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旅游资源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2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分析作者:院宗雷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19期摘要:本文叙述了平顶山旅游业发展概况,先阐述了平顶山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近几年来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现状,然后眺望发展远景,同时分析了平顶山的旅游资源类型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平顶山;旅游业;现状;前景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25-011平顶山市旅游概述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957年建市,平顶山因煤建市、因煤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平顶山拥有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位居全省第二,拥有“佛、汤、古、绿”优势旅游资源。
佛泉寺拥有世界第一大佛、第一大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千手千眼观音得道正果的圣刹,也是汉传观音文化的源头。
鲁山和汝州的温泉群以水质好、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质而远近闻名。
平顶山文物古迹众多,遗存形态较好。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
以尧山、二郎山、昭平湖、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资源在中原大地。
尧山(曾叫石人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独秀”。
2平顶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2.1 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平顶山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
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2.2 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1993年以前,平顶山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
2005年平顶山市有旅行社31家,旅游星级饭店15家(其中4星级宾馆一家),旅游车队2个,旅游涉外单位23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13家,持证导游120余人。
欢迎游玩平顶山文案短句引言欢迎来到平顶山!这里是一个融合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美丽城市。
无论您是来寻找历史遗迹,还是想要享受美食和自然风光,平顶山都会给您带来一个难忘的旅行体验。
本文将为您介绍平顶山的概况及其令人激动的旅游景点。
1. 概述平顶山位于中国河南省境内,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它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也是国内重要的矿业城市之一。
平顶山市得名于其地理特点——山顶平坦如台,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平顶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无论您是来追寻红色革命的历史足迹,还是想要登山徒步、欣赏奇峰异石,平顶山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1.1 悠久的历史文化平顶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这里曾是商代和周代的都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化遗产——殷墟。
在殷墟遗址中,您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厚底蕴。
除了殷墟,平顶山还有其他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古代佛教名山嵩山、熙春门、云台山石刻等。
这些景点都展示了平顶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家的关注。
1.2 自然风光平顶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嵩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水风景,登临山顶俯瞰整个平顶山城市美景。
如果喜欢户外活动,您还可以选择徒步或者骑行探索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舒适。
平顶山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如北岳恒山、随州河、东湖等。
这些景点不仅给您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让您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1.3 美食文化平顶山也是一个美食之都,这里的美食种类繁多,口味独特。
当您游览平顶山时,务必不要错过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豫菜、豫味小吃和平顶山鲜花酥等美食。
此外,平顶山还有许多传统的餐厅和小吃摊位,您可以尝试当地人最爱的狗肉火锅、驴肉火烧等特色菜肴,体验地道的平顶山美食文化。
结论平顶山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平顶山市情简介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现辖2市4县4区,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平顶山自然资源丰富。
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煤、盐、铁储量最大,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中国矿业协会授牌的“中国岩盐之都”、全国十大优质铁矿之一。
有各类水库175座,年均水资源拥有量30亿立方米,是中部地区水资源富集区。
旅游资源单体4200多个,尧山景区、二郎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平顶山历史文化深厚。
市辖区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古汉语“应”“鹰”通假,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
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风穴寺和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中国曲协命名的“中国曲艺城”,是世界叶姓、刘姓华人的祖籍地。
平顶山区位交通便捷。
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焦桐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
平顶山产业优势突出。
拥有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中平能化集团、舞钢公司、平高集团、姚电公司、天瑞集团、巨龙公司等企业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都占有重要地位。
平顶山投资环境宽松。
持续开展城市创建活动,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明显增强。
深入开展“两转两提”,积极推行“立体作业”,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国家把我市纳入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范围,各项优惠政策和主要生产要素较为宽松,具备投资兴业、快速发展的条件。
2013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31.6亿元,同比增长6.0%。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按照“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要求,深入实施“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战略,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彰显“三地”优势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平顶山市地理环境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其地理环境独特多样,
既有山地,又有平原,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型城市。
下面将从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
系构成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介绍平顶山市的地理环境。
地貌特征
平顶山市地势起伏,主要分布着伏牛山、中原平原和黄土高原。
伏牛山脉横贯市境,山峦起伏,峡谷纵横,是平顶山市的重要地理标志。
中原平原地势较为平坦,适
宜农业发展。
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多样,既有丘陵,又有峡谷,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条件
平顶山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
降水充沛,以夏季为主,春秋季节较为干燥。
气候适宜,是农业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水系构成
平顶山市水系发达,有黄河、淇河、汝河等重要河流穿城而过。
这些河流为当地
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利用
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同时,农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城市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
力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平顶山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既有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也有人文历史的底蕴。
这里的地理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挑战,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
彩的体验。
平顶山市简介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1957年建市,现辖2市4县4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43万。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133 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2亿元(均不含汝州市)。
既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还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观音文化之乡。
自然资源丰富。
已探明各类矿藏57种,其中原煤储量100亿吨,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煤田;钠盐储量3300亿吨,是中国岩盐之都;铁矿石储量10亿吨,是全国十大优质铁矿之一。
有各类水库169座,其中大型水库5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平顶山市穿境而过,每年提供2.5亿立方米优质水源。
旅游资源单体4200多个,有绵延百里的温泉带和世界最高铜制立佛中原大佛,其中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尧山地质公园是国家地质公园,平顶山博物馆、画眉谷、二郎山、灯台架、三苏园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深厚。
西周时期此地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
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刹风穴寺,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轼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华人的祖籍地。
