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酒文化(1)
- 格式:ppt
- 大小:538.50 KB
- 文档页数:5
绍兴黄酒(一)课题由来世界上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惟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
中国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然绍兴黄酒以卓越精湛的酿酒工艺伴随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幽雅馥郁的醇厚风味,洋溢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被中国黄酒界公认为能代表中国黄酒总体特色的珍品。
黄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之一,绍兴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这一块具有优越文化传统的土地上,长期以来,民俗淳朴,礼教崇隆,学源绵远,文风鼎盛,所以名酒出于名城,于事绝非偶然。
酒以城而名闻遐迩,城因酒而风望倍增。
绍兴酒文化渊源久远而又深厚,宏博而高雅。
(二)组员分工(黄晓晴、蒋越乐、凌玲、徐士琴、李佳杰、万雪晨、王恺漪、刘亦诗)黄晓晴、蒋越乐:制定课题的前期计划;分配组员各项任务,组织组员完成各项任务;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总结课题内容。
凌玲、刘亦诗:寻找课题资料(黄酒馆资料,地图等),讨论课题制定形式、内容、中心等。
万雪晨、王恺漪、李佳杰:在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走访时拍照作为课题资料之一。
徐士琴:ppt总负责,将大家收集的资料剪辑融合,在大家的辅助下制作精美的ppt课题报告。
(三)活动内容:小组根据所选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
活动方式:搜集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
活动步骤:1、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分头或上网搜索或文献查阅,搜集所选内容的相关资料。
2、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访问等活动。
3、小组内成员及时汇报交流,同时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活动方向。
(下一步还要去哪里,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应怎样活动。
)主要过程:(1)考察咸亨酒店漫步绍兴街巷、常可闻酒香四溢,百年老店——咸亨酒店,更是宾客满座,能在咸亨酒店浅酌豪饮,已成了许多外地游客旅游绍兴的一大快事。
“咸亨”二字最早见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句中,“咸亨”的“咸”,是都、皆的意思,“亨”是通达的意思,会意就是万事吉利,财运亨通。
咸亨酒店于清光绪甲午年间(1894年)初建,它坐南朝北,店内的一副对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
鉴湖水中的精华——绍兴酒如果说绍兴是一座酒城,那么咸亨酒店显然便是那酒城里的一块匾额。
咸亨酒店与鲁迅故居相距不远,这家起源于清朝的酒铺,在曾经倒闭之后,又于鲁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重新开张。
由于孔乙己的原因,到绍兴的时尚男女总喜欢到咸亨酒店以一种斯文的腔调对着柜台说:“温两碗黄酒,要一碟茴香豆”,并且用这里独特的串筒来温酒。
黄酒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
其历史与啤酒、葡萄酒同样悠久。
甚至远在河姆渡时期,黄酒就已经具备了酿造的条件。
而绍兴酒,则是黄酒中一块最为耀眼的招牌。
这招牌就张挂在众人口碑里:这招牌是被如山的酒瓮堆叠起来的,是被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的:追溯到1910年的时候,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绍兴善酿酒就获得金质奖。
到了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绍兴黄酒再获国际金质奖。
又十年后,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绍兴酒再次获金奖。
198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美食及旅游产品展览会上,绍兴花雕酒荣获国际金质奖。
1986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绍兴塔牌加饭酒再获国际金奖......绍兴酒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太雕等多个品种。
元红又名“状元红”,因酒坛外表涂朱红色而得名,是绍兴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加饭酒是在元红酒的基础上加料厚制而成。
