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害虫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2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各位评委、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是4号说课选手XX,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吃害虫。
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渐进,这是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来提出的学习和教学的原则,遵循教学原则,我进行了一次深度备课,现将备课情况汇报如下。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如何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
请看教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
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根据以往多次听课,对课堂的信息观察我发现如果依照教师用书的建议,在探索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教室里可能会一片混乱,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我们来看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有趣的故事。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其中,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教学重点。
理解算法,即数位对齐的意义。
一年小青蛙吃害虫作文
一天早晨,小明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他一手拿着鱼网,一手拿着大瓶子,来到了小河边捉鱼。
小明到了小河边,看见了一群青蛙,觉得捉鱼没有捉青蛙有趣,就捉了一只小青蛙,并把它放在了瓶子里,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回到了家,小明觉得非常累,就坐在沙发上,把瓶子放在了小凳子上,又把收录机打开,听到了要保护青蛙的广播,但没有听全。
小明觉得很纳闷,决定要把这件事弄个明白。
小明打开《百科全书》,翻到介绍青蛙那一页,看到了青蛙能吃害虫,能保护庄稼的内容。
他心想:“这次我犯了一个错误,捉了青蛙,我一定把它放回去。
”
于是,小明拿着瓶子,来到了小河边,把青蛙放了。
青蛙“呱,呱”地叫了两声,好象对小明说“谢谢你。
”小明笑了,转身向家里走去。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塑造。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今天我们来谈谈一年级数学课《青蛙吃害虫》的教学,它如何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合作和交流,让孩子们在竞争和合作中得到锻炼。
一、认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认知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认知理论从人的认知过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包括个体差异、交互作用、发展程度、主动性、社会文化因素等。
而青蛙吃害虫这个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恰恰符合这些规则和原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青蛙吃害虫是一款数学游戏,它的玩法非常简单,孩子们需要控制青蛙去吃害虫,每吃掉一个害虫,就能得到一分。
但是,这个游戏中有些害虫不能被青蛙吃,比如说可以飞的害虫,而孩子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可以被吃的害虫,一起完成任务。
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交流和合作能力交流和合作是社会化学习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在共同的目标下合作达成任务。
而青蛙吃害虫这个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游戏,正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在游戏的交流和合作中得到锻炼。
游戏中需要孩子们找到可以被吃的害虫,很多时候需要孩子们去询问另一个组员,才能找到答案。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自己没有思路时,可以直接询问同伴,获得答案,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非常有好处。
游戏中有些害虫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吃掉。
这就需要孩子们之间紧密协作,需要交流沟通,才能完成任务。
在协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互理解,还需要相互支持和协调,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中还有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能力。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章节:第七单元《青蛙和害虫》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探究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认识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青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
难点: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青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青蛙模型、害虫模型、生态图示。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农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蛙和害虫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边、善于跳跃、皮肤特征等。
3. 案例分析:分析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举例说明青蛙如何捕食害虫。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青蛙对害虫的捕食行为。
5. 生态图示:展示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6. 保护青蛙:讨论如何保护青蛙,如禁止捕杀、保护栖息地等。
7. 随堂练习:填写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活习性2. 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3. 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青蛙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
答案:青蛙生活在水边,善于跳跃,皮肤特征等。
青蛙捕食害虫,有助于保护农作物。
2. 题目:列举三种保护青蛙的方法。
答案:禁止捕杀、保护栖息地、宣传生态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认识到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青蛙的保护方法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青蛙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章节:第七单元《青蛙和害虫》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探究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认识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青蛙。
青蛙吃害虫青蛙是广为人知的两栖动物,它们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其中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它们捕食害虫,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从青蛙的特点、害虫种类和数量以及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青蛙是一类冷血动物,它们属于两栖纲中的无尾目。
它们有独特的皮肤、鼓膜和半水生的生活方式。
相比于其他的两栖动物,青蛙在陆地和水中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青蛙的体型通常小到中等大小,多数种类都可以通过长腿跳跃来迅速移动。
