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工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93 KB
- 文档页数:11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是:A. 岩石的变质作用B. 地震的发生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A. 板块边界的类型B. 板块的移动方向C. 板块的厚度D. 板块的相互作用3. 地壳运动中,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通常会导致: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抬升D. 所有以上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砂岩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形成山脉B. 形成平原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之一是______,它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______,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3. 地壳运动中,板块的边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1. 地震2. 板块3. 俯冲带、发散带、转换带4. 地壳运动三、简答题1.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影响着地球的表面。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海沟和裂谷。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板块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这些自然灾害。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数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半固态的地幔上层上。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碰撞、分离和滑移,这些作用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的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球表面许多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发育和地震带的分布。
构造地质学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构造地质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一、单选题1. 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_____;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_____。
(4分)(A) 体力,面力(B) 面力,体力(C) 作用力,重力(D) 重力,作用力参考答案:B2. 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_____,韧性_____。
(4分)(A) 增加,减弱(B) 提高,增强(C) 降低,增强(D) 减弱,差弱参考答案:B3. 应变速率小,_____塑性变形。
(4分)(A) 不利于(B) 有利于(C) 不影响(D) 不确定参考答案:B4. 在地质观测中,可以通过有限应变状态的对比.劈理折射的对比.香肠构造的对比.褶皱形态的对比等来了解不同岩层的相对_____。
)(A) 强度(B) 坚硬度(C) 能干性(D) 抗磨性参考答案:C5. 核幔结构是_____结果形成的。
(4分)(A) 动态重结晶(B) 静态重结晶(C) 岩浆冷却(D) 低温变形参考答案:A6. 在围限压力下,当压力超出一定值时岩石就会以某种方式破裂,发生断裂变形,此时的压力值就称为岩石的_____。
(A) 压力强度(B) 抵抗强度(C) 极限强度(D) 变形强度参考答案:C7. 在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中,当温度升高时,会造成岩石的_____。
(4分)(A) 屈服极限增大,脆性也增大。
(B) 屈服极限增大,脆性减小,韧性增大。
(C) 屈服极限减小,脆性增大,韧性减小。
(D) 屈服极限减小,韧性增大。
参考答案:D8. 在应力作用下,晶体沿内部一定的滑移系发生的滑动称作(),是岩石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
(4分) (A) 晶内滑动(B) 位错滑动(C) 颗粒边界滑动(D) 蠕动参考答案:A9. 下面哪一个产状要素不是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_______。
(4分)(A) 倾伏向(B) 倾向(C) 侧伏向(D) 侧伏角参考答案:B10. 一套地层沉积后,经过短暂沉积间断并无大的构造运动,又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复习题-2(答案)一、名词解释1. 断层:地壳内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面状破坏或面状流变带,两侧岩石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构造2. 断层面和断层带,断层几何要素之一:断层面为切断岩石并使两侧岩石发生位移的断裂面,常有擦痕和断层摩擦镜面;断层带为由一系列断层面或由较宽的破碎带组成的大型断层,带内岩石破碎,常发育断层角砾岩、断层泥、超碎裂岩和糜棱岩等断层构造岩。
断裂带一般宽达数米甚至几公里3. 断层线:断层几何要素之一,为断层面与地面交线4. 断盘:断层几何要素之一,为断层面两侧发生位移的岩块。
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侧岩块为上盘,下侧为下盘;断层面直立时,据断层走向将两盘分为东西盘、南北盘、北东、南西盘或北西、南东盘。
根据断层的运动方式:相对向上运动的为上升盘,向下运动的为下降盘5. 相当点:确定断层位移距离的标志物,断层发生之前是一个点,经断层作用并发生位移后形成两个点,这两个点为相当点6. 相当层:确定断层位移距离的标志物,断层发生之前是一个层,经断层作用并发生位移后形成两个层,这两个层为相当层7. 滑距:确定断层位移的一种方式,在断层面上两个相当点位移后的距离为总滑距,可以分解为走向滑距和倾向滑距8. 断距:确定断层位移的一种方式,相当层在垂直地层走向或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两盘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不同的剖面上度量的断距是不同的9. 地层断距:在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上相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0. 铅直地层断距:在垂直地层走向或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两盘之间的铅直距离11. 水平地层断距:在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上相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2. 视地层断距: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相当层之间的垂直距离13. 平错: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上下两盘相当层在断层面上距离的水平分量14. 落差: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上下两盘相当层在断层面上距离的垂直分量15. 走向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断层16. 倾向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倾向大致平行或与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断层17. 斜向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18. 顺层断层:与所在岩层面大致平行的断层19. 纵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的断层20. 斜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断层21. 横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垂直的断层22.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倾向滑移断层23.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倾向滑移断层24. 平移断层:平行断层面走向滑移的走向滑移断层25. 地堑:由两组正断层组成,走向一致,倾向相向,形成槽形地带26. 地垒:由两组正断层组成,走向一致,倾向相背,形成垒形构造型式27. 阶梯状断层:只发育一组正断层,相对于一侧依次下降形成阶梯状断层28. 叠瓦状断层: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上盘依次向上逆冲,在剖面上呈岩片相互叠置构成叠瓦状28. 环状断层:若干条弧形或半环状正断层围绕一个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构成环状断层29. 放射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构成放射状断层30. 构造岩:在断层带内岩石在断层作用下发生破裂、重结晶,以至产生新矿物,形成具有特征性组构和矿物成分的岩石称为构造岩,分为碎裂岩系列和糜棱岩系列,其中碎裂岩系列由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微角砾岩、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等组成。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4分)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4分)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
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4分)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4分)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
(4分)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
构造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闭卷)一、选择填空:(每一空格3分;60分)1.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