善酿酒则是以元红酒为“水”酿成的双料酒。
香雪酒则是以黄酒的酒糟蒸馏出的白酒代水发酵所酿成的黄酒。
太雕酒则是以其他黄酒勾兑为主的调和酒。
绍兴酒色泽:正、透、纯、亮;口味:甜、酸、辛、苦、涩,五味调和,鲜美醇厚。
香气:浓郁而又清雅,柔和而又老沉。
除了口感独特,酒体饱满之外,绍兴酒在营养学上还具备增加营养与调节营养的双重功能。
绍兴酒多种氨基酸的总含量每升高达677.9毫克,尤其内含人体必需的、本身不能合成、只能依靠从食物中摄取的8种氨基酸的数量,是啤酒的11倍,葡萄酒的12倍。
绍兴酒是绍兴的特产。
绍兴酒文化知识绍兴酒文化知识绍兴酿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早在吴越之战时,越王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千古美谈。
下面店铺收集了绍兴酒文化知识,供大家阅读。
绍兴酒文化:越酒,指的就是绍兴产的酒。
绍兴地区产酒的历史,极为悠久。
日本人西园寺公一先生认为,绍兴酒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人民中国日文版1962年11月号)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地饮酒的风习,已很普遍。
勾践用酒奖励生育,就是证明。
在南北朝时,就有一种用银瓶装着的“山阴甜酒”。
南宋时,由于绍兴距首都临安很近,而酒税又是宋王朝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政府鼓励酿酒、听以绍兴酒得到极大的发展,花色品种也空前增多。
明代据有关史料载,为了酿酒的需,当地水稻种植耕地有十分之四是种的酿酒的原料糯米,可见酿酒业之发达。
到了清化绍兴酒不仅远销南洋一带,就连不喜好饮用这种略带酸甜而酒度又不高的酒的北方人也欢迎绍兴酒了。
据说康熙皇帝还专门请了绍兴酿酒师到宫廷来酿酒。
许多王公贵族也喜好绍兴酒。
婚礼中更少不得用雕花彩坛盛装的绍兴酒,而且要成双。
1922年清废帝溥仪“大婚”时,纳采礼还抬了绍兴酒四十坛。
绍兴酒好在哪里呢?首先是它的色泽澄黄清亮,香气浓郁。
口味醇厚,而且酒度低,富有营养。
它又是烹饪中的重要调料,制药的好原料。
用雕花彩坛盛装的酒,酒坛壁上雕塑有五彩缤纷的古代人物故事、动物花卉、山水图案等等,放在喜庆宴席上,更增加欢乐的气氛;陈列于厅堂中,又是工艺美术的'珍品。
通俗小说镜花缘中有海外“长人国”的人专要买绍兴酒坛做鼻烟壶的故事,虽属传奇,但雕花酒坛确实可,听以绍兴酒又有“花雕酒”的美名。
绍兴酒之所以如此美好,是与它所用的原料、水及酿造技术分不开的。
它的原料是优质糯米。
而且严格限制于当年产的,陈年的不能用。
酿造时机选在冬季。
酿造用水取自源于会稽山脉的鉴湖,而且要求用冬季湖心之水。
冬季气候较寒冷,水中之浮游生物及杂质均较少。
鉴湖水质清洁,软硬适中,含微量矿物质,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以之酿酒,据酿酒师傅说,是酒具有鲜、嫩、甜的特点一个原因。
[标签:标题]篇一:绍兴的酒文化绍兴的“酒文化”0917431050 肖遥摘要:绍兴是一个历史文化相当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鱼米之乡。
它的各种文化都相当的吸引人。
其中,绍兴的酒文化是其中一颗璀璨之星。
研究绍兴酒业发展,对绍兴的发展提出看法。
关键字:绍兴酒文化产业引言:绍兴是一个吸引人的城市,绍兴的酒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绍兴酒文化出发,谈谈对绍兴的历史和未来发展的看法。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口以南。
东连宁波市,南接台州市和金华市,西临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是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
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和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
市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3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形成了群山环绕、盆地内涵、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
地形骨架略呈“山”字形,其西部为龙门山,中部为会稽山,东部及东南部为四明山——天台山,曹娥江流域的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和浦阳江流域的诸暨盆地,分别镶嵌于四山之间。
全市地貌大势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
绍兴是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
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绍兴出名的产业很多,而我今天想要研究的是绍兴的酒文化。
我想大家都很熟悉绍兴的黄酒吧。
这个很出名,也算是驰名中外了。
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
