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挪用音乐在《花样年华》中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16.27 KB
- 文档页数:10
简析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叙事技巧刘晨【摘要】结合电影《花样年华》拍摄的时代背景,通过对电影中音乐叙事的分析,阐释导演王家卫在运用电影音乐时所持有的独到见解.【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4页(P96-99)【关键词】《花样年华》;音乐拼贴;叙事节奏;重复变奏【作者】刘晨【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7.6张叔平曾经解释,影片受时间所限,一个半小时没法容纳太多的东西。
所以旁白的语言可以成为另一个空间,成为另一个叙事空间[1]。
而在影片《花样年华》中,旁白的运用并不多见,音乐则是除旁白以外的另一个叙事空间,既可以作为意义丰富的叙事线索,也成了影片叙事的一种主要气氛烘托,确保了这部影片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片中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原创的华尔兹乐曲,低沉舒缓的重复与变奏,衬托出了影片要表达的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多番纠缠;周璇的一曲《花样的年华》更是道出了一位青年女子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曲的歌词与片中的故事情节交相呼应,曲调更是清幽淡雅、别有滋味,不时让人想起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映像;Nat King Cole的三部作品也有序出现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其中Quizas,Quizas,Quizas给整部影片的基调埋下了伏笔,无意中营造出幻想的思维空间,这也是片中巧用音乐叙事的妙笔之处。
一、《花样年华》的时代背景(一)影片的年代记忆《花样年华》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影片中细雨朦胧的街道、古典素雅的留声机、古色古香的旗袍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而尤以张曼玉的旗袍为本片的一种时代情结。
影片开场就是一群穿着修身旗袍、身姿曼妙的女人们搓麻将的场景,并伴随着本片的主题音乐,此音乐由日本著名电影配乐家梅林茂作曲,源自日本导演铃木青顺的电影《梦二》[2]。
纵观整部影片,不难察觉影片中音乐的形式多样、风格迥异。
王家卫作为电影配乐的大师,擅长运用音乐来串联电影叙事,在《花样年华》里,从传统戏剧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歌曲,从上海时期的时代曲到香港菲律宾的拉丁风情,这些年代记忆深刻的曲目,正是导演运用于电影的独特之处。
浅析影视音乐的叙事功能——以《花样年华》为例向芝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叙事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花都法国。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叙事学的研究外延不断扩展。
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指出,叙述的媒介并不局限在语言,也可以是电影、绘画、雕塑、音乐等。
只要有信息的交流,就有叙述的存在。
影视音乐,能够助力情节的演进, 执行叙事的功能,从而使电影变得独特。
本文通过分析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叙事,旨在研究影视音乐是如何执行叙事功能,助推电影向前发展,使视听艺术达到和谐统一之境界,从而“使电影飞翔”的。
【关键词】叙事学;影视音乐;花样年华叙事学(Narratologie)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花都法国,起初,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而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后,叙事学的研究外延开始不断扩展。
正如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所说的那样,叙述的媒介并不局限在语言,也可以是电影、绘画、雕塑、音乐等,而针对叙事学的研究也从单一的文学开始向电影、音乐、戏剧等作品演进,只要有信息的交流,就有叙述的存在。
电影学由于涉及到剧本、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等一系列构成元素,在理论及研究方法上一直受到文学理论,尤其是小说理论的影响。
而电影叙事学理论属于研究范畴的建立与发展,也一直深受文学叙事学的影响。
电影中的叙事学,通常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主要探究这些电影是如何通过一系列视听语言的方式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实现其叙事功能的。
在这个叙事过程中,存在着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
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让接受者能够通过故事、光影、表演、音乐、剪辑等一系列方式手段,能够顺利接受叙述者想要传达的电影信息,从而达到叙述者和接受者的交流效果。
一、叙事学与电影叙事学最早的关于“叙事学”研究,多集中于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方面。
来自于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关于叙事学的古典论述。
旧上海的情与爱—分析论述音乐在影片《花样年华》中的运用一部电影中,画面和声音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两种艺术元素,在声音中,又属音乐最能配合电影的需要。
音乐在电影中的主要作用是渲染画面所呈现的环境氛围,同时还能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表现作品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
今天,我们就《花样年华》这部影片中的音乐进行浅析。
