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有以下四种:(1)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不能说话,心里明白,对别人的话能理解。(2)感觉性失语(又称接受性失语):病人能表达,但出现逻辑错误,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话。(3)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出用途,就是说不出名称。(4)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又不会说。

失语证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尚无特效药物专门作用于语言中枢。因此,语言的康复训练就十分重要。方法如下

运动性失语对完全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如让病人用喉部发“啊”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到“吃饭”、“喝水”、“好人”等单词,也可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然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最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句子,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这类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盆,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法即家属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命名性失语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混合性失语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2 如何了解失语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可从病人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并利用实物图片法、手势法、文字书写法等,结合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病人沟通,具体方法如下。

手势法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实物图片法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文字书写法适合无书写障碍的失语病人。

在教病人说话过程中,对病人要热情、细心、耐心,不能因其领会慢而冷落,要不断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对于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的病人,应从学发音开始。如让患者发“啊”,或用嘴吹哨来诱导发音。然后让病人学说常用的最熟悉的单字,如吃、喝、好等,再教病人讲双音词、短语、短句,最后说长句。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看图识字或与实物相结合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不完全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讲话费力,或讲不清楚,这种病人常常词汇贫乏,只能讲单词或单句。这种病人训练比较容易,主要是耐心地教病人学会更多的词汇和锻炼语言肌肉的运用技巧。通过多读(报纸或书)来练习舌的灵活性。

对于感觉性失语的病人,可以用视觉逻辑法或手势法来训练。视觉逻辑法是让语言与视觉结合,促使语言功能恢复。比如给病人端上饭,放好勺子,并告诉病人“吃饭”,反复刺激,让病人理解。手势法就是训练者用手势与语言结合起来,比如“洗脸”,同时用毛巾示意抹脸,病人会很快理解而主动接毛巾洗脸。

混合性失语的病人训练较困难,训练时需将说、视、听结合起来。如让病人洗脸,既要说“洗脸”,又要指着毛巾和脸盆,并要做手势抹脸给病人看,如此反复进行。

失语症状严重的病人语言训练需反复刻苦地练习,病人要有信心,训练者要有耐心。鼓励病人主动练习,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语言障碍恢复的很好,甚至完全康复。

语言训练

每个脑瘫患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此,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都是不相同的,这些训练方法只是给予脑瘫患者语言训练师的一点建议,其他要靠训练师与家长的灵活运用。而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恢复患儿的交流能力,根据语言障碍的原因即评估训练如下:

(一)构音器官的训练

语言训练的前提就是只有当舌、唇、额以及软腭的运动范围、运动力量、运动速度、协调性和准确性的训练已完成,才能进行发音训练。

1.张合嘴巴的训练:训练师要准备壓舌板、棒棒糖或其他幼兒喜歡的食物。而嘴巴的运动有做出张口和闭口的动作、会连续张合嘴巴。这些活动的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在患儿吃点心、进餐的时间进行指导,或在与患儿互动时随机和患儿一起练习。而且这个方法可以在家里实行比较方便。

(2)为了使患儿嘴巴张合能灵活,可以按摩患儿臉部和口腔周围,使他脸部肌肉能放松。(3)如果患儿不会主动张口,可以:

a.用棒棒糖或其他患儿喜欢的食物,去吸引他张口。

b.側面或面對面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三指來控制幼兒的下頦(即指「下顎控制法」),協助把患儿的嘴巴張開。

c.把压舌板放入患儿嘴里,轻轻压下,协助他把嘴巴张开。

(4)如果患儿嘴巴闭合能力不佳,可以:

a.把食物放在下嘴唇处,使患儿必須把上嘴唇靠合,才能吃到食物。

b.进行唇部控制的口腔运动,增加他双唇闭合的能力。例如:在幼兒吃棒棒糖時,施外力把糖往外抽,幼兒為了吃糖必須用力把它含住,这时双唇必須用力闭合,这是一很好的双唇闭合运动。

c.側面或面对面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三指來控制幼兒的下頦(即指「下頦控制法」),協助幼兒把嘴巴閉上。

(5)面对着患儿示范连续闭合双唇的动作,並且發出如巴、巴、巴的声音,吸引幼兒的注意,鼓励幼兒模仿著做。

2.嘴部动作的训练:要准备各式各樣吸引孩子的玩具(如火車)牙刷、鏡子先观察患儿在一般生活中。是否会做/a開火車的遊戲,可以教幼兒替火車配上聲音(如:火車來了,嘟嘟嘟)。

b.和幼兒一起玩辦家家酒的遊戲,製造情節,讓幼兒有機會練習嘴部動作。例如,讓幼兒帶娃娃一起刷牙,裂嘴喊「ㄧ」,鼓臉頰假裝漱口,再喂娃娃吃飯,幫他把飯吹冷,然后喂完亲亲他…等。

