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秦汉美术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0
秦汉工艺美术史一、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四个方面,探讨秦汉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二、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陶瓷制作中普遍采用胎釉法,使得陶瓷具备了一定的瓷化特性。
同时,秦汉时期的陶瓷装饰十分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刻花、印花、刺花等装饰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精致。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很多精美的陶瓷器物,如剑套、锡珪、壶、罐等,这些作品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漆器漆器是秦汉时期的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
秦汉时期的漆器工艺相对成熟,制作技术和装饰手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漆器通过在器物表面涂刷上数层漆油,经过多道磨砂和镶嵌等工序,最后经过打磨和抛光,形成一个光滑、坚实的漆层。
漆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雕刻、镶嵌、彩绘等方法,图案多样,形象逼真。
漆器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成为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四、丝织品秦汉时期的丝织品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丝织品纺织和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得丝织品的品质得以提升。
秦汉时期的丝织品以丝织缎、丝织罗等为主,纹饰繁密、色彩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丝织品在服饰、礼仪用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秦汉社会上流行的时尚品。
五、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铸造技术高超,铸件往往制作精美,刀削痕迹清晰可见。
青铜器的装饰通常采用铭文、纹饰和铜钿等方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六、总结秦汉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漆器、丝织品和青铜器等工艺品制作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
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
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
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
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
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汉代帛画墓室壁画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的卓越成就,再现了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貌,体现了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汉代石刻中国美术简史姓名:赵蓉班级:美术学13-2班学号:1。
第一章绘画艺术一、宫殿寺观壁画秦宫车马仪仗壁画,两汉宫殿寺观壁画,东汉明帝“雅好图画”,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云台二十八将”。
二、墓室壁画西汉前期: “凿山为室”:梁王墓,南越王墓。
升仙主题:秦始皇陵,巨龙升天图。
西汉后期: 空心砖。
“鸿门宴”:西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东汉前期:内容的重大转折,以死者生前事迹为题材,西汉流行的灵魂升仙内容已经消失) 。
东汉后期:人物画发展新水平,题材内容的多样化,扩展了人物画以外的表现领域,如对野外环境的表现开了山水画之先声。
人物画比较成熟,属吏及瑞兽图。
东汉社会百科全书: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
三、汉代帛画T字形旌幡帛画“高古游丝描”,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
上端描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像,象征天上境界;中段描绘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汉代绘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体现了西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第二章画像石与画像砖(兼具绘画雕刻两种因素)一、汉画像石东汉后期: 武氏石祠是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内有“荆轲刺秦王”石刻二、秦汉画像砖(东汉最盛)东汉后期画像砖(四川成都一带出土,艺术造诣最高)第三章书法篆刻艺术一、秦代书法(“书同文”,帛书简书)小篆(官方通行文字,阳陵虎符(错金铭文,李斯)),隶书(民间通用)。
书法家:李斯(小篆的整理者)、赵高、胡毋敬、程邈(隶书的创作者)。
二、汉代书法(隶书最具代表,简牍书帛书)篆书:碑刻(碑额)铜器上的篆书铭文隶书:汉隶,高度成熟的隶书草书(新出现)书法家:史游(隶书草写)、崔瑗杜操(章草,后人称“曹杜”)、张芝(“草圣”)、蔡邕yōng(篆隶,创“飞白书”)。
书法理论:崔瑗《草书势》,东汉蔡邕《大篆赞》和《隶书势》(东汉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赵壹《非草书》(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书法的完整论著),徐慎《说文解字》(东汉我国第一部字典兼文字学专著)三、秦汉篆刻玺印缪篆(隶书的影响下)第四章雕塑艺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高峰)一(1)、墓中陶俑、陶塑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划时代成就的标志,既承担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名词解释:帛画:帛画是指中国传统绢本画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
它不同于绢画或其他织物画,采用百分之百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不托,运用工笔重彩的技法绘制而成。
帛画的色彩用的是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丰富而鲜艳,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也有用用墨兼用白粉绘制的,如人物龙凤帛画。
其描绘的是天象、神祗、图腾和人物,以表现茫茫天国中神人共处的神话世界。
壁画: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它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
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
至今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
我国至今仍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
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 2万年。
中国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距今有 2300年。
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也很繁荣,20世纪以来出土者甚多。
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为当时壁画艺术的高峰。
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
1949年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
1979 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