《花样年华》的电影音乐,不但使影片带有浓重的怀旧气息,更使整部影片有了一种既浪漫,又暧昧的情调,散发出一种王家卫电影特有的唯美主义气息。
影片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是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曲风在节奏大提琴乐手强而有力的拨弦下,显得强烈而又跳跃,渲染出影片强调的那种优雅的旋律。
乐曲的主旋律华丽而又复杂,就好像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在古旧的街道,昏黄的路灯下,动人的对答。
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它是周慕云与苏丽珍之间的感情交流的纽带,推动整个影片的发展。
例如周慕云与苏丽珍从2046房间离开,两人乘出租车一同回家时的情景;又例如苏丽珍一边喝水,一边看孙太太打麻将,然后将视线移向窗外,同一时间,周慕云在报社办公室也向窗外凝望,而实质是两人在心里默默地互相遥望。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随着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反复出现,象征了两人之间的试探与揣测——他们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
影片中,周慕云与苏丽珍各自每天都有固定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表现出一定的生活规律,所以主题音乐就会配合着画面,反复出现。
影片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另一处音乐就是美国的抒情爵士歌王Nat King Cole的《Quizas Quizas Quizas》(《也许,也许,也许》)。
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在感情路上的男女,因为不能为自己的爱情进行选择,而陷入了一种无形的羁绊中。
影片中周慕云和苏丽珍正是如此,他们之间的感情,其实就是他们各自对于爱情的抉择,而两个人始终都欠对方一个答案。
《Quizas Quizas Quizas》就是也许的意思,暗指影片中两个人的爱情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
《花样年华》的主题音乐与叙事节奏【摘要】《花样年华》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其主题音乐和叙事节奏在整个影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影片背景与主旋律共同营造了独特的氛围,音乐的角色与表现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节奏的变化与氛围营造增加了影片的张力,配乐与情感交织,使得观众更加投入。
叙事节奏与情节发展紧密相连,音乐与节奏共同为影片的成功添砖加瓦。
音乐与节奏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音乐与节奏的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得整个影片更具魅力。
音乐如何更好地服务叙事,则是影片制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方向。
通过对主题音乐与叙事节奏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花样年华》这部经典电影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引言: 《花样年华》,主题音乐,叙事节奏正文: 影片背景,主旋律,音乐角色,节奏变化,氛围营造,配乐,情感交织,叙事节奏,情节发展结论: 音乐,节奏,共同点,影片成功,音乐服务叙事1. 引言1.1 介绍《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于2000年上映的影片,被誉为亚洲电影的经典之作。
该片讲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香港一对情侣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以及他们在不同时间段的遗憾与思念。
这部影片融合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怀旧主义的元素,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那个时代香港的风情和人情。
在《花样年华》中,主题音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旋律的铺陈和节奏的变化,为观众营造出一种深沉而迷人的氛围。
叙事节奏则在影片中起着连接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作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与角色一同感受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花样年华》中主题音乐与叙事节奏的精妙之处,探寻其在影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为叙事服务。
通过分析影片背景与主旋律、音乐的角色与表现、节奏的变化与氛围营造、配乐与情感交织,以及叙事节奏与情节发展等方面,来揭示音乐与节奏在影片中的共同点,以及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
1.2 主题音乐的重要性主题音乐在电影《花样年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花样年华》是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极具艺术感的视觉风格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影片中的音乐同样出色,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深度。
在这篇分析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如何为电影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首先,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以多样性和中西合璧为特点。
这些音乐既有来自于其他电影的经典曲目,也有来自民间戏曲和流行歌曲。
这些音乐的选择不仅使电影具有时代感和地域色彩,而且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例如,电影中使用了拉丁文情歌《Volare》和日本电影《用心棒》的主题音乐。
