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卢梭对自然法的定义在探讨卢梭对自然法的定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自然法这个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自然法,从其诞生以来,一直是法学和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充满争议的话题。
自然法的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思考自然秩序与人类法律之间的关系。
自然法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人类制定的实在法的、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法则。
它并非由人类的意志所创造,而是存在于自然之中,是一种客观的、不可违背的规律。
卢梭是 18 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他对于自然法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在卢梭看来,自然法并非是一种抽象的、先于人类存在的永恒法则。
相反,他认为自然法是从人类的本性中衍生出来的。
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和平等的。
这种自由和平等并非是政治或法律意义上的,而是一种基于人类天性的原初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遵循着自我保存和怜悯的本能行事。
自我保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怜悯则使人们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同情和不忍之心。
自然法在卢梭的理论中,是保障人类这种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和平等的法则。
它不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则,而是内在于人类自身的天性和本能。
当人类进入社会状态后,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逐渐加剧,自由也受到了限制。
然而,卢梭认为,自然法的原则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评判社会制度和法律是否公正的标准。
卢梭强调,自然法的核心在于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但这种自由和平等并非绝对的、无限制的。
在自然状态下,人类的自由受到自身能力和自然环境的限制。
而在社会状态中,自由则应当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平等也应当是法律面前的平等。
为了实现自然法所追求的自由和平等,卢梭主张建立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
在这种社会制度中,主权在民,法律是公意的体现。
公意是全体公民共同意志的表达,而不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通过公意制定的法律,能够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然而,卢梭的自然法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
有人认为,他对于自然状态的描述过于理想化,缺乏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格劳秀斯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述理性自然法理论的人。
他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自然法的本质1.自然法是一种道义原则。
格老秀斯指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2.自然法是对人的自然权利的保护。
人的自然权利包括人的生命、躯体、自由、平等之类,自然法就是对这些权利的一种防护。
人们在自然权利遭到侵犯时进行自卫是合乎自然法规定的。
二、自然法的内容1.他人之物,不得妄取;2.误取他人之物,应该以原物和原物所生之收益归还物主;3.有约必践;4.有害必偿;5.有罪必罚。
三、自然法的分类自然法有纯粹自然法和有限自然法两类,前者存在于原始状态中,后者则存在于文明社会中。
四、国际法理论在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相互交际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的共同利益的法律,它的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正如“一国的法律,目的在于谋求一国的利益,所以国与国之间,也必然有其法律,其所谋取的非任何国家的利益,而是各国共同的利益。
这种法,我们称之为国际法”。
国际法存在的前提是国家主权。
所谓国家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即主权者行为不受别人意志或法律支配的权力就是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统一的道德能力,它的最初来源是基于社会契约,但当人们订立社会契约以后就应该绝对地服从主权者。
在格老秀斯看来,国家主权属于一个人为好,因此,他反对人民主权,而主张君主主权。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基础,也是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条件。
此外,必须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包括:坚持宣战的原则,反对不宣而战的狡猾行为;坚持战争中的人道主义原则,反对杀害妇女、儿童等非参战人员,反对杀害放下武器的战斗人员;坚持公海自由通行的原则,任何国家和个人阻止非武装船只在公海上自由通过都是国际法准则所不允许的。
此外,还要坚持遵循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代表安全的原则。
自然法的基本理念
自然法是一种法学理论,强调法律应当符合自然法则。
自然法的基本理念源于
对自然和人类本性的理解,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应当基于普遍适用的、抽象的原则,而不应当仅仅取决于立法者的意志或具体社会的习俗。
自然法的基本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自然秩序
自然法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自然秩序。
自然法学派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固定的秩
序和规律,这些规律超越了人类的意志和社会的变迁。
法律应当反映这种自然秩序,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2. 自然权利
自然法强调个体的自然权利,认为这些权利是先验的、不可侵犯的。
自然法认
为每个人都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基本权利,法律应当尊重和保护这些权利,而不应当任意剥夺。
3. 普世道德
自然法认为存在着普世的道德标准,这些道德标准适用于所有社会和时代。
法
律应当基于这些普世的道德标准,确保正义和公平的实现。
4. 法律的合法性
自然法强调法律的合法性应当建立在自然法的基础之上。
法律如果背离了自然
法的原则,就失去了其合法性和约束力。
因此,合法的法律应当符合自然法的基本理念。
综上所述,自然法的基本理念包括自然秩序、自然权利、普世道德和法律的合
法性。
这些理念指导着法律的创制和实施,以确保法律的正义和公平。
自然法的理念不断启示着人们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思考,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自然法四大法则自然法,又称自然法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系列普遍、固定的规律和原则。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不断地通过观察自然界来认识自然法,并试图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中。
自然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社会应当遵循自然法则来组织生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法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和学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然法四大法则。
这四大法则分别是:相似,差异,接续和循环。
1. 相似相似法则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相似性的现象和规律。
这种相似性可以体现在不同事物的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
例如,在动物界中,鸟类的羽翼和昆虫的翅膀具有相似的功能,能够让它们进行飞行。
在植物界中,不同种类的花朵可能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形态,以吸引传粉者。
