也才能够扭转与经济、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教材整理2迅速兴起的日本1.背景(1)经济上: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教育、科技上: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
2.进程(1)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2《新兴力量的崛起》精品表格教案(7页)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新兴力量的崛起姓名:周丽萍工作单位:赵县实验中学学科年级:历史学科高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民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二课的教学内容,上承第一课《美苏争锋》,下启第三课《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前一课是背景,后一课是延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反映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大背景下欧洲、日本、中国以及亚非拉第三世界随着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欧洲、日本崛起的原因、历程及影响。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3、通过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分析、归纳、概括、合作探究等活动,提升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技巧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解析掌握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学会使用分析法、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互相借鉴和学习。
2、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欧洲和日本崛起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针对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初中时对相关内容有一定了解,初中历史教材对此有过一定介绍,但较泛泛和侧重具体知识的掌握,由于高一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还没有深刻的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论探究,因此对本课涉及到的理论深度的内容还须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进一步升华,相关解题技巧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形象的武林门派引出本课内容(二)学习战后欧洲崛起的原因、历程及影响,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三)学习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历程及影响,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四)学习了解中国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概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五)课堂小结、情感升华和课后作业训练、巩固提高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看幻灯片讨论回答:少林(欧洲)、峨嵋(日本)、武当(中国)、丐帮(不结盟)【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思考与探究,通过形象的“武林门派”特点引出本课主题——《新兴力量的崛起》。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人民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新兴力量的定义及其崛起的原因和影响;•掌握新兴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新兴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新兴力量的概念和特点;•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和影响;•新兴力量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新兴力量的概念;•如何客观分析新兴力量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新兴力量的概念和特点•定义:“新兴力量”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多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和提升的国家和地区。
•特点:–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防实力的强化和现代化;–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增加。
新兴力量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展战略和政策环境;–国际体系的变革和调整。
•影响:–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对国际安全和战略格局的影响;–对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影响;–对全球治理和体系的挑战。
新兴力量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国际地位:–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最具潜力和最有机会的全球性力量之一。
•国际作用:–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地位;–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
四、教学方法•授课法:通过教师的讲授,传授新兴力量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和评价标准。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新兴力量的探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案例教学法:通过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新兴力量的影响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理论考核:通过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是否掌握新兴力量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和评价标准。
•实践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新兴力量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材: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参考书:李从军、薛涌主编的《新兴大国联盟》、汪道涵、谌利军主编的《全球引力:中国与全球性力量》等;•教具:PPT、视频等。
七、教学建议•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我国作为新兴大国的角色、发展和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可以放在前几次课程中,以期引起学生关注和反思。
高中历史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人民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1、欧洲共同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
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兴起[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兴起的状况,知道两极格局遇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向在波折中发展,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
2.经过阅读地图、图片,认识和掌握辨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术;经过剖析和理解所收集的历史资料,掌握剖析、运用历史资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术;经过对有关史实的剖析、归纳、归纳等认识活动,培育历史思想和剖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经过各样门路收集有关史料,学会使用议论法、剖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研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和阐释。
2.教师应当侧重启迪式教课。
采纳多样化的教课手段和方法,设置拥有针对性和启迪性的问题,指引学生主动参加和主动研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必需的前提,并针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实时而客观适合评论。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向在波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理解和尊敬不一样国家和地域发展的特别性。
2.进一步认识中国国情,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渐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感情。
[教课要点 ]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复兴以及不缔盟运动盛行的过程及影响。
[教课难点 ] 新兴力量的兴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课手段 ] 多媒体课件《新兴力量的兴起》[课时 ]2 课时2.讲堂教课:[导入新课 ]2003年3月20 日清晨 5 点 30 分,一道刺眼的光明划破夜空,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开始了; 1973年,相同在中东地域,迸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纳了支持以色列、打击中东国家的政策;1953 年,另一场战争由美国主导的战争——朝鲜战争结束了。
下表是世界几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对美国在这几场战争中的政策的态度的变化。
伊拉克战争战争朝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 年)国际力量( 1950—1953)( 2003 年)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西欧(法国)参加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责备美国的中东政策武日本作美国战争基地,支持不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支持并参加伊战后重修中国抗美援朝反对反对任何借口和形式的侵略发展中国家反对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美国反对问题:假定你就是这几种政治经济力量的代表,请参阅本节教材内容,联系学过的内容及相关资料,说说你们的态度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要求各组同学开始思虑,并各自挨次准备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