这些曲目的引入,不仅为电影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也让观众对主人公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周慕云和苏丽珍在狭窄的楼梯上相遇时,《Volare》的旋律适时响起,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
而《用心棒》的主题音乐则在电影的后半段出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决绝和勇气。
其次,音乐在电影《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形式和来源的多样性。
王家卫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形式,从流行音乐到古典乐,从西方音乐到东方音乐,展现出其极高的音乐品味和艺术造诣。
例如,在电影的高潮部分,王家卫运用了京剧唱段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形式让观众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这种独特的音乐选择也让观众对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并不是简单的挪用,而是与电影情节紧密相连。
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都与电影的画面、情节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出电影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例如,在电影的结尾处,当周慕云终于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时,背景音乐《Quizas, Quizas, Quizas》的旋律缓缓响起。
这首歌曲的歌词大意是“或许,或许,或许”,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疑虑和不确定。
但正是这种疑虑和不确定,才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和真挚。
《花样年华》是中国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2000年上映,主演有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等。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围绕着两位年轻的男女在香港的相遇、失落和离别展开。
影片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特的叙事方式
影片采用了王家卫一贯的独特叙事方式,采用多线索、跳跃的时间顺序,将故事进行了拆分、重组。
整个电影像是一场时间的漩涡,不仅描绘了年轻人的青春时光,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变革。
2.独特的色彩运用
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暖色调,营造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旧时氛围。
同时,王家卫还使用了类似于切尔诺贝利的闪光效果,以及各种特殊的过渡效果,让整个电影的画面显得很特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独特的音乐运用
影片的音乐由陈奕迅和葛兆恩等多位音乐人共同创作,整个电影的音乐采用了大量的爵士和流行音乐,增强了影片的时代感和个性。
除了艺术特色外,影片还涉及到了很多哲学和文化内涵。
例如,影片中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探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都是电影的重要主题。
同时,影片也通过情节的铺陈,反映了当时香港社会的变迁和矛盾。
这些深度的内涵让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青春励志片,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作品。
总之,《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色彩运用和音乐创作,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在文化和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和思考。
15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1论电影配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为例葛 瑶摘 要:音乐的美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角色。
电影配乐将画面与声音结合起来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可以使观看者很容易进入剧情,带动观众的情愫。
在此篇文章中我将以电影《花样年华》为例进行分析电影音乐之美,选取影片中几个主要旋律来做分析。
关键词:电影配乐;音乐美学;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葛瑶(1997-),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电影配乐的音乐美还记得很早以前活跃在电影舞台的一位天才—卓别林,可以说他的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是水乳交融的。
在自己的读书时代,美术与音乐老师总会在他们的课堂上以卓别林的系列影片为题材,讲述相对应课程的专业分析。
卓别林的电影虽为喜剧片,却往往能在观众看后引起很大的反思与感想,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与音乐的巧妙设计离不开联系。
由此可见,音乐的渲染力可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带给他们更多的情愫。
香港的王家卫是香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导演,他的电影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画面的色彩以及音乐的配搭使电影的画面感与听觉结合更别有一番风味。
