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反家庭暴力日":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2009-11-25 15:02:54

?作者:熊红祥

?来源:新华网

"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的由来:1960年11月25日,3位多米尼加女

性--米拉贝尔三姐妹在多米尼加惨遭杀害。4、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可以家庭暴力为由要求离婚,在离婚时获得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在内的离婚损害赔偿。

新闻背景

"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的由来:1960年11月25日,3位多米尼加女性--米拉贝尔三姐妹在多米尼加惨遭杀害。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81年7月,第一届拉丁美洲女权主义大会宣布把11月25日作为反暴力日。大会还决定每年从11月25日到12月10日持续举行16天的相关宣传活动。1993年11月25日,联合国发表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1999年3月8日,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联合国大会上举行了以反对家庭暴力为主题的全球电视会议。同年11月3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由多米尼加共和国提出、60多个国家支持的建议,将每年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中国全国妇联也较早成立了法律帮助中心,建立了中国妇女维权与法律帮助网,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

新华网11月25日电(熊红祥)有人说家是离别时的牵挂,也有人说家是爱心的苗圃。然而,对于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来说,家,这个原本应该是

最温馨、最让人眷恋的地方,却成为她们的恶梦和地狱!据全国妇联权益部资料显示,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妇女权益中的突出问题,投诉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每年的群众投诉约5万件,占全国妇联系统信访量的十分之一。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笔者采访了法律专家、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婧。余婧集合具体案例,从法律角度介绍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庭暴力。

对家庭暴力要"零容忍",敢于说"不"

漫画(资料图片)

案例回放:

案例一:张女士与丈夫王先生结婚10年。10年来张女士一直生活在恶梦中。她的丈夫王先生性格暴躁,经常对她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对丈夫的粗暴行为,她始终采取隐忍退让的态度,每当忍无可忍就离家躲避。王先生就会发疯地去寻找她。,每次找到后既痛哭流涕、表示道歉,又作揖下跪、苦苦哀求,发誓以后不会再打骂她并表示没有她就活不下去了。丈夫的海誓山盟让王女士不知所措,甚至深信丈夫还是爱她的,便原谅了丈夫,随他回去"好好过日子"。可是过不了几天又遭到丈夫的毒打。于是,周而复始的打骂-道歉-再打骂-再道歉-再打骂便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如今,张女士是遍体磷伤,甚至落下行走不便的残疾。

案例二:曹女士与丈夫李某结婚5年。李某是三代单传,盼望曹女士生个儿子,结果却生了女儿,李某受家庭观念影响对其冷眼相看,动不动拳脚相向。2008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两人发生口角,李某便大打出手,几拳将曹女士打得两颗门牙跌落且右下颌骨骨折,经法医鉴定鉴定,两处均为轻伤。曹女士便到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并报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了丈夫李某,后经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九个月。

律师点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在这两个案例中,妻子都遭受了丈夫的暴力伤害,但她们对家庭暴力的不同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案例一中的张女士是一再忍让,结果是不断遭受着丈夫的家庭暴力,甚至落下残疾。而案例二中的曹女士却是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终使丈夫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律师支招:许多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受"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不愿意投诉;也有许多妇女是慑于施暴者的威胁恐吓,不敢求助,习惯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据调查,施暴者就象吸毒上瘾一次,往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当您第一次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就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对家庭暴力坚决的说"不"。

面对家庭暴力要正确维权,不能以暴制暴。

案件回放:邓女士的丈夫长期酗酒,每次酒后都对邓女士大打出手,甚至用烟头在邓女士的身上随意烧烫,更残忍的是他对儿子也动辄施暴力,并用酒杯砸伤儿子右眼。忍无可忍之下,邓女士趁丈夫酒醉,找来弟弟帮忙,用麻袋将丈夫装起来扔进自家水井。案发后,邓女士被判处故意杀人罪,其弟也身陷囹圄。