在微观世界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和行为也存在相似性。
通过研究相似性,人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进而推导出更广泛的规律和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相似法则的应用非常广泛。
人们经常使用类比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推断出相似事件的规律性并加以利用。
例如,在经济学中,人们通过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相似的规律,从而制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经济政策。
在教育领域,教师们也会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点和需求,找到相似之处,采用相似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法则的运用不仅帮助人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还能够为人们提供行动的指导。
2. 差异差异法则是相似法则的反面,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性。
差异体现在事物的形态、特点、性质等方面,使得每个事物都具有独特性和独特的功能。
通过研究事物的差异,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在自然界中,差异法则表现为物种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这种差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差异为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
例如,山区的动物可能具有较长的腿和密集的毛发,以适应陡峭的山地环境。
自然法的基本理论
自然法是一种独立于人类立法的法律观念,认为法律的基础和规范应当源自自然的原则和道德观念。
在自然法的基本理论中,有几个核心概念需要被深入理解和探讨。
自然法的起源
自然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理性法则”和“自然法”的概念,认为一切法律应当符合理性和自然的原则。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法律体系和道德观念有着深远影响。
自然法的基本原则
自然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客观性、绝对性和不可更改性。
普遍性指的是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不分国籍、种族或宗教信仰;客观性强调自然法是独立于个人意志的客观规范;绝对性要求自然法是绝对正确和不可抗辩的;不可更改性意味着自然法不受法律的修改或变动的影响。
自然法与积极法
自然法与积极法是两种不同的法律体系,积极法是由人类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而自然法是认为法律的规定应当符合自然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
在实践中,自然法和积极法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并塑造着社会的法律体系。
自然法的应用
自然法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法律制定和司法实践中,还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道德行为和伦理选择上。
自然法鼓励人们依据理性和道德原则行事,追求真理和公正,维护人类尊严和权利。
总的来说,自然法的基本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观念,它强调法律应当符合自然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反映了人类对公正和正义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自然法的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自然法名词解释
自然法是一种基于自然、理性和正义的道德和法律体系。
它认为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应当符合自然法的规则,而不是仅仅遵循国家法律。
自然法理论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又分为两种类型:神学派和哲学派。
神学派认为自然法是上帝给予的,而哲学派则认为自然法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自然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平等、自由和人权。
这些原则是基于人类天性和自然所确定的,因此不受国家法律的干预和改变。
自然法的实施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保护和促进人类的自由和尊严。
自然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人权、道德和法律发展的重要基石。
自然法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国际法和人权法律领域,以保护和促进人类的自由和尊严。
同时,自然法也为民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自然法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建立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 1 -。
自然法的精髓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论,认为法律不应当由人制定而应当由自然规律决定。
自
然法的精髓在于其对于普世价值的强调和对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
自然法的概念
自然法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法律观念,认为道德及正义原则是法律
的根据。
自然法理论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法律源自自然,应当符合自然的规律。
自然法的基本原则
自然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天赋人权”和“正义原则”。
天赋人权指的是每个人
天生就拥有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而正义原则则强调法律应当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利益。
自然法的应用
自然法理论在历史上对于人类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启蒙时
代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基于自然法理论而发生的,其宣言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正义原则作为对抗专制统治的法律依据。
自然法与积极法
自然法与积极法是法学中的两大主流理论,积极法指的是由国家制定的正式法律,而自然法则认为法律应当超越国家,符合普世价值。
自然法与积极法的关系是一种不断交互影响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法律文明的发展。
自然法的争议
尽管自然法理论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普世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自然法理论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天赋人权”和“正
义原则”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自然法理论在处理现实法律问题时可能
缺乏具体的操作性。
自然法的精髓在于其对于普世价值的强调和对人类本性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自
然法的深入探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源和意义,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一)自然法是永恒不变的自然法格劳修斯认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
由此可知,这种行为如果不是被作为造物主的上帝所命令的,就必然是被它所禁止的。
根据所发布的这种命令作出的行为本身要么就是有合法拘束力的,要么就是不合法的,因而必须被看作要么是为上帝所命令的,要么是为上帝所禁止的。
”这种区分标准显而易见的把自然法和人法相区别,而且也使得其与法区别开来。
格劳修斯认为自然法不仅与无人格无意志的事物有关而且还必然的与来源于人的意志的事物有关。
比如,格劳修斯认为财产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受自然法的约束与控制,一个人如果违背了他人的意志强占其财产就会被自然法所禁止。
格劳修斯主张自然法是永恒不变的,上帝自己也不能将其改变。