所谓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电影配乐拥有自己的美学。
在王家卫的电影中经常使用“非原创音乐”,这些音乐出自不同的地方,既有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也有中国传统戏剧的片段,有时也会出现摇滚和民谣。
有时他也会借用其他电影的配乐来安插在自己的电影中,从而来渲染自己电影风格的情节,同种音乐可以在不同的电影中发挥其各自的特点,这也正是他自己的魅力所在。
并不是说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定要用原创的。
有时,对一些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的合理应用,同样也可以起到为影视作品添姿增彩。
的确,音乐与电影的搭配具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他们可以非常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这也正是音乐和影视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相似性的。
《花样年华》的主题音乐与叙事节奏【摘要】《花样年华》的主题音乐与叙事节奏在影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背景衬托,更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叙事节奏则通过精准的操控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
音乐与节奏的结合,使得影片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节奏对叙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起到了引导观众情绪的作用。
通过音乐与节奏的共鸣,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中,共同感受着剧情的起伏和情感的深刻。
音乐与节奏共同构建了《花样年华》的情感氛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丰富的体验,让影片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花样年华》,主题音乐,叙事节奏,情感氛围,音乐与节奏的结合,节奏对叙事的影响,音乐与节奏的共鸣,剧情理解,精准操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花样年华》是一部由刘镇伟执导,张国荣、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片于2000年上映,讲述了两位相爱但却无法在一起的男女之间的纠缠与心痛。
影片所采用的唯美叙事手法以及深情动人的主题音乐,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花样年华》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这是一个梦幻而又复杂的年代,同时也是一段充满着苦涩和无奈的感情缱绻。
影片的主题音乐通过婉转悠扬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歌词,将电影中的爱恨情仇表达得淋漓尽致。
叙事节奏的运用更是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紧张与悲伤之间不断切换,让观众如痴如醉。
通过对《花样年华》主题音乐与叙事节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交织。
音乐与节奏的巧妙结合,为电影注入了生命力与深度,使得观众在情感追随的过程中得到共鸣。
这部电影所传达的情感氛围正是音乐与节奏共同构建而成的,而叙事节奏的精准操控更是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了剧情的内涵和深意。
《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音乐节奏和叙事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充满着激情、错综复杂而又令人心碎的画面。
2. 正文2.1 主题音乐的作用主题音乐在电影《花样年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背景音乐,更是情感的传达者和剧情的推动力量。
浅论王家卫电影的剪辑技巧王家卫是一位备受赞誉的电影导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剪辑技巧而著称。
王家卫的电影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情感表达,还以其独特的剪辑手法赢得了众多影迷的喜爱。
本文将浅论王家卫电影的剪辑技巧,分析其在电影中的运用和特点。
一、跳格剪辑王家卫在电影中经常采用跳格剪辑,这种剪辑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时间上的错位和流逝。
通过交错的镜头和画面,王家卫创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效果,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令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
这种剪辑方式为他的电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和宽广的想象空间。
在《重庆森林》中,王家卫运用了跳格剪辑,将不同角色的生活交错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繁华都市里各种人物的孤独和迷茫。
这种错位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感到更多的挑战和乐趣,使得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二、缓慢镜头的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缓慢的镜头,这种剪辑技巧让影片的情感更加细腻和深沉。
通过放慢镜头的方式,王家卫让观众更加聚焦在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上,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影片中的故事。
在《春光乍泄》中,王家卫运用了大量的缓慢镜头,将男主角慢慢走过大街的场景拉长,让观众更加关注他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这种剪辑手法让影片的情感更加细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和无助。