青蛙的眼睛和鼻子都很特别,鼻子上还有一对小的鼻孔,可以通过呼吸肺部和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即使在水中,青蛙也可以呼吸。
青蛙以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中的很多都是害虫。
害虫是指对作物、植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昆虫。
在农田或庭园中,很多害虫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威胁。
青蛙通过捕食害虫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了害虫的数量,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
青蛙捕食的害虫种类多种多样,包括蝗虫、叶螨、蚜虫、甲虫等等。
蝗虫是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可严重破坏庄稼。
青蛙非常擅长捕食蝗虫,它们的舌头非常粘,可以迅速伸出去捕捉猎物。
叶螨是常见的病虫害,青蛙捕食叶螨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增加庄稼的产量。
此外,青蛙还可以捕食蚜虫、甲虫等多种害虫,从而减少它们对庄稼的侵害。
青蛙对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青蛙能够有效地捕食害虫,农民们通常会主动吸引和保护青蛙。
他们会留下有水的地方,供青蛙栖息和繁殖。
这个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被称为“青蛙农法”。
青蛙农法不但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污染,还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农业产量。
另外,青蛙还能够调节昆虫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青蛙不仅对农业有益,还在其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草原和森林中,青蛙捕食害虫,维持了昆虫种群的平衡。
它们也是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
此外,青蛙的鸣叫声是夜晚的一种美妙的音乐,为大自然增添了活力。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1以同学喜闻乐见的谜语作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结合主题图,引导同学观看、思考、争辩、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布满民主氛围的课堂,能给同学供应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己去领悟。
在教学中,既鼓舞同学独立思考、乐观竞争,又让同学相互合作,接受小组合作沟通的形式,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并留意开阔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这节课总体来说同学学习爱好深厚,学得乐观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青蛙吃害虫”的童话情境,让同学依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留意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二、利用拨算盘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同学的直观阅历,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进行表达和沟通,促进同学的思考,引导同学探究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学经受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关怀同学把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进展同学探究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留意引导同学解决实际问题,鼓舞同学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四、出示问题时,应让同学自主发觉“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是一个算式,这个环节缺少引导。
五、在进行算法的探讨过程中,过于强调预备盘的算法,忽视了其他算法。
假如让同学在拨算盘的同时,适当对以前学过的算法进行梳理,这样,学过本节课后,同学会主动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算法。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害虫”这一情境,使同学理解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退位)”,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优选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32+5 42+7 84-4 75-3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39-( )=31 49-( )=42二、新授: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56+30=86 56-30=26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优选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探究方法:1.出示课题,简单社会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图:观察,说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问题一):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列式: 56 + 30 =观察: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样的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用小棒摆摆,同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5青蛙吃害虫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和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考,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分析四、策略教学结合教材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演示、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课前准备的大量教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出了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想法,整节课都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让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顶刮刮,长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猜一种动物,是什么呢?(生:异口同声说青蛙)(师:电脑出现青蛙在天里吃害虫的情景)哇!你们真棒,真的是青蛙。
那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呢?(电脑演示青蛙张嘴吃害虫),众生:吃害虫(适用进行环保和爱护青蛙的教育),师:他们吃得饱饱的,你们猜他们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师模仿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我吃了30只害虫。