律师点评:此案令人痛心,邓女士本是受害者,却因为选择了错误的维权方式而付出了惨痛代价。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受害妇女因法律意识淡薄,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伤害或杀害丈夫而锒铛入狱,这种付出生命和自由代价的案例时有发生。与施暴者一样,以暴制暴同样是一条不当归路。

律师支招:妇女遭受家庭暴力一定要选择正确的维权手段。根据《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卫生部、全国妇联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等相关规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如下维权途径:

1、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

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2、对于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应当及时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3、施暴造成受害妇女轻微伤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给予施暴方治安管理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

4、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可以家庭暴力为由要求离婚,在离婚时获得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在内的离婚损害赔偿。

5、对于已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受害妇女可以依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对于暴力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受害人或其近亲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对于被害人因受强制、被恐吓等原因不能告诉或者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代为告诉。

6、受害妇女可以及时向妇联或妇女公益组织等求助。

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酒泉四中九(16)班张娜 法律是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经济秩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否则将会造成社会大乱。而对于我们,则是祖国的花朵。虽然我们要做到遵守法律规定,但是,当我们受到侵害时也要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爸爸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小男孩叫作李平,他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又有谁知道,这些表面的成绩优异,是用多少皮肉之苦换来的。他爸爸是个“爱动手”的人,只要李平考试成绩没进前三名就打。这一天,李平垂头丧气地走在放学路上,他多么希望这条路没有尽头啊!推开家门,爸爸早就坐在沙发上等着他了。“今天测试成绩多少?”爸爸问他。“95。”李平颤颤惊惊地说。“嗯,第几名啊?”爸爸对“95”这个成绩还算满意。“第……第四名。”“什么?”听到这个名词,爸爸猛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马上拿起墙角的棍子……之后,李平被打断了三根肋骨,还被打出轻微脑震荡,而且被罚站在冰天雪地的阳台上一夜,不许吃饭……过了一段时间,李平爸爸收到了一封起诉信。但是他没想到,要和他打官司的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法庭上,爸爸看了看儿子,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我已经不受你欺负了。”最终,李平爸爸被判了虐待罪,有期徒刑两年。 随着中国入世,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年轻一代不仅要

学好文化知识,更应从小知法、守法、懂法,争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法律严明的蓝天之下,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万万不可以身试法。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起作用,正与邪、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人性的光辉与丑恶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每一个人。让法律永驻你我心! (指导教师:王妍玲)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3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2、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我国有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3)社会保护归根结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观看一个小品,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交流)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讨论交流)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对家庭暴力司法干预现状的思考(一)

对家庭暴力司法干预现状的思考(一) 摘要:本文以法官的视角,对家庭暴力司法审判的现状及问题背景进行剖析,从立法和司法的衔接、能动司法等方面提出了探索性的意见和建议。 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是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民法院目前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司法审判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笔者从基层法院法官的视角,试对此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现实与现状 (一)法律规定的相对原则与司法解释的相对补充 200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改的《婚姻法》把“禁止家暴力”明确写入总则,并作了相应的规定,这是婚姻立法的重大进步,也是对家庭暴力司法干预的重要法律依据。但这些规定总体上仍较为原则,在法律适用和操作上还较难准确把握。为此,2001年12月24日最高法院公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对家庭暴力的内涵、家庭暴力损害赔偿的范围、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主体、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时间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对于法官正确理解《婚姻法》的立法本意、弥补成文法的不足、统一法律适用,起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司法审判中,最高院《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和《婚姻法》一样,已经成为法官适用法律裁判案件的圭臬。 (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与《婚姻法》司法解释的冲突 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直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家庭暴力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由此,可以看出《婚姻法》同样也赋予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诉权。但附加了限制性的内容。即必须“导致离婚”。《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九条据此作出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对家庭暴力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同时还规定,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法院也不予支持。《婚姻法》