三、音乐与剪辑的结合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的运用十分重要,他通过音乐与剪辑的结合,打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和节奏感。
在他的电影中,音乐和画面常常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使得故事更加感人和动人。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利用了大量的音乐剪辑,将主题曲和画面进行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这种音乐与剪辑的结合方式,让影片的情感更加深刻,让观众更加容易投入到电影的情感世界中。
四、快速剪辑的运用王家卫的电影中也常常运用快速剪辑,通过迅疾的镜头转换和画面切换,创造出一种激烈的冲突感和节奏感。
快速剪辑的运用让影片更加显得生动和有活力,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影片的情节中。
总结:王家卫的电影以其独特的剪辑技巧而备受赞誉,他的电影充满了情感的细腻和深刻,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 李卫玲
作者机构: 许昌学院音乐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119-12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音乐分析 电影语言 《花样年华》 人物心理活动 艺术风格 电影画面 电影风格 王家卫
摘要: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渲染情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等功能,并影响着电影的艺术风格。
王家卫是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其电影以独特的风格成为后现代艺术片的代名词,其电影语言被许多导演效仿,而王家卫电影音乐更成为电影界关注的焦点。
电影因音乐而与众不同,音乐也因精致的电影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是王家卫表现个人电影风格的重要手段,音乐与画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王家卫独特电影风格的重要元素。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浅析《花样年华》的视听性因素该影片的导演是王家卫,虽然他的名气不是特别大,但是他拍摄的片子还是颇有艺术性的。
当然这部影片也是他的一部成功之作。
影片讲述了爱情的故事:两对恋人结合发展为另外的两对恋人的故事。
其中影片运用了声音、画面、镜头等,这些对影片的表现主题有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清洁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影片用到的音乐是很有特点的。
可以分为三部分来说:(1)声音与画面的配合。
声音与画面配合的恰倒好处,让观众看了很有感觉,也就是出现这样的画面就应该出现这样的声音,画面如果是伤感的,那么出现的声音也是低调的,没有一丝欢喜可言,而画面如果是欢喜的,那么也就会出现带“笑”,或欢快的曲子。
也正是这个道理,该是什么声音时,它就出现了怎样发出这个声音的画面,比如:有电话铃声了,画面就会马上出现了电话等,这样很好的将声音和画面结合起来,就有助于影片情节的表现,增强了逼真性,使观众看起来更真实,符合社会和生活,这样的片子,观众更看好。
(2)音乐对情感的表达。
什么样的音乐就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一段悲伤的音乐表达出来的就让人难过,而一段欢快的音乐,则会带给你快乐的感觉。
片中,放《花样年华》那首歌时,陈太太一直做在那,那天自己的生日,丈夫点给自己的歌,本来是挺高兴的事,可那时的她已经知道丈夫有外遇,所以那是悲伤的情,那么这首歌表现出来的情也不会是欢喜的,而是伤感的。
所以可以看出有被请时,所以的歌所表达出来的情,都会变质为悲情,相反,有欢喜的情时,所有的歌所体现出来的也不过是喜的,这样出现音乐在片中,可以十情感更完全的表达出来,让观众体会的更多些,更深些,发挥出音乐的作用。
(3)画面对情感的表达。
画面是最直观的表现方面,表面是好是坏一看就知道,也就是说画面所反映出的情感应该是最直接的了。
影片中陈太太与周先生实演问陈先生的场景时,陈太太在周先生的怀里哭了,那么,观众一看到这个画面,就会知道陈太太伤心的哭了,观众的眼睛直视画面,观众就会感悟到画面所要表达的情感,很直接,这样最有利于观众把握影片的主题和情节,进一步深入影片所反映的主题中。
2020第14期数字音乐是一种通过数码组合并进行电子存储的音乐,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电脑或网络中并可随时运行,这种储存方式解决了传统音乐载体存在的储存介质易损及传播路径不佳的问题。
现今,随着数字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音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发展迅速,相关从业人员已经在影视、文化、教育及餐饮等社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中工作,并且有逐渐增多之趋势,使之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各行各业中,数字音乐带来的积极效应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影视行业。
在影视行业中,数字音乐能够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升受众的听觉效果及精神体验是数字音乐发展过程中需要极力追求的。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由美国歌手纳特·金·科尔创作的歌曲《也许,也许,也许》(QUIZAS,QUIZAS,QUIZAS )就与电影交相辉映,带给受众良好的听觉体验及精神体验。
除此之外,电影中的数字音乐还具有一定的美学特质及艺术价值,人们对于电影的情感元素也在其中得到体现,同时电影中的数字音乐还需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
下文将以电影《花样年华》为例,分析数字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特质、情感表现、艺术价值和技术应用。
