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会议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李欢欢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中历史教案:华盛顿会议教案主题:华盛顿会议——一次重要的国际外交会议教学目标:1. 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参与国家和会议结果;3. 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召开原因;2. 参与国家及其代表;3. 议程和主要成果;4. 华盛顿会议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并讨论其对各国经济和政治带来的影响。
步骤二:学习华盛顿会议(25分钟)1. 介绍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召开原因,强调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地位和战后的全球领导地位。
2. 讲解参与国家及其代表,并简要介绍他们对华盛顿会议的主张和利益。
3. 分析华盛顿会议的议程和主要成果,包括《四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和《伯利恒铁合约》等。
4. 引导学生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例如削减军备竞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等。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1. 华盛顿会议对于维护国际和平是起到了哪些作用?2. 华盛顿会议对于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何影响?3. 华盛顿会议的成果对于中国有何意义?步骤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听。
然后,请学生总结华盛顿会议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要点:1. 引导学生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召开原因,认识到该会议对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分析能力,理解华盛顿会议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强调学生对于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的意义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学延伸: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深入研究华盛顿会议后的国际关系发展,让他们选择其他重要的国际会议进行比较分析,例如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教学评价:1. 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时的发言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第 4 讲华盛顿会议及保护和平的试试考试内容查核要求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中国山东问题 b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系统的c本质和不稳固性国际缔盟的主要活动及保护和平的试试b其作用一、列强在亚太地域的抢夺1.背景美日在亚太地域的利益矛盾;美、英、日希望限制海军军备比赛;停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保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也成为紧急的问题。
2.召开1921 年 11 月,美、英、法、日、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3.《四国合约》(1)签订: 1921 年,美、英、日、法四国签订。
(2)内容①缔约国相互尊敬它们在太平洋地区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益。
②上述权益遇到威迫时,缔结国应进行磋商。
③合约奏效后,英日联盟停止。
(3)影响①对美国:成功拆开了英日联盟,除去了它在亚太地域争霸的一个阻碍。
②对英国:临时在表面上保护了与美日的关系,选择了对日本的妥协政策。
③对日本:英日联盟被取销;日本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同样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域的权益获得正式认可。
[ 思想点拨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成功者,在美国主导下,限制了日本、英国的权力,对中国进行从头瓜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盛顿系统。
同巴黎和会同样,表现了分赃性和大国强权政治。
二、海军军备的从头安排1.《五国合约》的签订:1922 年 2 月,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对于限制海军军备合约》,即《五国合约》。
2.《五国合约》的内容:合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率和各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限额,但对巡洋舰、潜水艇等舰只的规模和数目未做任何限制。
3.《五国合约》的影响(1)《五国合约》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2)它是美外国交的成功。
(3) 《五国合约》不过临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比赛上的抢夺,其实不可以真实除去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妥协的背后,孕育着新的矛盾。
三、中国山东问题1.山东问题的解决(1)方式:中日两方在会外“直接谈判”。
(2)解决:中日签约,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益送还中国,同时它仍在山东保存一些特权。
高中历史教案:华盛顿会议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让学生思考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2)简要介绍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引发学生对会议的关注。
2.探究华盛顿会议的背景(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华盛顿会议的背景。
3.华盛顿会议的过程及主要内容(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过程。
(2)教师提问: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4.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5.华盛顿会议的历史意义(1)学生思考:华盛顿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课堂小结(2)强调华盛顿会议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7.课后作业(1)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华盛顿会议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1.华盛顿会议的背景2.华盛顿会议的过程及主要内容3.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4.华盛顿会议的历史意义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二战前世界格局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同时,结合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在分析华盛顿会议背景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巴黎和会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到各国关系的呢?”(2)关于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提问:“教材中提到了华盛顿会议达成的哪些重要协议?这些协议分别有什么意义?”(3)在讨论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教师:“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领土完整有何保障?”学生:“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限制了日本对中国的扩张。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华盛顿会议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2、过程与方法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本课的主要问题包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主要内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等。
学习时可采用比较法,对比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的异同,加深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认识。
教学中可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同时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整体认识,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导入新课】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从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引文没有直接提出明确的问题,建议利用问题探究引入新课:阅读教材引文部分回答: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作为新课的导入。
【讲授新课】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一)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战前:英、法、德、日、俄、美等六国在亚太地区角逐。
中心是宰割中国。
战后: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战后争霸新格局的三条主线:第一、日本实力明显增强,引起英美警惕和不满。
第二、英美日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使远东的形势格外紧张。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华盛顿会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华盛顿召开的原因、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美国在亚太地区谋求外交突破、《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内容及其影响;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及其评价、《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构成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及其影响。
2、理解:美日矛盾、东亚问题的核心是中国问题、《四国条约》对美英日的影响;《五国条约》隐含的问题及其对三国的影响;理解《九国公约》的虚伪及实质所在、该公约对有关各国的影响、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及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及评价。
3、运用:议背景分析的方法理解和认识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原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对三国的不同影响;以对比分析的方法看出各国在条约规定的比例背后的得失、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的辩证关系揭示该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归纳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共性实质与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1、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背景分析、对比评价2、海军军备的重新安排:对比分析与评价3、中国山东问题:本质揭示、个性比较与共性比较、问题探究与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以及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2、认识《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军备方面的竞争但随着矛盾的加剧以及谋求自身的发展其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在争取山东问题的主权据理力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暂时缓和矛盾不能长期保持和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2、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讲述法和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采用讨论法导入新课:学生先阅读教材引言,提问“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探究的主要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直接原因)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巴黎和会的未尽事宜。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原因,它的召开是复杂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归纳。