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能够代表中国黄酒总的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为什么绍兴酒这么驰名呢?绍兴的酒业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符号在绍兴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地域文化符号在绍兴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绍兴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它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符号。
这些文化符号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展示了绍兴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地域文化符号在绍兴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酒文化绍兴黄酒是绍兴的代表性文化。
在绍兴旅游纪念品中,黄酒相关的设计非常常见。
例如,有黄酒杯、黄酒坛等等。
这些旅游纪念品用酒文化来表现绍兴独特的地域特色,也方便了游客带上一份绍兴的特产回家。
二、古建筑文化绍兴古建筑众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沈园和同里古镇。
很多旅游纪念品都以这些古建筑为设计主题,比如说雕刻着沈园图案的梳子、以同里古镇为形象的太阳镜等等。
这些旅游纪念品既能让游客带走绍兴的文化,也能促进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水乡文化绍兴的水乡文化也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韵秀美的绍兴,是诗人渡舟、画家涉笔的源泉,更是历史与现代结合的关键点。
陆地与水路相交错,古城与新城间时间跨度巨大。
在绍兴旅游纪念品设计中,水乡文化当然也不能缺席。
例如,有水上民宿模型、刻有绍兴运河图案的手工扇等等。
四、书法文化绍兴除了黄酒和古建筑外,还以书法文化著称。
在绍兴,不仅有“东篱落九垓”等跋山涉水的名句,更有广场上的干笔研墨。
因此,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也常常能看到以绍兴书法文化为主题的有奇有趣的文房小玩意,让人一眼便能想起这个历史名城。
总之,绍兴旅游文化非常丰富,地域文化符号也是千姿百态。
这些符号在绍兴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被广泛地运用,让游客把一份绍兴的历史与文化带回家中,也提升了绍兴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自然人文角度分析绍兴黄酒文化始于1991年的绍兴黄酒节,旨在弘扬绍兴黄酒文化,扩大黄酒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以绍兴黄酒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技术人才引进、旅游项目推介等活动,展示绍兴改革开放新形象,促进绍兴与外界在经贸、科技、人才、旅游的全方位合作。
在绍兴酒文化中,诗意盎然、情趣浓郁的酒联,也堪称一朵奇葩。
名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一方民众的秉性。
生活在酒香飘逸的古城,绍兴人的个性,早已与绍兴黄酒融为一体:外柔内刚,厚积薄发。
在许多人眼中,绍兴酒是极富内涵的。
绍兴酒入口温和,酒精度仅16度左右,须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其醇厚的滋味;但绍兴酒又是刚烈坚韧的,后劲十足,能壮胆添力,振奋精神,许多喝惯白酒的北方汉子由此常被其柔和的外表所迷惑。
这种温柔与强劲的统一,精细与奋进的统一,正是绍兴人性格和气质的主要特点,也是绍兴酒影响于人的性格和气质的最集中表现。
绍兴人的性格,温和不张扬,谦逊尚礼仪,绍兴历史上诸多文人雅士,如王羲之、张岱、陆游等,都可见证这种性情的印痕。
不过,绍兴人背后刚烈的一面,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辛亥革命时期,教学兴国的蔡元培、横眉冷对的鲁迅、貂裘换酒的巾帼英雄秋瑾,都是令人称道的刚烈之士。
黄酒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种,经过历代炎黄子孙几千年的养育和呵护,已经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密不可分,同时,黄酒又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礼仪、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习俗。
黄酒性温,千百年来,“绍兴师爷”不温不火、低调内敛的“黄酒性格”也让绍兴黄酒长期偏居江南一隅。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绍兴黄酒在中国已有2400多年历史。
随着字画、古董、旧家具乃至普洱茶等收藏热的出现,黄酒的收藏也逐步兴起。