一、数字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特质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哲学美学理论衍生出音乐美学理论。
电影中的数字音乐应从表现内容、结构形态及技术形式等诸多方面为切入点,以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音乐审美为动机,使音乐、画面、剧情、情感及思维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善及拓展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定位。
数字音乐作为综合性的音乐表现技术,不仅可以针对影片的表现意境选择符合剧情发展的音色效果,还可以对音色进行调制及音响效果二次构建,同时在音乐情感表现上还可对现场音响进行后期混缩(声场及声相的控制),使电影中的音乐更具空间性和表现力,从而提升受众的美学体验,有效地表现电影需要展现的美学特质。
数字音乐在电影主题的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动人的传递给受众,在电影的适当情节播放数字技术调制及构建的音乐,能够很好地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点明或者升华电影主旨。
花样年华音乐赏析片段《花样年华》是一部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2000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美的视觉呈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而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魅力和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花样年华》中的音乐进行赏析,探究其与故事情节的关联以及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电影中的主题曲《Yumeji's Theme》。
这首曲子是由日本音乐家久石让创作的,其悠扬的旋律和充满情感的表达让人难以忘怀。
在电影中,这首曲子经常伴随着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抒发,为观众呈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体验。
这首曲子的音乐元素主要以钢琴和提琴为主,旋律优美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而在电影中,这首曲子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方式,更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一种呈现,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思索的境界。
除了主题曲,《花样年华》的配乐也是其一大亮点。
电影中的配乐采用了大量的爵士乐元素,这种音乐风格既符合了故事背景,又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独特的韵味。
在电影中,爵士乐常常伴随着主人公的行动和情感变化,为故事情节增添了许多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而在配乐中,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和复杂的和声结构也为电影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音乐的美妙。
除了爵士乐,电影中还穿插了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既符合了故事背景,又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些时代气息。
在电影中,这些流行歌曲常常伴随着主人公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为故事情节增添了一些轻松和活泼的气氛。
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歌词含义深刻,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情感和情绪的表达,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音乐的美妙。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魅力和情感。
通过对音乐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还能够感受到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影视作品中,能够有更多这样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美妙和感动。
音乐对电影主题的作用分析——以《花样年华》为例作者:隋佳慧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10期摘要:自卡努杜提出“第七艺术宣言”开始,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部优秀的电影离不开适合它的音乐,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影片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因此音乐与影片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更好地烘托气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影片的主题,发挥影视的评价功能,音乐是电影很好的载体。
关键词:影视音乐叙事作用主题表达电影从无声到有声。
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诞生,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更好地满足了观众的视听需要,声音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音乐是颇为重要的声音种类。
