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血液系统病人护理概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1 KB
- 文档页数:6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重点难点]一、概念:血液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
主要包括各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
其共同特点多表现为骨髓、脾、淋巴结等器官的病理损害,周围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免疫功能障碍以及出凝血功能紊乱。
二、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一)造血系统:包括血液、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细胞组织。
(二)血细胞的生成:骨髓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包括多能祖细胞和淋巴系祖细胞。
多能祖细胞进一步分化为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分为T、B淋巴细胞。
三、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一)血液的组成: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约占血液容积的45%,血浆占55%。
(二)血液的生理功能:红细胞运输O2和CO2,白细胞种类多,功能各异,具体见教材。
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一、血液病分类:具体见教材。
二、护理评估:具体见教材。
第二节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重点难点]一、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具体内容见第三节。
二、出血或出血倾向(一)出血表现:皮肤、鼻腔、龄龈和眼底出血多见,其次为关节腔和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血小板异常所致出血多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出血多表现为内脏、肌肉、关节腔出血等。
(二)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具体内容见教材。
(三)常见护理诊断护、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见教材。
三、继发感染(一)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白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等。
(二)表现:继发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身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常见感染部位为口腔粘膜、咽及扁桃体、肺部、泌尿道以及肛周皮肤,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
继发感染是白血病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三)护理评估:包括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液系统病人护理概述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种类、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护理人员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介绍。
2. 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及病因。
3. 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4. 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5. 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讨论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贫血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贫血的定义、分类及病因。
2. 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护理人员对贫血患者的护理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贫血的定义、分类及病因介绍。
2. 贫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 贫血的主要治疗原则。
4. 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贫血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讨论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贫血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的应用能力。
第三章:出血性疾病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病因。
2. 掌握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培养护理人员对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出血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病因介绍。
2. 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 出血性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关爱和照顾能力。
教学内容: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其症状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要点心理和社会支持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血液系统的生理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重点: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护理措施。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及PPT课件血液系统模型病例资料和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常见疾病及其症状、体征等。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病例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系统疾病。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法:引入真实的血液系统疾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给出护理方案,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血液系统的了解情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血液系统的基本知识,然后逐一讲解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其症状、体征,最后介绍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巩固练习:提供病例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症状、体征,提出护理方案。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与反馈:评价: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搜集一种你感兴趣的血液系统疾病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血液系统病人护理概述第一章: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3. 理解血液系统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介绍。
2. 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如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3. 血液系统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液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和对患者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和对患者影响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2. 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3. 理解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2. 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3. 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帮助学生了解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理解。
第三章:血液系统病人的护理评估一、教学目标:1. 学会对血液系统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2. 掌握血液系统病人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3. 了解血液系统病人护理评估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系统病人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收集病史、身体评估和心理评估。
2. 血液系统病人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 血液系统病人护理评估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液系统病人护理评估的方法、步骤和重要性。
活页教案备注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教学内容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2、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护理评估和措施熟悉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分类、诊断要点和治疗3、教学重点血液系统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4、教学难点:该病的疾病治疗要点5、课程思政:5分钟先让学生谈论自己理想的职业,而后引导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预期与学生工作能力的差距,从而避免择业时好高骛远。
6、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7、教学过程环节一:旧识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8、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小结这一节课的知识点,看怎样指导血液系统病人的日常生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作业布置:完成习题10、教学反思:复习泌尿系统的相关旧识,问: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治疗?根据老师的指引回想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答:小于用口服胃肠道透析、结肠透析。
大于血透、肾移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引导其思考。
掌握重难点加深记忆第二环节: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1.血液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造血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血液病的分类记录笔记;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1)病史(2)身体评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常用护理诊断/问题记录知识点,使更加深刻;举一反三,通过列举法进行归纳总结。
,以题型来巩固练习。
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引导积极思考。
常见症状体征:1.出血或出血倾向 2.发热 3.骨、关节疼痛4.贫血5.继发感染小组讨论常见症状体征最主要的表现及特征。
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介绍护理措施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进行的评价。
就有关各种体征发生、诊断、治疗进行记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10分钟20分钟20分钟20分钟15分钟。
[内科护理学教案]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护理学》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教材名称 ,第四版,2006级护理学 2008年09月04日专业本科授课时间授课对象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教学内容计划学时 2学时第三节贫血1. 贫血的分类教重点2. 缺铁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材分1.铁代谢难点析 2.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1.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目的2. 熟悉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3.了解铁的代谢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提问式、课堂讲授教具 CAI课件,含图片及图表,新内容新知识(注明来源及铁代谢研究进展~来源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8年第1期~10%所占比例)Anemia;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外语关键词 Hemoglobin; hematocrit;Macrocytic;Anemia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中国医学会主办~2006年第2期参考资料课堂设计主要内容题目拟用时间表达方式导课 5分钟提问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三节贫血一、贫血概述 ,一,贫血定义 5分钟讲授 ,二,分类 10分钟提问、讲授 ,三,临床表现 10分钟图片、讲授 ,四,诊断 5分钟讲授二、缺铁性贫血 ,一,定义 5分钟提问、讲授 ,二,铁代谢 10分钟图表、讲授 ,三,病因 5分钟讲授 ,四,临床表现 10分钟图片、讲授 ,五,实验室检查 5分钟图片、讲授 ,六,诊断 5分钟讲授 ,七,治疗10分钟讲授小结 5分钟教学过程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提问:血液中第三节贫血的三种主要导课 5分钟一、贫血概述成分的正常,一,定义,Anemia,5分钟值是多少, 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以Hb为主。
国内标准: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二,分类 10分钟按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提问:哪一种1.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最为常2.红细胞破坏过多3.失血见呢, 按红细胞形态分类:1.大细胞性贫血2.正细胞性贫血~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骨髓增生程度分类: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按贫血的程度分类: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 ,三,临床表现10分钟1.神经系统:头痛2.皮肤粘膜:苍白图片3.呼吸系统:呼吸深快4.循环系统:心率加快5.消化系统:食欲不振6.泌尿生殖系统:多尿~尿比重低7.内分泌系统讲授 8.免疫系统,四,诊断 5分钟 1.病史询问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及骨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