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期公司的股权结构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92.20 KB
- 文档页数:17
创业初期公司股权结构的设计一、股权结构不是简单的股权比例许多投资者都知道,股权比例是取得公司管理权的主要因素。
如果把股权结构设计理解为简单的股权比例或投资比例,下面的探讨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股权结构设计是以股东股权比例为基础,通过对股东权利,股东会及董事会职权与表决程序等进行一系列调整后的股东权利结构体系。
二、股权比例与公司管理公司决策股权是一种基于投资而产生的所有权。
公司管理权来源于股权或基于股权的授权。
公司决策来源于股权同时又影响公司管理的方向与规模。
有些投资者仅仅是投资而不参与公司管理, 有些投资者同时参与公司管理。
而股东只要有投资,就会产生一定的决策权利,差别在于决策参与的程度和影响力.。
所以,股东的意见能否形成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决策意见是非常重要的,而取得决策权的首要基础是股权比例。
取得决策权的股东就是法律上的控股股东。
公司法关于控股股东的含义,是指其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出资额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
三、取得控股股东的简单方式1、直接实际出资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最有效的方式。
2、直接实际出资没有达到百分之五十,但股权比例最大,再通过吸收关联公司股东、密切朋友股东、近亲属股东等形式,以联盟形式在公司形成控股局势.。
以上两种方式,均是在同股同表决权基础上进行的简单设计。
四、表决权设计变更的控股股东股东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实际出资也未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不能形成股东之间的联盟,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公司进行控股呢?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公司成立之初时,在公司章程的起草方面下功夫。
通过公司章程,来扩大己方的表决权数,这样的设计就突破了同股同表决权的常例。
要实现这个股权设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是己方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或技术优势或管理优势,通过这些优势弥补投资资金上的不足。
初创公司股权配置要点专业人士讲,投资人出资前必须做的两件事,一是看题材有没有故事,二是看创始团队股权构成。
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再好的题材投资人都会撤的。
投资人一定要看到我们的商业模式、股权结构和核心团队构成。
我们没有经过天使轮,意味着我们实际运作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这一点对投资人来讲是非常在意的。
必须明确几位创始人,几位创始人都要出点钱深度绑定。
否则团队这种兼职状态非常不好,不深度绑定随时都会撤。
出钱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我们现在的开支不能用A轮的融资支付,那么现在的投入必须由创始团队共同承担。
一、公司股权结构说明创始团队持股人个。
A轮融资前团队里面大股东的股份—为%以上。
一境内上市,创始团队股份低于50%经不起稀释。
证监会要求有一个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0%。
一个创始团队从开始创立到最后上市,之前要经过两到三轮的融资。
可能第一轮稀释15%到20%,第二轮稀释百分之十几,第三轮又稀释百分之十几,公司每轮出让10〜20%股份,所有股东同比稀释,基本上到上市的时候就剩不了多少股份了。
二、股权分配原则出资形式可以现金,实物,知识产权等。
现金以外出资需评估或者协商,按价值设定股权比例。
也就是说,资金算一部分,工作能力算一部分,原来的背景、将来的贡献也算一部分,从这三个层面来划分股权比例。
股权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利益结构要合理,贡献要正相关。
该拿大股的应该拿最大的股份,不该拿股份的人就不应该有股份。
基本的原则就是股权只发给不可被替代的人,可被替代的人一般不需要股权。
创始人开始不在公司工作的,大家评估他的贡献,给他一定的股权,不能超过5%。
这种创始人往往都是资源型的,比如可能掌握一些流量或者有一些客户关系,在创业初始特别重要,但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重要性就会降低。
如果他拿的股份太多,反而会变成一个障碍。
如果觉得这样的人比较重要,可以在利益分配上,根据他提供的资源给一些补足。
只出资金的创始人其实就是一个民间的天使投资人,可以给股份,但一个公司,出资的占什么样的比例,实际操作的占什么样的比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18页PPT详解,初创公司如何设计股权架构,才能长久?创业公司合伙人包括公司的创业合伙人(早期核心的创业团队),事业合伙人(包括公司高管、员工、外部顾问等)和资本合伙人(公司的投资方)。
进入互联网创业时代,合伙人之间的股权该如何分配?我们会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讨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人力资本约束机制。
一、人力资本为了说清楚人力资本,我从我们处理的一个项目说起,我们的客户刚开始创业时候有3个创始人,分别是老大阿创、老二阿强和老三阿发。
他们大致讨论需要100万元启动资金,然后讨论每人出资:老大50万元,老二30万元,老三20万元,股权比例:50%,30%,20%。
然后他们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一起看看股权分配背后的逻辑:基本按照出多少钱分多少股权。
这是很多创业者根深蒂固的观念。
我们的公司法也是这么规定。
这让我想到之前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但我们看到这种股权分配对钱的定价是100%,对人的定价是0。
这个项目做了不到半年,股权就出现问题。
老二提出离职,因为和老大老三不和,这时候面临一件事——他出资30万元,占股30%如何处理?老二不同意退股权,理由是:我是花钱买的股份,你们去看看公司法,有没有规定股东离职时候必须要把股份退出来?我们的公司章程有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我们的公司协议有没有这个规定?我们分配股权时候有没有讨论,股东离职时候需要退出来?老大和老三傻了眼,确实找不到合法的理由把股份收回来。
但他们隐隐约约感觉这样不公平不合理。
他们说,创业就像养小孩,有可能养5年,10年,但是10年后,如果离职的老二回来说,10年前我掏了30万元,占有30%的股份,这是我的。
那岂不是...但是又找不到合法的理由把股份收回来。
那么什么是公平合理的方式?我们认为公平合理的方式是——谁创造价值,谁分配利益。
有3个小原则就是:谁创造主要价值,谁分配主要利益,谁创造次要价值,谁分配次要利益,谁不创造价值,谁不分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