音乐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影视艺术的个性,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增加了观众的审美感受和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音乐对电影主题的作用(一)揭示主题思想,抒发情怀音乐在影片的主题揭示和情感抒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影片《花样年华》中,大提琴所演奏的音乐在电影中共出现了七次,每次音乐出现时都表现出了主人公不同的内心感受,并不断引导观众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影视作品中,作曲家往往需要根据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性格特征、画面的表现来演奏出符合主题的音乐,更好地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
(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电影刻画不同的人物,反映不同的形象,呈现活生生的影像,音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画面表达的不足,在补充画面的同时,对故事的发展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有时,用音乐做很好的过渡,就进入下一个话题,对剧情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
音乐带着人们进入另一个意境,扩大了电影的传达容量,不同人听后有不同的感悟,使人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欣赏电影,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剧情更合乎情理,易于与观众达成共鸣。
(三)完成叙事,烘托渲染气氛音乐给影片营造更好的气氛,应选用适合整个场景的音乐,特别是有民族气息的音乐。
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信仰。
花样年华》音乐赏析电影《花样年华》是导演王家卫的又一力作。
其主要是运用主题音乐、插曲两种音乐形式。
《花样年华》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情感经历,故事处理得含蓄、委婉,注重心灵的交流,欲望如花朵般静静开放,美丽得令人沉醉。
一个有妇之夫与一个有夫之妇,他们在同一天搬到相邻的住宅单独居住,他们的配偶都不安于室,以至于他们经常独守空室,两人从各种痕迹推敲自己的妻子及丈夫怎样发展一段婚外情。
而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一直只在楼梯间擦身而过,视线偶尔触碰,因为陌生,彼此的态度是拘谨的,在他们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妻子可能已发展成为情侣之后,不经意间,他们却都爱上了对方,然而两人都有强烈的道德感极力抑压自己的感情不欲越轨,即使后来时过境迁,仍然渴望有对方的消息。
但是,毕竟过去的一切将不复存在……其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先后重复回响9次。
音乐在这里不再是独立的摆设,而是铺设电影氛围、勾勒电影年代的有力武器。
主题音乐Yumeji s Theme源自铃木清顺的电影音乐《梦二》,由梅林茂作曲。
三拍子主题音乐每次响起都是一个情节发展阶段的标志:第一次,初搬入住,慕云和丽珍在房东们的麻将桌上相遇;第二次,两人已经较熟悉,彼此的伴侣却总不在家,两人分别在楼梯口和面摊出现,平行蒙太奇剪切,生活依然无甚交集;第三次,两人觉察到伴侣的反常并且猜出原因,依然是在楼梯和面摊出现,却开始擦肩而过,彼此招呼中心照不宣;第四次,两人已说清了解了自己伴侣的问题,两个寂寞的人在忧郁的音乐中悲伤对峙;第五次,慕云和丽珍关系越来越近,两人都在工作中逃避思考;第六次,丽珍和慕云一起研究武侠小说;第七次,与第一次场景相同,为了躲避流言的两人各自对窗不语;第八次,慕云不再隐瞒,丽珍的哭泣;第九次,片末,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主题音乐是缓慢悠长的,它响起的时候演员的运动速度也被放慢,体现时间无声无息如水流淌的缓慢节奏,配合演员脸上沉静落寞的表情,烘托出一种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的古旧氛围。
简析挪用音乐在《花样年华》中的运用
[摘要] 王家卫是20世纪90年代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他独树一帜的电影语言被众多导演参考和效仿,并成为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电影《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代表作之一,影片除了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之外,诸多挪用音乐的成功运
用也是造就其别样风格的关键因素。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片中大量挪用音乐的独到运用进
行分析,旨在探讨王家卫电影音乐运用的方法,并对进一步理解、分析其电影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 《花样年华》;挪用音乐;运用
?ネ跫椅朗?20世纪90年代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他的电影以鲜明而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成为
“后现代艺术文化策略精美包装之下的现代主义价值取向”的艺术片的代名词。
[1]如今,“王家卫风格”几乎成了一个专有的电影名词。
他独树一帜的电影语言被众多导演参考和效仿,而他对电影音乐的独特把握和运用,也成为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ザ耘灿靡衾值钠?爱是王家卫电影音乐的一个
特点,在其作品《重庆森林》《堕落天使》《花样年华》等影片中都大量地使用了挪用音乐。
其中电影《花样年华》无疑是成功典范,影片除了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之外,诸多挪用音乐的成功运用也是造就其别样风格
的关键因素。
?フ獠坑捌?共有24段音乐,其中有23段是挪用自已经发行过的唱片。
这些音乐风格多样,既有来自其他影片的主题音乐,又有曾经在香港红极一时的流行
歌曲,同时还有民间戏曲音乐,香港著名电影音乐研究
者罗展凤就曾将这部影片的音乐称作是“拼凑音乐符码”。
[2]然而,这些“拼凑”起来的挪用音乐却丝毫没有带给观众不协调和做作之感,而是体现出一种“拼凑”之美。
因此,有人称王家卫在《花样年华》中是一位奉行“拿
来主义”的出色的“音乐编辑”。
[3]