之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秦汉美术的名词解释秦汉美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阶段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风貌和发展轨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秦汉美术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艺术。
1. 塑像艺术塑像艺术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逼真的形象而闻名。
这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泥塑、陶塑和石刻等手段来创作立体的人物形象。
塑像艺术在秦汉时期达到了巅峰,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丝绸织物丝绸织物在秦汉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秦汉丝绸织物的特点是精细、流畅、柔软,且图案精美。
丝绸织物通常用于制作服饰和装饰品,成为当时社会中地位显赫的人物的象征。
3. 玉器玉器是秦汉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秦汉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形态多样,常常以动植物为主题,同时也有大量的抽象和符号化的图案。
玉器不仅用于装饰和礼仪,还被视为具有灵性的宝物。
4. 青铜器青铜器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和精湛。
这些器物通常由铜、锡、铅等合金制成,形态包括器皿、乐器、兵器等。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实用性与观赏性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5. 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以壁画和画轴为主要表现形式。
壁画绘制在墓室的墙壁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和宗教信仰。
画轴以纸或丝绸为载体,呈现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绘画作品。
秦汉时期的绘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和构图的平衡感。
6. 剪纸剪纸是一种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创作形式,也是秦汉时期的一种流行艺术。
剪纸作品常以花鸟虫鱼、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通过巧妙的剪刀技艺和形象的设计,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寓意。
7. 陶器陶器是秦汉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陶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陶土的挤压、成型、烘烤等过程,形成了各种器皿、雕塑和装饰品。
秦汉时期的陶器保存完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还展示了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秦汉美术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时代的发展。
秦汉时期艺术秦汉时期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成就有绘画、雕塑、书法、建筑、工艺美术几个方面。
一、绘画1、帛画帛画代表作有湖南长沙马王堆T字型旌幡帛画,其中以1号墓,利仓之妻墓中的帛画保存最完整,绘制内容可分为:上部-天界的景色,中部-人间的景色、下部- 是一个裸体的力士,作马步下蹲,双手向上托举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
他站在两条交缠着的水族动物身上。
古人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漂浮物,是被一个巨人托着,浮于海上。
郭沫若认为这个巨人就是禺强(黄帝之孙)。
全画构图严谨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造型写实,但又有夸张的部分,画面刚健雄浑,线条遒劲,色调典雅而又庄重鲜明,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2、墓室壁画秦始皇统一六国,接过战国诸子阴阳五行、道家神仙思想,兴起厚葬之风。
汉代将先秦以来的神仙信仰、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等思想再加以整合与创造,提倡孝道盛行厚葬,在很多墓壁上绘制壁画,例如:西汉墓室壁画《西汉卜千秋夫妇墓》;东汉《东马出行依仗》、《乐舞百戏》。
这些墓室壁画对于人物刻画方面,已经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绪了。
3、画像石和画像砖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刻的艺术形式,比起壁画,能保存的更长久。
画像石是构筑墓室的重要建材。
最早发现的画像石,是汉武帝时期。
画像石通常采用线刻和浮雕的塑造方式,主要题材包括生活、历史、神话等题材,代表作有《荆轲刺秦王》、《闵子骞失锤》。
画像砖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由此可见画像砖出现的要早,秦代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的台基,后来用于墓室壁画。
画像砖的图案,是用印模印出各种图案。
题材并不宽泛,主要是生活题材,代表作有《荷塘渔猎》、《弋射收货图》、《牛耕图》。
秦汉时期绘画特点总结:1、题材广泛,从幻想的神话到现实的人间百态;从贵族奢豪享乐到下层百姓辛勤劳作,皆被纳入画中。
题材涉及的方面很多,有军事、经济、政治、天文、地理、社会风尚、道德理想等等。
秦汉美术概述整体来看,秦汉美术是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我们先来说说秦朝,秦朝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在美术上却有着独特的贡献。
大致分这几个部分来说吧。
首先是建筑方面,阿房宫的营造,虽然现在只能通过文献和一些考古遗址来想象其规模和壮丽程度,但足以体现当时建筑美术的高超水准,巨大的建筑群,气势恢宏的宫殿布局,那肯定是壮观之极。
然后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是秦朝美术的一个伟大杰作,主要包括数量众多的陶俑,这些陶俑形象非常逼真。
从工匠塑造的面部特征,能看出不同的人物个性;士兵俑的铠甲、兵器等细节也处理得极为细致,这不但是美术史上的宝藏,更是研究秦朝军事和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
再看汉朝。
汉朝美术一个很重要的形式就是墓室壁画。
在很多汉代古墓中,有各种各样内容的壁画。
像描述神话故事的,比如西王母等神话形象常常出现,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还有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像宴饮、农耕等画面,这些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时人们的服饰、发型都能从壁画中看到,而且从中也能察觉到绘画技法的发展,像线条的使用逐渐变得流畅自然和富有表现力。
还有汉代的石刻艺术,尤其是霍去病墓石刻。
霍去病墓前的那些石像,像马踏匈奴,利用天然石头的形状稍加雕琢就呈现出十分生动的艺术效果,雕塑充满力量感,整体造型简洁但表意深刻,它不仅仅是美术作品,承载的还有当时的民族精神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再看汉代的画像石,很多画像石分布在祠堂和墓室建筑中。
它们内容丰富多样,在雕刻手法上也有多种形式,有线刻、浅浮雕等。
这些画像石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祭祀礼仪还是民间故事,都是研究汉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整体而言,秦汉美术其实核心内容是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信仰等多方面的元素。
一方面它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像秦朝兵马俑体现的那种追求大一统下的威严整齐秩序感;另一方面又有民间文化艺术风貌的体现,比如汉代墓室中的各种民间生活场景描述。
对了还有个方面,秦汉美术在艺术形式和技法上对后世美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中国美术在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能看到秦汉美术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