c.让患儿吹小风车、吹羽毛、吹泡泡等活動。

d.用兩根細木棍排成軌道,把乒乓球放在中間,要幼兒把將乒乓球從一頭吹到另一頭,老師或另一幼兒再把球吹給他,來回吹著玩。也可以用一盆水,把乒乓球來回吹。

3.舌部动作的训练:而在做训练时要准备鏡子、巧克力醬.麵糊.海苔.果凍等食物、湯匙或壓舌板等物品来训练舌的左右移动、舌头的前后移动、舌头舔上唇、舌头舔下唇、舌头舔左右嘴角、舌头你在口内做上下移动、舌头往上伸到上牙后面、舌头绕嘴唇做圈圈。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幼兒的用餐或點心時間,老師故意把食物(如果醬或飯粒)沾在幼兒的上唇、下唇或左右嘴角等部位,並以湯匙頂端或壓舌板觸碰目標位置,引導幼兒用舌頭把食物舔入。老師可以加上口語描述或動作示範,以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

(2)以湯匙引導用舌頭做舔左右、上下、繞嘴唇等連續動作時,讓幼兒的舌頭隨著湯匙,完成連續動作。

(3)教幼兒把舌頭在口內做上下移動、往上伸到上牙後方的動作,先讓幼兒看著老師的示範,再模仿著做。必要時,可以要幼兒看著鏡子做,或者老師手戴軟塑膠手套,用手指伸入幼兒嘴裡協助舌頭移動。

(4)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同時給幼兒視覺線索(如讓幼兒和老師面對面、或幼兒與老師同時看著鏡子)與觸覺線索(如老師以湯匙頂端或手指頭,碰觸舌頭該舔或觸碰的位置),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舌頭動作去做動作。等幼兒較熟練後,再逐漸減少協助。例如,只以視覺線索引導幼兒,減少觸覺線索。更可以進一步在沒有食物的情形下,僅以視覺線索引導幼兒模仿舌頭的動作。

(5)患儿企图做或做成功了,都要給予鼓励获奖励。

4.唇齿动作的训练:唇齿动作包括上齿咬下唇、下齿咬上唇。在做训练前也要准备,壓舌板、湯匙、鏡子、海苔、果醬、巧克力醬、麥芽糖等食物作为引导。具体的训练方法如下:(1)老師和幼兒一起在鏡子前面,讓幼兒可以同時觀察到老師和自己的口腔動作變化。(2)教「上齒咬下唇」的方法:首先要幼兒張開嘴巴,老師先用壓舌板輕輕壓住幼兒的下唇,再將壓舌板小心往幼兒口內伸進幾公分,然後要幼兒用牙齒咬住壓舌板並閉起嘴巴;接著老師再將壓舌板慢慢往外抽,讓幼兒直接用上齒咬住下唇。

(3)教「下齒咬上唇」的方法:用壓舌板輕壓幼兒上唇,再將壓舌板小心伸進幼兒口內,要幼兒用牙齒咬住壓舌板並閉起嘴巴;接著老師再把壓舌板慢慢往外抽,讓幼兒直接用下齒咬住上唇。

(4)等幼兒學會在輔助物的協助下,可以模仿出「上齒咬住下唇」或「下齒咬上唇」的動作之後,再去除輔助物,讓幼兒看著鏡子或不看鏡子,反覆練習。此時,老師一面再示範,一面用口頭說明動作。

(5)練習的同時,可以用海苔或麥芽糖等食物沾在幼兒的下唇,鼓勵幼兒以上齒刮取食物;或者是沾在幼兒的上唇,鼓勵他以下齒刮取食物,藉此提供幼兒練習的機會。

(6)幼兒企圖做或做成功了,都要給予鼓勵或獎勵。

(二)呼吸训练

不恰当的呼吸方式,主要是因为腹肌、胸肌与颈肌力量分配不当;所以一个良好的姿势亦有助达到正常的呼吸速率。在语言训练中这种呼吸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1.安静呼吸速度异常,节律异常的训练

(1)让患儿仰卧,两上臂在胸前交叉,语言治疗师将手放到患儿双上臂的上面,根据患儿正常发育年龄给予适当的速度和力度压迫其胸部。

(2)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会拒绝用一定的姿势持续训练,语言治疗师可以采取与患儿一起玩的形式。从患儿的背面顺应患儿的自然姿势用两手放在患儿的肋骨上用一定的速度压迫肋骨(可以坐位、可是趴在地上的姿势)

2.胸腹部呼吸不协调的改善训练

在呼吸或发音的同时,治疗师用双手压迫胸廓。或者个别情况下,可以有胸肋弓处用腹带系住,限制胸部运动,从而促进腹部的运动。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预防胸廓异常扩张的呼吸类型的发生,尤其在幼儿期骨骼发育未成熟阶段,经常在肋弓处系腹带效果很好。

