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的污染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印染废水政策随着工业的发展,印染行业成为了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
然而,印染工艺所产生的废水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印染废水治理进行了大量投入和政策制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印染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其中有些是具有毒性的。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不仅会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还会引起生态恶化和资源浪费,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印染企业的废水排放是十分必要的。
一、政府加强印染废水治理的措施1. 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环保法、《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等,对印染企业进行规范。
2. 加大了对印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了废水排放许可证制度,对印染企业进行许可检验和执法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而促进印染企业的自我约束和规范化运营。
3. 鼓励和推动印染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印染工艺的环保性能和水平,促进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印染企业应落实好废水治理责任1. 原则上,应该实行废水零排放,尽量减少废水的产生。
2. 建立完整的废水处理系统,有效处理废水,并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监测,严格按照法定标准排放,从根本上避免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3. 即使排放废水,也需要注意废水处理的前提是源头控制。
印染企业应当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设立严谨的工艺生产标准,以减少废水的产生。
三、印染废水治理的前景印染企业废水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
在政府的推动下,许多印染企业已开始积极探索在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可行性方案。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对印染废水治理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技术精湛的印染人才,推动印染产业朝着更加环保、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印染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其废水治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全面协同合作,才能够实现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印染废水排放标准印染废水是由印染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包含了染料、助剂、纤维、尘土以及有机物等各种污染物质。
印染废水的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印染废水排放标准以限制和监控印染废水的排放。
以下是一些国家关于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的参考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染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印染废水排放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对于印染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限制的基准。
该标准规定了印染废水中染料、助剂、有机物、悬浮物、酚、氨氮等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2. 美国环保署(EPA)《纺织工业排放标准》(40 CFR 410):该标准对印染废水的排放进行了规范。
它限制了印染废水中有机物、酸碱度、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并规定了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制。
3. 英国环境署(EA)《印染工业废水排放许可指南》(PPG 13):该指南针对印染工业的各个环节,对废水排放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它规定了印染废水中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并确定了各种废水处理设施的操作要求。
4. 欧洲联盟《纺织业排放标准》(BAT Reference Documentfor the Textile Industry):这个文件是欧盟用于控制和监测纺织业废水排放的参考文件。
它提供了对纺织业废水排放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指导,并规定了废水排放的最佳实践方法。
除了以上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指南外,一些国际组织也出台了一些印染废水排放的指导性文件,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印染业废水处理最佳实践指南》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制定的《纺织和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指南》等。
这些国际文件为印染废水排放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参考依据。
总结来说,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限制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
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指导,帮助印染企业进行合理的废水处理和排放,提高印染工业的环保水平。
印染废水特征
印染废水是指在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浓度有机物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以染料、助剂和纤维素为主要成分。
这些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同时,这些有机物还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2. 高浓度盐类
在印染过程中,常使用含盐酸、硫酸等强酸或碱性溶液来处理织物,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染料。
这些化学品会被残留在织物中,并随着废水排放到环境中。
因此,印染废水中也含有大量的盐类。
3. 高浓度重金属
在印染过程中,常使用含重金属离子的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度。
这些重金属离子如铜、铬、镉等都具有毒性,并且难以降解。
它们会被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
4. 高浓度氨氮
在染色过程中,常使用含氨基化合物的染料。
这些染料会在印染废水中转化成氨氮,导致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
高浓度的氨氮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5. 高浓度COD和BOD
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难以降解,因此其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值较高。
这意味着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很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印染废水具有高浓度有机物、盐类、重金属、氨氮、COD 和BOD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印染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治理。
印染废水排放标准印染废水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印染企业排放废水所制定的规范性指标,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以下是关于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污水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印染废水排放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1. 水质指标:浊度、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温度等。
2. 污染物指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重金属(铅、铬、镉、汞等)、苯并[a]芘等致癌物质、无机盐等。
3. 其他指标:流量、排放温度、排放方式等。
二、国家印染废水排放标准国家对印染废水排放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色浆制备工序: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进行限制,如PH值不得低于6.0,悬浮物浓度不得大于50mg/L等。
2. 印染工序:对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控制,如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可溶性有机物浓度不超过30mg/L等。
