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虫害防治技术(二)_小麦害螨
- 格式:pptx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2
最全小麦虫害(附图)小麦上的害虫种类繁多,它们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小麦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1.蝼蛄蝼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害虫,对谷物、蔬菜和树苗造成危害。
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是常见的品种。
蝼蛄喜欢食用刚发芽的种子和植物的根部,危害幼苗。
它们不仅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防治方法:①夏收后和秋收后进行翻地和大水灌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使它们被迫向上迁移,在结冰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
②拌种:使用50%辛硫磷乳油0.2~0.33kg拌种100kg,可有效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保苗效果可长达20天。
③诱杀:每亩用40%毒死蜱100到150毫升,拌炒熟的麦麸10到15公斤,堆放在幼苗根部诱杀防治。
④土壤处理:在蝼蛄为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均匀撒于地面,然后进行耙地,也可撒于播种沟内。
⑤生长期被害,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
2.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我国有1000多种蛴螬,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为优势虫种。
蛴螬的食性很杂,是多食性害虫,为害作物幼苗、种子及幼根、嫩茎。
蛴螬主要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切口整齐,造成幼苗枯死,或蛀食块根、块茎,造成孔洞,使作物生长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
同时,被蛴螬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诱发其他病害。
成虫金龟子主要取食植物地上部的叶片,有的还为害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①应抓好蛴螬的防治,如大面积秋、春耕,并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即在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合理控制灌溉,或及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②药剂土壤处理。
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对于保障小麦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入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
病菌侵染后,会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赤褐色的霉层,导致叶片枯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产。
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3)轮作栽培:适当进行小麦和其他作物的轮作,减少病菌的滋生。
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密植:控制小麦的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并利于农草与小麦互作,减少病害发生。
(2)适时除草:及时清除小麦周围的杂草,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化学防治:适时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小麦秆基部腐烂小麦秆基部腐烂是由赤霉菌和镰刀菌等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开花期后及穗后期。
病菌侵染后会导致小麦秆基部腐烂,影响养分运输,导致小麦倒伏,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避免秆部生长过旺,增加秆部抗压能力。
(2)及时收割:合理控制收获时间,避免过晚过早收割,减少病害的传播。
(3)留茬处理:及时清理茬秆,利于土壤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的滋生。
二、小麦常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2. 小麦螟虫小麦螟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发生在小麦苗期和拔节期。
虫害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被啃食,甚至导致小麦苗期倒伏,影响生长发育。
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耕作:适时进行深耕旋耕,破坏害虫的越冬条件,减少害虫的发生。
(2)适时喷洒杀虫剂:发现害虫,及时喷洒杀虫剂进行农草害综合防治。
(3)增加天敌数量:合理调节农草、草区等植被,增加天敌数量,减少害虫发生。
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被广泛引入小麦病虫害管理中。
本文将介绍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对策,并详细讲解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利与弊。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对策1.小麦病害小麦病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
目前对于小麦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抗病品种。
通过育种的方式培育抗病品种,提高小麦的自身抗病能力。
(2)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生物制剂对小麦病害进行防治,如利用木霉、绿僵菌等天然微生物,或者是利用草酸、硫代硫酸钾、醋酸铜等有机酸和无机盐,对小麦病害进行控制。
(3)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化学防治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同时长期使用会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抗药性。
(1)生物控制。
肇始虫、介孔壳壳虫、绿茵拟谷盗等天敌可用于小麦蚜虫控制,也可利用麦角菌、杆状孢田破壳菌等微生物来控制小麦螟虫等。
(2)化学农药防治。
利用特克螨灵、噻虫嗪、苯巴比妥、三嗪、维杀唑等农药进行防治。
(3)非药物防治。
利用光触媒、网罩、拟态拘捕器、冷烟机等小麦虫害防治设备;种植虫害生态降低植株虫害风险。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物理和非农药化学手段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
1.技术利(1)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
(3)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益。
2.技术弊(1)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需要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3)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和技术支持,对农民造成经济压力。