经济参考报介绍,绍兴黄酒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精酿而成,其酿制技艺更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我国南方拥有广大消费者。
绍兴的非遗项目绍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了绍兴独特的历史文化,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绍兴的几个代表性非遗项目。
一、绍兴黄酒绍兴黄酒是绍兴地区的传统特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其特点是色泽琥珀、香气独特、酒质柔和。
绍兴黄酒的制作过程繁琐,需要选用上等的糯米和优质的酒曲,经过蒸煮、糖化、发酵、陈酿等多个步骤。
由于制作工艺的独特性,绍兴黄酒成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享有盛誉。
二、绍兴剪纸绍兴剪纸是绍兴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绍兴剪纸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绍兴剪纸的材料主要是纸张,通过剪刀的巧妙运用,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如花鸟、人物、动物等。
绍兴剪纸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常用于装饰和庆祝活动。
三、绍兴绣球绍兴绣球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绣球是用丝线在绸缎上绣成花卉图案的球状装饰物。
绍兴绣球技艺独特,绣工精湛,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法而闻名。
绍兴绣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是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绍兴木雕绍兴木雕是绍兴地区的传统工艺,已有悠久的历史。
绍兴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绍兴木雕的材料主要是木材,通过雕刻刀的细腻运用,将木材雕刻成各种形状,如人物、花卉、动物等。
绍兴木雕作品造型逼真,刻画精细,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家居和工艺品领域。
五、绍兴草编绍兴草编是绍兴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绍兴草编以其独特的编织技巧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绍兴草编的材料主要是天然草材,通过编织工具的巧妙运用,将草材编织成各种形状,如筐、篮、帽等。
绍兴草编作品造型美观,结构坚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领域。
绍兴的非遗项目丰富多样,每一个项目都代表着绍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这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为绍兴的文化旅游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绍兴黄酒的起源和发展绍兴黄酒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酒类之一,源于浙江省绍兴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绍兴黄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和风味特点。
绍兴黄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绍兴地区的人们通过酿造技术将稻米和酒曲进行发酵制成酒。
这种酒在当时被称为“黄”,主要是由于酒的颜色带有浑浊的黄色。
最早的绍兴黄酒是以稻米为原料酿造,使用酒曲进行发酵,采用自然发酵和陈酿的方式制成。
随着时代的变迁,绍兴黄酒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良和创新。
在唐朝时期,绍兴黄酒开始使用麦芽曲或麦芽、小麦和大麦等杂粮进行酿造,在酒曲的作用下,使得绍兴黄酒的风味更加丰富和醇厚。
而明代时期,绍兴黄酒开始采用面粉酒曲,这使得酒精发酵更加完全,酒的品质也得到提高。
绍兴黄酒的发展得益于当地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绍兴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优质的稻米和水质为黄酒的酿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绍兴地区还有丰富的酒曲资源,这种特殊的天然酒曲能够使得黄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绍兴黄酒有着重要的地位。
绍兴黄酒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饮品,还可以与各种美食搭配食用。
绍兴黄酒具有酒体醇厚、口感柔和、香气芳香的特点,它能够突出食物的原味,增添食欲。
