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实务》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1016.95 KB
- 文档页数:30
一、课程定位《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定位于社会岗位,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仓储与配送的技能人才。
课程教师积极采用多种手段和模式吸收最新信息和资料,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本院实际,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教学,加强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环节的改革。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完成理论教学后,并上机操作物流软件,安排学生到物流实验室及企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实施工学结合。
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这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本课程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部分则强化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与先进性,以满足高职高专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
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实际操练能力,仓库保管作业的保管、仓储物的分类、库存控制的方法、仓库安全和质量管理、配送线路的相关设计的能力,切实结合实际,以社会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就业需求。
2.能力目标◆(1)草拟仓储合同的能力;◆(2)根据仓库管理流程进行仓储作业管理能力;◆(3)商品养护及仓库安全管理能力;◆(4)库存管理能力;◆(5)流通加工作业管理能力;◆(6)配送中心内部规划布置能力;◆(7)配送运输管理组织能力;◆(8)配送成本分析控制能力;◆(9)配送线路优化能力。
3.知识目标◆(1)了解仓库的基本概念,掌握仓储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的低位,理解仓储的功能;◆(2)了解仓库及其结构,掌握仓库的布局,了解仓库的基本设施,用途和适用原则;具有仓储经营的理念,掌握基本经营方法,了解仓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3)了解仓储商务的内容,明确仓储上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仓储的合同业务和当事人的责任划分,掌握仓单的签发、功能及仓单业务;◆(4)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搬运等整个作业过程,熟悉仓库保管的操作方法、作业要求、管理方式和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手续;◆(5)了解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项目,掌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6)了解商品养护的方法,了解仓储配送的安全问题,掌握仓储配送中商品的养护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7)掌握配送的基本概念及配送业务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低位,了解配送的要素和配送作业组织模式,能够对配送业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8)了解配送作业环节,熟悉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流程,重点掌握配送中的订单处理、拣选作业、补货作业、配货作业、送货作业等◆(9)了解配送组织工作的内容、方法与模式,重点掌握配送线路设计的方法,配送服务于配送成本的关系,配送线路的确定于配送车辆的安排等问题;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资料演示法、实际操作演练法等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相关职业能力。
《仓储配送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物流经融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物流金融管理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
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
本课程前期课程为《物流管理概论》、《金融学基础》、《货物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供应链管理概论》、《供应链金融实务》等。
《仓储配送实务》课程定位于社会岗位,目的在于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仓储与配送的技能人才。
课程职业岗位指向明确。
课程涉及的物流岗位群如下表所示:本课程主要面向岗位群中的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配载员三个岗位。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仓储配送中心、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所从事的仓储、配送职业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从而确定本课程主要为仓储管理员、配载员岗位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仓储配送的作业流程及其操作,在物流企业的仓储配送作业中,能熟练地从事仓储管理员、配送管理员、配载员等职业岗位的工作,懂得相关的货物验收、拣选、配货、装车配载、送货交接的方法,熟悉仓储配送过程中的基本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仓储配送过程的规划设计。
根据职业活动和能力目标要求构建了商品入库作业,商品在库的保管保养、堆码、盘点、出库作业,客户订单的采集汇总、订单任务的分发作业,配货作业,流通加工作业,装车配载与车辆调度作业,配送路线的规划作业,送货、送达服务与送货车辆的返程安排作业,返品处理作业,仓储配送中心的补货与装卸搬运作业等课程模块。
本课程吸收最新信息和资料,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本院实际,用第一手材料进行教学,加强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环节的改革。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知识点一、仓储管理1.仓库布局与设计:包括考虑仓库的规模、形状、地理位置、货物流向、仓库设备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以提高仓库的物流效率和货物安全性。
2.仓库设备与工具:包括货物入库与出库的设备和工具,如叉车、输送带、货架、码垛机器人等,以提高仓库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货物入库管理:包括货物接收、验收、上架、入库记录等环节,以确保货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货物出库管理:包括订单处理、货物拣选、装车、出库记录等环节,以确保货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货物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盘点、库存调整、库存记录等环节,以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仓库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施的设置、安全培训等,以确保仓库的安全运营。
7.仓库设施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建筑物、环境等的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仓库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二、配送管理1.配送路线规划:根据客户需求、货物属性、交通路况等因素,合理规划配送路线,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2.配送方式选择:根据货物属性、货量、客户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以提高配送速度和降低成本。
3.配送车辆管理:包括车辆调度、车辆装载、车辆运行监控等环节,以确保配送车辆的及时和安全。
4.配送人员管理:包括人员调度、人员培训、人员绩效考核等环节,以提高配送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配送时效管理:根据客户需求和货物属性,合理制定配送时效,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6.配送信息管理:包括订单信息、配送路线、车辆位置等的实时跟踪和管理,以提供准确的配送信息和优化配送方案。