3. 污水处理工序:要求印染企业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中和、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以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标准。
4. 监测和管理:要求印染企业建立完善的监测设备和管理体系,定期监测并报告废水排放数据,接受相关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三、行业印染废水自律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行业组织和印染企业自行制定了一些印染废水排放的自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水平。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1. 水循环利用:提倡印染企业采用封闭式的循环水系统进行生产,降低废水排放量。
2. 纤维素酶酶解工艺:推广使用纤维素酶酶解工艺,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和废水的排放。
3. 绿色染料使用:鼓励企业使用绿色染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废水再利用:鼓励企业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如冲洗设备、洗涤用水等。
四、地方标准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保护需求,一些地方性政府会制定印染废水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以满足当地具体情况。
企业需要根据当地标准进行排放。
总之,印染废水排放标准是国家为保护环境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指标。
纺织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
目前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化学法以及几种工艺结合的处理方法,而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废水水质,去除悬浮物及可直接沉降的杂质,调节废水水质及水量、降低废水温度等,提高废水处理的整体效果,确保整个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预处理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印染废水的水质复杂,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
分析其废水特点,主要为以下方面: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和pH值变化大、水质变化剧烈。
因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中,增加了处理难度。
由于不同染料、不同助剂、不同织物的染整要求,所以废水中的pH值、CODCr、BOD5、颜色等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CODCr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
印染废水中的碱减量废水,其COD Cr值有的可达10万mg/L以上,pH值≥12 ,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把碱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它的印染废水一起进行处理。
印染废水的另一个特点是色度高,有的可高达4 000倍以上。
所以印染废水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脱色处理,为此需要研究和选用高效脱色菌、高效脱色混凝剂和有利于脱色的处理工艺。
印染行业中,PVA浆料和新型助剂的使用,使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废水中含量大量增加。
特别是PVA浆料造成的COD Cr含量占印染废水总COD Cr 的比例相当大,而水处理用的普通微生物对这部分COD Cr很难降解。
印染废水排放标准
印染废水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的高浓度工业废水,其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为保障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我国专门制定了针对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
印染废水排放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COD和BOD5排放标准
COD和BOD5是反映有机污染物浓度的重要参数,也是印染
废水排放标准的重要依据。
我国《印染工业污染控制标准》对COD和BOD5的排放标准分别为600mg/L和150mg/L。
这意
味着,在排放印染废水时,其中COD和BOD5不能超过这个
标准。
特别是在一些生活区域周边的印染企业内,需要更加精细的控制水质,以保障周边居民的健康。
2. PH值和色度排放标准
PH值和色度也是印染废水排放标准中需要关注的污染参数。
我国针对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在PH值方面要求排放水质在
6-9的范围内,而色度不得超过150倍。
这些标准也需要企业
要在生产过程中,检测水质,防止出现过酸、过碱、超标色度等质量问题。
3. 有机物和无机物排放标准
除COD和BOD5外,印染废水中还常常含有各种含氮、含磷、
含铬、含铜等无机物以及各类有机物,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更大。
我国针对这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明确规定,各项物质的排放浓度不得超过相应国家规定的标准。
比如,对铬的排放标准要求不得超过0.1mg/L。
综上所述,印染废水排放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企业必须在生产和排放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以排放合格的废水,不断彰显企业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印染废水是指棉、毛、化纤等纺织产品在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水。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是以芳烃和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并带有显色基团(如—N═N—、—N═O)及极性基团(如—SO3Na、—OH、—NH2)。
染料分子中含较多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SO3H、—COOH、—OH基团如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等,染料分子就能全溶于废水中;不含或少含—SO3H、—COOH、—OH等亲水基团的染料分子以疏水性悬浮微粒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含少量亲水基团但分子量很大或完全不含亲水基团的染料分子,在水中常以胶体形式存在。
印染废水中还常带有以下助剂:①中性电解质如NaCl、Na2SO4等;②酸碱调节剂如HCl、NaOH或Na2CO3;③表面活性剂;④膨化剂如尿素等;⑤胶粘剂如改性淀粉、脲醛树脂、聚乙烯醇等;⑥稳定剂如磷酸盐等。
特点我国日排放印染废水量为(300~400)×104t,是各行业中的排污大户之一。
印染废水主要由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丝光废水、染色废水和印花废水组成,印染加工的四个工序都要排出废水,预处理阶段(包括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要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
通常所说的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
印染废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种类多、含有毒有害成分及色度高等特点。
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Cr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
但当印染工艺、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
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Cr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值达11.5-12,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Cr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1为防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引导和规范印染行业水污染防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纺织行业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技术政策。
1.2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以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胶粘等)以及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为原料的各类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
1.3印染工艺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织物)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的总称,包括对纺织材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过程,统称为印染工艺。
1.4鼓励印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