?ス赜凇痘ㄑ?年华》中的音乐已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分析,这些文章大都受到罗展凤女士的《花样年华的“拼凑音乐符码”》一文的影响,分别对影片音乐的叙事方式、风格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片中大量挪用音乐的独到
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王家卫电影音乐运用的
方法,也对进一步理解、分析其电影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ヒ? 、挪用的“主角”
?サ缬爸械囊衾秩缤?人物角色一样,有主次之分。
作为影片音乐主角的主题音乐,往往肩负着多重任务,
比如概括主题、塑造影片整体基调,或是在剧中多次出现,起到情节贯穿和呼应的结构作用,或是深入到具体场景或情节中起到渲染情绪、抒发情感等作用。
?ビ捌?《花样年华》诉说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一对已婚男女之间的婚外恋故事。
全片神秘、沉迷、绵长的基调,不仅仅是幽暗、狭小的画面带给人们的视觉印象,更是与画面同行的音乐浸染心灵的结果。
如前所述,影片的配乐很多,但专为本片而作的原创音乐仅有一首,就是由意大利作曲家Michael Galasso所作的《爱的心境》。
然而这首被不少人认为是主题音乐的原创音乐却在影片即将结束时才首次出现,并且是惟一的一次。
相反,影片中的一首挪用音乐《梦二的主旋律》(梅林茂为日本电影《梦二》所作的主题曲)却先后出现了八次。
很显然,导演意在让这首挪用来的音乐充当影片音乐的主角,发挥主题音乐的
功能。
?ビ捌?开始不久,在陈旧的上海式阁楼里,一桌人
围在一起打麻将,刚刚成为邻居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不
经意地擦身而过。
伴随着画面中女主人公优雅婀娜的体态,《梦二的主旋律》缓缓流出,在弦乐拨奏出摇曳、沉稳的三拍子节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轻柔的主旋律。
这段优雅的旋律与影片呈现出的华丽、诱惑和孤傲的小资情调十分吻合,同时音乐从一开始就传达出的忧
郁气质,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セ杌频牡乒庀?,周、苏二人经常在狭窄的楼梯上不期而遇,两人在一次次驻足回首之间逐渐熟悉起来。
缓慢平移的长镜头下,配合着画面中阴暗潮湿的场景、苏丽珍孤单的背影以及周、苏二人一次次颔首致意的慢镜头,《梦二的主旋律》再次响起,充满了幽怨、无奈的小提琴旋律更加衬托出女主人公孤寂、复杂的内心。
通过交谈,周、苏二人终于明白各自的爱人之间发生了婚外情。
依旧是那段熟悉的旋律和充满诗意的慢镜头,然而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了二人情感的微妙的变化。
在不变的音乐声中,剧情不断地向前发展,直到最后,苏丽珍在周慕云的怀里放声痛哭,两人的感情终于可以坦然面对,熟悉的旋律、熟悉的节奏再次升华了二人的情感。
?ァ睹味?的主旋律》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现,使得故事情节具有贯穿发展的连续性,并不断地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同时它又深入到剧情之中,准确、细腻地表现出男女主人公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变化。
正如导演所言:“我一听过《梦二》的主题音乐之后,就觉得他和《花样年华》的节奏韵律很对……因为这段音乐是个华尔兹的旋律,华尔兹“彭恰恰”的三步旋律,需要男女互动,永远是个Rondo,是个周而复始的“回旋曲”,
就像电影中梁朝伟和张曼玉之间的互动关系。
”[4] ?ァ睹味?的主旋律》这首挪用来的音乐准确地诠释了影片导演的用意,它与画面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甚至超过了原创主题音乐。
因此,无论从音乐在影片中所占的比例来看,或是从音乐与影片内容、情绪的契合程度上来看,还是从音乐在片中的具体作用来看,这首挪用音乐都已经具有主题音乐的功能,成为影片中音乐的主角。
?ザ?、“留声机”的回忆
?ビ腥怂?,《花样年华》是王家卫的留声机,在这部留声机中不断地播放着各种各样的五六十年代的老唱片,听到这些在脑海里早已渐忘了的声响,不禁又勾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回忆。
?ヒ衾志褪钦庋?一种艺术,在它的身上总是烙印有时代的痕迹。
社会生活随着时代在变化发展,反映社
会生活的音乐也随之改变,时代性是音乐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
影视作品常常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来表现不同的时代,在这一点上,挪用音乐较之原创音乐显然更有优势。
?ネ跫椅赖佳菰?经说过:“音乐不只是气氛营造的需要,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年代。
”[2]在影片《花样年华》中,导演有意用音乐来营造20世纪60年代的氛围,对于像王家卫导演这样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香港的人,从小就是从留声机或收音机里建构对这个时代的印象,因此,他为电影所挑选的音乐都是陪伴他及其他香港人成长的音乐。
为了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时代感,影片中这些音乐都是以画内音的形式出现,甚至就是来源于留声机或收音机。
?ケ热缬捌?中出现的几段戏曲音乐片段,谭鑫培的《四郎探母》《桑园寄子》、粤剧《西厢记》的《红
娘会张生》、越剧《情探》、评弹《妆台报喜》,这些传统戏曲音乐片段虽然不是当年香港本地出产的音乐,但它却能让许多人想起那个年代。
60年代初的香港汇集了大量的从内地特别是上海移民至香港的中国家庭,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整天开着留声机、收音机听这些耳熟能详的乡音乡曲,延续着对昨日的生活记忆,以解思乡之苦。
?ゴ送?,流行歌曲也成为影片建构历史情景氛围的标记。
相对于上述传统音乐,流行歌曲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了美国黑人歌手Nat King Cole的歌曲,这位在1965年就去世的爵士歌手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初的香港夜总会、电台却经常播放他的唱片。
影片中选用的三首带有拉丁风格的作品《那双绿色的眼睛》《你说你爱我》和《也许、也许、也许》是他的代表作。
歌曲带有一种休闲、慵懒的味道,但又不失潇洒和愉悦,这种风格具有香港20世纪60年代夜总会音乐的典型特点。
除此之外,片中由潘迪华演唱的充满异国风情的《梭罗河畔》也是当年香港夜总会音乐的典范。
这些熟悉的音乐旋律就像一种气味,能够让人在回忆中更真切地回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