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6)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判断对错 10分名词解释30分分析题 10分赏析题10分简答题70分论述题20分第二部分考察要点《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819汉语言文学综合)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科目考试内容包括①中国古代文学史、②中国现代文学史、③中国当代文学史、④外国文学史与⑤汉语表达(写作)五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得基本知识、基础概念与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及理论进行汉语写作实践。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中国文学史约80分【重点:古代、现代、当代】外国文学史约20分【再次重点】汉语表达(写作) 约50分【次重点】(四)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或选择题: 30题,每题1分,共30分名词解释题: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写作题: 1小题,50分三、考查得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1、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得1、重要风格、流派,2、重要得作家及其作品、3、重要文学事件等;4、掌握各阶段重要得书目知识。
【知识点:重要风格流派/重要作家、作品/重要文学事件/各阶段重要书目知识——基本推测可能出题得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甚至名词解释】ﻩ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得文学现象、重要作品得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要作家得历史地位、重要得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得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得阐释与评价。
能对各种类型得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知识面: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品得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重要作家得历史地位/重要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得文学理论等——基本推测这一个知识面大都会考名词解释、简答题】(二)中国现代文学史【说白了就就就是现代文学得三个十年】1、第一编(第一个十年):文学革命得发生与发展。
a.外国文艺思潮得传入与新文学社团得蜂起。
b.胡适与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得理论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6)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判断对错10分名词解释30分分析题10分赏析题10分简答题70分论述题20分第二部分考察要点《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2012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院系、招生专业: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考试时间:元月 6 日下午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826 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壹:现代汉语 (共60分)一、改错题(每题2分、共10分)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上学期他有二门功课考得不好。
2、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中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3、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想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4、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
5、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大会。
二、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分析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结构关系类型。
质量()稿件()有限()自动()密植() 2、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下文所用的辞格。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语音具有哪四种物理属性?2、词义具有哪些性质?请举例说明。
3、“把”字句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4、什么是整句,什么是散句?它们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贰、中国文学史(共90分)一、判断对错(对的画〇,错的画×,每题1分,共10分):1、《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司马迁以书信体散文而著称于西汉文坛。
()3、古诗十九首反映了汉代最下层民众的生活情感。
()4、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作融合了南北诗歌之所长。
()5、中唐奇崛诗风的代表是高适。
()6、词是兴起于唐代的一种民间文学样式。
()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
()8、王实甫《西厢记》的男主人公是刘梦梅。
()9、张岱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10、“同光体”是清末叶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香草美人”2、古诗十九首3、山水田园诗派4、豪放词派三、赏析(10分):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华中师范⼤学考研专业课⼤纲⼆、考查要点(⼀)信息检索部分1、信息检索导论信息的概念与类型、⽂献信息类型演化及其结构形态、⽂献信息链的概念、检索⼯具与检索系统的构成、信息检索的核⼼问题。
2、信息检索模型检索模型概述、布尔检索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逻辑模型。
3、⾃动索引和⽂档组织索引概述、索引的过程、索引款⽬、⾃动分类与聚类、索引⽂档的组织(倒排档、顺排档)。
4、词汇控制受控词索引和⾃由词索引、词汇控制⼯具、词表开发指南、词表的评价体系、检索中词表的使⽤。
5、⾃动⽂摘⽂摘及其类型、⽂摘质量的评价、基于统计的⾃动摘录、基于理解的⾃动⽂摘、基于结构的⾃动⽂摘、⾃动摘要的研究进展。
6、⽤户接⼝⽤户接⼝的含义与特征、⽤户接⼝设计的框架、⽤户接⼝的事例分析。
7、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评价指标、评价的步骤、主要的评价实验(Cranfield测试、 MEDLARS、SMART检索实验、 TREC测试平台等)。
8、联机检索系统联机检索系统数据资源与因特⽹数据资源的⽐较、因特⽹环境下联机检索系统的进展、使⽤⽅法--以DIALOG系统为例。
9、因特⽹信息检索因特⽹信息检索⼯具的结构、原理、类型、功能;⽹络信息检索⼯具的局限性分析。
10、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跨库检索、跨语⾔检索;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检索。
(⼆)信息分析部分1、信息分析概述信息分析的含义、特点、类型、作⽤;信息分析的基本流程、信息分析的⽅法体系;信息分析的形成与发展。
2、逻辑思维分析法⽐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推理的基本概念和作⽤;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3、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交叉影响分析法的概念及其优缺点;应⽤各种专家调查法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专家调查法在信息分析中的地位和作⽤。
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层次分析法在信息分析中的地位与作⽤。
5、引⽂分析法引⽂分析的概念、引⽂分析的内容、引⽂分析的类型、引⽂分析的特点;引⽂分析的作⽤与局限;链接分析的概念、类型,链接分析的应⽤与局限。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艺术综合》是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综合课,重点考察学生对各门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考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艺术素养的基本考察。
二、考试的内容1.概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各艺术门类中常见形态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时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形式出现。
