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南极洲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6
第一章:红海沉船故事开始于荒岛上的海盗格拉宁一行人,他们发现一艘船只,里面装有大量的黄金。
但在运走的途中,他们被一股强大的水流冲到了一处岛屿上。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主人公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两个助手。
第二章:射手鱼在岛上度过了几天之后,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登上了一艘新的潜艇——“红光号”,开始了新的海底探险之旅。
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种奇怪的海洋生物——射手鱼。
第三章:巨蟹潜艇进入了印度洋,遇到了一只巨大的螃蟹。
在螃蟹的攻击下,潜艇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第四章:阿拉伯海盗在修复潜艇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支阿拉伯海盗队伍,与之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第五章:红海巨蛸潜艇来到了红海,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章鱼。
在与其搏斗中,潜艇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损伤。
第六章:瞎子库克潜艇前往地中海,遇到了一位神秘的人物——瞎子库克。
他们在库克的帮助下,得以获得了补给和武器。
第七章:地中海漩涡潜艇进入了地中海,遇到了一股强大的漩涡。
他们成功地从漩涡中逃脱,但却发现潜艇被卡在了一座海底山峰上。
第八章:地中海狂风在修复潜艇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场强烈的地中海狂风,使得他们又一次遭受了重创。
第九章:海底矿场潜艇来到了地中海的一座海底矿场,发现里面有大量的珍贵矿物。
但在采矿的过程中,他们又遭遇了一只巨大的章鱼。
第十章:地中海鲸潜艇遭遇了一只巨大的鲸鱼,但最终成功地脱离了鲸鱼的追击。
第十一章:爆破在前往地中海的途中,潜艇被一艘英国军舰追击。
为了躲避军舰,潜艇进行了爆破,但最终还是被军舰击沉了。
第十二章:亚特兰蒂斯阿龙纳特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海中漂流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被一艘神秘的船只救起。
他们来到了亚特兰蒂斯,发现那里有一种神秘的能源。
第十三章:电磁能他们在亚特兰蒂斯学习到了电磁能的使用方法,并将其用于了潜艇的动力系统中。
第十四章:巨型水母在离开亚特兰蒂斯的途中,潜艇遭遇了一只巨型水母。
在与其搏斗中,潜艇再次受到了重创。
第十五章:电击为了躲避追击,潜艇进入了一片海草丛林。
海底两万里章节简介《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讲述了一次横跨大洋的奇幻之旅。
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尼莫的神秘船长,他带领一支船员潜入海底,探索了各种神秘的海底生物和遗迹,经历了许多惊险的冒险。
整个故事共分为50个章节,下面是各章节的简介:第1章:海上的神秘事件故事开始于1866年,当时一些船只在海上遭遇神秘事件,有些船员甚至在不知名的力量袭击下失踪。
新闻界报道这些事件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第2章:阿伦达尔号船长故事主人公阿伦达尔号船长接到命令,要去追查这些神秘事件的真相。
他启程前往巴塞罗那,准备开始这次探险之旅。
第3章:船员招募船长阿伦达尔在巴塞罗那招募了一支船员队伍,包括测量员康塞尔、机械师尤尼厄斯和炮手尼德兰德等人。
第4章:地中海阿伦达尔号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从地中海出发。
第5章:地中海的秘密在地中海中,阿伦达尔号船长和他的船员们遭遇了许多危险,包括暴风雨、海怪袭击等。
第6章:地中海的迷宫船长和他的船员们进入了一片神秘的迷宫,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探索了许多神秘的遗迹和生物。
第7章:大西洋阿伦达尔号船长和他的船员们离开地中海,进入了大西洋。
他们遭遇了一些新的危险,包括巨浪、风暴和鲨鱼等。
第8章:鲸鱼船员们在大海上遇到了一只巨大的鲸鱼,他们试图捕捉这只鲸鱼,但最终失败了。
第9章:北极阿伦达尔号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到达了北极地区,他们遭遇了极端寒冷和冰山。
第10章:南极船员们穿过南极,继续他们的探险之旅。
第11章:印度洋在印度洋中,阿伦达尔号船长和他的船员们遭遇了印度洋巨蟹和其他海底生物的袭击。
第12章:电动海藻他们最终进入了一片神秘的海域,这里有一种奇特的电动海藻,可以将水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13章:黑暗中的海底船员们在黑暗中探索了海底,他们遭遇了巨大的章鱼和其他危险的生物。
第14章:海洋农场他们进入了一片巨大的海洋农场,在这里,人们利用海洋资源种植各种农作物。
海底两万里每章的概括《海底两万里每章的概括》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尼摩的神秘海底探险家与他的船员们在海底的冒险故事。
全书共分为二十章,下面将为大家逐一概括。
第一章:海怪的出现故事开始于一艘名为“阿拉巴马号”的美国商船遭到一只神秘的海怪袭击,船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摧毁他们的船只。
主人公阿龙纳特教授受法国政府之命,与船长法尔科纳和船员康塞尔一同前往海洋研究所进行调查。
第二章:研究所阿龙纳特教授、法尔科纳船长和康塞尔在研究所见到了海洋学家朱尔斯·凯恩斯,了解到他们将要进行的海底探险计划。