三、结论小麦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小麦病虫害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虽然该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实施成本,但显然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健康。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需要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抽穗、抽穗前和灌浆期。
这种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防治此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依靠品种抗病性进行防治。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在种植时选择这些品种,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2)注意灌溉和风机通风。
小麦赤霉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需要注意灌溉和通风情况。
同时,可以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风机进行通风,以减少气温和湿度。
(3)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异菌酰胺等,但是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时间,以避免对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片和穗部,会导致小麦的生长受到阻碍,产量减少。
预防和治疗此病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小麦叶霉病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小麦生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
1. 玉米螟玉米螟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吞食小麦苗期的幼苗,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预防和治疗此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清理种植区域周围的废弃物和杂草。
废弃物和杂草会为玉米螟提供一个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注意清理种植区域周围的废弃物和杂草。
(2)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不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生物农药,如苏云金、吡虫啉等。
2.小麦条缘螟(2)在小麦生长期间使用一些化学农药。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来防治小麦条缘螟,如敌螨隆等。
(3)定期进行虫害监测和防治。
需要定期对小麦进行虫害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小麦虫害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在各个生长阶段都容易受到虫害的侵害,尤其是小麦的生长期,各种害虫都容易给小麦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了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农业生产者应当加强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小麦虫害的种类及对小麦的危害1.小麦食叶夜蛾小麦食叶夜蛾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小麦的幼苗期,经常以小麦叶片为食物,使小麦叶片被大量啃食,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导致小麦的产量减少。
2.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主要危害小麦的茎叶和穗部,它分泌一种黏液,使得小麦叶片粘在一起,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
以上只是小麦虫害中的几种常见虫害,还有其他的一些小麦害虫也会对小麦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农业生产者应当认真对待小麦的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二、小麦虫害防治技术1.农业生产者应当加强对小麦虫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定期到小麦田间检查小麦的生长情况,发现有害虫的迹象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小麦害虫防治应当注重生物防治手段,比如可以利用天敌、芸薹、细丝花等天敌性植物来防治小麦的害虫,这些天敌性植物对小麦害虫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害虫的数量。
3.化学防治也是小麦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农业生产者可以选择一些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来防治小麦的害虫,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应当谨慎,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小麦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比如定期的田间清理、适时的施肥和浇水等措施都可以帮助小麦抵抗害虫的侵害。
5.加强小麦品种的选育也是小麦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培育出抗病、抗虫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的虫害。
6.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农业生产者对小麦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掌握一些常见小麦害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从而更好地实施小麦虫害防治工作。
以上便是小麦虫害防治技术的一些常见方法,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希望达到的防治效果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小麦生长和生产。
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经常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和绝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病虫害有哪些,以及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小麦病虫害有哪些小麦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赤霉病、叶斑病等。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真菌病害:如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
细菌病害:如细菌性条斑病、黑节病等。
病毒病害:如土传花叶病毒病、黄矮病毒病、丛矮病等。
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生理病害:如缺素症、湿害、冻害、旺长等。