3.进行深呼吸及吸气的控制练习

(1)将鼻口同时堵住,屏住呼吸,在一定时间后急速放开,从而促进深呼吸。

(2)让患儿取仰卧位,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曲,用大腿的一前部压迫腹部,然后迅速伸展下肢,使腹部的压迫迅速解除,从而促进患儿的深呼吸。

(3)对有一定理解能力年龄偏大的患儿,可以给予口头指示“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的呼出去”还可以与语言治疗师一起模仿

(4)可以用吹口哨、吸管、吹泡泡等游戏来训练。

4.口鼻呼吸分离

(1)堵住患儿的鼻子,令其用口呼吸,然后用手堵住患儿的口,令其用鼻呼吸,反复训练(2)用吹、吸来进行训练

5.促进发音及发音持续的训练

促进患儿在深呼吸或吸气后呼气的同时发音。在训练期间,治疗师有意识地设定一定的游戏场面,促进患儿进行声音的模仿。

在进行上述训练时,要采取抑制异常姿势反射措施后进行,另外在训练过程中如出现肌张力增高,应停止训练,降低肌张力后再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一般20—30min为宜。

(三)发音训练

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发音与语言,它代表饥饿、疼痛、尿湿,而母亲常能通过哭声的响度、音调来分辨其不同的原因。而脑瘫患儿的哭、叫、笑行为,不但有益发展控制喉头的能力,同时可学得声音。那么对于那些发音异常的患儿来说,发音对语言是相当重要的。

1. 发音训练

首先发双唇音p、b、m,发双唇音时,患儿可以通过视觉、听觉作用,听着治疗师发出音,用眼睛看着治疗师的口型,反复模仿,在训练中不断鼓励练习口唇的张开闭合动作,每秒

3-5次以上,如果达不到要求,语言训练师可用手指帮助患儿闭合口唇,帮助发音。

其次要进行软腭音k、g、h的训练,要求舌头不触及上腭,进行发音训练,患儿可采用仰卧位,两脚向胸部屈曲,稍后仰卧或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头稍后仰,躯干稍后倾,治疗师可用手指腹轻压舌根或舌板限制舌头触及上腭或用手指轻压下颌处(相当于舌根)同时鼓励患儿发音,当手指或压舌板拿出时则发出k、g、h音。

最后进行齿音,舌齿音t、d、n、s训练时患儿的姿势非常重要,可以采用仰卧位,四肢伸展,治疗师托起换而的头部,略前屈;或患儿取俯卧位,双肘支撑,使头部前屈或头与躯干呈一条直线;或患儿取坐位,两手支撑躯干,头略前屈。总之不论取哪种姿势,都必须使头前屈,头前屈时才能使下颌受到由下至上的压迫使下颌被动的上推,训练师发音的同时要患儿模仿,或用手指固定舌,然后发音训练。当呼气经过鼻腔时的发出n音。发音训练从双唇音开始,即p、b、m,再与元音的结合,形成pa、ba、ma,最后是元音、辅音、元音结合形成apa、aba、ama、等,逐渐过渡到单词与句子或短文。

2.持续发音

训练时吸一口气,尽可能延长发音时间,由单个元音过渡到2-3个元音,逐渐增加,反复练习,持续发音。在训练时要求患儿做鼓腮、吹起、呼出的动作,对发音很有帮助。

3.做克服鼻音的训练

脑瘫患儿由于软腭运动的减弱,发音时咽腭部不能闭合,将非鼻音发成鼻音,这种鼻音化的构音的清晰度而难以听清楚,影响语言的交流。所以对脑瘫患儿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做克服鼻音的训练,方法是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如吹蜡烛,吃口哨,吹喇叭等游戏,或训练患儿用力发“啊”音或“卡”音,这样可促进软腭肌收缩和上举,增强软腭肌张力及运动机能,促进咽腭部正常闭合,克服鼻音。

1. 训练患儿控制音量、音调与韵律

脑瘫患儿由于运动性构音障碍,发音的音量小,音调低,没有变化,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所以要训练患儿控制音量度,变换音量,如由小变大,有大变小,一大一小交替进行,扩大音调范围,从低、中、高三种不同的音调进行训练,为培养一定的韵律感,可用节拍器配合调节发音的韵律。

(三)其他方面的训练

语言障碍者的康复治疗是多方面的综合康复治疗,除了构音障碍的训练治疗,还要进行如下工作:

1.注意发音的体位与时间,因为脑瘫患儿常常存在着躯体稳定性差,不能独立或前倾拱背的异常坐位姿势,从而影响患儿的发声。因此,要注意体位。一般认为俯卧位或仰卧位利于发声,如果取坐位时,一定要有稳定的环境,躯干左右对称。例如全身伸展姿势的患儿,训练者应抑制患儿全身伸展,使其髋关节、膝关节在屈曲的状态下,抱着患儿或使患儿坐着训练发声效果会更好。多数学者认为发声的时间早晨或上午比下午。晚上效果好,患儿的周围气氛一定要安静,训练发声时绝对禁止兴奋性的音乐,电视或旁边有很多人在一起做游戏。