阿龙纳特教授表示自己对海底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决定加入这个计划。
第三章:尼摩船长在前往探险途中,阿龙纳特教授等人遇到了一位名叫尼摩的神秘船长。
尼摩表示自己对人类世界失望透顶,因此选择了隐居在海底之中。
他邀请阿龙纳特等人到他的潜艇“鹦鹉螺号”上做客,让他们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妙之处。
第四章:阿拉伯海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特等人前往阿拉伯海,他们在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其中有一位来自印度的船员。
尼摩表示自己对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不满,因此救下了这位印度船员。
第五章:红海在红海中,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特等人前往了一座珊瑚岛,他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群巨型螃蟹。
尼摩表示自己要保护这些生物,因此与它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第六章:阿拉伯隧道在通过阿拉伯隧道时,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遭遇了一场海底地震。
阿龙纳特等人被困在了一座海底洞穴中,但幸运的是,他们最终得以逃脱。
第七章:地中海在地中海中,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特等人前往了一个古老的罗马城,他们在海底发现了一座水下神庙。
尼摩表示自己对人类历史的了解非常深入,因此他对这座神庙也非常感兴趣。
第八章:大西洋在大西洋中,尼摩船长带领阿龙纳特等人前往了一座海底火山,他们在那里发现了一种名为“鲸鱼鱼”的神秘生物。
尼摩表示自己对这种生物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与它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追逐战。
第十章知识点、考点分析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处于低纬度地区。
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高原为主。
(P67图8.26:印度洋、大西洋、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好望角、乞力马扎罗山)2、本区90%以上是黑种人,故萨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3、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盆地,即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部。
4、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
5、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出口物品主要有矿产、森林、畜产等初级产品:进口物品为机械、汽车等工业制品。
这样的经济特点使非洲许多国家失去了市场主动权。
(掌握P70活动2,图8.32)①概念: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②弊端: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建立出口加工区,发展旅游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单一产品的局面。
6、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达3. 0%),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己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控制,本区科学技术落后,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始终不能自给。
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明显的干湿季)、热带雨林气候。
在热带草原地区的国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8、粮食供应不足,生产水平落后,开垦草地和森林,致使环境恶化,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章节检测第十一章极地地区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南极洲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D.冰原气候2.我国在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A.泰山站B.昆仑站C.中山站D.黄河站3.下列有关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的范围就是指北冰洋B.我国在北极地区建成了科学考察站──黄河站C.北极地区有常住居民和国家D.北极地区在北半球未来的交通运输方面地位重要4.一年中去南极洲考察最好的时间为()A.2月B.1月C.8月D.7月5.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沙漠,是因为()A.沙漠分布广B.陆地露出地表的部分是沙漠C.风速太大D.年平均降水量小且被冰雪覆盖6.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是()A.主要在极圈以内B.均没有长住居民C.淡水资源缺乏D.酯寒、多狂风7.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是北极B.