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口疏散楼梯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12.47 KB
- 文档页数:5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
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
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
3米,住宅为1。
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1。
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m。
(三)工业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4.1.6的要求计算确定。
当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
底层(即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
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厂房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可按表3.4.1.6的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0.8m。
2.对于飞机停放与维修厂房,其飞机停放与维修区内的安全疏散及辅助建筑的安全疏散可按上述要求确定。
飞机停放与维修区的飞机安全疏散应根据飞机实际进出需要设置通道和出口的高度与宽度。
3.库房由于平时使用时人员较少,且一般都有进出货物的大门,其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只要满足正常人员通过和使用要求即可。
但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0.6m.第二节安全疏散设施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
对超高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一、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一般要求 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1. 简述地铁内人员疏散楼梯及通道的宽度要求。
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地铁站的客流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客流高峰时,地铁内的人们往往聚集在车站出入口和换乘通道等狭小空间,这时如果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疏散可能会面临挑战。
因此,在地铁的设计和建设中,关注疏散通道的宽度和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地铁内人员疏散通道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楼梯和通道的宽度上,以下将分别进行阐述。
1.楼梯宽度要求在地铁站内,楼梯是最主要的疏散通道之一。
为了确保楼梯能够快速而安全地疏散人流,地铁站内的楼梯宽度应满足一定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地铁楼梯的宽度要求为:单向楼梯的宽度应不少于1.2米,双向楼梯的宽度应不少于2.0米。
此外,地铁楼梯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在设计中应合理分布楼梯,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们能够快速到达最近的楼梯并进行疏散。
建筑规范中规定,通常情况下,从任何一点到离该点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楼梯不应超过50米,同时楼梯的数量也应考虑人流峰值的大小和换乘情况。
地铁站内的通道也是人员疏散的重要通道之一。
为了确保通道能够顺畅地疏散人流,其宽度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根据规范,在地铁通道设计中应满足以下要求:(1) 人行通道的宽度应满足相应的需求,不得小于2.5米。
(2) 在地铁站换乘空间、商业区等场所,通道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的顺畅。
(3)对于地铁站内的长通道,规范中建议设置“交替行走”标识,即在通道中间或两侧设置标志或涂刷标线,提示人员左右侧行,以便方便地疏散和通行。
总的来说,地铁内人员疏散的楼梯和通道宽度要求是非常关键的,这些要求的合理设置,有助于提升地铁站人员疏散的效率,降低紧急事件的伤害和风险,同时也为城市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疏散楼梯要求
疏散楼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安全和有效地使人员迅速离开建筑物或场所,需要遵循的规定和要求。
以下是疏散楼梯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1. 设计合理:疏散楼梯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安全规范,包括通道宽度、坡度、承载力、防滑性等要求,以确保人员顺利疏散。
2. 明确标示:疏散楼梯应明确标示出入口位置和疏散路径,采用明亮的照明设施和合适的标识标牌,以便人员迅速找到疏散通道。
3. 十分疏散时间:疏散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员疏散时间,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一般要求不超过2分钟内疏散人员。
4. 安全设施:疏散楼梯应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滑设施、疏散应急照明等,以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地下楼或上楼。
5. 不堆放杂物:疏散楼梯不应堆放杂物或阻挡疏散通道,以免影响疏散速度和安全。
6. 定期维护:疏散楼梯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保持通道畅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靠可用。
7. 培训和演练:建筑物的管理者应组织疏散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和居民的疏散意识和应对能力。