A).容易发生B).不易发生C).正常进行(没有影响)2.“多米诺骨牌”式断层和铲形断层的组合形式与地壳作用有关;叠瓦式断层的组合形式与地壳作用有关。
A).伸展; B).逆冲推覆; C).剪切;3.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4.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横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
A).垂直于,平行于B).斜交,斜交C).平行于,垂直于5.将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为劈理。
劈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相间的平行排列。
A).片状矿物和粒状矿物B).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C).劈理域和微劈石6.按照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拉伸线理和矿物生长线理属于;窗棂构造属于,鞘褶皱属于。
A).A型线理B).B型线理C).两者都不是7.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当走向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正断层造成地层_________;逆断层造成地层_____ ___;下降盘出现________。
A).重复; B).缺失; C).老地层; D).新地层8.美国科迪勒拉山区发育的一系列不对称纵列单面山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地貌构造单元称之为。
A). 地堑B). 裂谷C). 盆岭构造9.糜棱岩是Lapworth于188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苏格兰沿莫因断层发育的一种细粒的、具强烈面理化的断层岩。
糜棱岩发育于中。
与原岩相比,糜棱岩的粒度显著,面理和/或线理显著,至少有一种造岩矿物发生明显的。
A).塑性变形B).变小C).增强D).狭窄的高应变带10.在侵入岩的原生破裂构造中,根据侵入岩体顶部原生节理产状一般把原生节理分为Q(横)节理、S(纵)节理、L(层)节理。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哪一部分?A. 大气层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什么?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页岩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A. 地球表面由若干刚性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D. 所有板块都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答案:D4. 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个过程被称为什么?A. 变质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A5. 以下哪种力是构造地质学中最为重要的力?A. 重力B. 磁力C. 张力D. 摩擦力答案:C二、填空题6. 构造地质学中的三大类岩石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7.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______。
答案:构造运动8.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主要边界类型包括发散边界、______和______。
答案:收敛边界、走滑边界9.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______带。
答案:活动10.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塑性流动的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塑性变形三、简答题11. 简要说明什么是走滑断层,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答案:走滑断层是一种断层类型,其中岩石沿着断层面平行移动,不涉及岩石的上抬或下降。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
12. 解释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并说明每层的特点。
答案:岩石圈主要由两层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地幔)。
地壳由较轻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上地幔顶部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更重的镁铁质岩石组成,通常在板块构造中与地壳一起移动。
四、论述题13.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动力学的理解,它解释了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现象的机制。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B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D.走向和构造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3)岩层的真倾角(A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D.无法判断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B )。
A.越小B.越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5)节理系是指( C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B )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7)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 )A.褶皱B.断裂C.节理D.劈理8)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C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D.无法判断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B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10)褶皱枢纽是指( C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11)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C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B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13)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D )A.阶梯状断层 B.迭瓦状断层 C.雁行式平移断层 D.前面三种都可能14)飞来峰指( B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15)糜棱岩是指( A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D.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地壳的构造形态B. 地壳的构造运动C. 地壳的构造变形D. 地壳的构造演化答案:D2.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
A. 水平运动B. 垂直运动C.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D.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答案:C3. 断层的分类依据是()。
A. 断层的规模B. 断层的力学性质C. 断层的位移方向D. 断层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向答案:D二、填空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称为________。
答案:构造变形2. 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地质构造、地质地貌3. 地壳运动的间接证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古地磁、古生物、古气候三、简答题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构造形态、构造运动、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以及这些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2. 描述断层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答案:断层是指岩石因应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相对位移的地质构造。
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位移方向,可分为上盘下降的下降断层和下盘下降的上升断层。
四、论述题1. 论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答案: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动力。
水平运动导致地壳的挤压和拉伸,形成山脉、裂谷和盆地等地貌;垂直运动则引起地壳的抬升和沉降,形成高原、平原和海盆等地貌。
此外,地壳运动还会引起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对地表形态产生深远影响。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均匀变形包括___拉伸__、____挤压____、_____剪切_____。
2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σ1 主应力方位平行,与σ3 主应力方位垂直,σ2 主应力与剪切交面垂直。
3、断层碎裂岩是____脆性____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____塑性/韧性____变形产物。
4、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包括错开、互切、限制三种。
5、褶皱几何要素包括核、翼、枢纽、轴面(枢纽面)、拐点、槽脊等。
1、岩石的变形阶段包括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破裂变形。
3、正断层组合形式有地垒、地堑和阶梯状断层。
5、侵入于褶皱核部虚脱处的侵入岩体称为____岩鞍____。
6、岩石剪裂角(θ)与岩石内摩擦角(φ)关系为:__θ=450-φ/2_____。