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C.南极地区生活着大量的海豹、海狮和北极熊等动D.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有永久性居民8.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建设时间选在2月份的主要原因是()A.是暖季,气温高B.是暖季,降水多C.是冬季,气温高D.是冬季,降水多9.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标出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B.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和北极熊C.该地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D.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多狂风10.如下图是南极略图,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到南极考察最佳时间是北半球冬季C.南极的主人是北极熊与企鹅D.南极以海洋为主,北极以陆地为主11.读下图,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位于长城站()A.正南方向B.东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12.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标出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B.南极地区的典型动物是企鹅和北极熊C.该地降水稀少,淡水资源贫乏D.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多狂风13.有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地区是A.南极地区B.北极地区C.西伯利亚高原区D.撒哈拉沙漠区14.两极地区最丰富的资源是()A.铁矿B.石油C.煤炭资源D.淡水资源15.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D.企鹅和白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16.下面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的地区是()A.北极地区B.中东地区C.南极地区D.亚马孙地区17.读下图,关于南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太平洋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C.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D.6~8月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18.读南极洲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B.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东半球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D.我国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都选择在7月中国在第33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环南极航行抵达罗斯海海域,为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
海底两万里每章节的概括以下是《海底两万里》每章节的概括:第一部分:海底历险记第1-2章:介绍主人公尼莫船长和他的神秘潜水艇“鹦鹉螺号”。
第3-4章:尼莫船长邀请主人公阿龙纳克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加入他的船队,开始了一段神秘的海底之旅。
第5-6章:船队遇到了巨大的鲸鱼,被迫逃到海底。
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亚特兰蒂斯城,但被迫离开。
第7-8章:船队受到一群苏门达腊海盗的袭击,但成功击退了他们。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他们经历了各种危险,包括遇到鲨鱼和巨型章鱼等。
第9-10章:船队停泊在一座未知的岛屿上,发现了一群珍贵的珊瑚,并帮助当地居民对抗贪婪的珊瑚捕捞者。
第11-12章:船队遇到了一艘失事的船只,救出了一名受伤的船员。
在他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水下的火山口,并成功逃脱。
第13-14章:船队被困在南极洲冰层下的海底,但最终成功脱险。
第15-16章:船队遇到了一支鲸鱼群,尼莫船长试图驾驶“鹦鹉螺号”潜入其中,但遭到了反抗。
第17-18章:船队到达了太平洋中心的一个巨大的鱼雷王国,那里有先进的科技和文明,但也充满危险。
第19-20章:阿龙纳克教授和康塞尔意外地离开了“鹦鹉螺号”,并与流浪者一起度过了数月的时间。
而尼莫船长则在船队的下一站重新加入了他们。
第21-22章:船队在赤道附近遭遇了一场暴风雨,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森林,但却再次被迫离开。
第23-24章:船队接近了尼莫船长的家乡,但最终他们被迫和他分道扬镳。
第二部分:印度洋的秘密第25-26章:船队进入了印度洋,遇到了一支海底鲸鱼群,并与之交战。
在这次战斗中,尼莫船长的谜底也略有揭晓。
第27-28章:船队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海域,遇到了一支神秘的水母群体。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新奇的动植物。
