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法律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外汇管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外汇管理机关),依法履行外汇管理职责,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一)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二)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四)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五)其他外汇资产。
第四条境内机构、个人、驻华机构、来华人员的外汇收支或者经营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五条国家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凡有国际收支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第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外币流通,并不得以外币计价结算。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揭发违反外汇管理的行为和活动。
对检举、揭发或者协助查处违反外汇管理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奖励,并负责保密。
第二章经常项目外汇第八条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外汇擅自存放在境外。
第九条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
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经批准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帐户。
第十条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用汇,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的规定,持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向外汇指定银行购汇支付。
第+一条境内机构的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和进口付汇核销管理的规定办理核铂手续。
第十二条属于个人所有的外汇,可以自行持有,也可以存人银行或者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个人的外汇储蓄存款,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第十三条个人因私出境用汇,在规定限额内购汇;超过规定限额的,可以向外汇管理机关申请。
个人携带外汇进出境,应当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携带外汇出境,超过规定限额的,还应当向海关出具有效凭证。
国际金本位制度壹、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
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
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受到严重削弱,黄金的输出入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法币发行制度法币发行制度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为了维护货币的信用和稳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
下面将从法币的定义、发行主体、发行方式以及法币的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法币是指由国家法律制定为合法支付手段的货币。
它具有普遍流通、国民广泛接受和国际支付广泛使用的特点。
法币的发行受到国家政府的严格控制,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
发行法币的主体一般是中央银行或者由中央银行授权的机构。
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国家货币的信用和稳定。
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制度,法币发行主体可能是央行、国库或财政机构。
法币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另一种是通过银行体系的电子货币发行。
中央银行通过印制纸币和铸造硬币的方式将法币投入市场流通。
而电子货币则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法币,通过银行账户、移动支付等方式进行交易。
法币的功能主要包括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价值储存。
作为一种普遍流通的货币,法币可以用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交易支付。
此外,法币还作为一个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可以用来衡量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同时,法币也是一种常见的储存手段,个人可以通过持有法币来储存财富。
在法币的发行制度中,货币政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以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
法币发行制度还需要保证发行量合理、市场竞争充分和安全可靠。
合理的发行量可以保持通货膨胀和通缩的平衡,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市场竞争充分可以保证发行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和供给来调整货币的发行量。
而安全可靠是指保护法币不被伪造、盗窃和篡改,维护法币的信用和价值稳定。
总之,法币发行制度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核心之一,它通过中央银行或授权机构的发行和管理,保持货币的信用和稳定。
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发行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一节SDR框架下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一牙买加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IMF于1972年7月成立了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专门委员会,并于两年后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
[1]1976年1月,IMF下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牙买加协议》,该协议奠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而后该临时委员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形成。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中美元的地位虽然有所削弱,但是仍然是这一体系的核心货币。
处于牙买加体系外围的主要有两类国家:一是如东亚国家等出口导向型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对美国出口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并利用这些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国债等资产,使美元回流到美国;二是欧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由于这些国家购买了大量美国政府或者公司的金融资产,美国借此机会向其国内投入了大量的真实资本,并将这些资本用于投资其国内建设或者对外贸易。
由此,20世纪后半期的牙买加体系表现出美元主导的特征。
(一)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运行状况1.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涉及黄金、汇率、国际收支等一系列问题,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①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强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
该体系明确否决了黄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表现为:第一,删除了与黄金有关的条款,取消了黄金的官方定价,各国可以按照市场规律以协定好的价格进行黄金自由交换;第二,删除了黄金作为债权债务清算工具的强制要求,各成员国之间以及IMF与成员国之间可以以其他方式清算债务,同时IMF也会通过合理的手段在一定期限内放弃手中持有的黄金;第三,强化了SDR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并完善立法,同时规定开立有SDR账户的国家可以用其SDR偿还IMF的贷款[2],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SDR可被IMF成员国用于向IMF借贷。
② 允许成员国自由选择、制定和调整汇率,使浮动汇率制合法化。
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 简介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间货币交易和结算的制度安排。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制度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国际货币制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主张和贡献。
2.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自2009年起,我国政府开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通过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建立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等举措,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有利于国际货币制度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3. 提倡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我国提倡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主张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我国家在国际货币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我国认为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4.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我国主张国际货币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以提高国际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和沟通,能够更好地避免国际货币政策的冲突和竞争性贬值,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是非常积极和合理的。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地位的提升,我们有责任和能力参与和推动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多极化、开放化和稳定化的国际货币制度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符合我国长期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
总结我国所主张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
这些主张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提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中,我国的主张能够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共同促进国际货币制度的健康发展和完善。
第二章货币制度本章重要概念货币制度铸币本位币辅币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格雷欣法则银行券纸币准备金通货膨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联系汇率制国际货币制度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浮动汇制度特里芬难题欧元欧洲货币体系本章讨论四个问题。
一是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二是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是我国的货币制度,四是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的结构、货币的发行流通程序与组织体系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有关信用货币流通和创造、准备金比例确定、其他信用工具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创新,货币制度的内容会不断扩大和更新。
1、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货币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是在资本主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
这些规定包括以下几今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二是就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征货币制度的稳定;三是就充当货币的金属作出规定。
西方国家政府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克服币两流通混乱的状况,将已颁布的本位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等法令和条例集中起来制度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又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2、金属铸币流通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各自先后出现了铸币流通。
所谓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的含量)并检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最初的金属铸币是富商大贾铸造发行的。
后来逐步演变为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
这一时期的铸币流通有以下几个特点:(1)材料价值较低。
前资本主义黄金还不是主要的货币材料。
(2)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
(3)铸币不断变质。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般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主要指金属货币制度)1、货币金属。
一、货币货币类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银行券)、信用货币货币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马克思从职能角度给货币做的界定: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货币职能: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派生职能:支付手段 + 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特点:观念货币、足值或币值稳定。
●价格标准:每种货币单位所含有的可以用来衡量测定一切商品价格的法定金属重量,是包含或代表一定价值量的货币单位;在信用货币下,价格标准表现为货币的购买力。
(价格标准是人为的,通常是通过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
价格高,货币的购买力低;反之,货币的购买力高。
✧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流通手段尺度职能的货币特点:通常是非足值的货币、现实的货币。
✧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价值转移所发挥的职能。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特点是:补足交换的环节、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是分离的。
✧贮藏手段是指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行使的价值保值职能。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特点:现实的货币、足值的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作为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表现: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
信用货币又称“债务货币”,是不代表任何金属含量、不能兑换黄金或白银的一种信用凭证,是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发行流通的,是通过法律确定其偿付债务的法偿货币。
其特点是不具兑换性、纸制的货币,其表现形态有纸币与硬币、支票存款、电子货币。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之为“主币”或“本位币”。
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
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大致形成了。
简介金本位制的理论基础是格雷欣( Gresham)提出的“一价定律”,即一种特定的货币在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上是等价的。
英国学者戈逊也于1861 年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国际借贷说: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汇率变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借贷关系中债权与债务的变动。
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当时是最大的工业强国,也是国际资本供给的最主要来源国,伦敦又是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业务已十分繁荣,各国同英国的经济往来以及它们之间的大部分商业关系都需要通过英国筹措资金,主观上讲,实行金本位制无疑能降低其交易成本和汇兑风险。
特点作用货币制度基础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
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
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