尤其是在传统的浙江菜和上海菜中,绍兴黄酒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了这些地方菜肴的重要调味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绍兴黄酒在制作工艺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如今,绍兴黄酒的制作主要采用传统的酿造方式,通过稻米和酒曲的发酵和陈酿来完成。
同时,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也应用在绍兴黄酒的生产过程中,以提高酒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近年来,绍兴黄酒逐渐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绍兴黄酒通过积极的推广和营销,已经成为中国的国酒之一,并在国内外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同时,绍兴黄酒也融入了现代餐饮和饮食文化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绍兴黄酒的内容和形式绍兴黄酒是中国传统的名酒之一,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绍兴黄酒的历史背景、酿造工艺、品种特点和饮用方法等方面介绍绍兴黄酒的内容和形式。
一、历史背景绍兴黄酒起源于中国浙江绍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绍兴就有了酿酒的历史。
而绍兴黄酒则可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绍兴黄酒曾被列为皇家贡品,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享誉中外。
二、酿造工艺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独特,主要包括选料、蒸煮、发酵、贮存和勾兑等环节。
选料是绍兴黄酒酿造的第一步,一般选用优质的糯米、小麦、黄米等作为原料。
蒸煮是将原料蒸煮成糊状,使其混合均匀。
发酵是将蒸煮好的糊状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贮存是将发酵好的黄酒倒入陶瓷坛或木桶中,进行贮存。
勾兑是将不同年份、不同质量的黄酒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以保证每一瓶绍兴黄酒的品质和口感。
三、品种特点绍兴黄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地域特点,具有独特的品种特点。
首先,绍兴黄酒的色泽呈现出琥珀色或金黄色,清澈透亮。
其次,绍兴黄酒具有浓郁的酒香,香气独特,馥郁而持久。
再次,绍兴黄酒口感醇厚,入口柔和细腻,回味悠长。
最后,绍兴黄酒酒体饱满,酒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甜度和酸度,使得其口感更加丰富和平衡。
四、饮用方法绍兴黄酒的饮用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选择。
首先,可以直接饮用,将绍兴黄酒倒入酒杯中,品尝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其次,可以用来烹饪,绍兴黄酒在烹饪中有很大的用途,可以提升菜肴的香味和口感。
再次,可以用来制作酒酿糕点等传统美食,体验绍兴黄酒的独特魅力。
此外,绍兴黄酒还可以用来进行酒文化交流和品鉴活动,增加人们对于绍兴黄酒的了解和认知。
绍兴黄酒作为中国传统名酒之一,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品种特点而备受瞩目。
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饮用方法使得绍兴黄酒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特殊场合,绍兴黄酒都能给人们带来独特的饮酒体验和文化享受。
绍兴酒文化是怎么样的绍兴酒文化介绍婚嫁酒:绍兴是著名酒乡,因此以酒为纳采之礼,以酒为陪嫁之物,就成了绍兴男婚女嫁中的习俗。
这里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东西就是“女儿酒”。
“女儿酒”是女儿出世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夹墙之内的,直到女儿长大出嫁时,才挖出来请客或做陪嫁之用。
此俗后来又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并名之为“状元红”,意谓儿子具状元之材。
女儿酒十分讲究酒坛,往往在土坯时就塑出各种花卉、人物等图案,等烧制出窖后,请画匠彩绘各种山水亭榭、飞禽走兽,仙鹤寿星、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民间传说及戏曲故事。
在画面上方有题词,或装饰图案,可填入“花好月圆”、“五世其昌”、“白首偕老”、“万事如意”等吉祥祝语,以寄寓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这种酒坛被称为“花雕酒坛”。
女儿酒原是加饭酒,因为装入花雕酒坛,因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花雕酒。