第29-30章:船队经过了一片大型珊瑚礁,并遭遇了一群科技先进的人类种族。
在那里,他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尼莫船长的背景和故事。
第31-32章:船队被苏门达腊海盗袭击,但成功逃脱。
海底两万里11章内容概括
第11章《疑心病》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尼摩的内心矛盾和疑虑,以及其与其他船员之间的互动。
尼摩召集全体船员开会,表达他对外界的敌意和对船员的信任。
他宣称船员们是自由人,可以自由地加入他的冒险行动,也可以选择离开。
同时,他又明确表示,与外界对抗的同时,必须谨防内部叛变和危险。
会议后,尼摩和阿龙以及康斯坦丁·纽克斯特(一名来自挪威
的鱼叉手)一同前往探险。
途中,纽克斯特胡乱开枪,意外地射中了一个不明生物,使其受伤良多。
尼摩感到很不满,认为纽克斯特瞄准错误、无法控制情绪。
在随后的探索中,尼摩突然宣称要前往南极洲,似乎对船员的举止也变得更为敏感。
他开始让船员们管束严格,对他们的行踪进行了限制,这引起了船员们的不满和恐惧。
他们开始怀疑尼摩的真实意图,质疑他的领导才能和决策是否合理。
这种疑虑和不信任在船员们之间持续激化,尼摩对于船员们的互相勾结和暴乱行为感到失望,这种内心的负面情绪转化为他对外界的强烈敌意和刻意刁难。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于1870年出版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次潜水艇航行的冒险故事。
以下是对每章的简要概括:第一部分:海底两万里1. 第一章:海怪出现故事开始,船只遭遇到神秘的海怪,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 第二章:邀请潜水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受到邀请,加入一次潜水艇探险,以追踪海怪。
3. 第三章:海怪追踪潜水艇“鹦鹉螺号”出发,追踪海怪的踪迹,进行了一系列的冒险。
4. 第四章:阿拉伯海底潜水艇进入阿拉伯海,与一艘沉没的船只发生冲突,并探索了海底的奇特景观。
5. 第五章:红海和印度洋潜水艇穿越红海和印度洋,遭遇了巨大的鲸鱼和其他奇特的海洋生物。
6. 第六章:澳大利亚海岸潜水艇接近澳大利亚海岸,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冲突,并继续追踪海怪。
7. 第七章:南极洲潜水艇到达南极洲,与海怪再次遭遇,并追踪它进入南极洲的海底世界。
第二部分:海底的神秘8. 第八章:大洋深处潜水艇继续在海底探险,探索了深海的奇妙景观和生物。
9. 第九章:纳米布海底潜水艇来到纳米布海底,与巨型章鱼交战,并继续追踪海怪。
10. 第十章:地中海潜水艇穿越地中海,发现了古代的沉船和海底遗迹。
11. 第十一章:地中海的秘密潜水艇在地中海继续探险,揭示了一个神秘的海底文明。
12. 第十二章:大西洋潜水艇来到大西洋,与海怪再次遭遇,并展开一场激烈的追逐。
13. 第十三章:电光鱼潜水艇遭遇了发光的电鳐,同时也发现了海怪的真正身份。
第三部分:船员的遭遇14. 第十四章:船员的困境潜水艇被海怪捕获,船员陷入困境,被带到一个神秘的海底城市。
15. 第十五章:海底城市船员被带到海底城市纳摩瑞,与城市的统治者进行了交流。
16. 第十六章:纳摩瑞船员在纳摩瑞度过了一段时间,了解了城市的科技和社会结构。
17. 第十七章:逃脱计划船员计划逃脱纳摩瑞,重新回到自由的海洋世界。
18. 第十八章:逃离纳摩瑞船员成功逃离纳摩瑞,重新回到潜水艇,并继续追踪海怪。
海底两万里6到15章内容梗概第6章:深海的奥秘主人公尼摩在他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上,带领他的助手康塞尔和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尤卡里进行深海探险。
他们发现了深海的各种奇妙景象,包括奇异的水母,迅捷的鲨鱼和美丽的珊瑚礁。
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处废弃的珍珠捕捞场。
第7章:大西洋的奇谋尼摩、康塞尔和尤卡里在鹦鹉螺号的探险过程中,误入了美国海军的排雷区域,导致与美国海军舰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尼摩使用了他发明的电磁炮,摧毁了美国舰队并逃离了现场。
但是,这起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尼摩的行动也备受争议。
第8章:千里迢迢的印度洋尼摩、康塞尔和尤卡里继续他们的深海探险之旅,前往印度洋。
他们发现了各种珍奇的生物和美丽的珊瑚礁。
此外,他们还遇到了一艘敌对船只,尼摩决定攻击并摧毁了该船。
第9章:珊瑚海底探险尼摩带领他的探险队伍前往珊瑚海进行探险。
他们发现了一个水下洞穴,其中藏有许多珍贵的宝藏和骷髅。
在洞穴中,他们还遇到了一艘沉没的船只,尼摩将其从水里打捞上来,并发现了一个亡命徒加盟了他的船队。
第10章:电海怪探险队遭遇了一种奇特的生物,这种生物被称为“电海怪”。
尼摩使用了他的科技手段,成功地俘虏了该生物,并将其带回鹦鹉螺号上进行研究。
第11章:赤道上的瀑布尼摩、康塞尔和尤卡里开始向赤道行进,他们发现了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底瀑布。
探险队在瀑布下发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海底世界。
第12章:南极洲的海底世界探险队继续向南极洲行进,他们发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海底世界,包括海底火山和极地生物。
此外,他们还遇到了一名难民,并将其纳入了船队。
第13章:巨大的鲸鱼探险队遭遇了一只巨大的鲸鱼,这只鲸鱼被认为是海洋中的怪兽。
尼摩使用了他的科技手段,成功地捕获了这只巨大的鲸鱼,并将其带回鹦鹉螺号上进行研究。
第14章:红海的怪鱼探险队前往红海进行探险,他们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这种生物被称为怪鱼。
尼摩决定捕获这种奇特的生物,并将其带回鹦鹉螺号上进行研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读一读第11章:南极11.南极读一读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
