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旅游资源概况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2
平顶山百科名片平顶山行政区划图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东经120° 14’—133° 45’,北纬33度08’—34 20’。
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1957年建市,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越来越为中外所瞩目。
平顶山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
现辖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和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
中文名称:平顶山别名:鹰城行政区类别:省辖市所属地区:河南下辖地区: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政府驻地:平顶山市区电话区号:0375 邮政区码:467000 地理位置:河南省中南部面积:8867平方千米人口:520万著名景点:石人山,香山寺,风穴寺,叶县县衙,二郎山火车站:平顶山站,平顶山西站车牌代码:豫D目录旅游城市平顶山城市概括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气候资源历史沿革资源优势1经济发展中平能化集团1平高集团1舞钢公司1天瑞集团1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名胜古迹著名景点景点介绍平顶山之最平顶山市新城区著名人物二锡林浩特市平顶山三江苏南京平顶山四辽宁本溪平顶山展开编辑本段旅游城市平顶山平顶山市平顶山市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
全境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2153米,最低68.5米;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编辑本段城市概括平顶山(1张)平顶山政府大楼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中国煤炭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面积7882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520万,市区人口100万,市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
平顶⼭地区地貌及第四系概况(1)⽬录1.⾃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3)1.3 ⽓候条件 (3)1.4 ⼟、动植物资源 (3)1.5 矿产资源 (3)1.6 旅游资源 (4)2.地质概况 (4)2.1地层 (4)2.2构造 (7)1.地貌特征 (9)2.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其分布 (9)2.1 下更新统鲁⼭组(Qp l l) (9)2.2 下更新统下汤组(Qp l x) (10)2.3 社旗组(Qp2s) (11)2.4 马塘组(Qp3m) (11)3.地貌旅游资源及其发展趋势 (12)4.第四纪地层中所含矿藏 (13)5.灾害地质特征及其⼯程效应 (13)5.1 主要地质灾害点 (14)5.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15)5.3 地质灾害引起的⼯程效应 (15)5.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5)1.⾃然地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地理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地形地貌21.3 ⽓候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动植物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矿产资源31.6 旅游资源32.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地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貌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其分布92.1 下更新统鲁⼭组(Qpl)错误!未定义书签。
lx)112.2 下更新统下汤组(Qpl2.3 社旗组(Qps)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马塘组(Qpm)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地貌旅游资源及其发展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4.第四纪地层中所含矿藏错误!未定义书签。
5.灾害地质特征及其⼯程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主要地质灾害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地质灾害引起的⼯程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第四纪以来构造地貌演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顶山周边旅游景点调查研究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旅游规划,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旅游规划,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些平顶山周边风景区的资料,加以分析思考,并提出自己对旅游规划的一些认识。
风穴寺风穴寺引又名香积寺、千峰寺,位于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
始建于东汉初平元年,后经北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与扩建。
风穴寺总面积约50余亩,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
风穴寺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的七祖塔是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23米。
建于宋代的悬钟阁是三檐歇山式,巍峨高耸。
中佛殿为金代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九脊顶。
风穴寺中的所有建筑参差错落,没有明显的中轴线。
寺外有塔林数处,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
寺周群山环抱,古柏葱茏,彩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景点也颇引人入胜。
唐代岑参、刘禹锡、元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诗作。
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风穴寺峰峦秀拔,苍柏叠翠,清泉侧流,风景如画;宝塔高耸,殿阁巍峨,碑碣林立,典雅古朴,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王维有诗《过香积寺》诗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风穴寺建筑风格奇特,无中轴线,随山就势,高低错落,古柏清泉,谷深景幽,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历为游览胜地。
刘禹锡、岑参、元结等涉足观光,并留下动人的诗篇。
风穴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建筑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条件布局,整体具有园林的风格。
全寺现存建筑140余间,多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时所建,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毗卢殿、方丈院、地藏殿、观音阁、钟楼、藏经阁、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钟楼、毗卢殿和中佛殿历史悠久,保存最好,价值较高。
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赐名,供奉佛教禅宗七祖贞禅师的舍利。
河南各地市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对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炎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中原地区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
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更有无数英雄豪杰、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八方荟萃,在中原大舞台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
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河南博物院、少林功夫、洛阳牡丹、清明上河园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郑州的中岳嵩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别名鹰城。
平顶山是国家级旅游城市,著名景点有内八景外六景:平山叠翠,广场新辉,白龟望月,东湖晚钓,湛河春晓,应水渔歌,体育绿茵,石人红叶,叶墓紫烟,苏坟夜雨,石漫澄波等。
安阳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阳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然后眺望发展远景,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25-011 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平顶山因煤建市、因煤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平顶山拥有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位居全省第二,拥有“佛、汤、古、绿”优势旅游资源。
佛泉寺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千手千眼观音得道正果的圣刹,也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
鲁山和汝州的温泉群以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质而远近闻名。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以尧山、二郎山、昭平湖、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在中原大地。
尧山(曾叫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独秀”。
2 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1 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2.2 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
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
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
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
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
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
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
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
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
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平顶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是我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居全省第2位。
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平顶山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资源发展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旅游营销;现状;一.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处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文明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平顶山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平顶山的优势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山、汤、湖、寺”。
平顶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东门户,石人山(现更名为尧山)是伏牛山的核心景区之一,伏牛山典型性的旅游资源,如高山花岗岩峰林、峡谷峭壁、龙潭飞瀑、原始次生林等在石人山(尧山)最为集中、最为突出。
平顶山是河南省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名闻遐迩;鲁山上汤、中汤、下汤温泉绵延百里,汝州温泉有“灵泉”、“神泉”之誉,汉、唐两代与骊山温泉同属皇家温泉。
平顶山水资源丰富,水库众多。
平顶山的主要寺院有香山寺、风穴寺、佛泉寺。
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与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和登封少林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佛泉寺以世界第一大佛、世界第一大钟享誉华夏。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这里还是墨子故里,汝瓷故乡,刘姓、叶姓的发源地,苏东坡的归葬地,全国唯一的明代县衙的所在地,“湛阪之战”和“昆阳之战”的古战场。
平顶山市旅游资源开发始于1993年。
以石人山(尧山)的开发建成为标志,经过10多年的努力,现有景区14家,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AAAA 旅游区1个,国家AAA旅游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初步构建起“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平顶山城区暨叶县县城城市旅游中心;鲁山生态观光和温泉度假旅游板块,舞钢山水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汝州民俗和历史文化旅游板块的旅游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