7.售后服务管理:包括货物签收确认、售后问题处理等环节,以确保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以上是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方面。
对于从事仓储与配送管理的人员来说,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点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仓储和配送过程的顺利进行。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以仓储配送的基本设施、配送作业流程、配送运输、库存控制系统、仓库经营与管理等为基本框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仓储和配送作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基本管理技术、理论和方法,明确仓储与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本质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具备熟练进行仓储与配送相关岗位的操作与管理能力。
它要以管理学基础、商品学基础、物流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和物理运输管理实务等课程的基础。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物流仓储与配送作业的综合组织和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组织教学。
以仓储配送作业组织可开展流程和工作重心组织课程内容,并根据技能培养需要让学生完成具体实际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将根据仓储和配送作业的主要流程及特点,以集货、储货、分拣、配货、送货为主要线索,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式教学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流仓储配送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仓储、配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明确仓库的布局和结构、仓库设备的配备,掌握仓储经营管理、仓储商务管理、仓库保管作业的流程、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仓库安全和质量管理、配送及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线路设计和车辆调度方法等基础知识,树立仓储配送建立有序、效率、效益、安全、服务的经营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仓储配送规划的能力、作业组织和仓储配送初步管理能力、仓储商务沟通管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层综合管理技能。
(二)分类目标1.能力目标:(1)配送中心初步规划布局规划能力;(2)商品出入库操作能力;(3)配送作业组织运输能力;(4)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2.知识目标:(1)了解仓储及配送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作业流程,了解现代仓储及配送的特点;(2)熟悉仓储作业的一般流程,并掌握相关技术,具备仓储作业组织能力,达到上岗即能操作的水平;(3)具备对仓储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设施布局、单据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简单设计与规划的能力;(4)熟悉配送运输的基本组织过程,掌握车辆集装、配送线路优化的基本方法;(5)熟悉库存控制方法掌握库存控制技术;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实际仓储配送操作活动过程,通过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讨论、实际操作、任务完成、现场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自主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好学、乐学,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目的。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本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前序课程为《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仓储、仓储管理及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及功能,掌握仓储作业、配送中心运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现代化仓储管理技术,培养学生仓储具体作业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合同签订、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响应客户投诉等作业任务,并能够以较强的成本意识、科学的评估手段来策划和优化仓储过程管理与控制。
本课程适用于技工院校教育。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仓储和配送作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仓储、配送操作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子商务与物流复合人才,以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1.能熟练使用仓储常用设备并进行养护2.理解仓库规划与布局3.能够订立仓储合同4.掌握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5.熟练掌握进出库组织与作业6.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7.掌握立体仓库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作业8.能正确进行仓库分拣作业9.掌握储区安全及防范的要求10.掌握配送中心系统设计11.熟练掌握配送中心作业管理12.掌握配送运输路线的优化选择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学时分配与建议五、说明《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可选用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建材、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推荐教材,张洪革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月,这本教材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仓储和仓储管理概述、仓库和仓储机械设、仓储经营管理、仓储作业管理、商品养护与仓库安全管理、库存管理、流通加工、配送、配送中心、分拣作业管理、配送运输。
项目一1.单项选择题A;B;D;D;C2.多项选择题ABD;BCD;ABCD;CD;BCD3.名词解释题(1)仓储:为有形的货物提供存放场所,并对货物进行保管和存取管理的行为。
(2)仓库:保管、储存货物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是仓储活动的主要业务载体。
(3)堆垛机:专门用于搬运、堆码货物或从高层货架上存取货物的机械。
4.简答题(1)仓储有哪些功能?答:储存功能、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整合功能、分类和转运功能、调节功能。
(2)仓库选址的原则有哪些?答: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战略性原则、环保性原则。
(3)列举三种常见的叉车并说出其特点。
答:平衡重式叉车,其特点有:①前轮是驱动轮,后轮是转向轮;②车身尺寸大,需要较大的作业空间;③底盘较高且使用橡胶胎或充气胎,因而具有较强的爬坡能力和地面适应能力。
插腿式叉车,其特点有:①车体结构简单,车身尺寸较小,载重量小,车速低,对地面要求高;②车体重心位于前后车轮所包围的支撑平面内,且支撑面较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插腿式叉车适用于狭窄通道内货物的堆垛和搬运。
前移式叉车,其特点有:①车身小,重量轻,转弯半径小,机动性好;②货物重心落在前后车轮的支撑面内,稳定性好;③两条前伸的支腿比插腿式叉车的支腿高,作业时不会伸入货物的底部。
项目二1.单项选择题B;A;A;C;C;D2.多项选择题ABCD;ABCD;BC;ACD3.名词解释题(1)库内接货:送货人直接将货物运送到仓库,由仓管员或验收员直接与送货人办理交接手续。
(2)检尺求积法:对货物先检尺后求体积,然后计算出货物数量的验收方法。
(3)立卡:将货卡插放在货架支架上或挂在货垛正面的明显位置。
4.简答题(1)货物入库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答:库房准备、货位准备、设备准备、人员准备、单证准备、苫垫准备。
(2)接运货物的方式有哪几种?答:库内接货、铁路专用线接运、到承运单位接货、自提货。
(3)简述货物入库登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