浅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和法律对策

论文题目:浅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和法律对策 摘要 家庭暴力在全球各地普遍存在,不管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在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阻碍。现在,随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庭暴力的问题显现出了很大的弊端,给受害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很大伤害,同时侵犯了受暴者这些弱势群体的正当合法权益。所以探究家庭暴力的成因,进而提出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建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现状。发现现行家庭暴力立法可操作性不强、司法保护力度不够、家庭暴力的防治机制不完善、庭暴力的法律防范意识与技能缺乏。所以应该加强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强家庭暴力的司法保护、完善家庭暴力防范机制、提高个人的家庭暴力法律防治意识。 关键词:家庭暴力;妇女,权益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2家庭暴力的原因 (3) 2.1历史原因 (3) 2.2社会经济原因 (3) 2.3个体原因 (4) 2.3.1心理原因 (4) 2.3.2生理原因 (4) 3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5) 3.1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现状 (5) 3.1.1地方性法规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5) 3.1.2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5) 3.1.3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5) 3.1.4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6) 3.1.5刑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6) 3.2家庭暴力法律防治存在的问题 (6) 3.2.1现行立法可操作性不强 (6) 3.2.2司法保护力度不够 (7) 3.2.3家庭暴力的防治机制不完善 (7) 3.2.4家庭暴力的法律防范意识与技能缺乏 (8) 4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完善措施 (9) 4.1加强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 (9) 4.2加强家庭暴力的司法保护 (10) 4.3完善家庭暴力防范机制 (10) 4.4提高个人的家庭暴力法律防治意识 (11)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附件: (15) 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5) 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6)

七年级政治:善用法律武器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政治教案 / 初中政治 / 七年级政治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善用法律武器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生受到非法侵害,要运用法律武器或到执法机关去控告、起诉,即依法维权。 2、、过程与方法: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到要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3、思想觉悟目标:懂得受到非法侵害忍气吞声或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是错误的,增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办; 2、受到非法侵害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一些预防受侵害的方法和遇到严重的危险时应掌握的求救及自救的方法,请同学们来回忆。首先来说说预防危险的方法有哪些?(同学答,教师补充),很好,同学们再说说遇到严重的危险时应掌握的求救及自救的方法有哪些?(同学答,教师补充) 导入新课: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板书)(一)、身边的侵害(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定稿)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定稿)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说课稿 旌德二中许林海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二框题。对应的课标内容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了法律的尊严,本课既是第七课的合理延伸,又是对第七课知识的升华,是学习法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课有两个框题,其中第一框题是第二框题的基础,第二框是第一框题的延续和提升。本框题的落脚点是要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具有重要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不可能随时随地地保护未成年人,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保护,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有限,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较缺乏,对日常生活中违法侵权行为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有时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能保护自己,又能维护权益,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敢于、善于与违法侵权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培养求助能力,树立起维权意识,初步具备善于斗争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求助机构,懂得维权手段和途径及善于斗争的一些技巧,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 四、说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意识,懂得各种维权途径和方法。(理由: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到伤害,而面对侵害,常常无所适从。) 难点:培养敢于斗争的意识及善于斗争的技巧。(理由:在日常生活中七年级学生对违法侵权行为不能做出正确判断,也难以做到坚决有效的斗争。) 五、说教法、学法

浅谈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论文摘要 内容摘要: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身体、精神、性暴力行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家庭暴力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家庭暴力主要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再者就是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他人痛苦,最后就是性暴力。以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目前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家庭暴力形态------冷暴力。在目前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的比较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等一切问题。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生理原因、经济原因等等。 关键词:家庭暴力—包含故意伤害罪、虐待罪、遗弃罪、侮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施暴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身体、精神(情绪)、性暴力行为。其特征是一方动用武力和权利来控制另一方。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女性。20XX年新颁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为重要条文载入其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家庭暴力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社会排挤( social exclusion )是社会排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排挤研究的流行和深入,一些中外学者开始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对社会排挤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用性别排挤概念,即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受家庭暴力侵犯妇女这一劣势群体被边缘化的机制和过程,来对受家庭暴力侵犯的妇女这一劣势群体的社会排挤现象做出描述和解释,为研究女性劣势群体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现代化城市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到上海市妇联信访反映家庭暴力的人数,从1998年至20XX年分别占婚姻家庭类问题的14.7%、16%、13.4%。新《婚姻法》颁布后,家庭暴力现象得到一定遏制,20XX年的比例下降到8%左右,但家庭暴力仍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热点和难点。全国妇联今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

