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64
秦汉的思想文化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集中大权的中央政权,实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措施,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思想方面,秦始皇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实施焚书坑儒,倡导法家思想,通过中央集权的政治手段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由于实施了兵马俑永久立法的措施,兵士和文官都无法干涉国家事务,由此也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同时,秦朝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修筑长城、连接河道,推动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
然而,秦始皇在政治和思想上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也带来了反面效果。
焚书坑儒使得当时大量传世经典和文化遗产丧失殆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在秦朝之后的汉朝,汉高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儒家的政策,重建了古代文化的传统。
儒家思想在汉朝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对于社会的教化和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汉高祖还重视父子、君臣等家庭伦理关系,推崇忠诚、孝顺等传统价值观念。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官僚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汉武帝在位时推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同时,汉武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措施,扶持文人雅士,为文化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文化方面,秦汉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如《诗经》、《论语》、《战国策》等经典,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和形成的。
这些作品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这些书籍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对于后世人们了解秦汉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推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纵横】【阶段特征】政治上:秦朝完成国家统一,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王朝走向衰败。
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秦朝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制度,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等措施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思想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秦汉时期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突出成就。
【知识建构】【考点梳理】第9课秦统一中国(p44)一、秦灭六国——实现统一1.条件:①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
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
③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这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结果:(时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定都。
4.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二、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目的:适应,加强(二)内容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2、中央政权机构:由、、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掌控3、地方行政制度:废除(制度),建立由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三)影响1、郡县制的实行,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三、秦代的统一措施(一)目的:适应(二)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影响:使政令能够在;有利于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影响: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影响: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①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影响: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②开凿灵渠 ※影响:沟通了湘江和漓江;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4、民族关系上 ①对南方: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在越族地区设郡管理 ②对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三)影响1、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评价秦始皇:功绩:(1)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秦灭六国1 、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顺天应人 (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 (主要原因) ;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
2 、从公元前230,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 、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 、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2 、文化——统一文字 ( 小篆) 。
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经济——统一货币 ( 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意义: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三、秦朝疆域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陇海,西至陇西 (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 。
一、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 (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 ;(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 ;③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的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1 、前期:陈胜、吴广农民起义:① 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地点:大泽乡;③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因大雨误期,误期当斩。
④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⑤过程: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⑥结果:失败。
⑦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2 、后期:项羽、刘邦农民起义:①项羽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以少胜多) ;②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战:①时间:为期四年;②结果:刘邦战胜。
③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四、评价秦始皇 ( 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1.千古一帝 (功 ) :①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乱局面;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扩大疆土,为国家做出贡献。
秦汉时期的区域政治经济发展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和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对于秦汉时期的区域政治和经济发展分析,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政治上的区域发展在秦汉时期,中国首次实现了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朝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采用了法家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统一。
而汉朝虽然在政治上比秦朝宽松许多,但仍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这种统一和集权的背景下,政治上的区域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秦汉时期实行的郡县制对政治上的区域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郡县制首先在秦朝实行,到汉朝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这种制度为政治上的区域化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郡县的划分不仅方便中央政府管理,也促进了地方自治的发展。
这些郡县都有自己的行政和经济权力,可以自主地进行一些社会管理和服务事务。
其次,秦汉时期的道路建设也对政治上的区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秦朝修建了大量的连结各地的道路,例如知名的秦岭大道等。
这些道路的建设大大促进了政治和经济的交流。
汉朝时期,伏波山隧道的修建更是大规模地改善了中原地区与巴蜀地区的联系。
最后,秦汉时期的海洋贸易也促进了政治上的区域发展。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海洋贸易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了当时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
这项活动大规模地推进了内陆和海外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二、经济上的区域发展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这一时期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不少的差异,这种经济上的区域发展在当时史书中也有许多反映。
首先,黄河流域成为了秦汉时期的经济中心。
黄河流域地广人多,农业生产非常发达。
秦汉时期,在这里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
这里的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十分活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其次,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差异也十分显著。
北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地,因为北方的气候条件适合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
南方则不同,南方经济以手工业和贸易业为主。
在汉朝时期,南方蚕桑业发展迅速,因此丝绸贸易成为了南方极其重要的一项经济活动。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设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如图所示: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秦始皇统治前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4.郡县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守为郡最高行政长官,上承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