2.考试范围一、各艺术门类的特征➢音乐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戏剧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电影艺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舞蹈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美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艺术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必备知识二、各门类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音乐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戏剧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电影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广播电视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舞蹈艺术的体裁、类型、形态➢美术的体裁、类型、形态➢艺术设计的体裁、类型、形态三、各艺术门类的主要功能➢音乐艺术的主要功能➢戏剧艺术的主要功能➢电影艺术的主要功能➢广播电视艺术的主要功能➢舞蹈艺术的主要功能➢美术的主要功能➢艺术设计的主要功能四、各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美术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及独特性五、各艺术门类的重要人物(名家)、代表作品(名作)及主要流派➢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戏剧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电影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舞蹈艺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美术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及主要流派六、各艺术门类的创作规律及特点➢音乐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戏剧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舞蹈艺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美术的创作规律及特点➢艺术设计的规律及特点七、各艺术门类作品的分析与读解➢音乐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戏剧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电影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广播电视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舞蹈艺术作品分析与读解➢美术作品分析与读解➢艺术设计作品分析与读解三、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大致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710)一、考试目的、性质和基本要求《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是我校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考试目的是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具有较好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考试将在“识记”、“理解”、“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面上对考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能力做出考察和评估。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约40%综合题约40%三、考查的主要内容《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多学科视角(1)文学本位:古代文学自身的特性;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三层面:政治经济背景、创作主体、文学作品;文学鉴赏;文学传媒;(2)文学史与文学史学:古代史书对文学史的叙述;古代诗文评论著作对文学史的论述;20世纪初,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出现;(3)史学思维:了解古代文学传承流变的过程;寻绎文学发展史的规律;(4)文化学视角:了解结合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综合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成果。
2.古代文学的演进(1)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矛盾、地理环境;内部因素的复杂性;(2)古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朝代的不平衡;地域的不平衡;(3)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诗与赋的渗透与交融;诗与词、曲的渗透与交融;赋与词的渗透与交融;诗与文的渗透与交融;史传与小说渗透与交融;(4)复古与革新:表面的复古与实质的革新;文与道的离合;文学与儒家思想;文学与佛道思想。
外国文学笔记及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文学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
(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一古代希腊文学。
(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二)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
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
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
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
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
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代表作:(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等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代表作《胜利颂》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几次著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著作。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6)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比例判断对错10分名词解释30分分析题10分赏析题10分简答题70分论述题20分第二部分考察要点《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中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语言学理论科目代码:826使用学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一、考试性质语言学理论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向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由招生院校自行命题。
本考试大纲的制订力求反映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方向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考查目标(一)考核考生对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结构规律以及语言分化、接触与演变规律的掌握程度,能从共时与历时、内部与外部的角度对具体语言现象做出分析。
(二)考核学生对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能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语言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1、填空题占10%2、选择题占10%3、名词解释题占10%4、简答题:占30%5、材料分析题:占40%四、考查内容(一)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二)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的符号性(语言与言语、口语与书面语、语言与符号)(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任意性、线条性、层级性、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三)语音和音系(1)元音和辅音(2)对立与互补、音位、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3)语音单位的聚合与组合(四)语法(1)语法单位(2)组合的层次性、递归性和开放性(3)词类、形态、语法范畴(五)语义与语用(1)词义的特征与词义的各种关系(2)语境与语境义、话题与说明、焦点与预设(六)语言的分化、接触及语言系统的演变(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2)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亲属语言(3)语言的接触(4)语音、词汇和词义、语法系统的演变(七)语言学发展简史与语言学理论的应用(1)现代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2)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3)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4)乔姆斯基与形式语言学五、参考书目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年考研参考书目专业: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2017年为050101文艺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汉语言文字学、05 