2.发声训练与进食动作同步进行,因为摄食时口腔内的咀嚼运动、舌的搅拌运动对将来的发声是有利的。

3.注意牙齿及齿列的整齐,因为牙齿对发音及声音的共鸣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注意治疗牙齿的疾病,纠正齿列咬合不正。

4.鼓励患儿发音,建立信心,努力创造多发音的环境,增加理解语言的机会,例如日常生活中每做一件事情,如洗脸、穿衣、进食时,可用不痛的图片给患儿看,并同时发音让患儿重复,指出时间、方向、地方、地点、数量、区别大小、多少、高低、上下、左右、轻重的关系,充分利用患儿的视觉、听觉功能,并把患儿放在小朋友多的地方,增加使用语言的机会,对智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5.常常给患儿提出问题,让患儿理解后再做出正确的反应,如最简单地回答“要”或“不要”,或做点头,摇头的动作表示。

6.扩展法:根据患儿训练的内容,患儿的接受能力,可用患儿说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如当患儿会说“我”字时,可引导扩展成“我是宝宝”这个完整的句子。

7.训练是要常常给予必要的提示,示范动作,如拿出一个实物香蕉,说出名字,让患儿跟着学习香蕉的发音,体会香蕉的实物感觉,然后不用实物,只用语言的提示,引导出语言的发音,或者训练师只是拿出图片,患儿看到后就可以发出香蕉的声音,并会说自己的名字以及家庭成员的名字。

(四)语言训练的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脑瘫患儿要早期发现孩子有无语言障碍,如有障碍的话,最好早期开始干预与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早期发现有语言障碍的患儿是训练的关键期。只有早发现才能早期开始治疗。

2.评定准确,针对性强

语言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言语功能评估,了解言语障碍的类型以及障碍的程度,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要定期的评估,了解训练的效果,或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治疗计划。

3.难易适度,循序渐进

言语训练的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如果患儿的听、说、读、写等功能均有障碍,就应该从听理解力开始,重点应该放在口语的训练上。治疗内容及时间的安排要适当,避免患儿出现过度的疲劳。

4.及时反馈,增强信心

根据患儿的训练反应,强化其正确的反应,不断给孩子鼓励,淡化错误的反应。

5.患儿主动参与

言语训练的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过程,需要患儿的主动参与,训练师和患儿之间,患儿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是训练的重点。

6.形式多样,长期坚持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育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使语言障碍的脑瘫儿获得良好的语言基础。

(五)语言训练的形式

1. “一对一”训练:

即一名治疗师对一名患儿的训练方式。其优点是患儿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刺激的条件容易控制,训练的课题针对性强,并可以及时调整。

2.集体训练

治疗师可以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组成小组,开展多项活动。为的就是逐步接近日常交流的真实情景,通过相互接触,减少孩子的孤独感,把学会的语言在实际中和其他孩子有效地应用。

2. 家庭训练

应将制定的训练计划介绍和教导给家长,让家长也可以帮助患儿做简单的训练,让其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失语症的概述、分类和评定方法

第一节、失语症的概述 一、定义 由于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无严重认知障碍、无感觉缺失、无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二、病因 失语症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等,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产生各种言语障碍。 三、失语症语言症状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种基本障碍。 (一)口语表达障碍是指患者语言陈述过程困难,表现为找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障碍。 1找词困难;2.命名障碍;3.说话费力;4.杂乱语;5.刻板语言;6.模仿语言;7.复述障碍;8.持续症;9.语法障碍;10发音障碍;11.错语 (二)听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对字词、短语、长句和文章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 1. 语义辨认障碍不能理解,却能正确辨认,准确复述。 2.语音辨认障碍不能正确辨认听到的语音。 (三)阅读障碍又称失读症,是大脑损伤导致对已经获得的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受损,伴或不伴朗读障碍。1.形、音、义失读;2.形、义失读;3.形、音失读,不能正确朗读文字,却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四)书写障碍书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涉及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包括失语性书写障碍、非失语性书写障碍两种。常见表现有:1.完全书写不能;2.构字障碍;3.象形书写;4.镜像书写;5.惰性书写;6.书写过多;7.错误语法书写;8.视空间性书写障碍 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直到今天,人们对失语症的分类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由于历史上对失语症研究的学派很多,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于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失语症分类的不同,反应了各个时期对产生失语障碍的不同看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19世纪下半叶,语言功能定位联系学说占主流,认为不同病变部位是产生不同失语类型的基础;20世纪前半叶,功能整体学说占主流,此时期否定语言功能定位学说,抛弃从语言障碍探寻大脑受损部位的方法,以语言活动过程受损进行分类;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定位学说再次受到重视。 现在认为,大脑某一部位的损害,会造成一组完全或不完全的语言临床症状较高频率的出现,如果损伤较局限,多表现为典型的失语症状,如果范围较广,会呈现出非典型的失语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失语症分类

