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3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A. 三司B. 六部C. 厂卫特务机构D. 丞相2. 明朝时的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人们称明朝科举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文字狱C.焚书坑儒D.八股取士3. 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4. 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A. 16世纪40年代B. 16世纪60年代C. 17世纪40年代D. 17世纪60年代5.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中国宰相政治》《明代特务政治》《明代八股文史》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简论闭关锁国政策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C.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6. 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
这一史实说明(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7.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元昊契丹B. 成吉思汗满洲C. 完颜阿骨打党项D. 努尔哈赤女真8. 从下图所示书籍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皇太极()A.统一女真各部B.继续进攻明朝C.改女真族名为满洲D.改国号为清9. 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10. 八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11.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A. 陕北起义震惊全国B.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D. 共进北京推翻明朝12.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1. 明朝(1368-1644)2. 清朝(1616-1636-1912):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 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16361644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2. 清朝:设立军机处讨论决定):3、皇权高度膨胀带来的消极后果:①造成皇帝决策独断性、随意性。
2019年3月9日初中历史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本题2分)《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扩大六部权力B. 改革丞相制度C. 扩大地方权力D. 加强君主专制2.(本题2分)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
这一措施有助于( )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3.(本题2分)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 特务统治的强化B. 思想控制的强化C. 文化专制的强化D. 专制集权的强化4.(本题2分)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 赞美唐朝繁荣开放B. 嘲讽宋朝重文轻武C. 抨击明朝专制皇权D. 颂扬清朝帝王功德5.(本题2分)我国古代,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6.(本题2分)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A. 陕北起义震惊全国B.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 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D. 共进北京推翻明朝7.(本题2分)下列政权中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是①隋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明朝A. 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本题2分)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朝宗室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
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 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 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 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 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0.(本题2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权力的腐败,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监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秦在中央实行郡县制B.唐在地方推行三省六部制C.元在中央设行中书省D.明在各省设“三司”2. 清兵入关的“关”是指()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3. 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寒微的马上皇帝。
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A.刘邦B.杨广C.李世民D.赵匡胤4.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A.荷兰B.日本C.英国D.葡萄牙5. “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
”发布这份檄文的起义军最有可能是( )A.张角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C.黄巢起义军D.陈胜、吴广起义军6. 2017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7. 明朝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
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D.增强六部权力8.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A. 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9. 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A.加强中外交往B.促进经济重心南移C.加强君主集权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 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 岳飞抗金B. 文天祥抗元C. 戚继光抗倭D. 郑和下西洋11. 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12. 以下关于女真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满族的前身B.曾建立与宋对峙的金政权C.元朝后期,不断发展壮大D.曾建立后金政权13.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A.进入西安时B.进入中原后C.进入成都时D.进入北京时14. 下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明清帝国的兴替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6 分,共 2 题)1. (8分)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2. (8分) 例2 读图,回答问题。
(1) 图一中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于哪年在什么地方建立明朝?在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 图二中所示是锦衣卫的飞鱼服,锦衣卫是个什么样的机构?明朝类似这样的机构还有什么?它的设立标志着什么?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被百姓称之为“闯王”的是()A. 张献忠B. 李自成C. 高迎祥D. 努尔哈赤4. (5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
以下属于皇太极所为的有()①推翻明朝②统一女真族③改族名为满洲④改国号为清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 (5分)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 隋朝和唐朝B. 北宋和南宋C. 契丹和辽D. 蒙古和元朝6. (5分) 下列有关明清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B. 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C. 1636年,皇太极在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清D. 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中国的统治7. (5分)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出现的盛世,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A. 康熙帝B. 雍正帝C. 乾隆帝D. 道光帝8. (5分)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
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_______在位时期。