7、小型线理包括有擦痕线理和拉张线理等。
1、确定不整合的时代一般是以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时代为其__下限_;以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为其__上限_。
6、逆冲断层的组合型式主要包括单冲型、背冲型、对冲型。
7、构造地质学规定压应力为正。
逆冲推覆构造相关褶皱有断弯、断展和断滑。
二、选择题1、张节理面与 C 垂直。
A.σ1 B.σ2 C.σ3D.σ1-σ32、下列不是剪节理特征 D 。
A.切穿砾石 B.沿走向延伸较远C.共轭产出D.节理面粗糙不平3、岩层的真倾角 A 。
A. 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D.不一定4、羽状张裂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向 A 。
A.本盘运动的方向 B.对盘运动方向C.本盘运动相反的方向 D.无法指示方向5、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垂直为A 。
A. 横断层B. 纵断层C.斜断层D.完全解理6、同一曲率中心不同曲率半径是下列 A 典型褶皱形态。
A.平行褶皱B.相似褶皱C.顶厚褶皱D.顶薄褶皱7、利用侵入岩的流线可以确定 B 。
A.侵入接触面方位 B.岩浆流动方向C.岩浆挤压方向 D.与流面垂直的方向8、隔挡式褶皱与隔槽式褶皱常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是 B 。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化学成分B. 地球的物理性质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 地球的历史演变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岩浆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
A.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D. 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C. 岩石层的侵蚀D. 岩石层的沉积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B. 地壳的垂直抬升C. 地壳的侵蚀作用D. 地壳的沉积作用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B. 断层的位移方向C. 断层的倾斜角度D. 断层的位移距离7.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与()有关。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沉积作用D. 变质作用8.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表现为()。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或沉降D. 地壳的折叠9.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通常分为()。
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10. 构造地质学中的“构造”一词主要指的是()。
A. 地质构造B. 建筑构造C. 机械构造D. 生物构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外壳分为几大层,其中最外层称为________,最内层称为________。
2. 岩石的三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________和________。
4. 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式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________。
5.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6.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7.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岩石的分类B. 矿物的组成C. 地壳的构造运动D. 地表的地貌形态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D. 地壳下沉3.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沉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4. 褶皱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挤压C. 地壳的下沉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壳内部热流D. 地壳外部压力6.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B. 断层运动和褶皱运动C. 地震运动和火山运动D. 地壳抬升和地壳下沉7. 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不包括:A. 形成山脉B. 形成盆地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8. 地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A. 地震灾害B. 火山灾害C. 地壳抬升导致建筑物倒塌D. 所有以上选项9. 地壳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A. 地质勘探B. 地球物理勘探C. 地质年代测定D. 所有以上选项10. 地壳运动的预测方法包括:A. 地震监测B. 地壳形变监测C. 地壳应力监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1-5 C A C B C6-10 A D C D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运动及其对______和______的影响的科学。
2. 断层的类型包括______断层、______断层和______断层。
3. 地壳运动的类型主要有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4.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主要来源于______。
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
答案:1. 地壳结构地表形态2.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3. 水平垂直4. 地壳内部热流5. 山脉盆地河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矿物的化学成分B. 岩石的物理性质C. 地壳的变形和运动D. 地球的磁场变化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岩浆活动B. 地震C. 断层运动D. 褶皱运动3. 构造地质学中,断层的分类不包括:A. 正断层B. 逆断层C. 走滑断层D. 沉积断层4. 地壳中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降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的热能C. 月球引力D. 地壳的化学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7. 地壳的变形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褶皱、断层和______。
8. 逆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而正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走滑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两盘沿着断层线平行移动,不发生______。
9.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______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0.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壳的变形机制,预测地震活动,以及寻找矿产资源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其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13.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断层的类型及其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15. 论述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质勘探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根据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图,分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并推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 C D B B二、填空题6. 地块7. 断层8. 垂直移动9. 地幔对流10. 地幔对流三、简答题1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变形、运动和构造,以及这些构造现象对地表形态、地质活动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1、何为地质构造?答: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答:构造地质学(广义):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及其成因机制,以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构造地质学(狭义):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
1构造尺度: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
第二章一、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答: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地层:是指同一个地质时代的岩层组合。
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面(顶、底)限制的岩性大致相同的层状岩体。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答:海侵层位在垂向剖面中表现为由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由浅水到深水,由氧化到还原,海退层位与此相反。