失语症分类 (1)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突出为特点,无构音肌瘫痪,但言语表达能力丧失或仅能说出个别单字,复述和书写也同样困难。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不同程度右侧肢体偏瘫。可出现左手的意向运动性失用。感觉障碍少见,如存在且重则提示深部结构受损。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额叶Broca区—额下回后部额盖,Brodmann4区。 (2)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以严重的听理解障碍为特点,患者语调正常,言语流畅,但用字错误,别人听不懂,也不能正确复述和书写,对言语和书写文字(阅读)的理解能力丧失。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亦可有轻的偏身感觉障碍或轻偏瘫,持续时间短。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即Wernicke区皮质及皮质下。(3)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突出为特点,患者言语流畅,用字发音不准,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不成比例,患者能听懂的词和句却不能正确复述。神经系统检查常无阳性体征,但偏身感觉障碍及轻偏瘫亦可见,也可见同向性偏盲和象限盲。病灶部位大多在左侧缘上回。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亦称传入-运动性失语(Afferent Motor Aphasia),或中央型失语(Central Aphasia).与患者的口语表达和听理解相比,复述障碍更为严重是这一类失语症患者的特征.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是最有诊断意义的特点.其语言缺欠是不能逐字重复别人的句子和不能有效地把音素编成词句而出现音位错误.

(4)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患者有Broca失语的特点,但程度较轻,且保留复述能力,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右侧偏瘫,初期还可出现同向凝视麻痹。常有意向运动性失用。有些患者有额叶功能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如执行变换的动作有困难;或在失语检查时,检查刺激改变,仍以前一应答反应。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侧额顶分水岭区。 (5)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患者有Wernicke失语的特点,但复述较好,神经系统查体常为阴性。病灶部位大多为优势半球后部分水岭区和(或)其皮质下。 (6)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以口语复述稍好外所有语言功能均有严重障碍为其特点,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也可有偏盲。病灶部分大多在优势半球分水岭区的大片区域。 (7)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特征,但常可接受选词提示,口语流利、言语理解基本正常,复述好,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也可有“三偏”。各型失语恢复期都可表现以命名障碍为主要特点的失语,似命名性失语,因此,命名性失语的病灶可在优势半球的不同部位,但如起病后急性期即表现典型的命名性失语特点,则病灶大多在优势侧颞中回后部或颞枕结合区。 (8)完全性失语是最严重的一种失语类型,所有言语功能都有明显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三偏”。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广泛区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参考】听-失语症康复听理解训练

失语症康复训练(听理解训练)题目开发设 计 听理解模块 1.图图匹配训练 元素: 界面背景;提示文字“请找出相同的图片”;训练图片;音频反馈“①你答对了; ②答错了,继续努力哦”;视觉反馈“笑脸、哭脸”。 要求: 1、界面背景简洁、大方、以白色为主。 2、图片使用2D卡通图像设计。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单侧忽略等问题,要求因患者情况,将图片或文字显示于画面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图片排列呈对称排列如 以此类推,以对称美观为原则。以下类似板块皆以此为原则,不再赘述。 3.提示音频使用标准普通话录制。后期可考虑福州话、广东话等。 4.等级设置: 1)按张数设置 2)8s时,患者无操作,则再播放一次提示音,15s无操作则自动进入下一题 3)每1级别患者有5次答题机会,其中答对次数4次及以上(即正答率》80%以上),进入下一级别答题;答对次数等于3次时,再在同一级别上给予5次答题机会重新计算正确率;答题次数等于2次及以下的,退回上一级别重新答题,计算正确率。 流程: 1、进入题目 2、出现界面背景,语音按文字播放题目要求提示。 3、患者根据语音(如请找出相同的图片)提示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界面给予听、视觉正

负反馈,正确反馈是同时界面显示“下一题”,错误的反馈时界面显示“继续下一题” 或者“重复”。 4、统计训练情况。生成训练报告。 应用范围: 失语症 说明: 训练项目具体要求: 患者根据语音(如请找出相同的图片)提示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界面给予听、视觉正负反馈,正确反馈是同时界面显示“下一题”,错误的反馈时界面显示“继续下一题” 或者“重复”。如果病人选择了正确图片,屏幕上出现“√”红色提示信息,并且语音播放处播放“你做对了”提示信息。如果选择错误,屏幕上除了出现“×”红色提示并且语音播放处播放“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同时屏幕还要将正确图片显示。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 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 (一) 功能(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二)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三)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