上帝的权力是无限宽广的,但是上帝不能改变一些本身外延就很清晰、很明了的一些事情,对于这些事情,理解途径是唯一的,不可能有其他的理解方式,否则就是悖论。
比如,格劳修斯在本书中提到,二加二,必然等于四,而不能有其他任何可能。
(二)自然法的原则及证明方法格劳修斯认为,从人类理性出发,自然法至少要包括以下原则:1.不欲求属于他人的东西,即不得触犯他人财产;2.归还属于他人的东西并用我们自己的财物使他人的财产恢复原状,即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及由此获得的收益归还原主;3.遵守合约并践履诺言,即应当履行自己的诺言,执行和遵守契约;4.赔偿因自己的过错而给他人造成的任何损失,即应当赔偿因自己过错而造成的损失;5.给应受惩罚的人惩罚,即违法犯罪应受处罚。
格劳修斯认为,自然法的证明有两种方法,即先验的证明方法和经验的证明方法。
先验是相对抽象的证明方法,经验是相对通俗的证明方法。
比如说,先验的证明方法就是指我们显示某种事物符不符合理性和社会性。
而经验的证明方法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因而有一定的或然性。
(三)与自然法相关的应用性结论。
其一,战争的合法性。
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概念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概念自然法与实在法是法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法制理论。
自然法强调社会规范的根源是人类天性,而实在法则认为法律的制定应基于社会的实际需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概念,并分析它们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自然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1. 自然法的含义自然法是指基于人的本性和自然规律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它认为人类拥有天赋的自由和平等权利,法律应该保护这些权利并不受侵犯。
自然法将法律制定与人的天性和理性联系起来,强调道德和正义的原则。
2. 自然法的理论基础自然法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目标,因此法律应该以人的本性为基础制定。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如洛克和卢梭也主张自然法的理念,他们认为人人生而自由和平等,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基本权利。
二、实在法的概念和实践意义1. 实在法的含义实在法是以现实世界的需要和现实条件为基础的法律体系。
它强调法律制定应考虑社会的实际状况、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并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法律规范。
实在法注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规则,强调法律应与人民生活的现实需求相匹配。
2. 实在法的实践意义实在法的理念在现代法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律应与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实在法理论的基础上,现代法律通过适应和调整法律规范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实在法的实践意义在于使法律更加灵活、全面和具有适应性。
三、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对比与结合1. 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对比自然法和实在法在法制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自然法注重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强调法律的理念和原则应该超越社会条件;而实在法则更着重于法律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匹配。
自然法主张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类的本性,而实在法认为法律权威来自于对社会需求的准确把握。
2. 自然法与实在法的结合自然法与实在法并不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结合应用的。
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产生于七十年代,是美国加州一位名为Tracy Terrel的西班牙语教师根据自己的西班牙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
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产生于七十年代,是美国加州一位名为Tracy Terrel的西班牙语教师根据自己的西班牙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
自然法扎根Terrel的教学实践,它自生之日起就被Terrel和他的同事们付诸实践同时,Terrel与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合力阐述了自然法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了Krashen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
1983年。
Terrel和Krashen合著的《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一书出版。
它详尽阐述了“自然法”的原则和应用。
自然法是从直接法(natural method)演变而来的,它保留了直接法的主要假定和信条,并借用了直接法的基本理论即幼儿学语论,也就是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它也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教学要用目的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
由于自然法与直接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有人把二者等同看待。
但是,自然法源于直接法又不同于直接法。
自然法与直接法最大的不同点是.自然法强调语言材料的输入(input),认为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的输入是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这种输入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听、阅读).以不同的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
自然法理论基础:自然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Krashen的二语言习得理论。
它的五条基本原则与克氏的假说理论完全一致,下面加以简要说明。
1、习得学习假说。
Krashen认为,获得外语能力有两种途径,即习得和学得。
习得指通过语言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自然获得语言能力的一种无意识过程。
相反,学得是一种有意识地掌握某一语育的语法规的过程,其结果是学生了解了该语言的形式方面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这些知识。
学习必须通过正式的教学。
纠正错误有助于掌握规则。
根据这一理论,学习并不等同于习得。
按照这一假设,自然法课堂的太部分时间是用来进行有利于语言习得的活动。
虽然学习语言的操练在某些情况下是重要的,但它只是起辅助作用。
2、自然阶段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语言习得存在一种自然的习得顺序。
初学阶段,在无监测语言行为下的错误在所难免.是语言习得道路上的自然阶段,甚至是必须阶段。
因此,自然法允许学习者在某一阶段出某一语法错误,对策年是纠错,而是提供更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3、监测假说。
该假说揭示了习得与学得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只能作为一种检测或校订手段。
因此,自然法要求学习者适时地使用“监测”,即要求学习者做书面练习。
准备发言稿时有意识地运用语法规则.而在课堂上的口语活动中则不要有意识地运用语法规则,以免影响说话的流利程序。
4、输人假说。
该假说认为,流利的说话能力不能直接教会,而只能让学习者通过很好地理解略高于他们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材料来提高语言能力,即i+1( i表示学习者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
学习者通过语境、超语言信息(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指在语言交流中所用的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及他们所具有的社会知识来理解输入的语言。