海侵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地质界限超过老地层,并盖在其上,形成超覆不整合,海退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分布面积比老地层小。
3、什么是原始倾斜?答: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岩层倾斜叫做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答:同一沉积岩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物源供应与沉积环境的不同,常在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称为横向变化;相反,岩性相同的岩层,也可能不是同一岩层,可能是同一岩层的综合体,包括了相当长的时代,这种现象叫做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答: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V尖指向上游;2)地层一般向上变新;3)厚度h =顶底界线高差;4)露头宽度(a)= h(厚度)/tgß(坡度)二、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答:岩层产状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和倾角。
昆工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B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D.走向和构造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3)岩层的真倾角(A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D.无法判断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B )。
A.越小B.越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5)节理系是指( C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B )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7)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 )A.褶皱B.断裂C.节理D.劈理8)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C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D.无法判断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B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10)褶皱枢纽是指( C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11)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C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B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13)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D )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14)飞来峰指( B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15)糜棱岩是指( A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D.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完整版)构造地质学复习题1-答案复习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4分,每题2分)1. 地质体:人们观察和研究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天然岩石单元2. 走向线与走向:走向线为倾斜构造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走向为走向线的地理方位,一个倾斜构造面有两个走向3. 倾向线与倾向、倾角:倾向线为倾斜构造面上垂直于走向线的直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为倾向线指向构造面倾斜方向的地理方位;倾角为倾斜构造面上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 面向:倾斜岩层变新的方向5. 沉积岩层:被两个平行或近平行的界面限定的具有同一岩性的层状地质体6. 原生构造:沉积岩或岩浆岩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7. 层面:限定沉积岩层的界面,可分为上层面(顶面)和下层面(底面)8. 层理: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构造、颜色及厚度表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性9. 岩层厚度:包括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
对于水平岩层,真厚度、视厚度和铅直厚度相同,为岩层顶、底面之间标高之差;对于倾斜岩层,真厚度为在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视厚度为与岩层走向斜交的剖面上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铅直厚度则为岩层顶、底面之间在铅直方向上的距离。
10. 出露宽度: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地表界线的水平投影宽度(上下层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露头宽度(出露宽度) 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11.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的岩层12. 倾斜岩层:倾角大于5°、小于85°的岩层13. 埋藏深度:从地表某一点到地下某一岩层(矿层)之间的铅直距离14. 应力:应力是在面力或体力作用下,物体表面或物体内部单位面积的内力。
是作用在该面上内力的大小的度量15. 全应力,物体内任一截面上某一点的应力,P=lim ?P/ ?A=d P/d A(?A→0)16. 平均应力:物体内任一截面上单位面积(?A)上的内力(?P),Pm=?P/ ?A17. 正应力:由全应力分解的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分量18. 剪应力:由全应力分解的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分量19. 剪应力互等定律:在平衡力系中,互相垂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一对剪应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20. 静水压力或流体静压力:当σ1=σ2=σ3时,为均压,称作静水压力或流体静压力。
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
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
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
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B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D.走向和构造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3)岩层的真倾角(A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D.无法判断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B )。
A.越小B.越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5)节理系是指( C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B )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7)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 )A.褶皱B.断裂C.节理D.劈理8)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C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D.无法判断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B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10)褶皱枢纽是指( C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11)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C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B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13)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D )A.阶梯状断层 B.迭瓦状断层 C.雁行式平移断层 D.前面三种都可能14)飞来峰指( B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15)糜棱岩是指( A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D.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X )2)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
(X )3)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T )4)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X )5)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X )6)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X )7)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T )8)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高点的联线。
( F )9)直立倾伏褶皱是指枢纽直立、轴面倾斜的褶皱。
(×)10)不整合接触关系是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两套地层产状不同。