请注意,疏散楼梯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可能因地区、建筑物类型和用途等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咨询相关建筑安全专家或当地建筑管理部门。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建筑物消防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一、引言建筑物消防疏散通道的设置是确保人员在火灾或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消防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可以迅速疏散,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疏散通道的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二、疏散通道的尺寸要求在设置建筑物的疏散通道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人数来确定合适的尺寸。
一般而言,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 建筑物内人员较少的场所,如住宅、小型商业场所,疏散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1米。
2. 建筑物内人员较多的场所,如写字楼、超市等,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根据人员数量进行评估,但通常不少于1.2米。
3. 如有身体行动不便的人员,如残疾人、老年人等,应提供宽度更大的疏散通道,方便其安全疏散。
三、疏散通道的布局要求除了尺寸要求外,建筑物的疏散通道还需要满足以下布局要求:1. 疏散通道应尽量短,避免过长的通道导致人员疏散时间延长。
2.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易于人员寻找和进入的位置,如常用出入口、楼梯间等。
3. 疏散通道应避免设置在易受火灾影响区域,如厨房、停车库等。
4.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阻塞或存放杂物,以确保人员迅速撤离。
四、疏散通道的材料和装饰要求疏散通道的材料和装饰应具备以下特点:1. 疏散通道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选用防火材料,以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2. 疏散通道的照明设备应可靠且持久,以确保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足够的照明。
3. 疏散通道内装饰应简洁、明亮、易于辨认,并尽量避免使用易燃材料。
五、疏散通道的标识要求为了提高疏散通道的可见性和辨识度,需要按照以下标识要求设置标识:1. 疏散通道的入口应设置明确的疏散标识,以指示人员应该进入的方向。
2. 疏散通道的出口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以指示人员离开建筑物的方向。
3. 疏散通道的标识应使用耐高温、耐候性好的材料,并保持清晰可见。
六、疏散通道的维护和管理要求为了确保疏散通道的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包括:1. 疏散通道的导向标识和照明设备应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 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 10 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 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 60°的金属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 10°,且每级离扶手 250m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 220mm。
9)高度大于 10m 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距地面 3.0m 高处设置。
10)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建筑出入口数量规定
一、必须有》两个出入口:
1、公共建筑及通廊式住宅。
2、剧院、影院、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
(剧院、影院、礼堂《250人/个,体
育馆《400~700人/个)3.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
4.娱乐场所。
5.厂房、库房及每个防火隔间(冷库除外)。
6.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
二、可以设一个出入口(门):
1、民用房间面积《60平方,且人数《50 人。
2、走廊尽端房间最远点离门口距离《14 米、且人数《80 人,可设一外开门,
门净宽》 1.4 米。
3、娱乐场所面积《50 平方。
4、多层建筑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面积《50 平方,且人数《10 人。
每个防火
分区必须有一个有一个出口。
5、单层公共建筑(幼托所除外)面积《200平方,且人数《50 人。
6、高层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面积《60 平方,门宽》0.9 米。
位
于走廊尽端房间面积《75 平方,门宽》 1.4 米。
7、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50 平方,且人数《15 人。
8、高层建筑《18 层,《8 户/层,面积《650 平方/层,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
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9、每单元有一直通屋面的楼梯,从第10 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廊的单元式
住宅。
10、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两个防火分区面
积之和:一类建筑《1400平方,二类建筑《2100 平方的公共建筑。
11、厂房:(1)甲类库房面积《100 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5人。
(2)乙类库房面积《150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10 人。
(3)丙类库房面积《250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20 人。
(4)丁戊类库房面积《400 平方,且同时生产人数《30人。
(5)地下室面积《50平方,且人数《15 人。
12、库房:(1)冷库、地下冷库。
(2)面积《100平方的防火隔间,设一个门(3)地下室面积
《100 平方。
楼梯间
一、设一个楼梯间的条件(幼托所、医院、疗养院除外):