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
二、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本文主要针对小麦种植过程中几种小麦病虫害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如下:1、小麦锈病的防治主要危害的是小麦的叶片和叶鞘以及茎秆等位置,小麦条锈病呈现规则的性状,而叶锈病呈现混乱的性状,秆锈病主要呈现一个大红斑。
其中发病种类最为常见的是小麦叶锈病,其次是条锈病,秆锈病的发病情况较少。
防治对策:一般在三月中下旬用药控制发病中心,四月初对发病麦田进行全面的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的粉唑醇可湿性粉剂,或者25%的粉唑醇悬浮剂。
或者三唑酮粉剂每平方公顷兑水750~112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其中药物的使用量分别问600m1、450m1、375m1、1500g。
2、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小麦纹枯病有被称为立枯病、尖眼病。
最近几年来,小麦纹枯病危害逐渐加重,如果该种疾病得不到及时的防治一般会导致减产10%~20%左右,严重的地区可以导致减产达到50%以上。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关键技术是药物喷剂。
施药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小麦拔节初期,以组织病害侵入茎秆,所用药剂可以是23%的宝穗乳油、20%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的三唑酮乳油、20%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者使用12.5%的烯唑醇悬浮剂等药物。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国居民主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小麦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许多困扰。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1. 小麦病害小麦病害主要包括锈病、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等。
这些病害在生长季节内会迅速蔓延,使小麦叶片变黄、变白,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小麦失去养分和水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2. 小麦虫害小麦虫害主要包括蚜虫、螟虫、螨虫等。
这些害虫会直接危害小麦的生长,如造成小麦叶片被啃食、叶片卷曲、叶片变黄等,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养分吸收。
由此可见,小麦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1. 合理肥水管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同时也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虫害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3. 合理轮作在农田轮作中,适当将小麦和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条件,从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4. 控制病虫害传播途径在农田间隙、田埂、水塘、河沟等地适当布置灭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避免对环境和生物造成损害。
6.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农田间的秸秆、枯叶等杂物,减少病虫害滋生的环境。
适时除草、杀虫、杀菌,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整洁,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一些措施,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到病虫害的威胁较大。
病虫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小麦病虫害主要包括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病毒病等多种病害,以及蚜虫、螟虫、蚜虫、蚜虫、蚜虫等多种害虫。
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威胁,需要及时有效地防治。
二、综合防治技术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小麦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目前,科研人员已开发出多个抗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如强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强抗叶锈病的小麦品种等。
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应尽量选择这些抗性强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其免疫力。
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应根据土壤状况和小麦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保证小麦的养分供应充足,提高小麦的营养水平,增加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3.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包括及时整地整株、轮作休耕、深翻耕地、加强灌溉管理、留茬耕作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轻土壤病害的发生,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 合理使用农药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适当使用化学农药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但在使用农药时,农民需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中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避免滥用农药,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可利用一些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如拟除虫菌、三角肌等,对小麦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6. 机械防治在小麦种植中,机械防治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技术。
农民可通过人工选种、整地整株、对病虫害菌源地采取清除等机械手段,减少病害的传播,控制病害的发生,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小麦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1、小麦蚜虫麦蚜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为害小麦的蚜虫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
麦蚜前期主要集中在植株叶片正面为害,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分泌的蜜露还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特别是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①适时集中播种,冬小麦适当晚播,春小麦要适时早播。