因此.自然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把语言输入就到中心位置。
课堂是对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的好地方他们。
他们此获得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语言习得。
5、情感过滤假说。
所谓情感,主要是指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状况。
该假说认为,感情过滤(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等)影响学习者吸收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材料达不到大脑的语言中心。
情感过滤越低,则动机越强,自信心越强,焦虑越低,越有利于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较高的情感过滤不似妨碍学生输入,也会妨碍他们理解已获得的输入。
因此,自然法尽可能地降低或消除感情过滤。
自然法的实践原则:1、交际性原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自然法对、舌语及语言能力的强调衍生出了这一原则。
它的语吉学和心理学根据是显而易见的言语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际活动。
听、说、读、写四种形式是语言交流的种途径,同时又是自然法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检查尺度,尤其是其中的听、说两种方法对自然法教学更是有着根本的意义。
2、直观性原则这本应是各门课程通用的一般的教学理沦原则。
这里单独提出是为了表明自然法对这一原则的重视。
这里的“直观”不仅是指所选的语言必须直观,还指教师授课的方式要直观。
3 、目的语优先原则自然法主张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是模仿儿童学习本族语的过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真正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且自然法教学过程强调先给习得者提供足够多数量的输入。
等到习得者认为自己“准备就绪”时再开口说话.所以母语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有时反而会阻碍第二语言的的习得。
4 、句子单位原则自然法这一原刚的基本思想是反对单独记忆词汇和语法,而是把它们放到句子中去。
反映在自然法的教学方法上就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不是像传统的翻译法那样教授语法。
而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输入这些输入。
本身就是以句子为单位的。
5 、轻松愉快原则消除学习者紧张情绪,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在自然法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必要条件。
因为可理解的输入只有感情过滤较低时才能见效来源:能飞英语网()[详细地址]:/a/20100426/092627.shtml自然教学法(The Natural Approach)自然教学法( The Natural Approach )是由 Stephen D . Krashen 和 Tracy D . Terrel ( 1983 )提出来的。
他们在研究儿童如何产生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区分了语言学习中自然“习得”和“学习”两个不同的概念。
Krashen 和 Terrel 指出,学习第一语言对于幼儿来说,既是生存的需要,又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儿童出生以自然教学法( The Natural Approach )是由 Stephen D . Krashen 和 Tracy D . Terrel ( 1983 )提出来的。
他们在研究儿童如何产生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区分了语言学习中自然“习得”和“学习”两个不同的概念。
Krashen 和 Terrel 指出,学习第一语言对于幼儿来说,既是生存的需要,又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儿童出生以后,生活在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之中,在日常生活和与父母的交流中,自然“习得”第一语言。
“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校里有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
课堂教学侧重于语音、语法、句型训练和听写、造句等等。
Krashen 和 Terrel 认为,在学习英语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应利用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设计和 ESL 学生文化相近、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活动。
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
主要特点:Krashen 把实施自然教学法的过程分成 4 个阶段:( 1 ) Pre-Production ,( 2 ) Early Production ,( 3 ) Speech Emergence 和( 4 ) Intermediate Fluency 。
在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地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且突出。
重复重点词汇。
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
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作出非语言性的反应。
许多学生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的阶段,这是正常的。
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要多催逼。
第二阶段,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选择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
此外,教师可以使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 Wh- 起首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
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作出回答。
第三阶段,教师使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 How 起首的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作解释,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
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继续使用直观教具,强化重点词汇。
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要求描绘一个情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
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能用英语随意交谈,广泛参加社交活动,并能在学术会议上,用流利的英语答辩和讨论问题。
Krashen 和 Terrel 强调,在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纠正错误上面。
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出现种种错误是很正常的。
教师不要急于讲究精确的语音、语法,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不必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紧张担心的学习环境。
自然教学法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和许多别的教学法都有关联,它的意义在于阐述了“习得”的理论,解释了“习得”和“学习”的区别,说明了英语教学循序渐进的阶段。
其重点在于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4、自然法的优缺点自然法的优点是:①强调足够量的理解性输入;②培养口笔头交际能力;③主张在此时此地情景中交际;④注意力集中在交流信息上;⑤理解是表达的基础;⑥强调低情感障碍。
缺点是:①习得知识不能转化为学习知识,两者无相互作用说法不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②学习对获得流利的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极有限的说法太绝对化;③过低估计语法的举一反三作用;④习得过程需要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