1、一、二级耐火等级,二、三层,每层面积《5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100
人;三级耐火等级,二、三层,每层面积《2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50
人;四级耐火等级,二层,每层面积《200 平方,二、三人数之和《30人。
2、《9层,每层面积《500 平方的塔式住宅
3、《9层,每层面积《300 平方,且每层人数《30人的单元式宿舍
4、一座多层占地面积《300 平方的库房
5、设有两座楼梯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顶层局部升高《 2 层,〈200 平
方/ 层,人数之和《50 人,可设一梯,另设一安全出口直通屋面。
二、封闭楼梯间:
1、医院、疗养院病房楼
2、有中央空调的多层旅馆
3、〉5 层的公共建筑。
4、〉3层的设有娱乐场所的建筑。
5、〉6层的塔式住宅,户门未用甲乙级防火门。
6、地下层数〈 3 层的地下商店、设有娱乐场所的建筑;及地下一二层地面与室外高差
《10 米。
7、裙房。
8、高度《32 米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除外)
9、12~18 层单元住宅;
10、《11 层单元住宅,户门未用甲、乙级防火门的。
11、《11 层通廊式住宅。
12、多层民用建筑各层面积之和超过一个防火分区2500 平方时。
13、甲乙丙类厂房、高层厂房、高层仓库。
三、防烟楼梯间:
1、地下层数》 3 层的地下商店、设有娱乐场所的建筑;及地下一二层地面与室外高差〉
10 米。
2、一类建筑
3、高度〉32 米的二类建筑(单元、通廊式住宅除外)
4、高度〉32 米的塔式住宅。
5、》19 层的单元式住宅。
6、〉11 层的通廊式住宅。
7、高度〉32 米,且每层人数>10人的高层厂房。
(或采用室外楼梯)
四、消防电梯
1、一类公共建筑。
2、2、塔式住宅
3、3、》12 层的通廊式、单元式住宅。
4、高度〉32 米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1500 平方/每层—设一台;1500~4500平
方/ 每层—设二台;)4500 平方/ 每层——设三台)。
5、高度〉32米的高层厂房、高层库房。
(每个防火分区设一台)五、电梯1.住宅楼面高度》16.5 米,及》7 层住宅。
2.高层公共建筑(高度)24米),及》12层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 2 台。
电梯候梯厅的深度:》 1.5 米
住宅电梯:单台》B;多台单侧面》B1;多台双侧:相对B1+B1;<3.5m 公建电梯:单台》1.5 B;多台单侧面》1.5B1 ; 多台双侧:相对B1+B1 <4.5m
(》 2.4m)
病床电梯:单台》1.5B;多台单侧面》1.5B1 ;多台双侧:相对B1+B1
B 轿厢深度, B1 最大轿厢深度
六、楼梯宽度:
1、楼梯宽度=0.55/每股人流+0~0.15,一般》2股,最小宽度 1.1 米, 《6层的单元住宅,一边设栏杆的最小宽度为 1 米。
2、民用楼梯总宽度(首层疏散外门宽、走道同)
一~二层三层》四层一~二级耐火0.65m/ 百人一~二级耐火0.75m/ 百人一~二级耐火 1.0m/ 百人
3.厂房楼梯每层总净宽度:按人数最多的一层,且》1.1
一~二层三层》四层一~二级耐火0.6m/ 百人一~二级耐火0.8m/ 百人一~二级耐火 1.0m/ 百人
七、楼梯通屋面要求:
1.6-9 层单元式住宅,户门未设乙级防火门,每单元楼梯必须通屋面。
2.》10 层单元式住宅,每单元楼梯必须通屋面。
3.除“高层建筑《18 层,《8 户/层,面积《650 平方/层,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屋面楼梯宜》 2 座。
一、门宽:
1.住宅卧室门09厨房08卫生间07办公室教室 1
2.走廊尽端房间最远点离门口距离《14 米、且人数《80 人,门净宽》 1.4 米。
3.人员密集中公共场所、观众厅门: 净宽》 1.4 米,门口 1.4 米内不设踏步。
4.多层建筑疏散楼梯和前室门的净宽:按通过人数不少于1米/100 人计算,
且》0.9 米。
5.高层建筑门厅疏散门最小宽度:0.9 米6.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总宽度:按人数最多的一层,不少于 1 米/100 人计算,且医院》 1.3, 住宅》 1.1, 其他》 1.2。
7.厂房首层疏散外门总宽度:按人数最多的一层,不少于1米/100 人计算,且》0.9
米;疏散走道宽度》 1.4 米。
二、门的开启方向:
1. 房间门:每间人数《60人,每樘门《30人,开启方向不限;人数》60 人,每
樘门》30 人,向疏散方向开启
2.公共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转门(严禁),自动门应有手动装置。
三、疏散距离1.高层建筑观众厅等大厅离疏散出口(楼梯、门)直线距离《30 米
2.高层建筑其他房间离房门直线距离15米
3. 多层建筑房间最远点离房门直线距
幼儿园托儿所20 米(一二15 米三级)
医院疗养院20 米(一二15 米三级)
学校22 米(一二20 米三级)
其他建筑22 米(一二20 米三级)15 米(四
甲级防火门(1.2 h)1.设在民用主体建筑内、高层建筑或裙房内的燃油、气锅炉房,可燃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变配电所与其他相邻墙门。
2.设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的发电机房门、储油间门。
3.多层、高层建筑或裙房内《 1 立方米的丙类液体罐,应设在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独房间内,房门用甲级。
4.设在多层、高层建筑或裙房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房、空调机房门5.地下室可燃物平均重量超30 公斤/平方的房间门。
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隔墙的门。
7.防火墙上的门窗。
乙级防火门窗(0.9h)1.多层、高层建筑或裙房内的娱乐场所的门2.高层建筑中庭(上下连通面积超一个防火分区)时,与中庭连廊相通的房间门窗(要自动关闭),及过厅、通道门。
3.防火墙两侧的窗洞距离小于 4 米时,应设固定乙级防火窗。
4.多层、高层居住建筑直接开向前室的户门。
5.防烟楼梯间门、前室门;封闭楼梯间门;消防电梯间前室门。
6.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隔墙上的门7.室外楼梯与每层平台出口交接处的门。
8.设在多层建筑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房(钢瓶间、泡沫液间)、消防控制室、空调机房门
9.>6层单元式住宅,每单元楼梯未通屋面时,户门设乙级防火门。
10.库房升降机井筒壁上的门
11.舞台口上部与观众厅闷顶之间隔墙上的门。
12.医院手术室门13.附设在居住建筑的幼儿园、托儿所,其与主体建筑分隔墙上的门。
丙级防火门窗(0.6 h)1.竖向管道井检查门2. 垃圾道前室门3.变配电所内门、直通室外的门
防火门窗要求:
1、向疏散方向开启,关闭后两侧均可手动开启。
2、疏散走道、楼梯、前室门应有自动关闭功能
3、形缝处的门设在层数较多一侧,开启时不跨越变形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