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2.80 MB
- 文档页数:51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汇报人:日期:•小麦病虫害概述•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策略目录•小麦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分析•小麦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小麦病虫害防治前景展望01小麦病虫害概述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造成籽粒不饱满、发霉甚至腐烂。
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和茎秆。
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茎秆和穗部。
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基部,造成植株枯死、倒伏或早枯。
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汁液,造成叶片枯黄、籽粒不饱满。
常见小麦病虫害类型如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可影响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从而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气候条件土壤质地、酸碱度等因素可影响病原菌的生存和活动,进而影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条件不同品种的小麦对不同病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差的品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品种抗性如播种时间、施肥量、灌溉方式等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从而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栽培管理发病原因及危害防治意义保障粮食安全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防治小麦病虫害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2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选择对病虫害具有较高抗性的小麦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精耕细作避免长期连作,实施轮作制度,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
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
030201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通过天敌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天敌保护利用使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生物农药应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设置黄色或蓝色色板进行诱杀,降低害虫的密度。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一、病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病害的首要措施。
通过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培育出抗病品种,能够降低小麦受病害侵袭的风险。
常见的抗病品种有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
2.病害发生前的工作:及时清理田间秸秆和凋落物,破坏病原菌的越冬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积水,降低潮湿环境对病害的诱发。
3.科学施肥、合理调节密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避免植株间距过窄,有利于通风和光线的照射,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合理的田间管理:控制早熟、返青等大面积割免,并及时载体田进行彻底翻耕,以破坏田间的病原菌媒介,并减少次年病害发生的机会。
5.药剂防治:如出现小麦病害,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但使用药剂需要根据具体病害种类、发生程度和气候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
注意合理使用药剂,按照规定的施用剂量和频次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对小麦产生抑制。
二、虫害防治措施:1.种植抗虫品种:选用抗虫品种是预防小麦虫害的有效措施。
培育具有抗虫能力的小麦品种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
2.虫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开展虫害监测,早期发现害虫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虫害的扩散。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小麦虫害,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尤其是适度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虫能力和免疫力。
5.预防措施:加强对虫害的预防工作,定期清理田间雑草,保持田间和田间渠道的干燥和通风,避免积水,减少虫害虫的滋生。
总结起来,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病害发生前的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调节密度、化学药剂防治、虫害监测、生物防治、预防措施等。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给农民朋友们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认识小麦常
见的病虫害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针
对每种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的病原是赤霉病菌。
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主要在拔节至抽穗期间,其症状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褐色斑点,严重时会造成
穗部不育,导致减产。
为了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生长旺盛,提高免疫力;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
4、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四、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小麦蚜虫寄生在小麦
叶片和穗部上,吸食植物汁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卷曲,穗部畸形,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控制小麦蚜虫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适时翻耕,破坏蚜虫的越冬场所;
2、定期喷洒杀虫剂,控制蚜虫的繁殖;
3、适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引入天敌,控制蚜虫的数量;
4、注意田间通风,减少蚜虫的滋生环境。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
朋友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对大
家有所帮助,祝愿小麦丰收。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它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小麦产业的稳定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病害的预防、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综合防治策略。
一、病害的预防1、选择抗病品种:首要的防治措施是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小麦品种。
通过育种,选育出能够抵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如抗锈病、抗赤霉病的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合理的品种轮作:避免连作同一品种的小麦,采用合理的品种轮作,有助于减少病害的积累。
3、地块清洁和消毒:在种植前,对田地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清除植物残渣和病原体,以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
二、化学防治1、农药喷洒: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喷洒合适的农药。
常见的小麦病害防治农药包括杀菌剂、杀虫剂和杀螨剂。
但应谨慎使用,避免滥用,以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2、药剂轮换:为减少农药抗性的发生,应定期更换不同类别的农药,不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
三、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麦蚜等害虫的繁殖,或引入寄生性真菌来控制小麦锈病的传播。
2、使用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虫剂是从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杀虫剂,对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对环境友好。
四、综合防治策略1、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强小麦植株的免疫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但过量施肥也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增加病害风险。
2、病害监测和预警:建立定期的病害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3、合理的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以减少湿度,有助于降低一些病害的发生,如锈病和赤霉病。
4、剪除病叶:一旦发现病叶,应及时剪除和销毁,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结论: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是小麦种植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品种选择、预防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小麦病虫害及防治方法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又称腻虫或蜜虫,属于同翅目昆虫。