这种花雕酒存放时间长达20年左右,启封时,异香扑鼻,满室芬芳。
“花雕”又成了绍兴人生儿生女的代名词。
即使时至今日,若生了女儿,人们就会戏称“恭禧花雕进门”。
在绍兴的婚嫁酒俗中,除“女儿酒”外,旧时还有不少名目,如“会亲酒”、“送庚酒”、“纳采酒”等,均由男女各方自家操办。
“订婚酒”是婚嫁全过程中仅次于结婚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是正式婚礼的前奏曲。
至今,在绍兴的不少地方,仍重视订婚,要摆酒席,会亲友,所以“订婚酒”还是一个重要酒俗。
婚礼新人喝“交杯酒”时,却十分严肃认真,因为从此以后,新婚夫妻要风雨同舟,共同生活,因此这酒对人生具有特殊意义。
所以当里面一对新人喝交杯酒时,外面闹房的亲友必须屏息静气,保持安静,不能随便打闹。
这是绍兴婚嫁酒俗中又一独特之处。
生丧酒:1.剃头酒。
孩子满月时,要剃头。
这时家里要祀神祭祖,摆酒宴请,亲友们轮流抱过小孩,最后就坐在一起同喝“剃头酒”。
除用酒给婴孩润发外,在喝酒时,有的长辈还用筷头蘸上一点,给孩子吮,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像长辈们一样,有福分喝“福水”(酒)。
绍兴老酒的发展历史绍兴老酒主要是指产自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的黄酒,属于酿造酒的一种。
其风味独特也让其成为风靡会稽已至于家家户户争相酿制,饮用,甚至还有人将一年所收糯米全部用于酿造,还不够的奇闻。
陈年绍兴黄酒俗称绍兴老酒。
下面给绍兴老酒的发展历史。
绍兴老酒不温不火,酒精度适宜,味醇厚,价又适宜,值得一品,绍兴老酒亦日常品味之物也。
浙江绍兴,水清山秀、物产富饶,最为扬名的,是老酒,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绍兴加饭酒金榜夺魁,更使美酒香飘四海,陶醉了无数的异域美食家,他们纷至沓来,以酒会友、沟通交流,中华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极大地推进了不同肤色民众间交往。
绍兴老酒,一般是指绍兴陈年黄酒,以当地出产的精白糯米,加上环绕绍兴的鉴湖水,配套传统工艺酿造而成,三者缺一不可,这实在是大地的恩赐。
绍兴老酒按其酿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和香雪酒。
元红酒是绍兴老酒酿造的基本方法,是把酒母加入浆水和蒸熟的糯米,10天内进行第一次发酵,3个月内需第二次发酵。
古代,此酒的瓮均漆成红色,所以叫元红酒。
酒在酿造时需再加入糯米等,这做法叫加饭酒,加饭酒至少需要3年才能熟成,市面上的状元红、女儿红都是加饭酒陈年而来,有的加饭酒因瓶身刻有花卉图案,又称作花雕。
善酿酒酿造时用3年陈的元红酒代替鉴湖水,这就提高了酒的浓度和糖分,从而使酒的风味浓郁香甜,是绍兴老酒中的珍品。
香雪酒也以陈年元红代替鉴湖水酿制,与善酿酒不同,香雪酒用蒸馏的酒糟“糟烧”为原料,酿造时加白色的酒药,酿制出的酒色白如雪,香雪酒名称由此而来。
好的绍兴老酒有十分强烈的滑腻感,喝一口醇厚爽口,口感圆润醇正,酒色透明清澈,红黄(白)相融,略带粘稠,干了以后非常粘手。
酒精度在12-19之间。
从古至今,美酒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
在绍兴乡间,至今还有用粗瓷大碗豪饮老酒的传统习俗,大口的绍兴老酒下肚,使得食客脸色绯红,精神抖擞,嗓门开阔,尽显淳朴民风;当西北风盛行时,用一把锡壶,把酒温热,绍兴老酒入口更加甘醇,沁入心脾,御寒驱风,医学研究证明,适量饮用酿造黄酒,有益健康,活血保健,绍兴老酒俗称“液体蛋糕”。
播音主持朗读材料舌尖上的中国——绍兴的黄酒酒,应该是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食物转化的最早的案例了。
用稻米酿出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立冬的清晨,绍兴的天空开始下起小雨。
这对酿酒师傅们来说,是个好征兆。
酵母菌喜欢江南冬季这种绵长而又不剧烈的冷。
在酒厂的老车间里,师傅们进进出出,准备着祭祀用的贡品。
今天是请酒神的日子,没有人怠慢。
即便是最好的酿酒师傅,也无法保证年年都能酿出好酒,因为有捉摸不定的天、风、空气,还有菌。
每一年的仪式都是酿酒师们对自然表达的一种尊重。
绍兴的黄酒冬酿即将开始。
和绍兴处在同一纬度线上同属古越地区的安徽省休宁县,73岁的陈进顺也在忙着酿造自家的糯米酒。
对于老人来说,做酒算不上一件难事。
富庶的江南地区,稻米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年前正是农闲,做几坛米酒祭神敬祖、招待客人、犒劳自己,都是自然不过的事。
蚕茧般的酒曲是酿酒的灵魂,可以把它理解成接上了菌的种子。
这些稻粉和辣蓼草的混合体,里面沉睡者形形色色的发酵菌,等待合适的时机苏醒。
陈进顺把碾碎的酒曲均匀地和糯米拌在一起。
酒曲是中国人了不起的发明,是人们试图捕捉和驯化微生物的最古老而有效的尝试。
这是酿酒中最重要的一步,它们将带来转化中最神奇的部分。
拌好的糯米被拨出一个深深的酒窝,再把指缝间的每一粒米都抹进缸中,撒上最后一把酒曲。
之后的一切,都要交给时间了。
那些霉菌就会把糯米中的淀粉变成糖,而酵母菌们负责把糖变成酒精。
在黑暗中,仿佛传来发酵菌们欢快的歌声。
时间越久,酒越醇香。
黄酒绵长而厚重,中国人可以从这一种饮品里同时品味出“柔”和“刚”两种境界。
饮黄酒的绍兴人不温不火,他们对传统的固守也有滋有味地流淌在舌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