()A. 李世民B. 李自成C. 朱元璋D. 乾隆帝9. (5分) 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中政治上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创内阁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④改革赋役制度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10. (5分)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明朝建立②元朝统治结束③明朝统一全国④李自成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①④②③11. (5分)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 吴三桂B. 皇太极C. 李自成D. 努尔哈赤12. (5分) 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将都城迁到()A. 北京B. 东京C. 南京D. 西安13. (5分)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①明朝日趋衰败②统治者对后金用兵③连年天灾④商品经济发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4. (5分)朱元璋废除丞相、创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 加强专制皇权C. 提高政府效率D. 便于政令畅通尝试运用(总分 24 分,共 3 题)15. (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兴替》教学设计核心知识: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能力目标:通过年代尺的绘制,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描绘地图,了解明清疆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材料、史料的研读,清楚年代更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PPT、视频、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教学环节:(一)导入诗+图片(故宫)紫禁城七律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吗?你知道它是哪两个朝代的皇宫?(二)推进新课一、明的兴衰1、明朝的建立。
根据教材和补充材料,介绍明朝建立的背景、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
2.明朝的统一。
展示教材P2图5-1明朝形势图。
请你在地图上圈画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
如此广阔的土地明太祖要如何管理呢?补充: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后来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
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xue1fan1)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yan1)王朱棣(di4)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jing4)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3.明朝的兴盛。
根据教材P3第一段正文,概括明朝兴盛的表现。
教师总结。
4、明末农民起义历经近三百年的时间,明朝也没有逃脱兴衰变化的命运,请阅读第3页第2-3段,分析明朝农民起义的背景、领导、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二、清的兴起1.后金的崛起2.清朝的建立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材料补充:我们通过一段材料来了解一下皇太极。
【材料】皇太极,即清太宗。
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
明清帝国的兴替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秦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更迭顺序、时间,理清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认识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知道明朝的疆域范围,明确统一是中国发展大势。
了解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的拓展,学习从明到清的更替过程。
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必然。
通过思考、课堂讨论,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
通过对古代王朝时序的排列,树立起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知道明清朝代的更替教学难点: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四、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制作王朝更替的时序表,掌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通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资料等,使学生获得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把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明朝的建立 2.明朝疆域3.明朝的兴盛的原因和表现 4.明朝灭亡 二、清朝1.女真兴起和清朝建立 2.清初统治者的政策 七、教学反思 1.本课时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从导入开始就要求学生回忆上册所学历史知识,并且准确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这不仅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而且还要掌握制作年代尺或时序表能力。
2.探究明清兴替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难点,难点突破的方法选择运用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并对比不同的统治政策导致不同的社会结局,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兴或替是与统治政策有密切相关的。
历史与社会八下第五单元第一课明清帝国的兴替1. 1368年 ( 朱元璋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明太祖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2.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李自成 )等人先后起义。
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并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3. 17世纪初,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丞相)、创设(内阁)、设 (厂卫特务机构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郑和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在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
明中后期;改革(赋役)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市镇 )经济的高度繁荣。
5.清初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逼汉人(剃发梳辫),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后又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统治政策制定要顺民心,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6. 明朝:16世纪中期, (戚继光 )、(俞大猷)抗击倭寇,取得决定性胜利;1662年 (郑成功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三国时,(孙权)派将军卫温到夷洲;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清朝时,设台湾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明朝建立于()A.1366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2.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A.崇祯B.天启C.万历D.隆庆3. 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 明朝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当时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畅销海内外的产品是( )A.白瓷B.青瓷C.唐三彩D.青花瓷5. 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照片,铁岭关建于1557年。
其匾额上的字“御寇安民”中的“寇”指的应是( )A.荷兰海盗武装集团B.葡萄牙海盗武装集团C.英国海盗武装集团D.日本海盗武装集团6. 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诗中的“危”指()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7. 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 )A. 唐诗B. 策问C. 《老子》D. “四书”“五经”8. 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9.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 郑和远航没有到过的地方是( )A. 地中海沿岸B. 红海沿岸C. 非洲东海岸D. 印度洋沿岸11. 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收集“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等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特务机构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强化D.专制集权的加强12. 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蒙古族建立B. 建立者是皇太极C. 最早的国号是金D. 都城后来迁到北京13.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