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Z1中国民间文学、0501Z2对外汉语教学】初试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710汉语与文学基础(4)824语言与文学理论初试参考书目710汉语与文学基础:1、《现代汉语》(第二版)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3、《〈现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汪国胜、曾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4、《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二版比较通用,新出了第三版,哪个都可以)袁行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橘色版)或者最新的高教版蓝色版7、《外国文学史》(4卷本)聂珍钊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两本选其一)824语言与文学理论:1、《语言学概论》(第二版)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根据个人复习时间决定是否购买,历史上管科考过1-2次)4、《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不用买四卷本的,郭绍虞主编专业:045103学科教学(语文)(专硕)初试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4英语二(3)333教育综合(4)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初试参考书目333教育综合:《教育学》,王道俊编著,第7版《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著,第3版《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教育综合科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翔高《教育综合真题汇编及模拟试卷可以后期检测用【选买】凯程《333 教育综合应试解析》较厚,含超纲内容,和大纲一样不适合直接背诵,答案不系统【选买】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第二版)邢福义、汪国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建议邢福义的也要看】【大纲规定教材语用章节为黄廖版没有内容】注:个人建议黄廖版、邢版都看,同样重要!《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霖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普通高中语文课文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7可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书目:高中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汉语〉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汪国胜、曾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选买】《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内含黄廖版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比网上答案靠谱、详细。
中南民族大学二○一三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B 卷)适用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考试科目: 826语言学理论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 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5 道大题(共计 30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
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6分,共30分)1、任意性2、发音方法3、义场4、意音文字5、借词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结构语言学又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_________三大学派。
2、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全民共同使用,因而没有____________。
3、音素i 、e 、ε、a 的不同的发音特点是___________不同。
4、在普通话中,音素[a][A]出现的环境不同,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处于__________的关系。
5、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附加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6、依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可把语言划为不同的类型,缺乏词形变化的语言称为_____。
7、反义词可分两类,例如“死”与“活”,具有非此即彼的性质,是_________。
8、从意义方面看,一个汉字基本上就代表一个___________。
9、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实际上是语言发展_________特点的具体体现。
10、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普通话以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
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下列说法只有_____不正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26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2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语言文学综合是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科目之一。
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汉语有关的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古诗文和语言现象,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判断对错10分
名词解释30分
分析题10分
赏析题10分
简答题70分
论述题20分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语言文学综合考试》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部分
(一)先秦两汉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楚辞、左传、庄子。
汉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史记、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
建安文学特性的形成原因、建安风骨、三曹、阮籍;陶渊明、永明体、庾信。
(三)唐代文学部分
唐诗繁盛的原因、初唐四杰、李白、杜甫、中唐诗风的变化、白居易、李商隐。
(四)宋代文学部分
词的出现及其特点、婉约与豪放的两派、周邦彦、苏轼、辛弃疾。
(五)元明清文学部分
元代杂剧繁盛的原因、关汉卿、王实甫;明代传奇、金瓶梅、水浒传;清代诗文状况、红楼梦。
二、现代汉语部分
(一)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
语言、汉语、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与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现行汉字的形体和构造,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现代汉语语音
语音、语音学;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语音标记;语音的规范。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韵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声调的性质,调值、调类和调型,古今调类的对应关系,普通话的声调及其辨正。
语音组合,语流音变。
句调,重音,节奏。
(三)现代汉语语汇
语汇、语汇学、语汇系统,语汇单位,语汇的规范。
单纯词、合成词,短语词、离合词,缩略形式和缩略词。
词义的性质和类型,词义的发展,多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
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古语语汇、方言语汇、外来语汇,行业语、隐语和阶级习惯语,熟语。
新词创生的特点和方式,旧词的衰亡和复出。
(四)现代汉语语法
语法、语法学、语法系统,语法的性质,语法单位,语法规范。
词类划分的标准,各类实词,各类虚词;词性判别的要求、方法;同形异类和词类活用。
短语的性质、分类,短语的结构类、功能类,复杂短语和多义短语。
单句的性质、分类,句子成分,特定句式。
复句的特点,复句的类型,复句紧缩和复句扩展,复句关系词语。
句群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语用
语用、语用学,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意义的特点与获得,话语交际的过程和原则,话语交际的制约因素。
话语及其表现形式,词语的选择,句子的配置,节律的调整,辞格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