苗期每平方米有麦蚜30~60 头就要进行防治;孕穗期当有蚜株达到15%~20%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进行防治。
②种子处理。
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400g/100kg种子;40%毒死蜱乳油40~6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400g/100kg 种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400g/100kg 种子;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剂以种子重量0.8 %的药剂拌种,还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③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 倍液;或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6000-7500 倍液;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20000-30000 倍液。
2、小麦吸浆虫吸浆虫为害小麦穗部症状危害特征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
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在平原麦区;麦黄吸浆虫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小麦吸浆虫主要为害小麦花器并吸食正在灌浆的小麦籽粒的浆液,造成瘪粒、空粒。
防治方法①麦播期和蛹期土壤处理为主,穗期成虫补治为辅,严把麦播期、孕穗期(蛹期)和抽穂期(成虫期)的防治。
适时早播和种植晚熟品种,使抽穗期和成虫羽化高峰错开;轮作倒茬,茬后深翻耕;种植抗性品种。
②在麦播前用 2.5%辛硫磷颗粒剂3~4kg/亩,加10kg干细土,拌匀制成毒土,撒施在地表。
③小麦孕穗期至抽穗前,可用5%毒死蜱颗粒1000~1500g/亩,加20~25kg 细土,均匀撒在麦垄内,灌一次水,效果更好。
④抽穗后喷施 4.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小麦虫害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小麦虫害的威胁。
小麦虫害是指在小麦生长期间对小麦产生危害的各种昆虫,包括小麦蚜虫、小麦螟、小麦象等,它们会危害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科学有效地防治小麦虫害对于保障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小麦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蚜虫的防治技术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喜欢在小麦叶片的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萎缩、叶片生长受阻、甚至引起叶片卷曲。
为了防治小麦蚜虫,首先要注意加强田间的管理,如及时清除杂草、保持通风透光等。
可以在播种小麦时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促进小麦的生长,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减少小麦蚜虫的危害。
如果小麦蚜虫已经大量繁殖,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选择杀虫剂时应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并根据小麦蚜虫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机,以增强防治效果。
小麦螟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叶片损伤、叶片衰老、穗部减产等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除麦田周围的杂草,保持通风透光,并适时进行间苗整枝,疏松土壤,保持麦田的通风透光性。
小麦象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主要侵害小麦的储存部位,如仓储中的小麦。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象,首先要加强仓储管理,注意保持仓储通风透光,及时清理仓储中的杂物,保持仓储的干燥清洁。
可以在小麦仓储中投放一定的驱虫剂,如飞布和杀虫剂,来防治小麦象的滋生。
注意仓储密封性和温度控制也是防治小麦象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密封的仓储设施,并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阻止小麦象的滋生和繁殖,达到防治的效果。
针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适时喷洒杀虫剂、加强仓储管理等方式。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小麦虫害的发生,保障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希望广大农户和农业从业者能够加强对小麦虫害防治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共同保障我国小麦生产的稳定和丰产。
Z a i p e i j i s h u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庞伟小麦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种农作物,其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也被国民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
小麦种植产量关乎到民生,同时也影响到农业经济与国家发展。
只有做好小麦种植工作,有效预防小麦病虫害,才可以提升小麦的产量,满足大众对粮食的需求。
因此,本文对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小麦种植技术为了可以保障小麦的产量,要在种植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工作,提升种植效果,使用良好的技术,实现小麦高产目标,小麦的高效种植技术如下。
1、规划整地,优选种子依据小麦成长要求,在种植之前要合理选择种植的土地,并且要对土地进行有效整理,才可以全面促使小麦的成长。
选地整地是关键点,选择合适土地,才可以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
小麦产量与土壤质量是不可脱离的,肥力高的土壤,可以确保耕层的厚度,也可以为小麦提供足够条件,利于小麦后期的种植,保障作物健康成长。
选地时要做好前茬处理,经过深耕,促使土地上虚下实,这样可以让种子迅速的发芽,并且根系也会更稳定,可以抵御住大风。
选地整地之后,就需要选择优质的种子。
好的种子是高产的保障,种子若是不合格,则必定会影响产量。
所以在种植时要合理选用种子,保障种子和土壤有机结合,符合种植条件要求。
选择种子时要明确多个方向,高产量、稳定性、高生产力与优质性等,都是选种的标准。
同时还要在晴朗的气候中晒种,时间大概是七天,可以有效预防发霉与蛀虫,提升种子发芽率。
一般情况下,经过晒种可以提升产量。
2、播种与田间管理播种是种植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此阶段中要做好科学管理,严格控制。
选择耕作方式时,要明确好正确方向,选择适宜的方向才可以适宜成长,合理分析地势地形。
依据种植区域的情况,明确方向与方式。
在一些高产田种植中,不用增加主茎穗,只需要依据正常播种量即可。
若是超出正常播种量,则就会让田间管理难度增加。