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反家庭暴力日":法律专家支招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暴 ?2009-11-25 15:02:54 ?作者:熊红祥 ?来源:新华网 "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的由来:1960年11月25日,3位多米尼加女 性--米拉贝尔三姐妹在多米尼加惨遭杀害。4、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可以家庭暴力为由要求离婚,在离婚时获得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在内的离婚损害赔偿。 新闻背景 "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的由来:1960年11月25日,3位多米尼加女性--米拉贝尔三姐妹在多米尼加惨遭杀害。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81年7月,第一届拉丁美洲女权主义大会宣布把11月25日作为反暴力日。大会还决定每年从11月25日到12月10日持续举行16天的相关宣传活动。1993年11月25日,联合国发表了《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宣言》,1999年3月8日,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联合国大会上举行了以反对家庭暴力为主题的全球电视会议。同年11月3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由多米尼加共和国提出、60多个国家支持的建议,将每年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中国全国妇联也较早成立了法律帮助中心,建立了中国妇女维权与法律帮助网,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 新华网11月25日电(熊红祥)有人说家是离别时的牵挂,也有人说家是爱心的苗圃。然而,对于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来说,家,这个原本应该是

最温馨、最让人眷恋的地方,却成为她们的恶梦和地狱!据全国妇联权益部资料显示,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妇女权益中的突出问题,投诉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每年的群众投诉约5万件,占全国妇联系统信访量的十分之一。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笔者采访了法律专家、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婧。余婧集合具体案例,从法律角度介绍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应对家庭暴力。 对家庭暴力要"零容忍",敢于说"不" 漫画(资料图片)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第八课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教材分析: 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帮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可以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 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可

以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念,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本目首先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善用法律

2.5.3善用法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知道非诉讼手段及它是维权的常用有效手段。 3.知道诉讼手段的含义、类型以及它是维权的最权威、最正规、最有效的方式。 4.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有效的方法和技能。 5.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怎样与侵权行为作斗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三、预习问题 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有哪些? 4、诉讼的类型有哪几种? 5、我们为什么需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我们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预习检测

1.据报道,广东省某县工商局,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自行设立收费项目,自1997年1月起,向全县87家个体屠宰户按每头3元的标准收取“屠宰费”。这些被“宰”的个体户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集体状告县工商局。为此,县工商局受到了严肃查处。该县个体户状告工商局的行为属于 ( )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D.海事诉讼 2.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是 ( ) A. 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B. 通过民间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 C. 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 D. 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求解决问题 3.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 ) A.忍气吞声,宽厚容忍 B.以牙还牙,伺机报复 C.大事化小,少惹麻烦 D.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材料:我叫刘丽丽,今年13岁,父母离异后我随父和奶奶一起住,爸爸经常赌博喝酒夜不归宿,从不关心我的学习,并且经常打我,多次以家中困难让我辍学去当保姆,我不愿意,就用烟头烫我,我告诉奶奶,奶奶说:你忍忍吧,他毕竟是你爸爸,我劝劝他,可结果是非当不管用更加变本加厉的折磨我,双腿处的烫伤已经伤及骨膜,医生说如果感染我将失去双脚…… 问题一:在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之后,丽丽觉得毕竟是亲生爸爸,虽然他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不想用法律手段,她还可以求助哪些组织机构? 探究活动二: 材料:刘丽丽与母亲取得联系并商议:决定不追究爸爸虐待自己的责任了,只想由母亲抚养自己,但父亲必须付给抚养费和教育费。刘丽丽向人民法院提出转移抚养权的诉讼。 通过上面材料的分析,我们来分组探讨以下这两个问题: 1、丽丽采取哪种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 2.这是哪一种诉讼? 探究活动三: 材料:事件又有了不一样的情况: 虽然丽丽通过非诉讼手段让爸爸答应让她上学,但父亲却只是口