南极的平均气温达零下55摄氏度,比北极还要低20多摄氏度。
南极是世界上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大陆。
那里最大风速可达每秒92.6米,风可以把石头吹得乱飞。
一年365天,大约有310天在刮大风。
因此,南极有风极之称(chen(一声)、cheng(一声))。
在地球上,南极的冰雪最多。
它140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是几(ji(一声)、ji(三声))乎全被冰雪覆盖着。
冰层的平均厚度为1880米左右。
最厚的地方有4000多米。
南极资源丰富。
有大量的鲸、海豹、磷虾等生物,还储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
由于南极风大、寒冷,因此南极的海洋上、陆地上,形成了无数巨大的冰川。
这些天然屏(pin(二声)、ping(二声))障,把南极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隔开,使它蒙上一层神(秘密)的色彩。
直到19世纪,人类才发现了南极大陆。
练一练1.用“\”画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和读音。
(4处)2.“屏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文中的“这些天然屏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仔细读第2、3自然段,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可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1)南极有风极之称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140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几乎全被冰雪覆盖着。
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别找出1~4自然段的中心句,用“___”画出来。
5.用“√”选一选: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到南极,你会发现它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的(上下)部;再找到和它相对的北极,北极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的(上下)部。
海底两万里每章概括《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下面为您带来每章的概括。
第一章:飞逝的礁石1866 年,海上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巨大的“怪物”,它频频袭击过往船只。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力量巨大的“独角鲸”。
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这个“怪物”。
教授阿龙纳斯先生应海军部长的邀请,带着仆人康塞尔一同登上了这艘军舰。
第二章:赞成与反对在船上,大家对于“怪物”的存在和性质争论不休。
一些人坚信其存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只是无稽之谈。
阿龙纳斯教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这个“怪物”可能并非寻常的生物。
第三章:随先生尊便“亚伯拉罕·林肯号”在海上长时间航行,寻找“怪物”的踪迹。
然而,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发现,船员们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有人开始对此次行动产生怀疑。
第四章:内德·兰德在船上,阿龙纳斯教授结识了一位名叫内德·兰德的鱼叉手。
他技艺高超,性格豪爽,但对于此次寻找“怪物”的行动并不十分热衷。
第五章:冒险行动终于,“亚伯拉罕·林肯号”发现了疑似“怪物”的踪迹。
全船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
第六章:全速前进船全速前进,追击“怪物”。
然而,在即将接近目标时,“怪物”却突然加速,让军舰难以追上。
第七章:不知其种属的鲸鱼在追逐过程中,大家对这个“怪物”的真实身份愈发好奇。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罕见的鲸鱼,但阿龙纳斯教授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八章:动中之动“怪物”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速度和灵活性,让“亚伯拉罕·林肯号”的追捕陷入困境。
第九章:内德·兰德的怒火长时间的追捕无果,让内德·兰德感到十分愤怒,他开始抱怨此次行动的荒谬。
第十章:海洋人在一次近距离接触中,阿龙纳斯教授发现这个“怪物”并非鲸鱼,而是一艘神秘的潜水艇。
第十一章:鹦鹉螺号阿龙纳斯教授等人被潜水艇俘虏,他们这才知道这艘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艇长名叫尼摩。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2.用板块学说的观点说明大洋的发生、发展阶段。
3.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来分析说明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4.用极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球表面的演化过程。