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功能恢复的科学。 二、能力和能力丧失 (一) 能力(ability) 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指某一能力的优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 (二) 能力丧失(disabilitiy) 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ility)或残障(handicap)。 1 第二节领域内基础理论 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一)内容 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二)实践意义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康复训练理论 一、康复是什么? 康复的内涵与外延 康复的狭义内涵是指残疾者的功能和能力的改善或恢复。其外延包括肢残康复、体残康复、视残康复、智残康复,以及听力和语言残疾者的听觉和语言康复等。 康复的广义内涵是指通过充分发挥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使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能力上,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即协调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治疗和补偿、训练教育和提供最小限制环境等方面的帮助,以减轻致残因素对残疾者所造成的自身的和社会的不良后果,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功能状态,克服残疾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尽可能充分地、平等地参与社会。 康复的这一内涵,有机地把残疾人的康复与社会福利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这一内涵,康复的外延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即全面康复。康复不仅要克服残疾者自身的障碍,还包括克服社会给他们造成的障碍,残疾康复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上述各康复领域工作的协同努力。 二、康复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康复学的发展 康复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人类自有伤残以来就有康复。在中外古典书籍中已包括有康复的思想和康复的内容。康复不是一种治疗方法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观念的引入,现代康复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确立阶段和70年代至今的发展阶段。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国际于1922年创立,且康复一词正式用于残疾人并形成概念;有关康复的各领域开始协作。确立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学正式独立,康复定义得以明确。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领域之间的康复协作进入轨道,并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关专门康复机构纷纷成立。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70年代被宣布为康复年代。80年代联合国大会制定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康复国际通过了残疾预防及康复的《80年代宪章》。作为科学技术的康复显著发展,对伤残者的人权认识明显提高,各领域间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出现了许多康复专业分科。 (二)、康复事业的发展趋势(以聋康复为例) 1.早期化。 2.家庭化。 3.社区康复越来越引起重视。 4.多学科化。 5.康复与特殊教育训练日趋结合。 6.“康复扶贫”是最有效的方式。 7.国际合作日益增多。 三.早期康复 一是指年龄上,由于残疾障碍可能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婴儿期,另外,由于0-3岁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障碍的早期鉴别与早期教育康复应在婴儿期。 二是指尽可能地在儿童的残疾障碍发生进展中及时地诊断出来,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有效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 1 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通常都能很好地理解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应以语言训练为主。(1)发音器官的训练: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其运动速度,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全舌动作;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训练。本组患者经1周训练,均能完成训练动作。(2)发音训练:采用示教―模仿方法,从英语音标元音a-e-i-o-u开始,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对本组患者训练1周后,元音发音效果好,而喉音、唇音、舌齿音训练有一定难度,1个月后14例患者基本掌握,7例患者只能达到有时发音准确但有时困难。(3)词、句训练:单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单词―词组―短句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西瓜”、“床”、“鸡”、“吃饭”等。适当提示,如说“吃”,患者多会接着说“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吃饭”;如模仿吃水果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吃苹果”。0~1级患者以单词训练为主,2~3级患者以词组、短句为主。(4)阅读训练:本组患者失语程度达2级以上者,经过1~2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5)书写训练:0~1级患者从简单字开始如“火”、“水”,逐步到单词―句子;2~3级患者进行单词―句子―短文的训练。这种训练每天10次,每次10min。 2.2 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的口语及书面语理解困难,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声音刺激。让患者听广播、听音乐、听他人读报,每天2次,每次20min,刺激思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对患者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喝水,护士或家属做喝水动作,让患者模仿、重复,9例患者经7周训练能基本掌握,5例患者不稳定。(3)实物刺激:让患者说出所看见实物名称,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训练。(4)记忆训练:让患者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对这些问题本组患者大多积极配合,回答较正确。(5)兴趣训练:从患者兴趣爱好着手,如打麻将、唱歌、下象棋等,由于记忆深刻,患者常容易接受。 2.3 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其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严重障碍,一般仅会发出单音。训练应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音训练。此类患者对眼神、语调、表情、手势较为敏感,应以非语言交流训练为主,如以张开嘴表示喝水、吃饭、吃水果,闭眼表示睡觉,手指便器表示大小便,同时发出“吃”、“喝”、“尿”的音,本组患者经7周训练,能用简单的字词及简单的体语表达基本需求。 总之,上述训练方法需要医护人员耐心指导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规范的训练方法,对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明显效果。 精选文档