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

目录 摘要 (1) 序言 (3) 一、家庭暴力犯罪特征 (4)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成因 (5)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家庭暴力产生的思想根源 (5) (二)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识 (5) (三)立法上的不够完善,使家庭暴力的解决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5) (四)执法不严,使得家庭暴力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6) (五)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控制手段政出多门,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 (6) 三、家庭暴力行为的危害 (7) 四、家庭暴力的防治 (7) (一)加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力度 (8) (二)强调立法的同时更应当强调执法 (8) (三)为被害人提供法律咨询和进行法律宣传的机构 (9) (四)社会调解机构作用的发挥 (9) (五)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的建立 (9) 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 摘要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建立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家庭暴力犯罪特性危害成因防治

Domestic abuse legal ponder Summary The domestic abuse is occurs between family member's violence behavior. Day by day the serious domestic abuse has harmed victim'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has encroached upon victim'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destroyed the society stability and advancement, has aroused the entire society's widespread interest. In order to give the domestic abuse the victim more comprehensive, is more concrete, more suitable assistance, by obtains the better social effect, must establish legal, social, the psychological various stratification planes society supports the system. Key word:Domestic abuse crime characteristic harm orig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浅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和法律对策

浅析家庭暴力的原因和法律对策 摘要 家庭暴力在全球各地普遍存在,不管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在解决家庭暴力问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阻碍。现在,随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庭暴力的问题显现出了很大的弊端,给受害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很大伤害,同时侵犯了受暴者这些弱势群体的正当合法权益。所以探究家庭暴力的成因,进而提出家庭暴力的法律防治建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分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现状。发现现行家庭暴力立法可操作性不强、司法保护力度不够、家庭暴力的防治机制不完善、庭暴力的法律防范意识与技能缺乏。所以应该加强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强家庭暴力的司法保护、完善家庭暴力防范机制、提高个人的家庭暴力法律防治意识。 关键词:家庭暴力;原因,防治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I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2家庭暴力的原因 (2) 2.1历史原因 (2) 2.2社会经济原因 (2) 2.3个人原因 (3) 2.3.1心理原因 (3) 2.3.2生理原因 (3) 3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4) 3.1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现状 (4) 3.1.1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4) 3.1.2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4) 3.1.3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4) 3.1.4刑法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5) 3.1.5地方性法规对家庭暴力的有关规定 (5) 3.2家庭暴力法律防治存在的问题 (5) 3.2.1现行立法可操作性不强 (5) 3.2.2司法保护力度不够 (6) 3.2.3家庭暴力的防治机制不完善 (6) 3.2.4家庭暴力的法律防范意识与技能缺乏 (7) 4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治的完善措施 (7) 4.1加强家庭暴力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 (7) 4.1.1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7) 4.1.2完善家庭暴力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8) 4.2加强家庭暴力的司法保护 (9) 4.3完善家庭暴力防范机制 (9) 4.4提高个人的家庭暴力法律防治意识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4) 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5) I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课标依据:“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知道法律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四、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一)多媒体出示案例 问题1: 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吃惊,因为照像馆从来没有与她谈过这件事,她问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肖像权? 问题2: 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3: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田某完成学业,后被告知学校没有他的学籍,因此不能为其发毕业证书。这下他可慌了神儿。 问题4: 一名初三学生放学后,骑车回家,因天黑没有路灯,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沟里,造成左手臂骨折。他想去找施工单位理论,妈妈说:“是你不小心,怪谁?” 问题5: 酷爱运动的陶陶自己到超市买了双运动鞋,谁料刚穿两天,鞋就开裂了。陶陶拿着超市的小票,要求退换。超市负责人以鞋已穿脏为由,不能换。陶陶失望极了。