(X )11)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X )12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T )13)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T )14)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X )15)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是在成岩以后形成的。
(X )三、填空题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
3)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4)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水平,倾斜,直立,倒转。
5)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厚度,产状,地面产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6)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7)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8)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9)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三个变形阶段。
10)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11)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背斜,向斜。
12)褶皱要素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13)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
14)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剪节理,张节理。
15)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
16)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
17)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8)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19)从几何的角度来看,任何地质构造都可以概括为面状构造,线状构造。
20)按劈理的传统分类可将劈理分为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21)变形岩石中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22)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
23)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可分为流线,流面。
24)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位移。
25)两翼产状均为倒转的褶皱被称为翻卷,一翼产状较陡,另一翼产状较缓的褶皱被称为斜歪。
四、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构造地质学主要是研究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构造作用中形成的变形现象(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3)岩层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地质学上叫做地层。
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到达地表。
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地层的上部的岩层形成的年代越近。
4)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
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X Z 轴的质点线在在变形过程中没有发生旋转。
纯剪应变又称无旋转应变5)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蠕变是不可恢复的永久应变6)背斜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
7)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因受到与层面垂直方向上的挤压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为横弯褶皱作用(Bending)。
横弯褶皱作用的挤压也多自下而上。
产生这种力的原因,包括地壳升降运动、岩浆的上拱作用、盐岩层及其它高塑性岩层的底辟作用以及沉积、成岩过程中产生的同沉积压实作用等等。
8)节理岩石中有一定排列规律的无明显位移的裂隙。
9)断层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而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10)韧性断层韧性断层是和脆性断层相对应的一类断层,又称韧性剪切或韧性变形。
指由剪切变形或岩石塑性流动造成的强烈变形的线状地带,是出露在地表的、被侵蚀的古老断裂的深部构造形迹。
规模大小不一,小者只长几厘米;大者宽几十公里、长达上千公里。
其内之应变是连续的。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可由内或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但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2)沉积岩有哪些原生构造可以判别岩层的顶底面?(1)斜层理: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呈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级层序:又叫递变层理,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其厚度可由几厘米到几米.两相邻粒级层之间的下层面常受到冲刷,海退层位往往保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层位保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顶由细到组;(3)波痕:可指示顶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对称型浪成波痕.这种波痕不论是原型还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波谷的圆形则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称干裂或示底构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还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冲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如叠层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层的顶.3)不整合的识别标志有哪些?(1)地层标志:时代、岩性、古生物(2)地层产状的不同 3)古风化壳、底砾岩(3)古风化壳、底砾岩(4)变形特征(5)变质和岩浆岩特征( 6)同位素年龄资料的依据4)节理的类型节理的分类可从以下几方面:(一)几何分类:(1)根据节理产状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2)根据节理与褶轴的关系分为: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二)成因分类:(1)原生节理、次生节理、非构造节理;(三)力学性质分类:(1)张节理、剪节理.5)简述确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标志.(1)用被错断的标志层直接确定;(2)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推测;(3)根据牵引构造;(4)根据断层面上擦痕、阶步;(5)利用断层旁侧的羽状节理;(6)两盘派生小褶皱轴面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向本盘运动方向;(7)断层角砾成分来追踪角砾的母岩确定,或根据构造透镜体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来确定。
6)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侵入岩体和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是指岩浆向上运移,侵入上覆围岩或喷溢地面并逐渐冷凝固结形成岩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构造.岩浆冷凝固结形成岩石一般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粘稠的含晶体的液态岩浆流动阶段,这时形成了原生流动构造;二是岩浆凝固化阶段,形成原生破裂构造.岩体形成后,由于地壳运动使岩浆岩体形态和产状发生变化,引起新的构造变形,从而形成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7)什么叫构造序列?地壳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大的构造阶段或构旋回中,都可划分出若干构造幕,每一幕按一定作用方式的构造运动所造成的构造群,包括褶皱、断裂及有关构造就叫作一个构造世代或一个世代的构造.不同世代的构造依新老关系所排列成的顺序就叫构造序列.构造序列分析研究的目的是重建构造变形史.8)构造解析及其意义所谓构造解析,简言之,就是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构造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把整个地质体按不同的构造尺度或层次分解为各个要素或单体分别加以研究.结合全面的地质调查,着重解剖各种构造要素的几何特征、力学性质及其关系.然后把构造现象的各个方面放到构造运动和演化中去,从构造变形的发生、发展、复合、置换和转化等不断变化中,去建立构造事件发展的序列和相应的古构造型式,以及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的关系.9)简述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标志:1)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河流急剧转或河谷被错断)2)构造标志: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构造透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