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 格式:pptx
- 大小:213.56 KB
- 文档页数:22
(一)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二)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及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
历史意义:正确分析了中国的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分析了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1923年6月的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
为随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四)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五)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正确论断。
(六)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思想上和政治上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基础。
(七)1929年12月古田会议,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在党建方面,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八)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关头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十)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11)1945年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历史有哪些著名会议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会议,它们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会议。
一、西周早期的盂山之盟盂山之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盟约之一,它发生在西周早期(公元前9世纪),由商、周两族在千里之外的盂山上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双方之间的敌意和冲突,确立周王朝统治地位。
盂山之盟的经历被后世称为“盟誓”,它以铜器为主要的祭祀品,商王和周公都祭祀了不同的神明,发誓永不相互侵害,彼此友好。
盂山之盟奠定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成为历史上极具意义的一次会议。
二、北宋的百官大会百官大会是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一种寻常的政治机制。
该制度在宋王朝前期比较繁荣,在宋仁宗和宋神宗时达到了巅峰。
百官大会是由皇帝主持的,应邀出席的百官们需要在宫廷中依次对皇帝表示敬意,也就是所谓的“朝见”礼节。
在百官大会中,皇帝可以了解到各级官员或各部门的情况和对政策的看法。
此外,百官大会也是官员进行交流的机会,有时也会在此会议上讨论重大的决策问题。
三、南宋时期的建康会议建康会议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被认为对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该会议是由当时的南宋皇帝钦定,旨在集聚各方民间精英和官员们的意见,探讨国家前途和国策问题。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能够解决所有的政治问题,但它确实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壮举。
在诸多方面,它都折射出了政府对于要发展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关注和期许。
四、清朝中期的马关议和马关议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外交会议,发生在公元1895年,对于中国民族的崛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这次会议是清朝政府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次重要谈判,由中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内江、赵锡山、李克用等南海岛屿,还要支付 2000万两赔款。
此外,这项条约也促进了中国政治变革和革命的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1. 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 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1)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召开,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并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思想准备,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建国后召开的会议(1949—)1. 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议:1949年10月1日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中国历史有哪些会议0中国历史上,有不少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会议。
一、公元前478年——春秋时期的馈赋之会馈赋之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会议之一。
在春秋时期,晋国因为军事实力强大,对周王朝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地位,周幽王邀请了六国的国君来到周室举行馈赋之会,以示威仪并考核各国实力和忠诚度。
此次会议规模之大,爵位之高还是第一次。
二、公元前256年——史记记载的三个会盟三个会盟,分别是秦赵会盟、楚魏会盟、楚齐会盟。
这三个会盟的共同点是都是在战乱的时期举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联合对抗霸权或强敌。
通过合作,各国实现了相互支持,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宴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举办了大规模的宴请来庆祝胜利。
在这次宴会上,秦始皇向各方宾客展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并定下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一统文字、货币统一等。
这些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制时期。
四、公元628年——唐朝的开元盛会唐朝开元盛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之一。
这次盛会长达十天,邀请了世界各地的政要、文化名人,展示了唐朝的实力与文化。
开元盛会不仅促进了唐朝的文化交流,还推动了唐朝的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
五、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后召开的南京临时政府会议辛亥革命后,南京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心。
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府,这次会议是为了确定政府机构和抗日救国的方针。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代表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六、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事,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继续战斗的伟大胜利。
中国史出现相关会议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政协)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了国旗(五星红旗)、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人大)1954年北京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中共一大(1921)内容:确定了党的名称、制定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为领导工人运动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2.中共二大(1922)中心任务:制定最低纲领——民族革命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加人共产国际意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三大(1923)内容:1.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2.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八七会议(1927)内容:确定了开展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遵义会议(1935.1贵州)内容: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军事),张闻天为党中央主要负责人。
八一宣言与瓦窑堡会议(1935)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陕北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七大(1945年春延安)内容:1.制定了党的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西柏坡内容:1.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农村→城市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3.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4.党风建设: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5.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66年)爱国统一战线(1978年至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大旗)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9)《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次全国人大(1954)内容:1.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政治制度(人大)2.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规定了民族政策4.确定了国旗、国徽、首都5.政府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6.制定了《54年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共八大(1956)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2.健全国家法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3.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内容:1.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
遵义会议名词解释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一次会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
这次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集,共有12人参加,其中有著名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
以下是有关遵义会议的一些名词解释:1. 遵义会议: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会议。
这次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共中央政治局:指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最高权力机关之一,负责党的决策与组织领导工作。
3.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也是遵义会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了盐池会议的错误决策,表达了自己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
4. 盐池会议:指1935年1月在四川乐山的盐池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共红军长征的战略问题,但由于领导层内部分歧,会议未能取得明确共识。
5. 党的三大问题:指遵义会议期间讨论的三个重要问题,即红军中的政治领导问题、土地政策问题和组织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共产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6. 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提出的军事战略思想,即共产党应以农村为基地,通过农村游击战争来包围和消灭国民党控制下的城市。
7. 红军长征:指中国共产党红军在国共内战期间由江西瑞金出发,经过长征逃离敌人的围追堵截,最终到达陕北地区的历史事件。
8. 十年内战: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进行的武装斗争。
这场内战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 国际纵横:指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红军主力停止向西北发展,转入抗日战争的战略部署。
10. 遵义会议决议:指遵义会议通过的若干决策,包括重新选举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确认毛泽东作为党的军事指挥者,决定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遵义会议及其相关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