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5鼓励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进步,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废水治理技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2、清洁生产工艺2.1节约用水工艺2.1.1转移印花(适宜涤纶织物的无水印花工艺);2.1.2涂料印花(适宜棉、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印花与染色);2.1.3棉布前处理冷轧堆工艺(适宜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2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2.2.1纤维素酶法水洗牛仔织物(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2.2高效活性染料代替普通活性染料(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2.3淀粉酶法退浆(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3回收、回用工艺2.3.1超滤法回收染料(适宜棉织物染色使用的还原性染料等);2.3.2丝光淡碱回收(适宜棉织物的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2.3.3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适宜毛织物的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2.3.4涤纶仿真丝绸印染工艺碱减量工段废碱液回用(适宜涤纶织物的生产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2.4禁用染化料的替化技术2.4.1逐步淘汰和禁用织物染色后在还原剂作用下,产生22类对人体有害芳香胺的118种偶氮型杂料。
印染行业污染治理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对于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印染行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
本文将就印染行业污染治理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印染行业的污染特点1.废水污染印染企业是水处理难度较大的行业之一,一般情况下,每吨产品的用水量大约在300-500吨,出水量却很少能低于350吨,污水量占到总用水的50%-80%。
印染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有毒、有味、有色、酸碱度不定、含重金属等,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2.废气污染印染生产过程中,用到了多种化学物质,使废气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
长期排放废气会导致大气污染。
3.废渣污染废渣主要包括废活性炭、渣滓、滤渣、污泥等,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盐类等物质。
通常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理。
二、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方案1.废水治理针对印染企业的废水处理,可以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
首先可以采取预处理工艺,如生物膜反应器、磁化法、超滤法等,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部分的有机物和颜色。
然后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好氧法等,进一步去除污染物。
最后采用化学处理工艺,如Fenton反应、高级氧化技术等进行催化氧化、絮凝或沉淀处理,最终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
2.废气治理针对印染行业的废气治理,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处理工艺。
其中物理处理工艺包括吸收、吸附和过滤等方式,化学处理工艺包括催化氧化、脱臭、氧化反应和吸收碱等处理方式,生物处理工艺则采用活性碳过滤、生物过滤等方式。
不同的工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进行多次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3.废渣治理废渣处理采用原则上应该采用“三废”分离、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3R”原则。
根据印染废渣特点,可以采用热解、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固化等方式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
4.管理和监控为了确保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严格落实“污染源监控、过程控制、事后检测”三大环节。
印染厂污染物调查报告根据对某印染厂的污染物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情况:1. 印染厂废水处理不当:印染厂的废水处理设施存在严重的问题。
经过水样采集和分析,发现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色素等有害成分。
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2. 水处理设备老化:印染厂的废水处理设备已过期,不仅技术性能上存在局限,而且难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成分。
处理设备及管道部分严重生锈,造成水的二次污染。
3. 废气排放超标:印染厂的废气排放中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浓度超标问题。
这些VOC不仅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周边土壤和水源造成间接污染。
4. 未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印染厂内部垃圾未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处理,导致有机垃圾、废弃物和一些有害物质混合在一起,日积月累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5.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印染厂管理层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
工人也缺乏环境保护和个人卫生意识,导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印染厂采取以下措施改善污染状况:1.进行废水处理设施的更新和改进,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标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加强废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安装或更新废气处理设备,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确保排放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3.加强内部垃圾分类和处理管理,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培训,确保垃圾的科学分类和有效处理。
4.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责任落实到位,通过加强信息发布、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全员的环保责任感。
5.加强对印染厂的监管和检查力度,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行为,确保印染厂的经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印染厂的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提升,保护工厂周边环境和员工健康。
印染废水现状及处理方法印染废水是指纺织印染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色素、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由于印染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规模的增大,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印染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和色素。
有机物如苯酚、酚类、醇类、醛类等对水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致癌性。
此外,印染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染料,并且这些染料很难被水解,对水源造成严重的着色污染。
同时,印染废水还富含重金属离子如铜、铬、锌、镍等,这些重金属有毒性,对生物体产生积累效应,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处理印染废水并达到排放标准,各国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高级氧化处理和膜技术等。
生物处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物理化学处理是通过调节废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加入吸附剂等方式,使污染物发生沉淀、吸附和氧化反应,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高级氧化处理是利用强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
膜技术是利用具有微孔特性的膜对废水进行分离,将污染物截留在膜上,使水质得到净化。
不同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废水性质和处理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形成联合处理系统,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印染企业还应采取减量、清洁生产等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废水的生成量和污染物的浓度。