神经外科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研究

神经外科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失语症患者,基于患者失语程度以及种类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结果经语言康复训练,40例患者中,有20例为显效,有16例为有效,有4例无效,其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对神经外科失语症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可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语言;神经外科;康复训练;失语症 在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以及脑血管畸形手术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偏瘫或者失语,造成患者和外界的交流产生障碍,继而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1]。我院对神经外科失语症患者实施了语言康复训练,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失语症患者,患者年龄为25~75岁,其中有28例患者为男性,有12例患者为女性;有18例患者为混合性失语,有10例患者为运动性失语,有7例患者为感觉行失语,有5例患者为命名性失语,所有患者均满足神经外科失语症诊断标准。其中运动性失语的突出特点为口语表达障碍,听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好,属于非流利性口语;感觉性失语的突出特点为听理解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语量多,短语长短正确、发音清晰且语调正确,但是缺乏实质词;命名性失语又称之为健忘性失语,即命名不可为唯一的或者主要症状的一种失语症,其主要特征为命名不可,口语表达找词比较困难,且缺乏实质词;混合性失语兼具感觉性失语和运动性失语的特征,这种类型的患者自身不会说话,且不可理解他人所说的话。 1.2方法语言康复训练如下:①运动性失语患者:对于轻度患者指导其反复进行日常用语的训练,使其掌握语言的速度;对于中度患者主要实施口语的练习;对于重度患者则首先应教于其正确的发音,指导患者对着镜子来纠正口型,且充分利用患者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在练习过程中,首先可练习比较容易见效的声母或者韵母;利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来让患者回答,在说话时,语速应缓慢,留于患者充足的时间来回答相关问题。②命名性失语患者:其轻度患者和中度患者语言康复训练和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相同,于护理以及治疗期间,要求患者自己说出各种器具名称,并反复进行训练;对于重度患者则采取强行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回忆各种词汇,充分利用周围的事物。③感觉性失语症和混合性失语症患者:对于轻度患者应反复训练容易接受的语言;对于中度患者则予以语言刺激,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予以嗅觉、视觉以及触觉等刺激;在实施读音训练时,应从喉部发音训练开始,指导患者先发”啊”或者刺激患者的腋下和脚心来诱导患者发音;对于重度患者,可借助于线条画或者形状来替代语言,改善患者理解能力以及表达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有以下四种:(1)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不能说话,心里明白,对别人的话能理解。(2)感觉性失语(又称接受性失语):病人能表达,但出现逻辑错误,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话。(3)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出用途,就是说不出名称。(4)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又不会说。 失语证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尚无特效药物专门作用于语言中枢。因此,语言的康复训练就十分重要。方法如下 运动性失语对完全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如让病人用喉部发“啊”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到“吃饭”、“喝水”、“好人”等单词,也可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然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最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句子,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这类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盆,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法即家属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命名性失语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混合性失语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2 如何了解失语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可从病人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并利用实物图片法、手势法、文字书写法等,结合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病人沟通,具体方法如下。 手势法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实物图片法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残障人士康复训练方法试卷A答案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残障人士康复训练方法(A)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 100分钟 适用专业班级 13级社会工作 一、简答题(答题要求,每小题8 分,共40 分)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2分),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2分),全部或者部分丧失(2分)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分)。 2、视力(1分)、听力(1分)、言语(1分)、肢体(1分)、智力(1分)、精神(1分)、多重残疾(2分)。 3、孤独感(1分)、自卑感(1分)、敏感(1分)、自尊心强(1分)、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2分),富有同情心(2分)。 4、机构康复: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专门的康复机构(2分);社区康复: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3分);上门服务:医疗或康复机构和社区的康复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3分)。 5、医学康复:通过医学治疗和辅助器械(2分);教育康复:通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2分);职业康复:以职业训练为中心,通过咨询服务、职业评估、教育、培训(2分);社会康复: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1分);心理康复(1分)。 二、论述题(答题要求,每小题20分,共60 分) 1、小儿瘫痪又称小儿脑性瘫痪、儿童脑瘫、简称脑瘫。是在妊娠到 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 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癫痫等,是儿童致 残的主要疾病之一。(5分) 脑瘫的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癫痫。(5分) 康复训练:早期治疗的康复训练方法(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3).坐位姿势的控制训练(4).跪立位与单膝跪立位的控制训练(5).立位与步行的姿势控制训练。(5分)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主张对脑瘫儿童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强调一个患儿所需要的各种训练治疗和教育应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给予,这个人被称为引导员。引导员全面负责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智力、感觉、理解、个性、行为、社会交往和体能等训练。使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同步和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以节律性意向和娱乐性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员尽可能诱发患儿自主地完成各项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讲义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讲义 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赵丹 一、脑卒中失语症的定义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由于本病所造成的大脑器质性的病变,除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体征外,尚可发生发音、构音等语言障碍。 脑卒中失语症(aphasia)是脑损害导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包括各种语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表达或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或严重认知障碍,无视觉听觉缺损和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或自己讲的话,也不能表达,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等。 二、脑卒中失语症的言语症状 (一)听理解障碍 听理解障碍是失语症患者常见的症状,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根据失语症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表现在字词、短句或文章不同水平的理解障碍。