小麦螨虫类害虫为害症状辨别及防治方法王家群【摘要】从介绍小麦螨虫类害虫为害症状辨别方法出发,论述了小麦螨类害虫形态特征辨别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小麦螨虫类害虫防治对策.【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小麦;螨虫类害虫;麦圆叶爪螨;麦岩螨【作者】王家群【作者单位】肥东县包公镇政府,安徽肥东2316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螨虫是小麦上主要害虫之一,常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对小麦产量与质量造成较大伤害。
小麦的螨虫以麦圆叶爪螨 [Penthaleus major(Duges)]、麦岩螨[Petrobialatens(Müller)]为主。
麦圆叶爪螨又名麦圆蜘蛛、麦圆红蜘蛛、大背肛螨,属真螨目(Acariformes)叶爪螨科(Penthaleidae)。
其主要有禾本科的小麦、大麦,其次是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茄科和车前科等植株。
日本、大洋州、美洲、南非、欧洲,国内分布在29°~37°N的地区,多分布于河北省南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的冬麦区。
麦岩螨又名麦长腿红蜘蛛、小麦红蜘蛛,属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
麦岩螨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其次为害棉花、大豆、葱、洋葱、草莓、桃、苹果、桑、槐、柳、冰草、野麦、红茅草、茅草、蒿、芦苇、苦菜子等。
欧洲、非洲、美国、日本、印度、土耳其、澳大利亚,国内分布于34°~43° N的辽宁、北京、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地。
主害区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干旱、高燥麦区。
这2种螨虫是小麦上常发生的螨虫类害虫,为了进一步对小麦螨虫类害虫进行有效防治,需要对小麦螨虫上害虫进行辨别,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1.1 麦岩螨麦岩螨以成螨、若螨和幼螨以刺吸口器于春秋两季吸取寄主汁液,受害叶上先出现细小白点,麦叶逐渐变黄、枯萎,植株矮小,穗小而少,严重者叶片枯焦,植株死亡(图1)。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我国的小麦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人均持有量相对较低,为了有效提升小麦产量,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小麦病虫害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麦产量的提升,我国在小麦供应问题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由于小麦生产能够有效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平安,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视,有效提升其技术水平,为小麦的健康生长供应有力保障。
本文针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类型及其详细防治措施绽开争论。
1 小麦的主要病虫害类型1.1 小麦锈病锈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波及范围广,且后果严峻,因此,加强小麦锈病的防治,对于其健康生长来说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小麦锈病在叶片、秸秆等位置都有可能产生,一般呈现为锈绿色的斑点,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严峻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户需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尤其在雨水充足的地区,应当事先实行必要的预防措施。
另外,毁灭杂草、实现小麦的合理布局等,也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概率。
1.2 麦蚜虫病麦蚜虫病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小麦死亡,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逼。
土壤条件、种植技术以及天气等都有可能诱发麦蚜虫病,农户需要依据实际状况的分析,实行合理的镇压措施,例如通过种植油菜引来蚜虫的天敌,实现一片土地上的生态平衡,达到生物灭虫的目的。
另外,农户在施肥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瓢虫的爱护,通过培育适当的天敌数量,达到掌握蚜虫数量的目的。
1.3 白粉病白粉病对小麦的损害较大,且极易感染,其一般呈现白色或褐色的霉斑,主要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其病菌相宜在高湿度、暖和的环境下进行生存,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小麦的发病概率将会大大提升。
为了有效预防白粉病,需要合理使用氮肥,并多使用有机肥。
同时,农户还应当科学支配小麦的种植密度,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从而有效避开白粉病的发生。
2 小麦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2.1 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农户需要仔细听取专业指导人员的建议,加强对选种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小麦虫害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虫害的侵袭,给农民的收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科学有效地防治小麦虫害是促进小麦生产发展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麦虫害防治技术。
1. 健康种子选择: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作为种子,可以大大减少虫害的发生。
对种子进行检查和处理,去除有虫卵或虫害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
2. 土壤处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秸秆,以减少虫害的藏身之处。
使用农药或有机肥料,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杀灭虫害的幼虫和卵。
3.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需要适宜的营养,合理施肥可以增强小麦的抗虫害能力。
施肥过量也会导致虫害的发生,因此施肥要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小麦的需求来确定。
4. 防治生物学措施:引入天敌和寄生性昆虫,如蚂蚁和蜻蜓,来控制小麦虫害的数量。
利用除草的鸟类来消灭一些害虫。
5. 熏蒸和喷雾:在虫害严重的田地中使用熏蒸和喷雾方法,杀灭虫害的幼虫和成虫。
对于常见的小麦虫害如蚜虫和螨虫,可以使用专门的杀虫剂。
6. 轮作休耕:小麦的连续种植容易导致虫害的滋生,因此可以采取轮作休耕的方式,间隔种植一些与小麦无关的作物,减少虫害的发生。
7. 防治草地虫害:草地虫害是小麦的常见虫害之一,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保持田地的湿度和通风性,可以减少草地虫害的滋生。
8. 种植抗虫害植物:在小麦田附近种植一些对小麦虫害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如大蒜、洋葱等,可以减少虫害的侵害。
小麦虫害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以上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
防治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只有科学有效地防治小麦虫害,才能保障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