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的茎、叶、穗等部位,吸食该部位的汁液,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造成小麦减产,严重时可造成30%以上的损失。
防治方法:清除田间杂草与自生麦苗,减少麦蚜的适生地和越夏寄主。
冬春播种时间可比正常播种期晚些,播种时要尽可能的采用深耕的方式,同时结合配方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和灌水,适期增施磷、钾肥等。
2、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毁灭性,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小麦种植国家。
小麦吸浆虫主要吸食灌浆期的小麦汁液,造成小麦秕粒、空壳,严重时甚至导致小麦绝收。
防治方法:选用能够抵抗小麦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或者早熟的小麦品种。
通常春季会给小麦灌溉、追肥,为了降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率,可适当的减少春灌、减少春季化肥的施加。
3、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发生在潮湿、半潮湿的区域。
小麦赤霉病可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尤其在抽穗期,造成小麦的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40%左右。
防治方法: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
根据气候以及小麦的生长期,适当的提前或者推迟播种,以避免小麦扬花期在雨季。
小麦成熟后,要尽快收割脱粒。
收割后,对麦田进行深耕灭茬。
4、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我国麦区常发生的病害,主要由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
小麦一旦发生纹枯病,在其发育的各个阶段会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等症状,严重影响小麦灌浆、结实不良,造成小麦的大幅减产,严重时可致小麦绝收。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耐病品种,如济麦22、周麦22等。
合理轮作,避免早播,可适当的延迟播种。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及病株、及时排出田间的雨水。
5、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又名小麦黄疸病,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在全国大部分麦区均有发生,危害相当严重。
2017年,山东自4月20日发现小麦条锈病以来,扩展蔓延迅速,全省发生范围和面积均超过大发生的1990年。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植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植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小麦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一、小麦病害防治技术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成熟期,严重时可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优选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国内培育了许多抗病品种,如“鄂淮优9号”、“鄂耐3号”等,可在栽培中选择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秸秆,并注意合理施肥、间作、轮作,加强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3)喷施农药:在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高发期,可以及时喷施有效的杀菌剂,如百菌清、嘧菌酯等。
(1)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施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锈病的发生。
(2)清除病源:及时清除小麦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密度,降低病害的发生。
(3)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锈病性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锈病的发生。
3、小麦褐条病(2)调整田间密度:适当调整小麦的田间密度,减少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可以降低小麦褐条病的发生。
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一种主要害虫,主要以小麦的茎叶汁液为食,严重时会导致小麦的萎缩、减产。
预防小麦蚜虫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喷洒农药:在小麦蚜虫严重危害时,可以喷洒有效的杀虫剂,如敌敌畏、噻虫胺等。
2、小麦螟虫(2)适时测报:定期巡田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做好病虫害测报和监测工作。
(3)整地深耕:秋耕深翻土壤,可将螟蛾蛹埋入土壤中,减少其越冬量。
三、小麦种植技术1、土壤选择小麦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避免积水、排水不良的地块,以免小麦受潮湿环境的影响。
2、合理施肥小麦是对氮肥要求较高的作物,因此在种植小麦时,应注意适时施用氮肥,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供给和经济发展。
然而,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民和相关专家的重要难题。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分类、防治策略和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病虫害的分类在进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这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小麦病虫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真菌性病害:如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2. 细菌性病害:如纹枯病、叶斑病等;3. 病毒性病害:如条纹花叶病毒、黄矮病毒等;4. 昆虫害:如蚜虫、螟虫、蝗虫等;5. 其他病害:如若隐病、结球菌病等。
二、防治策略面对小麦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策略:1. 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保持农田环境的清洁整洁,及时清理麦田周围的杂草和秸秆,减少病虫害的孳生源。
2. 多种防治相结合: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利用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生长;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如蝥虫)或病原微生物(如拮抗细菌)等对抗病虫害;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遵循农药合理使用原则,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3. 抗病虫害品种培育: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品种进行种植,通过基因改良和选择育种等手段,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
三、防治措施在控制小麦病虫害方面,需要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1. 病虫害监测: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合理轮作制度:通过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轮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积累。
例如,可以将小麦与豆类、油菜等作物进行轮作,打破病虫害的生活史广泛传播。
3.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秸秆、杂草等病虫害源,避免病虫害过冬。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小麦的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在种植小麦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小麦出现病虫害问题,如果在这其中没有及时对其进行防治,那么就会导致小麦减产。
所以,就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防治小麦病虫害,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本文就通过病害和虫害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小麦生产提供相应帮助。
一、小麦常见病害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主要出现在苗期。
这种病害最开始会在小麦的麦叶上出现,主要特征就是小白斑,随着病情不断加深,小白斑开始扩大,逐渐变成圆形。
而且在这其中的霉斑层也会不断扩大,颜色相比于之前会越来越深,逐渐成为褐色,叶子在这其中受到影响会出现死亡。
如果在这其中不积极对其进行防治,那么就会直接波及到小麦的茎秆。
在小麦白粉病严重的时候,小麦很容易出现倒伏问题,抽穗的几率较小,几乎不会有麦粒。
防治时,首先,应该选择优质品种。
其次,在播种过程中也需要加以注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播种量,不能够让小麦的种植面积过大,在这其中可以多施用磷肥,减少对氮肥的使用。
并且还应该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翻耕,使用相应药剂对其进行杀毒处理,减少土壤中所存在的病菌。
再次,如果发现小麦出现白粉病,那么在发病初期就应该利用粉锈宁药剂来对小麦进行喷洒,并且还应该及时去除在这其中所存在的病叶,避免病叶影响到其它健康的麦叶。
最后,如果是在发病中期,那么就应该将烯唑醇与水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喷洒在小麦上,利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2、小麦锈病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锈病,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茎、叶等等部位,因为对于发病位置的不同,那么其发病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在刚开始发病过程中,能够发现小麦的发病位置出现黄色斑纹,随着病情不断加深颜色开始越来越深。
锈病的发病位置容易形成袍子堆,通过袍子自身的分裂、变化,然后在小麦中进行传统。
这种病害具有传播快、危害大的特点,能够直接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影响小麦的产量。