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1)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19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知识梳理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融合:在四五世纪,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整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
那里气候干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为此孝文帝迁都洛阳。
2迁都: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3影响: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汇集了四方的商人。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迁都以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2迁都以后的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取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北朝的更替: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
它们和北魏统称为北朝。
课堂预习知识点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时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知识点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5.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的改革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鲜卑姓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等。
互动课堂知识点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 )A.鲜卑族B.匈奴族C.羌族D.氐族2.下列政权,以洛阳为中心的是(D )①东汉②曹魏③北魏④西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3.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D )A.氐族B.匈奴C.羌族D.汉族6.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促进作用的少数民族首领是(D )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孟获D.北魏孝文帝知识点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7.尊老爱幼是我国传统美德,南北朝时期提倡以“孝”治国的统治者是(D )A.孝武帝B.孙权C.刘备D.孝文帝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 A )A.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B.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大臣们的支持D.各族人民的起义课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4.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C )A.长安B.汗C.洛阳D.殷1《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D )A.实行“三长制”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C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增加财政收入C.巩固鲜卑族的统治D.学习汉族文化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2019 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完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旧的、小规模的、单纯的统一的瓦解,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过程。
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团结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2、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3、根据课本内容,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突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教师总结并落实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