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程序、安全施工、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规定。1979
年国家建工总局成立后,又制定了许多关于勘察设计、施工、建筑科
研、劳动工资、对外承包等方面的法规文件。 1982年,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部成立后,也颁发了一些关于建筑施工安全技本、劳动管理的文
件。1983年,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工作会议,制定了建筑业改革大纲,
(七)知识产权制度 1. 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成果享有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人身权、财产权双重性质 人身权不具财产内容,财产权享有物质内容。人身权是财产权的对称。如,署 名权是人身权,稿费是财产权。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这是知识产权与物权、债权等相区别的首要特征。 (2)专有性 享有独占使用智力成果,他人不得侵犯。在这点上,知识产权与物权相同,与 债权不同。
“大跃进”期间,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必要的规章制度被否 定,己建立起来的比较完整的建设法规受到严重冲击。当时,有关工程 质量和安全作业方面钓规章制度共81种,废除了38种,致使工程质量、 伤亡事故
2
大幅度地上升。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58年12月.在杭州召开全国基本 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建筑工程部提出了第一批必须恢复和建立的规章 制度目录,并于会后专门组织力量检查前一段规章制度的改革情况。 1959年又陆续颁发了《关于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措施的意见》、 《关于 加强施工管理的几项规定)。 4.修复与完善阶段(1961-1965年)
侵权行为,未经许可发表作品;歪曲、剽窃他人作品;使用他人作品,应付 报酬而未支付。 3. 专利权 (1)专利权的主体
①发明人或设计人(非职务发明创造) ②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单位(职务发明创造) ③受让人(通过合同等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个人) (2)专利权的客体 即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是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