5.对比分析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6.世界有哪些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7.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规律。
8.全球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防止火山和地震灾害?9.我国沙尘暴易发生在哪些地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10.何谓厄尔尼诺和拉尼澳现象?目前对此现象研究的进展情况如何?11.什么是沙漠化?全球沙漠化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国际社会对此做了哪些工作?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带?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演化有什么特点?2.全球陆地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各有什么主要特点?3.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4.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你对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如何理解的?5.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复习思考题】1.解释洋流的成因:(1)梯度流(2)风海流(3)补偿流2.阐述海洋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其前景。
3.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4.论述大陆架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5.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复习思考题】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2.简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
3.谈一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4.简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复习思考题】1.世界民族与文化分区的基本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与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什么联系?3.为什么全球工业在陆地中纬度地带特别集中?4.陆地地纬度地带的农业生产类型与其他地带有哪些不同?5.世界经济部门结构发展的趋势是什么?6.为什么会形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7.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之间有什么区别?8.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第六章亚洲【复习思考题】1.亚洲可分为哪几个自然地理区?各自然地理区有哪些突出特性?2.试评价亚洲经济发展条件。
第11章《极地地区》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大陆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纬度最高的大洲C.我国的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冰川的融化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C.降水较多D.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四题。
3.图中A处为格陵兰岛,该岛处于下列哪两大洋之间A.北冰洋与大西洋 B.北冰洋与太平洋 C.太平洋与印度洋D.印度洋与大西洋4.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黄河站的纬度约为790N,则该站位于A.北寒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南寒带5.计划中的北冰洋航线经过P海峡,该海峡是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台湾海峡6.黄河站建站时间选在7月份,主要是因为7月份北极地区A.冰层厚度大 B.处于极夜时期 C.光照强烈D.有极昼现象,为“暖季”因纽特人,是指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大部分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北极圈以北地区,狩猎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下表示意因纽特人传统狩猎活动的相关信息。
读表,完成下面三题7.因纽特人生活的北极圈以北地区是指A.60°以北地区 B.66.5°N以北地区C.66.5°N以南地区 D.66.5°S以北地区8.因纽特人生活的北极地区的季节特点是A.春季持续4个月的时间B.夏秋季最短C.冬季最长D.无季节变化9.有关因纽特人传统狩猎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秋季是主要狩猎季节,以捕食贻贝为主B.就地取材,大部分狩猎工具材料取自动物C.次年2月,狩猎种类丰富,进行传统垂钓D.肉类是主要食物,维生素C取自绿色蔬菜读“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团绕南极航行图”完成下列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