家庭暴力的若干法律思考

家庭暴力的若干法律思 考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遇到婚姻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家庭暴力的若干法律思考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严重伤害和威胁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者是妇女。我国现行法律对防治家庭暴力做了相关的规定,特别是新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仍然存在着定义不明、适用不合理等缺陷。在此,笔者就家庭暴力的概念、成因、危害以及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问题做些粗浅分析,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家庭暴力概述 家庭暴力目前尚无统一界定的概念。在我国,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在以婚姻、血缘和法律关系为基础而构建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侵犯其他家庭成员身体、精神和性等人身权利的强暴行为。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行为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据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的白皮书》统计,我国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四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根据中国妇女联合会权益部门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至95%是女性。在我国农村,家庭暴力可谓司空见惯,丈夫虐待、殴打妻子的事时有发生,一些人对其可谓近乎麻木。家庭暴力基本上是家庭中居于强势地位的成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实施的,以前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男性也开始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本文所指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之间的暴力行为。

中职学生应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职学生应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浏览次数:1037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0-4-23 15:56 | 提问者:ye310591900 分几大点描述,简单概括 其他回答共1条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分别介绍非诉讼手段、诉讼手段等维护权益途径以及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目:“求助有路”。 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13岁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拒绝的案例,指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请求相关的机构给予帮助,从而引出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课文还列出了一些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列出了一些可以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解决争议、处理问题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 第二目:“敢打官司”。 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并致残以诉讼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引出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手段,并介绍了诉讼的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通过相关链接栏目,学生可以大致了解三种诉讼适用的范围。最后,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以消除学生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如以为打官司是丢脸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状告侵权者,因为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第三目:“善于斗争”。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么样与侵权行为做斗争等内容。本目首先告诉学生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然后,通过中学生小平遇上小痞子的案例,告诉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着,以女学生小娅智斗小流氓的事例告诉学生,对违法犯罪做斗争时,要既勇敢又机智。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来考察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2018年关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关于当前家庭暴力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本人通过查资料、问卷、走访等形式从家庭暴力的现状、表现特点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防止家庭暴力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家庭暴力的现状 据中国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0.81亿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且施暴者有90%是男性。据报道,全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妇女在她的一生中遭受过暴力、性暴力或虐待,家庭暴力问题已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很多国家相继出台了防止家庭暴力法案。 家庭暴力不是偶然发生,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大量存在的。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在北京去年调解处理的12.7万余件各类纠纷中,因家庭纠纷就占2201X余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国调查发现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高达30%.近年来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据全国妇联统计,1996年至201X年十年间,全国家庭暴力的投诉案件上升了4.16%.而从对近年离婚案件的分析来看,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比例却逐年上升。根据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离婚案件中,因丈夫的暴行而涉讼,导致夫妻离异的占绝大多数。 本人对中国统计显示,201X年有12.6%的家庭暴力受害者通过派 出所、110指挥中心、街道、居委会等途径求助,201X年求助比例提高了38.8个百分点。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显示,遇到家庭暴力时,59%的人希望求助外界解决。在选择求助单位时,27.5%的人选择妇联、村居委会,20.6%的

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征

---------------------------------------------------------------最新资料推荐------------------------------------------------------ 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征 提纲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征(一)、家庭暴力概念1、国内外的不同概念之比较 2、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界定(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2、行为的隐蔽性 3、手段的多样性 4、时间的连续性 5、后果的严重性二、家庭暴力的成因及立法现状(一)、家庭暴力的成因 1、社会因素 2、传统文化因素 3、婚姻家庭方面原因(二)、家庭暴力立法上不足三、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一)、法律干预 1、完善立法 2、司法措施(二)、综合治理 1、构建社会网络 2、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意识摘要家庭暴力是关涉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根据目前法律规定,主要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 与其他暴力形式相比,具有行为的隐蔽性,手段的多样性,时间的连续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的特点。 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对家庭暴力进行法律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家庭暴力成因特征法律思考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现实生活中,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严重侵扰家庭的安宁稳定,危害受害者身心健康。 1 / 13