”(二)新课教学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得真好,那你们来讨论一下,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小组讨论后,集体反馈,师板书: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害虫?师:小朋友们提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前2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下节课再解决,老师读一遍题,学生跟读一遍“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先让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后,指名生列式,师板书:56+30=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6人小组讨论,看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好吗?小组讨论后,反馈,师板书:①计数器:生说,师拔珠演示,评价②摆小棒:生说,师摆,评价③口算:先算50+30=80 80+6=86练习(调板):口算:36+10= 42+50= 21+30= 77+20=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生读题后,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指名,生列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青蛙图片、害虫图片、数字卡片、加号、减号、等号卡片。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数字卡片、加号、减号、等号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吃什么吗?”(2)学生回答:“青蛙吃害虫。
”(3)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吃害虫吗?”(4)学生回答:“因为害虫会危害农作物,吃掉农作物的叶子。
”2.教学新课(1)教师出示害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几种害虫?”(2)学生回答:“两种,分别是蝴蝶和蝗虫。
”(3)教师继续提问:“那我们来数一下,一共有几只害虫?”(4)学生数数,并回答:“一共有5只害虫。
”(5)教师出示青蛙图片,提问:“现在有一只青蛙,它要吃掉这些害虫,你们猜猜看,青蛙能吃掉几只害虫?”(6)学生猜测并回答。
(7)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操作,找出青蛙吃掉害虫的数量。
(8)学生操作并回答:“青蛙能吃掉2只害虫。
”(9)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还剩下几只害虫?”(10)学生回答:“还剩下3只害虫。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更多的青蛙和害虫图片,让学生自己操作,找出青蛙吃掉害虫的数量。
(2)学生操作并回答。
(3)教师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加法运算的过程吗?”(4)学生回答。
4.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有关加法运算的生活例子吗?”(2)学生分组讨论,并举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用加法运算来解决其他问题吗?”(3)学生回答并举例。
青蛙吃害虫的作文 300 字
青蛙吃害虫。
哎呀,你看那青蛙,蹲在荷叶上就像个守护神。
眼睛大得跟灯
泡似的,盯着稻田里的害虫,生怕漏掉一个。
那些害虫啊,真是胆大包天,在稻田里啃得正欢呢。
它们哪里
知道,自己已经是青蛙的盘中餐了。
说时迟那时快,青蛙猛地一跃,一爪子就抓住了一只害虫。
哈哈,抓到害虫的青蛙可得意了,它张大嘴巴,“咔嚓”一声
就把害虫给吞了。
这青蛙的胃口可真不小啊,一口一个,吃得津津
有味。
农民们看到这场景,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他们都说,“这青蛙
可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啊,把害虫都消灭了,我们的稻谷才能长得好。
”青蛙听了,心里估计也美滋滋的,继续守护它的稻田去了。
小学数学《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二_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二文章内容由收集!小学数学《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青蛙吃害虫》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425页。
青蛙吃害虫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加减法打下基础。
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电脑演示的动画中,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
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然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并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加减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和爱护小动物的德育教育。
三、教法、学法的确定及依据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是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
但是,只要我们在学习这道题目的过程中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本文将结合我的学习经验和实际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些应对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的难点的方法。
一、了解题目的基本意思在解决问题之前,要了解题目背后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是要求学生计算一只青蛙在遇到20只害虫时会吃多少只害虫。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题目来锻炼孩子的加法技能,并且提高孩子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最基本的就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
在解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这样的题目中,我们需要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同时还需要熟练掌握数字的排列和顺序。
三、采用图示法在解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示法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画出吃掉每只害虫的情景来进行理解。
我们可以画出一只青蛙,用图示来表示它吃掉了每只害虫,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了。
四、采用归纳法在解决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这道题目时,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法来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我们可以先算出青蛙吃掉了一只害虫,再算出吃掉了两只、三只等,直到算出青蛙吃掉了20只害虫为止。
这样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五、多练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做几道类似的数学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青蛙吃害虫》是一道比较难的题目,但只要我们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题目的基本意思、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采用图示法、采用归纳法以及多练习等方法来应对这道题目的难点。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孩子学习这道题目的过程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爱上数学,更好地掌握数学。
青蛙吃害虫吗?青蛙吃什么食物?
【常见问题】青蛙吃害虫吗?青蛙吃什么食物?
【专家解答】
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青蛙吃害虫,是庄稼丰收的卫士。
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
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
图:青蛙
那青蛙除了吃害虫,还吃什么食物?
野生条件下习惯捕捉飞虫,普通蛙类吃昆虫蠕虫等,苍蝇,蚊子,蝗虫、蝼蛄、青虫、蚯蚓等。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青蛙,主要食物可以分为活饵和死饵:“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要注意的是青蛙只吃会动的东西,在它吃东西时不要让它看到你否则不吃,你要像钓鱼一样把虫子拴上喂它,喂它时虫子要一跳一跳的直到它吃。
【本人总结】
青蛙是田间常见的一种两栖动物,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是庄稼的卫士。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喂食多种食物。
本人在《青蛙吃害虫吗?青蛙吃什么食物?》一文中,给您详细介绍了青蛙吃什么食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