3华盛顿会议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日矛盾;《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的内容、结果;中日关于山东问题条约;《九国公约》2、理解:了解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3、运用:通过对亚太地区矛盾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华盛顿体系签定的条约难点: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华盛顿会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入新课】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而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
而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又使美国十分不甘心,因此在美国的主持下,又召开了一个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奠定秩序的华盛顿体系。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 美日矛盾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可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从而引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
然后教师可适时指出,参加会议的九个国家均在东亚地区有利害关系,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华盛顿会议》(1)主要介绍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以及会议的发起者、东亚问题的关键问题等基础知识。
还介绍了帝国主义大国在会议上的第一轮较量,废除英日同盟,签订《四国条约》;(2)介绍了帝国主义海军大国之间在裁减海军军备问题上的争斗与妥协及其结果《五国条约》;(3)介绍了中国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介绍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并作了简要评价。
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
引文在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接原因。
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理解《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内容及作用。
了解“中国山东问题”,认识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华盛顿体系签定的条约【教学难点】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凡尔赛会议,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优势,而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失败。
而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又使美国十分不甘心,因此在美国的主持下,又召开了一个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奠定秩序的华盛顿体系。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列强关系(1)美日矛盾: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争夺激烈。
(2)列强妥协①美、英、日三国均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②东亚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问题,急需平息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华盛顿会议(1)召开: 1921 年11月12日;在华盛顿召开。
(2)与会国: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
3.《四国条约》(1)内容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初中华盛顿会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国家。
2. 掌握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如亚太地区问题、海军军备竞赛问题和中国山东问题。
3. 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华盛顿会议的背景a. 一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争夺b. 美国企图在巴黎和会上称霸世界目的未实现c.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对英美构成威胁d. 美英日军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e. 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2. 华盛顿会议的目的a. 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b. 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c. 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3. 华盛顿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国家a. 时间:1921年至1922年b. 地点:美国华盛顿c. 主要参与国家: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4. 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a. 亚太地区问题b. 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c. 中国山东问题5. 华盛顿会议的成果a. 签署《九国公约》b. 签署《五国海军条约》和《三国海军条约》c. 山东问题交由国际社会仲裁6.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a. 协调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b. 暂时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c. 重塑了亚太地区格局d. 奠定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础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目的、议题、成果和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华盛顿会议中各国立场和策略。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研究华盛顿会议相关资料,分享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时的表现。
3. 考察学生对华盛顿会议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华盛顿会议教案是一种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模拟联合国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制定的活动,提高学生演讲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
该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模拟真实联合国会议的形式,让学生在模拟的议题中扮演角色,即使是最难以解决的议题,也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集思广益,发挥个人才能,出彩自我。
该教案强调给予个人发言的机会。
在华盛顿会议教案中,学生被分配为模拟联合国中的不同国家的代表,每位代表都需要在会议中发表自己国家的立场和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积极发言,表达清晰,让其它国家代表理解和接受。
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出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良好习惯。
该教案还鼓励学生在会议中进行积极的辩论和讨论。
在模拟联合国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代表的观点,并尝试在会议中影响和说服他们。
这种针对不同观念和利益的辩论和讨论,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辩论技巧。
在华盛顿会议教案中,学生还需要制定并提交解决方案。
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立场,理性制订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和推理能力,培养在竞争中合作以及大局意识。
华盛顿会议教案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仅是一种让学生学习怎样提高演讲和表达能力的教育方式,而更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增强自信心,并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在华盛顿会议教案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通过模拟实际联合国议题,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
华盛顿会议教案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社交技能,比如说演讲、表达、辩论、决策等等。
如果想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华盛顿会议教案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华盛顿会议教案,(2)1 第 3 3 课华盛顿会议(教案)一、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㈠㈠华盛顿会议 1 1、背景⑴美国企图在巴黎和会上称霸世界目的没有实现,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
⑵ ___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对英美构成了威胁。
(主要原因)⑶美英日军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⑷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威胁 ___在华利益。
2 2、目的:缓和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限制海军军备,重新划分在亚太的势力范围,建立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3 3、时间、与会国 : 1921-- 1922;美英日法中意葡荷比 44、议题⑴主要问题:①亚太地区问题。
②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
③中国山东问题。
⑵中心议题: 是协调 ___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关系。
2 5 5、内容◎亚太地区问题 : 《四国条约》(〈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1921、11,美英日法)(1 1)背景:1902 年,英日同盟成立,双方互相支持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成为美国扩张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称霸东亚的最大障碍。
(2 2)内容①缔约国互相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
②上述权利遭到威胁时,缔约国进行协商。
③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3 3)评价①对美国而言: 埋葬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
②对 ___而言: ⅰ、一方面英日同盟解散,使其扩张野心受到了暂时遏制;ⅱ、另一方面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又得到了大国的承认,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③对英国而言: 保证其既得利益,表面上维护了与美日的关系,但也使英日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实力下降,最后只能选择妥协政策。
3 ◎限制海军军备竞赛问题 : :《五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22、2,美、英、日、法、意)(1 1)背景美英日等 ___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都希望通过谈判限制海军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