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教程 第十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372.00 KB
- 文档页数:33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
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
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新古典企业理论二、现代企业理论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二、东方企业的特点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企业的地位二、企业的作用第四章市场第一节市场结构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市场行为一、市场行为的定义二、市场竞争行为三、市场协调行为第三节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绩效指标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第四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五章竞争第一节静态竞争策略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第二节动态竞争策略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三、米尔格罗姆一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第三节竞争的人为为人观……第三篇产业结构第六章理论发展第七章关联第八章优化第四篇产业管理第十章产业政策第十一章政策类型第十二章产业规制第十三章行业管理第五篇产业发展第十四章产业发展理论第十五章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二、芮明杰:产业经济学此教材是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
D.国家安全目标3、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是(A )A.新产业或新产品创造B.合理的产业政策C.先进的科学技术D.经济发展水平4、产业布局条件是指( B)A.产业布局时的内部环境B.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C. 物质化的硬环境D.物质化的软环境三、多项选择题1、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ABCD )A.地理位置因素 B.自然因素C. 人口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2、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依据是(ABD )A.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类似性和关联性B.经济发展与布局现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C.一定的产业政策的指导D.拥有实力雄厚的经济中心3、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 ABCD)A.增长极发展模式 B.点轴布局模式C.网罗布局模式 D.区域梯度发展模式四、判断分析题1、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大格局起着间接的决定作用。
2、传统社会的产业布局实质是农业布局问题。
五、简答题1、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我国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是什么?3、简述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产业布局政策。
4、如何选择地区性产业生长点?六、论述题1、试分析地区性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第四篇产业管理第十二章产业政策一、名词解释1、产业政策2、赶超战略说3、国际竞争说4、产业组织政策5、战略产业二、单项选择题1、产业政策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提出:C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法国2、产业政策对以下哪一产业的效果最明显:DA.纺织业 B.酿酒业 C.种植业 D.汽车业3、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A.产业组织政策 B.农业政策C.金融政策 D.环保政策4、产业政策评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原则,其理论依据是:BA.生产力标准 B.福利经济学C.凯恩斯经济学 D.国际竞争力标准5、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干预的手段:D A.审批制 B.配额制C.许可证制 D.出口退税三、多项选择题1、致产业政策失败的主要因素有:ABCA.政策目标违背经济规律B.政策目标违背产业界的愿望与要求C.政策内容脱离具体国情D.政策执行不力2、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政策可分为:ABCA.产业组织政策B.产业结构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D.战略产业扶植政策3、业政策的目标体系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ABCA.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B.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C.扩大本国出口额D.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ABCDA.时代性 B.民族性 C.政治性 D.供给指向性5、产业政策的手段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手段有:BCD A.配额制 B.税收减免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四、判断分析1、产业政策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付诸实施,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常充当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不可截然分离的。
产业经济学教案讲义(全套)(下)第八章产业关联本章学时数:3学时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产业关联的涵义、实质和关联方式,理解投入产出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相关经济涵义,能够对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
本章重点:产业关联方式类型、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本章难点:投入产出表的各部分的经济涵义、投入产出各类系数。
教学要点:第一节产业关联概述1.产业关联的涵义和实质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技术经济联系可以是实物形态的,也可是价值形态的。
由于实物形态的联系难以用计量方法准确衡量,而价值形态的联系可从量化比例角度来进行研究,所以,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应用中使用更多的是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2.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产业间联系主要有产品、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价格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等。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有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第二节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1.投入产出涵义投入产出法是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或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投入产出法,具体是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
投人产出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例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
2.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也叫里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的是价值型分析工具。
投入产出表包括三部分,即内生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毛附加价值部分。
3.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
其建立一般分两步:一是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二是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入产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