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一节美国
- 格式:ppt
- 大小:20.58 MB
- 文档页数:74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设计人:周军正审稿人:张琳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美国的位置和组成,知道其领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2、了解美国居民的构成和美利坚民族的复杂性。
3、了解美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类型4、了解美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分析美国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了解美国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难点1、美国自然环境和资源对于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自研自探、合作交流,拓展延伸、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踏上西半球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透过美国和巴西,了解美洲的自然风貌、经济特点和人们的生活风俗等。
二、定向导学(出示课件,学生自研自讨,合作交流)1,说出美国的具体位置?2,找到美国相邻的地区和国家?3,说出美国都有哪几部分组成?4,美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和快速增长的原因?5,说出美利坚民族的种族构成?6,华人主要聚集在美国的哪些城市?7,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___带,____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约占世界耕地的____,______和_______为美国的灌溉和航运提供了便利。
三、互动展示环节说明:按目前班级组列坐序不变,先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学,五分钟后由老师引导,让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相互探讨自己的答案,取长补短。
最后由学生自主展示和老师抽检两种形式以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效果,在每答完一题后由其它同学对该答案进行评议。
学生展示提纲如下:1,说出美国的具体位置?答:美国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2,找到美国相邻的地区和国家?答: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为邻,西邻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3,说出美国都有哪几部分组成?答: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4,美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和快速增长的原因?答;美国目前拥有人口3.1亿,世界第三大人口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美国概况: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海外州是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只有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本土西临①—太平洋,东临②—大西洋,南临③—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2、移民国家: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占84%、亚洲移民后裔黄种人、黑人13%,祖先是被当作奴隶贩卖来的土着居民是印第安人黄色人种,数量已不多;华人和华侨在美国将近240万,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城市是旧金山、洛杉玑和纽约;3、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高效率、产量大、商品率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地区专业化的好处: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5、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部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6、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②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③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7、主要农业带农业带形成原因乳畜带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玉米带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棉花带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已经衰落;现已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②③①小麦带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灌溉提供良好的条件畜牧和灌溉农业带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亚热带作物带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8、美国的工业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程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2、三大工业区工业地区主要资源运输条件主要部门主要城市东北地区煤、铁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钢铁、汽车、化学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底特律西部地区森林、金矿太平洋沿岸的良港和贯穿美国东西的铁路等飞机、电子等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南部地区石油墨西哥湾的港口和便利的铁路运输石油、宇航休斯顿、亚特兰大、新奥尔良9、资源消耗大国: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而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第二节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巴西的土着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居民多由白种人、混血种人、黑种人构成;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位置: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东临大西洋;2、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A—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B—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亚马孙河;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记住P90图: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亚马孙河、大西洋、巴拉那河、圣保罗、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的作用:①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②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③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④调节全球气候⑤提供木材⑥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雨林受破坏的原因:农民不断垦荒寻求土地、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 带来的后果: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3、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是巴西最大的铁矿山;石油、煤炭能源缺乏;在现代工业方面,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已经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巴西是热带经D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被称为咖啡王国、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作物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图中D处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有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电站中规模第二大的伊泰普水电站;4、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4,面临非常严重的城市化问题城市化问题的表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公用设施等资源紧缺、社会贫困人口增多、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压力大、社会治安混乱不用死记硬背,会简单列举几个即可;圣保罗——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利亚—巴西的新首都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巴西政府在1990年提交了巴西环境报告,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界议程;第十章极地地区P100图:找出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P101图:找出南极洲、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原因:南极地区处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很小,阳光微弱,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海拔高,地表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低温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降水稀少而风力很大;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素有“世界寒极”、“冰雪高原”之称;此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冰山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着的自然景观;2、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大洋,因此气温不像南极那么寒冷,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风速也远不及南极;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方3、资源: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着丰富的矿产;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海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4、科学考察的宝地: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站,1985年2月14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中山站;记住两个考察站在P101图中的位置;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而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东半球印度洋沿岸,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大西洋沿岸;●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为什么我国南极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因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些;其次这时正值极昼期,白天时间长,利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建站;●7、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第一个建立;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360°②海拔最高的大洲③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附:世界之最:1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3 ---俄罗斯4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第二长河---亚马孙河、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5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6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平均海拔约300米;8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面积约亿平方千米;9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00万平方千米;10世界最大的岛: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千米;11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12世界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千米;13世界最大的内海:地中海250万平方千米;1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湖泊:里海37万多平方千米;15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平方千米;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17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千米;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千米;20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600万平方千米;2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平方千米;22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千米;24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26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27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28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美国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以及领土构成1)构成:美国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跨大洋洲和北美洲)2)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3)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和亚热;4)美国本土一北温带和亚热带;阿拉斯加州一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一一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州,北极圈穿过阿拉斯加州,世界唯一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5)海陆位置: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州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二、美国的人种构成和民族1)人口和人种:其中白种人最多,形成统的美利坚民族。
2)人口2.78亿,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移民的白人、黑人和亚洲的黄种人经过长时间的隔蛤,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3)语言和宗教:英语是美国居民通用的语言,信奉的宗教是基督教。
4)华人、华侨聚居的城市。
5)人口分布不均。
三、美国地形美国的地形明显分为南北纵列的三大区: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美国地势特征:东西高、中部低。
四、美国气候类型及其分布1)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墨西哥湾、大西洋的影响)3)降水的水汽来源: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五、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河流1)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淡水储水量最大、最深的湖泊。
2)河流:密西西比河,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最长河流。
六、美国的自然资源及分布1)自然资源:美国的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2)分布:铁矿中要分布在五大湖附近;煤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区;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森林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区。
七、美国的农业特点1)世界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2)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3)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1课时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1课时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介绍了美国的民族构成、人口迁移以及农业的地区专业化特点。
本节课内容丰富,旨在让学生理解美国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农业生产的高效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迁移、民族构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美国的多元文化背景认知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国的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及农业地区专业化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提高对不同民族的包容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及农业地区专业化的特点。
2.难点: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概念理解及实例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国国旗和提问“你知道美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引发学生对美国多元文化的兴趣。
2.讲解民族构成:介绍美国的民族构成,引导学生了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相互融合的特点。
3.分析人口迁移:通过地图和数据,展示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原因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讲解农业地区专业化:介绍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5.实例分析:以美国中部玉米带和乳畜带为例,分析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6.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农业地区专业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九章第1节《美国》课件(共33 张PPT)第6节美国(美利坚合众国)(-)1. 知道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了解美国的种族构成与多元文化。
3. 了解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理解农业区域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通过各类地图和材料,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为美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事实,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认学习目标真、积极向上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ILXI\ 1哥伦比亚特区7阿拉斯加州責矗夷州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4、相对位置: E3 结论:濒临三大洋、 地跨两大洲和三个温 度带的国家。
A' 4. LC 阳・赤道■ 带 2 % 西•热带• * • !活动一:探究地理位置 I 1•找出北回归线、40。
N 和北极圈,看看它们分别穿过美国领土的哪一部分。
| 2.找出美国本土东、西、南所濒临的大洋,海湾。
! 3 •找出美国本土南北两端所接壤的国家。
他们都是美国人,但是长相类似吗?是同一个种族 的人吗?这说明什么问题?朱棣文 乔治•华盛顿 奥巴马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其他15%黑种人12.6%白种人72.4%图8-6-3美国本土移民来源示意图8-6-2美国的人种构成(2009年)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
移民国家: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就称为移民国家。
1.美国的原住居民是什么人?后来移民来自于哪里?2.美国居民中,人数最多的是什么人种?其次是什么人种?3.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还是非移民国家?请说出理由。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白种人(为主)原住居民黑种人(印第安人)的华人、苗淫耒0»>«99华侨与唐人街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约有400 万人,且分布广泛。
旧金山.纽 约、洛杉矶等城市有华人聚居的 、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唐人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