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共41页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41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深林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
一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
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
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后备资源2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
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严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十分有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208.27万公顷(18.31亿亩);园地1154.90万公顷(1.73亿亩);林地23574.11万公顷(35.36亿亩);牧草地26214.38万公顷(39.32亿亩);其他农用地2553.09万公顷(3.83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万公顷(3.9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59.87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组图)自然状况土地状况自然资源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
耕地根据1996年农业普查的数据,中国共有耕地13004万公顷,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
耕地相对集中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生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亚麻和甜菜等。
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生产水稻、柑桔、油菜等。
四川盆地盛产水稻、油菜、甘蔗、茶叶、柑桔、柚子等。
但中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据国土资源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660多万公顷,年均减少67万多公顷。
近两年国家采取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耕地减少势头有所遏制,但年耕地减少量仍然很大。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6.7万公顷,灾毁耕地3.6万公顷,生态退耕33.9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万公顷,查出往年建设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9.1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6.7万公顷。
当年净减少耕地30.6万公顷。
林地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
活立木总蓄积量136.2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量为124.6亿立方米。
中国的天然林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平原,以及辽阔的西北地区,森林却很稀少。
中国森林树种丰富,仅乔木就有2800多种,珍贵的特有树种有银杏、水杉等。
第二章中国自然资源概况我国是一个资源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资源短缺的大国。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道路是曲折和反复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2.1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利用现状A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土地面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7.2%)耕地面积:俄罗斯、美国、印度、中国(7.0%)草地面积:澳大利亚、中国(7.8%)森林面积: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3.4%)河川径流总量: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5.6%)矿产资源:俄罗斯、美国、中国(已发现160多个矿种)生物多样性:世界第8,北半球第1,种子植物32800多种,居世界第三,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B人均资源量低,生存空间狭小中国人均国土面积0.8 hm2,为世界人均的29%;国土面积的2/3是山地和丘陵;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2;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3%,美国的1/8,印度的2/5;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8.1%;人均森林和林地面积0.1公顷,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23位;人均矿产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79.9%,居世界第80位,人均矿物能源(含煤、石油、天然气)仅为世界人均的1/3,美国的1/4。
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左右,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但是,对于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和13亿以上人口的我国来说,我们的海域面积和海洋资源还是有限的。
我国东半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90%,平均每平方公里225人,特别是在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密度更大,生存空间狭小。
在各类自然资源中,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太少与淡水供应不足,已成为约束性的两个稀缺资源。
C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中国的耕地资源中,基本无限制因素的土地约占40%,而有各种限制因素(水土流失、风沙、盐碱、洪涝灾害、干旱等)的土地和中低产田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