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知识点
一、周长和面积概念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2.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常用单位
1. 面积常用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长度常用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单位换算
1、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进率: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进率: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公式
1.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长方形的长=周长÷2一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一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x 4 正方形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长方形的长=面积÷宽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
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清单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要选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作面积单位来测量,即要求统一标准作比较。
3.认识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和平方米(m²)。
(2)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稍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3)三个面积单位相比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估计物品的面积,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面积单位,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在数的末尾加2个0;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在数的末尾去掉2个0。
四、解决问题
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面积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同时要考虑单位是否统一。
第1页共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一、面积的定义与测量单位1. 面积的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 面积的测量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3.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5. 圆的面积= π × 半径²三、面积的加法与减法1. 同底等高的多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其面积等于各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2. 通过补全或分割,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从而计算其面积。
四、面积单位的换算1. 根据换算关系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例如: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2. 熟悉常见图形在不同单位下的面积大小,例如:1平方米的纸比1平方分米的纸大。
五、实际生活中的面积应用1. 计算房间、教室、操场等的面积,了解其大致的容量或标准。
2. 计算物品包装、广告牌等的面积,了解其尺寸和所需材料量。
六、面积的比较与排序1. 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或计算得出。
2. 对多个图形的面积进行排序,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七、了解并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1.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常用单位有米、厘米等。
2. 面积是指封闭图形所占的平面的大小,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3.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计算地砖的数量时)可以关联起来。
八、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1. 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计算某个区域的面积等。
2. 通过实际操作或想象,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几何问题,例如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胶棒、长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涂色的游戏,我们把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请一位男生上来再请一位女生上来,女生给这个图形涂色,男生给这块黑板涂色, 我说开始你们就开始涂,预备开始涂,好停!我宣布女同学获胜,我们看看男同学涂好了吗?男生你服吗?生:不服师:为什么不服?生:因为他的比我的小师:他的什么比你的小?生:他涂的面比我涂的面小.师: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女生涂的面,这是男生涂的的面,男生认为女生涂的面小一些,男生要涂的面大一些,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这个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由于女生涂的面小,男生涂的面大,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无效,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发现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的手掌面,大家一起来摸摸自己的手掌面,非常不错。
好,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数学书拿出来,跟着老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数学书的下面,他还有面吗?生:有侧面师:那大家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非常好,请大家静静的将数学书放好,刚才都是老师带着大家找面摸面,那请你们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还发现哪些面呢?你来说生:桌子的桌面我们大家一起摸一摸,非常不错,请坐。
师:你来说生:讲台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找的真准确。
师:你来说生:手背面师:大家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生:黑板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摸不到的地方老师来帮帮你,黑板的面可真大呀,黑板的面比谁的面大呢?你来说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能像这样比一比别的物体面的大小吗?生:门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生:窗户的面比课桌的面大,生:课桌的面,比铅笔盒的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本的封面大师: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发现物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好,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声音真洪亮,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比如我们把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我们一起一边摸一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和老师一起边摸边说一遍师: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要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0~64页。
1.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