(二)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失语症患者的发音障碍是由于言语失用所致,重症时仅可以发声,在中度时可见到刻意表达的语言明显不如随便说出的,模仿语言不如自发语言,且发音错误常不一致。 2.说话费力:表现为说话时语言不流畅.患者常伴有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费力的表现。 3.错语:常见有三种错语,即语音错语、词意错语和新语。语音错语是音素之间的置换,如将”香蕉”说成“香猫”。词意错语是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桌子"说成“椅子”。新词则是用无意义的词或新创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如将“铅笔”说成“磨小”。 4.杂乱语:也称奇特语,在表达时,大量错语混有新词,缺乏实质词,以至说出的话使对方难以理解。 5.找词和命名困难:指患者在谈话过程中.欲说出恰当词时有困难或不能,多见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谈话中因找词困难常出现停顿,甚至沉默,或表现出重复结尾词、介词或其他功能词。 6.刻板语言常见于重症患者,可以是刻板单音,如“嗒”“嗒”,“八”“八”,也可以是单词如“妈妈”“妈妈”,“人啊"“人啊”。这类患者仅限于刻板语言患者,即任何回答都以刻板语言回答,有时会出现无意义的声音。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脑卒中的病情急骤,恢复较慢,并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在患者人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由于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家属情绪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特点.而康复治疗大多周期长,需要耐心细心,短期内难以见效,致家属往往缺乏耐心,不能坚持.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转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时,应给予康复训练.然而家属常表现为重治疗,轻康复的心理. 1.2患者缺乏主观能动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功能障碍,影响了工作和日常活动,致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绝望心理,依赖心理等,加之家属的照顾和保护,使患者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增强.常有患者在行早期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很专心地给患者关节做被动活动,肌肉按摩,而患者却已人睡,因缺乏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康复治疗效果. 1.3医护人员康复知识缺乏现代科学的发展,给医学教育带来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未变,康复护理一直是一个

薄弱环节,对康复医学知识缺乏系统教育和培训,康复护理基础知识匮乏,影响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1.4注意保持正确的良肢位 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对策2.1宣传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新的观点趋向于在脑卒中后即开始行早期康复训练,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先临床后康复训练的错误观念.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讲解脑卒中疾病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指导患者和家属设置抗痉挛体位和进行被动运动等方法,告知可能出现诸如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和误用综合征,并教育患者和家属采取相应的预防知识. 2.2早期介人心理康复利用医护人员的权威性和医学知识,耐心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让患者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段.和患者共同制定一套个体化,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移情等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其学会放松自己,解除压力,加上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精神振作,唤起希望,树立信心,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_2.3加强康复知识的学习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去上级康复中心学习康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 目尚无特效 等单词,也可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 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

2.1 手势法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2.2 实物图片法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2.3 文字书写法适合无书写障碍的失语病人。 在教病人说话过程中,对病人要热情、细心、耐心,不能因其领会慢而冷落,要不断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对于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的病人,应从学发音开始。如让患者发“啊”,或用嘴吹哨来诱导发音。然后让病人学说常用的最熟悉的单字,如吃、喝、好等,再教病人讲双音词、短语、短句,最后说长句。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看图识字或与实物相结合来练习,这样效果较好。不完全运动性失语的病人讲话费力,或讲不清楚,这种病人常常词汇贫乏,只能讲单词或单句。这种病人训练比较容易,主要是耐心地教病人学会更多的词汇和锻炼语言肌肉的运用技巧。通过多读(报纸或书)来练习舌的灵活性。 对于感觉性失语的病人,可以用视觉逻辑法或手势法来训练。视觉逻辑法是让语言与视觉结合,促使语言功能恢复。比如给病人端上饭,放好勺子,并告诉病人“吃饭”,反复刺激,让病人理解。手势法就是训练者用手势与语言结合起来,比如“洗脸”,同时用毛巾示意抹脸,病人会很快理解而主动接毛巾洗脸。 混合性失语的病人训练较困难,训练时需将说、视、听结合起来。如让病人洗脸,既要说“洗脸”,又要指着毛巾和脸盆,并要做手势抹脸给病人看,如此反复进行。 失语症状严重的病人语言训练需反复刻苦地练习,病人要有信心,训练者要有耐心。鼓励病人主动练习,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语言障碍恢复的很好,甚至完全康复。 语言训练 每个脑瘫患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个体差异的存在,因此,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都是不相同的,这些训练方法只是给予脑瘫患者语言训练师的一点建议,其他要靠训练师与家长的灵活运用。而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恢复患儿的交流能力,根据语言障碍的原因即评估训练如下: (一)构音器官的训练 语言训练的前提就是只有当舌、唇、额以及软腭的运动范围、运动力量、运动速度、协调性和准确性的训练已完成,才能进行发音训练。 1.张合嘴巴的训练:训练师要准备壓舌板、棒棒糖或其他幼兒喜歡的食物。而嘴巴的运动有做出张口和闭口的动作、会连续张合嘴巴。这些活动的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