综上所述,印染废水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采取科学高效的处理技术,并结合源头控制和清洁生产等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主要方式。
物理处理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其目的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颜料和杂质等。
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试剂对废水进行处理,如中和、氧化还原和络合等反应,以达到去除有害物质和改善水质的目的。
印染厂废水处理常见问题印染厂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水资源的保护和人类的健康。
然而,印染厂废水处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将详细列举并分析这些问题。
1. 污水排放量大。
印染厂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包含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大量的污水排放会对周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2. 污水处理工艺不完善。
许多印染厂在废水处理方面采用了传统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工艺,这些工艺存在着效率低、操作复杂、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缺乏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技术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3. 重金属污染问题。
印染厂废水中常含有重金属物质,如铬、镉和铅等。
这些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如铬可致癌、铅可损害神经系统。
因此,重金属的处理和排放限值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4. 水质监测不到位。
许多印染厂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着水质监测不到位的问题,无法及时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排放水质的变化。
这样会导致废水处理效果难以评估,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5. 缺乏合规性管理。
一些印染厂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管理体系,缺乏合规性管理和监督。
这样会导致企业在废水处理中存在违规排放、超标排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印染厂废水处理的情况:1. 强化节水措施。
印染厂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如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工艺控制、回收废水等,从源头上降低废水排放量。
2. 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法、反渗透法等,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处理成本和能耗。
3. 加强重金属废水处理。
针对重金属污染问题,印染厂应加强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可以采取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技术,将重金属物质从废水中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4. 建立水质监测和管理系统。
印染厂应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和管理系统,加强对废水处理过程和排放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印染废水特征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工艺中所产生的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
由于印染工艺中使用了大量的染料、助剂和其他化学品,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离子等多种污染物质。
印染废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浓度有机物污染: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染料、助剂和浆料等。
这些有机物具有较高的浓度和复杂的组分,其中包括苯胺类、酚类、醛类、酮类等。
这些有机物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高浓度无机盐污染:印染废水中的无机盐主要来自于染料和其他化学品的残留。
这些无机盐包括硫酸盐、氨盐、硝酸盐等,其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硫酸盐和硝酸盐。
这些无机盐不仅会降低水体的氧溶解度,还会导致富营养化和水体酸化,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3. 高浓度重金属污染:印染废水中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染料和助剂的残留,包括铅、镉、汞、铬等。
这些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蓄积性,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4. 高浓度悬浮物和色度污染: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染料颜料,使废水呈现出高浓度的悬浮物和高色度的特点。
这些悬浮物和颜料对水体透明度产生显著影响,不仅会阻碍光照进入水体,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 高浓度酸碱度和高温度污染:印染废水中的酸碱度常常较高,主要来自于染料和助剂的酸碱性。
这些酸碱物质会对水体的酸碱度产生影响,导致水体酸碱度失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此外,印染废水还常常伴随着高温度的特征,这是由于印染工艺中需要进行高温处理,使废水中的温度升高。
印染废水的特征主要包括高浓度有机物污染、高浓度无机盐污染、高浓度重金属污染、高浓度悬浮物和色度污染,以及高浓度酸碱度和高温度污染。
这些特征使得印染废水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处理和治理印染废水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和措施,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以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
印染废水的污染“顽疾”难处理
——“当前中国纺织产业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
来讲,需要从产业源头加强政策引导与结构调整。
”
你有没有想过你穿的一件件T恤衫、牛仔裤或者连衣裙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
这些服装生产和配饰加工会给环境造成什么污染?
废水排放占七成以上
根据地球誓言(Earth Pledge)发布数据显示:“全世界至少有8000种化学品在将原料制成纺织品的过程中,会使用25%的农药用于种植非有机棉。
这将导致对人类和环境不可逆转的损害,还有2/3的碳排放量会在服装的购买后继续发生。
”在加工服装面料的过程中会耗费几十加仑的水,尤其是面料染色过程,合成材料的染色需要2.4万亿加仑的水。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表明,在重点调查工业行业中,纺织业是排污大户。
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全国41个行业废水排放中位居前列,而其中印染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排放占纺织废水排放量的七成以上。
此外,作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纺织工业还消耗了巨大的水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重点行业工业污染防治报告》,在生产同类单位产品的情况下,我国印染废水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是国外的2-3倍,用水量则高达3-4倍;同时,印染废水不仅是行业主要污染物,印染废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起来存在问题。
对此,张天梅表示,环保主管部门曾给出结论,“我国大多数印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产工艺处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能源、资源消耗以单位产品计高出发达国家几倍,如先进国家吨纤维印染用水量约100吨,而我国一般为300吨-400吨。
大部分印染企业采用的单级好氧处理工艺,尽管除去部分污染物,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氰化物等)排入河流、湖泊,给水体造成污染。
”
所以说,整个纺织业节能减排形势越来越严峻。
“问题最大在减排,尤其是污水的排放。
”
加强技术引导与结构调整
环境保护除了简单的末端治理和处理,更要注重从源头解决问题。
例如采取清洁生产工
艺,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
例如可以使用ZJ-RH18环保皂洗粉,水洗只需低温60度即可达到
传统高温的水洗效果,用量少(0.05g/)l,皂洗残液变浅至无色透明,减少污水处理压力,可
以达到效率更高的设备,生产出清洁的产品。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要放过小的细节,例如杜绝浪费助剂、燃料、能源等,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改进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环保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