区位交通便捷。
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焦桐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
正在建设的从郑州到万州高铁从平顶山通过,并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郏县设站。
产业优势突出。
拥有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食品五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的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吸纳承载能力较强,产业延伸空间广阔。
平煤神马集团、舞钢公司、平高集团、姚电公司、鲁阳电厂、圣光集团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都占有重要地位。
平顶山市自然资源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充满自然魅力的城市。
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丰
富多样,包括山川、水域、森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主
要自然景观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介绍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情况。
地理位置:平顶山市位于豫西中部,地处中原腹地,西临伏牛山,北依黄河,地
势起伏变化,山地、丘陵、平原地貌交错分布。
气候条件:平顶山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日凉爽,秋高
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适宜各类植被生长,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主要自然景观:平顶山市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中原大峡谷、汝河、潭柘寺等。
这些景观展现了平顶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致力于实现可持续
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平衡。
平顶山市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
休闲旅游的乐园。
平顶山市旅游景点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平顶山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1. 登封市
登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河南省最早的皇宫——嵩山少林寺和著名的五岳之首嵩山。
游客可以参观嵩山少林寺,欣赏武僧表演,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
此外,游客还可以爬山,观赏壮丽的自然景观。
2. 平顶山市煤矿博物馆
平顶山煤矿博物馆位于平顶山市郊区,是中国煤矿博物馆的主要分馆之一。
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煤矿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平顶山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情况,游客可以了解煤矿工业的历史和技术。
3. 平顶山世界地质公园
平顶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平顶山市内,是世界地质公园联盟认定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公园内有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包括奇峰异石、峡谷河流、溶洞地貌等。
游客可以进行徒步旅行、攀岩等户外活动。
4. 平顶山卧龙山景区
卧龙山景区位于平顶山市区以南,是一个集自然风景、文化遗迹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景区内有壮丽的山峰、瀑布和游览区域,还有李白题诗的卧龙山寺、白马禅寺等文化建筑。
5. 平顶山大观园风景区
大观园位于平顶山市的城郊,是一座庭园式的旅游景区。
园内有传统的汉族园林风格,建筑风格独特。
游客可以品味传统的园林艺术,欣赏美丽的园林景观。
除了以上景点,平顶山市还有其他一些著名景点,如郏县的郏县古城、鲁山的鲁山大佛等。
平顶山市地理环境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环境的城市。
地处太行山脉南麓,地形复杂多变,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格局。
地处黄河中游,平顶山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支流汝河自北向南流经市区,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汝河还孕育了平顶山市独特的水乡文化,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山地区域的地理环境为平顶山市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莲花山、独石口、天井湖等自然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产业。
同时,山地还为当地生态环境提供了天然屏障,保护了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平顶山市地处暖温带过渡带,气候四季分明。
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四季景色各具特色。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平顶山市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丰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看,平顶山市地理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保护环境、促进旅游业和农业发展方面,平顶山市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
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
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
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
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
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
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
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
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
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
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
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
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平顶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是我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居全省第2位。
平顶山市名胜古迹游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
游览平顶山市的名胜古迹,领略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古老而美丽
平顶山市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天河景区。
青天
河景区位于市区南郊,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青天河水质
清澈,山水相依,让人仿佛置身仙境。
沿着青天河小径漫步,感受着古老而美丽的自
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历史沉淀
除了青天河景区,平顶山市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等待您探索。
其中,岳飞庙
是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岳飞庙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而建,庙内陈列着岳飞的
铜像和历史文物,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英雄的风采。
漫步在岳飞庙的青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让人肃然起敬。
文化传承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平顶山市还有许多体现地方文化的景点。
比如,位于
市区中心的文庙,是平顶山市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
文庙是供奉孔子及历代名儒的地方,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文庙内,您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体味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结语
平顶山市名胜古迹众多,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希望您在游览平顶
山市时能够留心这些名胜古迹,感受历史的厚重,品味文化的精华,愿您的旅途充满
美好与回忆。
河南风韵之平顶山简介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东经120°14’—133°45’,北纬33度08’—34 20’。
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1957年建市,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越来越为中外所瞩目。
平顶山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
现辖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和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
平顶山市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
全境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2153米,最低68.5米;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编辑本段城市概括平顶山(1张) 平顶山政府大楼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中国煤炭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面积7882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520万,市区人口100万,市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
2003 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原之崛起城市。
平顶山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
1957年由叶县、宝丰县析置平顶山市,以环绕市区北面的山峰皆为平顶得名,1964年改为特区,1968年设市。
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绵延700 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由此宝丰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
平顶山是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等名家的故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的家乡,世界刘姓和叶姓华人的祖地。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平顶山市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平顶山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39个街道、35个镇、58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