据保守估计,中国 2. 67 亿个家庭中约有 8000 万个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现象;因家庭暴力引起的离婚案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 50%-60%。 家庭暴力不仅对受害人造成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侵害,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种对家庭中弱势群体人权的严重侵犯。 因而对家庭暴力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对受害人的关怀,更应从尊重其人权的角度出发。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征(一)、家庭暴力概念 1、国内外的不同概念之比较在国外,关于家庭暴力的研究及立法比我国进行的早,有代表性的如英国学者认为: 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从英国学者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家庭不仅指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 在我国,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指在以婚姻、血缘和法律关系为基础而构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摧残、折磨或其他手段侵害家庭成员身体、精神和性等人身权利的强暴行为。 与国外相比,其外延涵盖面小,但主体的性别不受局限。 2、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界定《婚姻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禁止家庭暴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1

《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教学目标: 态度: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主持正义,争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谈等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和筛选资料的能力;通过设身处地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费希问题的能力,适应和改造现实生活的能力。 知识: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并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点茶所在社区学生辍学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例。 教学重点: 侵害发生时有效自护自救;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难点: 日常生活中具有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明白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代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很大,你们想过原因吗?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容易冲动,自控性较差,如何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避免走弯路,除了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爱护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学法、知法、懂法。 二、学点法律知识 1、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来的法律条文,制成卡片,每人小部分研究讲解,小组交流。 2、自编小品,创设情境,利用法律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补充介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三、学会用法 1、阅读P85案例《面对伤害怎么办》、《请你为杨明出主意》 P86案例《不该发生的悲剧》 2、小组讨论上述案例,谈自己的认识 3、班内交流 四、学会断案 案例1.谁应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负责任? 晓雪今年17周岁。自今年5月份起,她在课余时间常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人混在一起,进行小的赌博,观看色情淫秽录像,甚至夜不归宿。叔叔得知此情况后告诉了晓雪父母,并劝说他们多管管孩子。可他们却说晓雪已经懂事,不会出问题的。无奈,叔叔又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四种措施97587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四种措施 李明舜 家庭暴力的存在由来已久。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远离公众的视线,加之社会长期将其视为家务纠纷,使得家庭暴力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解决。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才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问题亦随之纳入公众视野,成为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应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采取立法措施,形成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体系。我国有关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规定始于地方性立法。2000年3月,湖南省出台的全国第一部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开启了家庭暴力问题进入法律领域的大门。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问题,从此家庭暴力这一概念正式成为了一个法律概念。2005年8月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则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了规定,并对婚姻法的规定有所突破。法律的上述规定,虽然在表明国家对家庭暴力的否定、谴责态度和为制裁家庭暴力行为提供了一

定的法律依据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有关家庭暴力问题的规定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没有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法律中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具体,各法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等。因此,目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以宪法为根据,以反家庭暴力法为主体,包括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人权公约在内的法律体系。在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时,应当明确反家庭暴力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家庭暴力的概念,政府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干预家庭暴力的具体职责,司法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和措施,社区组织在干预家庭暴力方面的责任等等。当然在全国性的反家庭暴力法出台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河北省于2004年制定的《河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就具有典型意义。 采取行政措施,强化政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职责。各级政府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极其重要的职责,因此,反家庭暴力法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各部门有责任结合自身的具体 职能,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一是采取组织措施,明确义务(责任)主体。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中,采取组织措施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徒法不能自行,为了将

善用法律教案

第3课时善用法律 【教学目标】 1.学会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违法犯罪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3.青少年要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做遵法守法践行者。 【教学重点】 怎么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学会自我保护,又要敢斗善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新知识。 请学生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知识模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一)依法维权和法律救济 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和课本58页内容和59页上面内容。 1.镜头一和镜头二中的做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是合理的? 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的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或者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常见的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 法律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分别解说)。 进行法律救济的机关单位有哪些? 公安机关(派出所,省市县公安局)、人民法院(乡镇人民法庭,县法院、市中院、省高院、最高法院)、人民检察院(县市省检察院,最高检察院) 活动二:诉讼维权最正规、最权威 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什么是诉讼?(打官司) (1)含义: (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通常分为几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